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8日晚上,我一路奔到北京地铁一号线最东边的四惠东,“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大武山蓝调》谈唱私享会首站就是在北京亮相。壹空间在一个叫718文化创意园的地方,还算好找。开场前一刻钟,上百号人排着大队等在门外。不大的场地挤进了400多人,一楼是个空地,左边的宽楼梯通往二层。还算幸运,进去后能立刻占据二楼楼梯边,视野刚刚好。最不痛快的是空调竟然坏了,人贴着人,又闷又热,还好前面有个大屏幕供大家微博互动,挑逗一下,或是顺便求晚上搭个车什么的。当晚,史航、谢天笑、韩寒等人也前来捧场。很多年轻人拿着胡德夫的新唱片等待着这个让我们在北京期盼了6年的好声音。
终于,在全场的欢呼声中,年逾花甲的胡德夫先生走上台,一句话都没说,坐在电钢琴前便弹唱了起来。“大武山美丽的妈妈”作为开场,他醇厚,深沉的声音,让人觉得他不像是在与人分享,而更像是沉浸在了一个人的回忆中。随后他又唱了 “匆匆”,“太平洋的风”等经典歌曲;当晚的嘉宾正是胡德夫在大陆的好友,民谣歌手周云蓬,两人合唱了一首“月光”。胡德夫说,自己曾有一个失明的哥哥,现在已经去世,因此对周云蓬就像亲人一样。环顾一下四周,大家都是一边擦着汗,一边唱着歌。即使灯光再暗,还是能看到有些人眼里泛泪光。眼前这个满头银发、眼神坚定的歌者,在这样一个潮湿闷热的空间里,给了大家一个不一样的夜晚。
当晚胡德夫并未演唱太多新专辑里的作品,而是选择以多首老歌与歌迷交流。还邀请到台湾口琴大师“口琴小彭”,合作了一首“牛背上的小孩”,全场的气氛被带动起来。作为台湾原住民音乐的代表,胡德夫的音乐独具特色,整张专辑有着浓郁的原住民特色,难怪台上胡德夫感叹:“小彭说我唱的不是‘大武山蓝调’,我唱的是‘大武山调’。”胡德夫还唱了新专辑中的“Can’t Find My Way Home”,现场的演绎成了口琴与钢琴的音乐“对谈”。
每一首歌都是一首诗,一段故事。每首唱罢,胡德夫都会跟台下的歌迷聊聊天。最后,结束曲还是那首“大武山美丽的妈妈”;那句“我永远是你怀中的宝贝,视线里的焦点……”久久在脑海里盘旋。胡德夫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录音棚里休息时自作歌词弹唱起来,幸运的是,录音师无意中按下了录制按钮,于是便有了这首歌。
演出结束后的第三天,我来到世贸天阶的环球唱片公司采访胡德夫。他坐在会议室里喝着咖啡,明显多了一些倦容,不过还是保持着他的招牌微笑。刚一坐下,他饶有兴趣地念了念我本子上的字“无远弗届”,点了点头,给采访开了一个轻松的头儿。
“本来想能有几十个人一起来交流一下,听听新专辑,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变成了演唱会。”胡德夫说。聊起新专辑,胡德夫显得很兴奋:“我通过美国民歌、布鲁斯、灵歌发现,这些歌里表达出的精神和我们民族的交流方式很像,于是去了美国。我更多地是把这次旅行当做一次音乐灵魂的交流之旅。”到了美国,朋友给他介绍了录音师和黑人乐手,大家一起随性表演,乐手们加入各种乐器,就这样十几天下来,录音师把这些歌都录了下来。胡德夫想把这些经历留下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从以前了解的歌里面再醒过来一次,再次清楚地知道我们连接到了这些东西,这是这张专辑的主要产生过程,它并不是《匆匆》的延续。”聊到唱中文歌和英文歌的差别时,胡德夫一边聊,一边现场哼唱起了自己的新歌“Drifting on my land”,他说英文歌唱出来的感情,用中文是无法表达的。他还说,自己非常敬仰Bob Dylan和Don McLean,并且也喜欢Leonard Cohen,所以在新专辑中翻唱了“Hallelujah”。
