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的能力,学会交流与合作,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实现这些目的,必须要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育。师生之间的沟通才能实现心心相印的教育。要实现成功的沟通,教师必须要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学会观察学生,关注细节,注意与学生谈话的艺术。但最关键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真心,真诚地关爱学生。
[关键词]沟通;了解;交谈;观察;细节;关爱;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10-01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老师的教育要想有效果,就必须得触动学生的心灵。马卡连卡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永远也猜不明白,而教师的“柔情”学生永远不懂。
作为老师,心中固有的一种思想便是师道威严,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有一道鸿沟。可是我一直在思考,像这样的师道威严能不能站住脚,在学生心目中是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威严?从教十年了,从当年朝气蓬勃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年轻教师一下子成了与学生有代沟的中年教师。每每总在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样,怎么就理解不了学生的心思呢…等等。在面对新学生,新思想,新教育观念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转变呢?我做了这样的理解:沟通是师生之间的桥梁。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堂上的沟通是知识传递的有效途径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上课,老师应给学生创设研讨的气氛,鼓励学生提问题。不要只是老师的一言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地解答学生提问。把鲜活的语言带进课堂,这样会给课堂增添无限生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学习伙伴的角色开展课堂教学。死板枯燥的课堂上不会生成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和沟通。学生是从喜欢一个老师的教学进而再喜欢这个老师的,才能亲其师,信其言。这样学生就是在真正地学习,老师才是真正地在解惑。
二.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心灵沟通
1)观察是了解学生的前提
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应得益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与分析。这应当包括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处理问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找到与学生沟通的支点,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2)交谈是门艺术,需要教师仔细思量
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乃至拍拍肩膀,摸摸额头这样的小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到温暖,缩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沟通中最重要,最难做的莫过于师生之间的交谈。与学生谈话是门艺术,实在不是件易事。既不可三言两语,匆匆了事,因为学生所遇老师无数,这实际是败下阵来;又不可不中是滴,废话很多,或以威严压人,不能真正地说进学生心里,解决问题。下面是两个案例:
案例1 有一次,班级的一位女同学哭着找到我,可当我问她发生什么事情时,她只是哭,什么都不说。我不厌其烦地一句句引导,试探,她终于说了一句“老师,我现在怎么变得那么坏呀:”我安慰她说:没关系,成长中的烦恼。”她看着我,终于说出了困扰她的事情。我们足足谈了两个小时,我给她讲生活的经历,讲她的未来,她终于打开了心结,高兴地回到了她的学习中。
案例2: 他是班级的班长,是个喜欢承受压力的孩子。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压力太大就会造成困扰。我发现他的问题后,想与他谈谈,帮他解决问题。可是他一开始就给我出了难题:“老师,我自己什么都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和你说的,所以我不想耽误你的时间。” 我听后并没有灰心。他喜欢英语,喜欢英国文学,我就从他喜欢的谈起。一点点地,他终于肯说了,最终合盘托出了心中的烦忧。他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我本来不想说,可是跟你谈着谈着就全说出来了。”虽然我的脚站得很累,可是我心里很高兴,算是成功的喜悦吧。
3).关注细节
细细碎碎,一枝一叶,都不放过。多给学生细节上的照顾。小事往往是打开师生之间沟通局面的突破口。课下一道问题的讲解,课上一句鼓励的话语和赞许的眼神都会起到打开心灵的效果。学生会感到,老师与我们相处就像朋友,无事不谈,无话不说,很贴心,很自在。学生和老师都自在了,心灵也就敞开了。
4) 尊重学生独特个性的存在,关爱是最核心的出发点。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学生开始意识到他独特的个性存在,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感觉到自我理智的力量和情感意志的独立与自由。尊重学生个性的存在是师生之间沟通成功与否的关键。新课程改革要求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的目的。老师的关爱是与学生成功沟通的前提条件,也是创造教育奇迹的关键方法。下面举一个案列:
11 界高三结束了,令我欣慰的是,我的学生们都考出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尤其是李想同学。回想起他的转变,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李想是班级里成绩最差的学生,英语成绩也是班级的最后一名,而且是上界留级的学生,心里总是充满了自卑感,根本就学不进去习。作业也是经常不做,为此,我在心里不是特别喜欢他。有一次,我在上课前检查作业,他又没有写完,我非常生气,就把他从课堂赶了出去。他的脸变得非常红,最初不愿意走出课堂,告诉我:“老师,我真的很想学习,我想听课。”我当时有一种杀鸡给猴看的心理,非常气愤地拒绝了他的要求。他无奈的走进了自习室。我很受触动,觉得自己有些不对;同时也发现他其实是想要好好学习的。我决定要让他转变。下课后,我走进了自习室,跟他约好下午要给他单独补上这一课,他惊讶地答应了。我认真,耐心地给他补了这堂课,他很受感动。从此很认真地学习外语,成绩不断提高。每当学习上遇到困难,心情苦闷时就来找我谈心,而我也总是鼓励他。他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总成绩也在不断上升。
高考的时候,考外语前我特意赶到了他所在的考点,他见到我的时候,激动地哭了,说老师我前面的科目都没考好,我都没有信心了,见到你我就有了信心。他最终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外语考到了129分的成绩,总体成绩也是令人满意的,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录取。
老师的关爱是治疗学生问题的最佳良药,可以帮助学生创造一次又一次的奇迹。作为老师,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此。学生的好成绩永远是老师最大的满足和快乐。
心理学博士杰克博格说:“人类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被了解,正如同花朵需要阳光照射一般。”通过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了沟通,那么教育的整整效果才能达到。
