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nj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三大基本观点中的一个便是“教学做合一”,它对现今教育教学影响重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相得益彰。在数学教学中将教师“做中教”与学生“做中学”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学数学,在亲身体验中学数学,在参与活动中学数学,在实践应用中学数学,在互帮互助中学数学,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预习;体验;活动;创造;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将现实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通过“教学—学习—生活”的实践过程,可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协同发展。文章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实际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
  一、 在课前预习中学数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做合一”的起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与疑点。它不是由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决定的,是新旧认知结构的矛盾冲突自然形成的。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生活体验不一样,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种教材。只有生成的教材与学生个性特点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事情,才会有“做”的兴趣和信心。在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做好接受新知识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初步了解和认识新知识,在预习中发现疑问,找到重点、难点,这样就可以为课堂上接受新知识铺上一条大道,同时也打开了学生接受新知的思维。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一,认知起点也不同,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对于数学预习的方法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如:一年级“认识平面图形”时,就会课前布置学生与父母一起玩“图形”的游戏,找一找身边的平面图形,给它们分分类,并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认识人民币时,与父母一起玩简单的“买东西”的游戏;在准备认识“大数”前,让学生先去搜集一些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例子,在上新课之前五分钟开展“新闻发布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提前介入学习,做好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前奏,打有备之战,培养自觉学习行为,这种方法比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机械地接受效果好得多。
  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就可以适当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比如:通过课前阅读文本,学生可以粗略了解所学的内容知识;通过反复研读辨析,学生着重了解基本概念,对比易混概念,反复慎辨较难概念,并对关键语句做上记号;通过深入思考,弄清这部分内容与前面所学的内容有所联系,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尝试练习,根据自己预习时的理解,解答课后练习题,以此检查一下自己预习的效果。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各小组汇报预习情况和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案。不断坚持这种教学实践,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就会逐渐形成。当学生在预习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促使其主动地探求新知。
  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参照书上方法,动手自制学具,截取一段萝卜当作圆柱,为了方便观察,可以在萝卜上底面用水彩笔描出一半,按照书中方法来切拼。同时思考问题:“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②可以把圆柱转化为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从中发现两者之间的底面积、高、体积有何关系?③圆柱体积该怎样计算?能写出公式吗?从中悟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或方法?”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时,教师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变成了长方体,体积是没变,可什么却变了?”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有效。总之,教师要成为学生探索未知之路时前方的一盏明灯,而不能越俎代庖。
  二、 在亲身体验中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一点要求数学课程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陶行知先生指出,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适时捕捉生活中充满数学本质的现象,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认知,让学生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亲历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体验中主动探究知识的奥秘,慢慢领悟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对小学数学中“单位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参与学习,如眼睛看一看,耳朵听一听,嘴巴说一说,双手动一动,脑子想一想,即用自己的身体亲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参与体验、感受、理解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增强自信。学习“长度单位”时,可请学生拿好直尺或米尺细致观察长度单位大小,再动手比一比,或引用身边的事物来感知: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毫米,1厘米约大拇指指甲盖的宽度,开关面板的边长与1分米接近,学生伸开双臂的宽度大约有1米,而两个公交站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1千米等。在学习“面积单位”时,就组织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学具覆盖在手指甲上来体验。认识“公顷”时,让学生自己体验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这样学生有了直观的依托,在头脑中建立清晰而深刻的表象,而且在体验中建立了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在学习“质量单位”时,先初步体验,请学生掂一掂,感受1克、1千克的大小;估一估,1千克糖果有多少;找一找身边大约是1千克的物品;猜一猜1千克塑料泡沫和1千克铁球哪个重;说一说外形大的物体是否一定重。认识“吨”时,联系身边事物,比如40个三年级儿童的体重约是1吨。这样,抽象空洞的单位随即丰满、立体起来。学生在真实而生动的体验过程中充分获得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了脑、眼、耳、口、手和腿,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才会理解得更加深刻、具體,从而爱上数学。
  三、 在参与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教学是一个活动的过程,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反复强调“在劳力上劳心”,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即为“做上学”,边动手,边思考,边总结。动手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思考就是帮助学生摸索有效的方法途径,总结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思考、总结这一系列“做”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真正领悟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达到理解并掌握数学,最终运用数学,发展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如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时,就可以创造一些直观的数学活动。活动一:出示一个正方形,4等分,分法不同,你能找到这个正方形的1/4吗?活动二:一次出现4个小圆形,平均分成4份,发现其中1个圆形就是这个整体的1/4。通过两幅图的对比,学生发现一个正方形或者四个小圆形的四分之一都可以用分数1/4表示。活动三:出示九个小三角形,把其中的1/3涂上颜色。发现:我只要涂三个,怎么涂都行。活动四:猜一猜:盒子里装着小圆片(五个和十个),它的1/5可能是多少呢?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初步感知分数。五年级再学习分数时,为学生提供的操作活动材料更丰富,可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和多幅图像建立了对应联系,突出了分数的本质属性,对分数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从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对“单位1”的理解则是让学生自创,可以是一个图形或一些图形,再进行交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中学”延伸成为“学中做”,让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探究氛围中轻松完成。
  其实,小学高年级要学许多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教学做合一,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以便探索发现。例如,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移一移,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转化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可能拼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在动手拼摆中探究、发现二者底、高以及面积之间的联系,亲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理解“除以2”的道理。
  四、 在实践应用中学数学
  数学与人类社会同发展同进步,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教学活动,教与学还是做,都与生活休戚相关,只有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才能凸显它的价值。陶行知先生强调,要让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到更加广阔的自然中去探索和发现,扩大他们认识的眼界,发挥内在创造力。因此,数学教学要想体现生活性、价值性,不仅要围绕教材,还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的来源,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的奥秘。
  比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解决超市中的分类问题、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校园里的绿化问题等,使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六年级学生学习完百分数后,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进行交流,拓宽知识面。可以将教材内容生活化,把“学”和“用”联系起来,如让学生到银行深入了解存款的一些信息等。这样运用“生活”这本鲜活的教科书,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在实践活动中把“教学做合一”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运用能力。