对于北京的私享会为什么大部分选择老歌,胡德夫解释:“用熟悉的声音跟大家打招呼,感觉会更好。”作为台湾原住民音乐的代表,胡德夫唱着土地和大海,民歌的曲调儿里掺杂着西方音乐元素,充满特色。谈到对大陆音乐人的了解,除了周云蓬,他对杭盖印象很深刻,也希望有机会去银川听苏阳唱歌。“那些特别有名的人可能比较忙啦!比如崔健。”他笑着说,其实他希望多与大陆的音乐人交流,哪怕只是有机会坐下聊聊天。
1950年出生的胡德夫曾经说,自己尝试过很多条“人生的出路”,最后还是选择了做一名歌者。“做歌手,我就是气很顺啊!”他笑着说,“那时候参加民歌运动,是决定了一定要做的事,但总会后继有人。”做一名歌者,是他最舒服的状态。“我不是胡董,我只是一名歌手。”
胡德夫常说自己是卑排族人,因为父亲是卑南族,母亲是排湾族。他很爱哼唱卑南族民歌。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台湾地区经济复苏,年轻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并创造自己的文化。李双泽、胡德夫等人发起了民歌运动,胡德夫创作了“匆匆”、“枫叶”等作品,并在1974年举办了个人演唱会。之后“民歌运动”通过各个渠道深入到年轻人的生活中。“‘唱自己的歌’成了那个时代一个响亮的口号。”
说着,便聊起已故老友李双泽,他调侃道:“如果他现在还活着,我要跟他说‘拜托你离我远一点!’”接着笑起来,当然是玩笑话。在他眼里,李双泽是极有远见的人。正是因为李双泽经常紧“盯”着他,他才能写出那么多歌一起参加民歌运动,没有李双泽,就不会有这些。而李双泽的不幸溺水是他心里永远的遗憾和伤痛:“其实李双泽那次去海边,应该找我的。我们两个人救一个人,应该就不会有事了。” 作为30年前民歌运动的发起者之一,胡德夫讲起往事,还是难掩内心的感慨。
老友已去,但新的朋友在音乐上一样给了他很多灵感和帮助。
在今年的青岛城市音乐节上,“口琴小彭”吸引了很多人。胡德夫曾说小彭是最懂他的年轻音乐人。“无论唱哪种歌,小彭都会欣赏你的音乐,他也很愿意加上自己的伴奏。”乐于和年轻人在一起,也许正是胡德夫年逾花甲却依然精神矍铄的一个原因吧。当然,还有他的音乐,让他对生命充满了热情,也将这种热情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更像是一个长辈在对自己的孩子们讲故事。能坐在对面听他清唱自己的歌,无疑是一件让人难忘的事。
终于,在全场的欢呼声中,年逾花甲的胡德夫先生走上台,一句话都没说,坐在电钢琴前便弹唱了起来。“大武山美丽的妈妈”作为开场,他醇厚,深沉的声音,让人觉得他不像是在与人分享,而更像是沉浸在了一个人的回忆中。随后他又唱了 “匆匆”,“太平洋的风”等经典歌曲;当晚的嘉宾正是胡德夫在大陆的好友,民谣歌手周云蓬,两人合唱了一首“月光”。胡德夫说,自己曾有一个失明的哥哥,现在已经去世,因此对周云蓬就像亲人一样。环顾一下四周,大家都是一边擦着汗,一边唱着歌。即使灯光再暗,还是能看到有些人眼里泛泪光。眼前这个满头银发、眼神坚定的歌者,在这样一个潮湿闷热的空间里,给了大家一个不一样的夜晚。
当晚胡德夫并未演唱太多新专辑里的作品,而是选择以多首老歌与歌迷交流。还邀请到台湾口琴大师“口琴小彭”,合作了一首“牛背上的小孩”,全场的气氛被带动起来。作为台湾原住民音乐的代表,胡德夫的音乐独具特色,整张专辑有着浓郁的原住民特色,难怪台上胡德夫感叹:“小彭说我唱的不是‘大武山蓝调’,我唱的是‘大武山调’。”胡德夫还唱了新专辑中的“Can’t Find My Way Home”,现场的演绎成了口琴与钢琴的音乐“对谈”。
每一首歌都是一首诗,一段故事。每首唱罢,胡德夫都会跟台下的歌迷聊聊天。最后,结束曲还是那首“大武山美丽的妈妈”;那句“我永远是你怀中的宝贝,视线里的焦点……”久久在脑海里盘旋。胡德夫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录音棚里休息时自作歌词弹唱起来,幸运的是,录音师无意中按下了录制按钮,于是便有了这首歌。