参考书目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 朱慕菊主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沟通;了解;交谈;观察;细节;关爱;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10-01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老师的教育要想有效果,就必须得触动学生的心灵。马卡连卡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永远也猜不明白,而教师的“柔情”学生永远不懂。
作为老师,心中固有的一种思想便是师道威严,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有一道鸿沟。可是我一直在思考,像这样的师道威严能不能站住脚,在学生心目中是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威严?从教十年了,从当年朝气蓬勃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年轻教师一下子成了与学生有代沟的中年教师。每每总在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样,怎么就理解不了学生的心思呢…等等。在面对新学生,新思想,新教育观念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转变呢?我做了这样的理解:沟通是师生之间的桥梁。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堂上的沟通是知识传递的有效途径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上课,老师应给学生创设研讨的气氛,鼓励学生提问题。不要只是老师的一言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地解答学生提问。把鲜活的语言带进课堂,这样会给课堂增添无限生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学习伙伴的角色开展课堂教学。死板枯燥的课堂上不会生成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和沟通。学生是从喜欢一个老师的教学进而再喜欢这个老师的,才能亲其师,信其言。这样学生就是在真正地学习,老师才是真正地在解惑。
二.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心灵沟通
1)观察是了解学生的前提
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应得益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与分析。这应当包括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处理问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找到与学生沟通的支点,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2)交谈是门艺术,需要教师仔细思量
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乃至拍拍肩膀,摸摸额头这样的小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到温暖,缩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沟通中最重要,最难做的莫过于师生之间的交谈。与学生谈话是门艺术,实在不是件易事。既不可三言两语,匆匆了事,因为学生所遇老师无数,这实际是败下阵来;又不可不中是滴,废话很多,或以威严压人,不能真正地说进学生心里,解决问题。下面是两个案例:
案例1 有一次,班级的一位女同学哭着找到我,可当我问她发生什么事情时,她只是哭,什么都不说。我不厌其烦地一句句引导,试探,她终于说了一句“老师,我现在怎么变得那么坏呀:”我安慰她说:没关系,成长中的烦恼。”她看着我,终于说出了困扰她的事情。我们足足谈了两个小时,我给她讲生活的经历,讲她的未来,她终于打开了心结,高兴地回到了她的学习中。
案例2: 他是班级的班长,是个喜欢承受压力的孩子。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压力太大就会造成困扰。我发现他的问题后,想与他谈谈,帮他解决问题。可是他一开始就给我出了难题:“老师,我自己什么都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和你说的,所以我不想耽误你的时间。” 我听后并没有灰心。他喜欢英语,喜欢英国文学,我就从他喜欢的谈起。一点点地,他终于肯说了,最终合盘托出了心中的烦忧。他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我本来不想说,可是跟你谈着谈着就全说出来了。”虽然我的脚站得很累,可是我心里很高兴,算是成功的喜悦吧。
3).关注细节
细细碎碎,一枝一叶,都不放过。多给学生细节上的照顾。小事往往是打开师生之间沟通局面的突破口。课下一道问题的讲解,课上一句鼓励的话语和赞许的眼神都会起到打开心灵的效果。学生会感到,老师与我们相处就像朋友,无事不谈,无话不说,很贴心,很自在。学生和老师都自在了,心灵也就敞开了。
4) 尊重学生独特个性的存在,关爱是最核心的出发点。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学生开始意识到他独特的个性存在,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感觉到自我理智的力量和情感意志的独立与自由。尊重学生个性的存在是师生之间沟通成功与否的关键。新课程改革要求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的目的。老师的关爱是与学生成功沟通的前提条件,也是创造教育奇迹的关键方法。下面举一个案列:
11 界高三结束了,令我欣慰的是,我的学生们都考出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尤其是李想同学。回想起他的转变,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李想是班级里成绩最差的学生,英语成绩也是班级的最后一名,而且是上界留级的学生,心里总是充满了自卑感,根本就学不进去习。作业也是经常不做,为此,我在心里不是特别喜欢他。有一次,我在上课前检查作业,他又没有写完,我非常生气,就把他从课堂赶了出去。他的脸变得非常红,最初不愿意走出课堂,告诉我:“老师,我真的很想学习,我想听课。”我当时有一种杀鸡给猴看的心理,非常气愤地拒绝了他的要求。他无奈的走进了自习室。我很受触动,觉得自己有些不对;同时也发现他其实是想要好好学习的。我决定要让他转变。下课后,我走进了自习室,跟他约好下午要给他单独补上这一课,他惊讶地答应了。我认真,耐心地给他补了这堂课,他很受感动。从此很认真地学习外语,成绩不断提高。每当学习上遇到困难,心情苦闷时就来找我谈心,而我也总是鼓励他。他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总成绩也在不断上升。
高考的时候,考外语前我特意赶到了他所在的考点,他见到我的时候,激动地哭了,说老师我前面的科目都没考好,我都没有信心了,见到你我就有了信心。他最终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外语考到了129分的成绩,总体成绩也是令人满意的,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录取。
老师的关爱是治疗学生问题的最佳良药,可以帮助学生创造一次又一次的奇迹。作为老师,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此。学生的好成绩永远是老师最大的满足和快乐。
心理学博士杰克博格说:“人类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被了解,正如同花朵需要阳光照射一般。”通过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了沟通,那么教育的整整效果才能达到。
参考书目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 朱慕菊主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