  “数学小日记”是很值得学生做的一件事,它体现了“教学做合一”。如在学习了“24时计时法”后记录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并算出自己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做家务时间,晚上自学时间和睡眠时间,想想:怎样安排才最合理、最科学?如何成为时间的主人?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用。又如在学生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日记里可以记录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我有多高?我的五个手指分别有多长?我和我的同桌谁高?我的一步有多长?教室的门有多宽……也可以记录自己在家实验的过程,如为了让学生对容积大小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可以制作一个1升的容器,用一杯水、一碗水或一壶水慢慢来倒满,学生从而对容积的大小感受得更深刻了。这样的创造活动解放学生的空间和时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經验,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领悟到知识的奥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 在互帮互助中学数学
  随着学习逐步深入,很多学生会感到数学越来越难,越学情绪越低,甚至失去信心。在教学实践中,小组讨论也仅仅表现为同学相互表达想法,基本上是“相互说”,而不是交流碰撞的“相互学”。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那就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完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协助学生学会注意并调整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情绪,与同学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勇于接受并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客观认识自己,及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同时给予同伴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在“学与做”中,学生的相关能力得到了发展。比如倾听的能力: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要求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随意打断,要能听出重点,会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表达的能力:能够大胆且完整发表自己个人的看法,也可以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还会更好地使用礼貌用语;协作的能力: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协作,可以让学生相信“伙伴的力量突破语言障碍”,在小组里开展对学、群学,完成纠错,共同成长;分享的能力: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成果,获得成功的体验,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将明白一点,那就是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懂就去问,这是自己的责任;学会求助,学会助人,实现了个人对知识的感悟与群体智慧之间的一种交流与提升,展示了互动、协助、分享的数学课堂文化。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一些学困生由于有了发言的机会,当收到同学们给予的掌声,就会唤起心底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权,都能去挑战学习,这样的课堂是全班学生的课堂。在探索新知识时,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一般的学生,教材的要点通过分组操作讨论,相互交流,让大家得以理解掌握。学生可以将个人理解的知识通过自己的作品与同学共享,从而实现了向同学展示自己、向他人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反思、完善的过程,这本身就是进步!
  陶行知先生提倡:“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人求真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秉承并积极践行陶先生的理念,教学做合一。只有让学生主动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做上教”与“做上学”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手动的同时,思路更加开阔,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力得以提升,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黄义雄.刍议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活教育,2019(12):75-76.
  [3]王毓洁.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教育”理念的实践与反思[J].教师,2020(3):86-87.
  作者简介:
  黄志鸿,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导数应用方面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高中导数应用教学效果的提升和高中生数学这一学科的良好学习与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数应用;问题教学法  一、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导数应用教学中的主要目标  在通过问题教学法进行高中数学导数应用教学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是知识方面: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导数的概念,并对其计算
新课标以及社会大众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学活动设计以及综合性的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本质上来讲,概念就是只有相同特点的事物的总和,这在数学中是
摘 要:音乐和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作用。将舞蹈融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全面感知音乐节奏,训练学生形体,进而提升学生气质。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小学音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的作用,简述了舞蹈在音乐教学中应用要注意的问题,并对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希望在有效教学策略的推动下深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和感知力,
摘 要:在当前小学美术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结合本土的悠久且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而为学生开展因地制宜地学习与探究本土资源美术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美术探究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精神。教师在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当中添加本土文化元素,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感受现实生活中美术的发现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从而培养他们实践创新能力,并确立参与保护本土文化的意识。对此,文章通过论述文章文化的特征,
摘 要:互联网环境下,以多媒体工具、新媒体应用等为代表的网络教学和线上教学发展迅速,并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教师接受,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在疫情期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也应当积极寻求改变,需要明确网络环境对传统教学相关影响,基于网络环境打造混合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开展生物教学思考,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是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从提供课前预习资源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非常伟大的教育学家,其指出一个好的教师除了教书之外,更应该教学生如何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深入,使得各个学校加快了对新课程的研究,也开始落实新课改中所倡导的“确立生本位,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等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核心问题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所需要教学的内容,同时获得技能,养成较好的自主学习的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要加强文化知识的教学,还要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教学受到教师的有效重视。低年级小学生刚刚脱离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但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并未发生较大改变,需要教师利用有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文章探究了体育游戏与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的融合,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的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是“生活即是教育”,对现代的教育有很大启发。英语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教学路径也有了不同的认识。由于英语和汉语有着不同的语法特点以及发音规律,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英语学习规律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文章针对小学英语课程教育特点进行分析,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探讨英语教学课程的优化策略。  
文章从幼儿园教育实际出发,以绘本的运用为切入点,依次分析与探讨了依托绘本资源面向幼儿渗透教育的可行性、切入点及其有效策略.目的在于引导更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充分意
摘 要:错误是学生学习的必然产物,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宽容对待,并加以正确巧妙的引导,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文章从小学数学错题资源有效利用的意义、错题成因分析、有效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小学数学错题资源利用这方面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资源;教学效果  学习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地尝试错误、分析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没有一个学生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