演出结束后的第三天,我来到世贸天阶的环球唱片公司采访胡德夫。他坐在会议室里喝着咖啡,明显多了一些倦容,不过还是保持着他的招牌微笑。刚一坐下,他饶有兴趣地念了念我本子上的字“无远弗届”,点了点头,给采访开了一个轻松的头儿。
“本来想能有几十个人一起来交流一下,听听新专辑,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变成了演唱会。”胡德夫说。聊起新专辑,胡德夫显得很兴奋:“我通过美国民歌、布鲁斯、灵歌发现,这些歌里表达出的精神和我们民族的交流方式很像,于是去了美国。我更多地是把这次旅行当做一次音乐灵魂的交流之旅。”到了美国,朋友给他介绍了录音师和黑人乐手,大家一起随性表演,乐手们加入各种乐器,就这样十几天下来,录音师把这些歌都录了下来。胡德夫想把这些经历留下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从以前了解的歌里面再醒过来一次,再次清楚地知道我们连接到了这些东西,这是这张专辑的主要产生过程,它并不是《匆匆》的延续。”聊到唱中文歌和英文歌的差别时,胡德夫一边聊,一边现场哼唱起了自己的新歌“Drifting on my land”,他说英文歌唱出来的感情,用中文是无法表达的。他还说,自己非常敬仰Bob Dylan和Don McLean,并且也喜欢Leonard Cohen,所以在新专辑中翻唱了“Hallelujah”。
对于北京的私享会为什么大部分选择老歌,胡德夫解释:“用熟悉的声音跟大家打招呼,感觉会更好。”作为台湾原住民音乐的代表,胡德夫唱着土地和大海,民歌的曲调儿里掺杂着西方音乐元素,充满特色。谈到对大陆音乐人的了解,除了周云蓬,他对杭盖印象很深刻,也希望有机会去银川听苏阳唱歌。“那些特别有名的人可能比较忙啦!比如崔健。”他笑着说,其实他希望多与大陆的音乐人交流,哪怕只是有机会坐下聊聊天。
1950年出生的胡德夫曾经说,自己尝试过很多条“人生的出路”,最后还是选择了做一名歌者。“做歌手,我就是气很顺啊!”他笑着说,“那时候参加民歌运动,是决定了一定要做的事,但总会后继有人。”做一名歌者,是他最舒服的状态。“我不是胡董,我只是一名歌手。”
胡德夫常说自己是卑排族人,因为父亲是卑南族,母亲是排湾族。他很爱哼唱卑南族民歌。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台湾地区经济复苏,年轻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并创造自己的文化。李双泽、胡德夫等人发起了民歌运动,胡德夫创作了“匆匆”、“枫叶”等作品,并在1974年举办了个人演唱会。之后“民歌运动”通过各个渠道深入到年轻人的生活中。“‘唱自己的歌’成了那个时代一个响亮的口号。”
说着,便聊起已故老友李双泽,他调侃道:“如果他现在还活着,我要跟他说‘拜托你离我远一点!’”接着笑起来,当然是玩笑话。在他眼里,李双泽是极有远见的人。正是因为李双泽经常紧“盯”着他,他才能写出那么多歌一起参加民歌运动,没有李双泽,就不会有这些。而李双泽的不幸溺水是他心里永远的遗憾和伤痛:“其实李双泽那次去海边,应该找我的。我们两个人救一个人,应该就不会有事了。” 作为30年前民歌运动的发起者之一,胡德夫讲起往事,还是难掩内心的感慨。
老友已去,但新的朋友在音乐上一样给了他很多灵感和帮助。
在今年的青岛城市音乐节上,“口琴小彭”吸引了很多人。胡德夫曾说小彭是最懂他的年轻音乐人。“无论唱哪种歌,小彭都会欣赏你的音乐,他也很愿意加上自己的伴奏。”乐于和年轻人在一起,也许正是胡德夫年逾花甲却依然精神矍铄的一个原因吧。当然,还有他的音乐,让他对生命充满了热情,也将这种热情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更像是一个长辈在对自己的孩子们讲故事。能坐在对面听他清唱自己的歌,无疑是一件让人难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