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在寰枢椎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ne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在寰枢椎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患者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 — 2018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38例寰枢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7例;年龄21~65岁[(49.6±12.5)岁]。均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9例患者行传统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25~63岁[(48.6±15.3)岁]。寰椎骨折8例,枢椎骨折4例,寰枢椎联合骨折7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5例,D级14例。19例患者采用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即分阶段对患者进行寰枢椎骨折的健康知识指导(观察组),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21~62岁[(51.2±12.3)岁]。寰椎骨折7例,枢椎骨折6例,寰枢椎联合骨折6例。ASAI分级C级7例,D级12例。比较两组术后1周和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相关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ASAI分级改善情况。

结果

术后1周和1个月观察组VAS分别为(2.1±1.3)分、(1.1±0.6)分,对照组分别为(3.4±2.4)分、(2.1±1.2)分(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JOA评分[(15.9±1.5)分]优于对照组[(14.7±1.3)分](P<0.05)。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较对照组高,基本知识、合理用药、并发症预防和功能锻炼评分分别为(23.2±2.4)分、(24.1±1.7)分、(21.5±3.1)分和(22.8±1.6)分,对照组分别为(14.4±3.1)分、(12.9±2.1)分、(15.4±4.3)分和(13.4±3.5)分(P均<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例(5%)肺部感染,对照组9例(47%)出现并发症,其中下肢静脉栓塞2例,泌尿系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压力性损伤1例(P<0.05)。观察组ASIA分级C级1例,D级5例,E级13例;对照组C级2例,D级6例,E级11例(P>0.05)。

结论

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对寰枢椎骨折患者采用分阶段治疗指导,有利于改善疼痛和颈椎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阻断(ABO)对猪创伤性心搏骤停(TCA)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国产健康雄性白猪27头,体重(32.7±3.8)kg。猪TCA模型制作:采用血泵在20 min内匀速释放40%全血容量,然后经右心室诱发心室颤动5 min、心肺复苏5 min,并在心肺复苏同时启动液体复苏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12头)和ABO组(15头)。在心肺复苏开始时,ABO组进行主动脉横膈部位的球囊
严重创伤后免疫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极为复杂,尤其体现在免疫炎症反应的动态变化方面。在生理反应状态下,促炎与抗炎处于动态平衡,免疫炎症反应相对稳定,避免过度炎症反应或免疫抑制,减轻创伤对机体的进一步打击;在病理反应状态下,促炎与抗炎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同时还可导致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从而增加失控的炎症反应、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
上颈椎损伤是临床常见脊柱损伤,主要指寰枢椎及其附属结构由于暴力导致骨折、韧带撕裂、脱位等。上颈椎韧带复合结构损伤是导致上颈椎损伤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如何正确评估各韧带对稳定性的影响则成为争议的焦点。不同运动单元的损伤可涉及不同的韧带复合结构,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不稳定特点和分型,应有不同的关注焦点。手术治疗除应根据骨折的形态和部位外,主要应根据是否存在稳定和不稳定的类型,进而选择固定方式和固定范围。
目的探讨个体化3D打印颈椎模型指导上颈椎骨折中行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8月 — 2018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30例上颈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5~67岁,平均53.5岁。利用个体化3D打印颈椎模型行弓根螺钉置钉(研究组)或传统徒手置钉(对照组)进行上颈椎骨折手术,各组15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多有颅脑外伤史。颅脑外伤后颅内桥静脉撕裂是其主要发病机制。CSDH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最常应用的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率和病死率都很低,但术后并发硬膜下积脓极罕见,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龄、糖尿病、异物性质的引流管存在、颅脑手术、开放伤、慢性全身感染性疾病(鼻窦炎、中耳炎、腹腔脓肿、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肿瘤或免疫缺陷性疾病都是其致病的高危因素。笔者对CSDH钻孔引流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徒手磨钻与常规徒手手钻寰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 — 2018年6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48例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4~72岁[(49.5±15.2)岁]。22例采用显微镜下徒手磨钻寰椎置钉技术(A组),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4~68岁[(48.0±12.8)岁]。26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PRA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9月 — 2018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例腰椎PRA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0~47岁[(33.7±6.6)岁]。均为单节段病变,损伤节段:L3/4 7例,L4/5 14例,L5/S1 11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复位结合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4月—2017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7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2例,女54例;年龄25~89岁[(60.4±16.4)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Neer分型:Ⅱ型12例,Ⅲ型46例,Ⅳ型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0 d[(4.4±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女性外周血及骨组织中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并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分析,为研究PMOP发病机制、筛选早期诊断标志物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获取公共数据平台NCBI-GEO DataSets中的PMOP miRNA研究数据:第一组为GSE64433数据集,包含23例PMOP患者及25例对照者的外周血样本miRNA表达谱;第二组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关节轴向松解植骨内固定与前路经口或经颈前咽后入路松解后路植骨内固定治疗可部分复位的难复型寰枢关节脱位(IAAD)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 2017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IAA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12~72岁[(47.2±11.3)岁]。全身麻醉下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达到50%以上,18例行后路寰枢关节轴向松解、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