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与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积累与运用都离不开思维。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高,以激活语文课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在问题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受到触动。教师要根据学习需要精心选择有价值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获得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知。
  如在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的教学中,在读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在默读课文以后,学生透过文章中父亲对鸟儿生活习惯的了解,想到了假如父亲是猎人,那么,无疑是树林中鸟儿的灾难,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可以看出它隐含的意思一方面是父亲从来没有捕杀过鸟类,“我”为父亲感到骄傲,另一方面表现了“我”喜欢动物,保护鸟儿的决心和愿望。这样从问题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获得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能根据阅读教学需要,提出深层的高质量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处。
  二、在质疑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思考大多是由疑问而产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积极思考,敢于形成自己对事物看法的独特认知,从而使学生在质疑问题的引导下不断走进学习深处,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就题目进行质疑:“这里的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不和?是什么原因使得将和相和好了?”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这两个小故事中感受到了蔺相如卓越的外交才能,而也正因如此,引起了廉颇的妒忌,他故意骑着马和蔺相如相遇等,这都是不和的原因,而廉颇在听到蔺相如的话之后负荆请罪,他俩和好了。这样从题目质疑入手,引导学生如层层剥茧般展开阅读思考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廉颇与蔺相如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的感受更加深刻,还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真正得到了提升。
  在《将相和》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就题目进行质疑是认知向深处迈进的过程。这样教学,不仅为学生的深入阅读探究奠定了基础,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在比较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没有比较就没有发现,没有比较也就很难有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蕴含的有价值的思维训练点,引导学生在比较辨析中发展思维,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如在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文的第4自然段中有这样的描写:“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了小圆片,巴住墙……使它紧贴在墙上。”这些句子中的“触”“巴”“贴”都有挨着墙的意思,那么,这些词语的意思是否一样呢?这些词语之间能不能互换呢?理由是什么?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就这些词语进行辨析思考,经过比较辨析之后,学生发现这些词语虽然都有挨着墙的意思,但是力度和着力点是有很大区别的。在这些动词中,“触”与墙面的接触力度最小,有挨着的意思。其次是“贴”,“贴”在这儿的意思表明它与墙面接触大于“触”,小于“巴”,也就是说“巴住墙”这句话中的“巴”表现出了爬山虎的脚与墙面的接触最为紧密。由于它们所表达的作用于墙面的力度不同,因此不能互换。这样引导学生就类似词语进行比较辨析之后,学生对作者准确、生动、细致的表达的阅读感受也就更加深刻了。
  在《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触”“巴”“贴”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在对比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得到了培养与发展,而且学生对仔细观察,以及准确生动表达的好处感受得也更加深刻,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四、在辩论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不同学生对人或者事情的看法是不同的,很容易发生争辩。对于学生的争辩,教师要本着“理不辩不明”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个性阅读感受,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在辩论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主要讲了白求恩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给伤员做手术的事情,赞扬了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对于课文中白求恩的做法,对于时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认同,也对白求恩的做法感到无法理解。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可让学生就此展开辩论:“你赞同白求恩的做法吗?理由是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白求恩身边的助手,面对越来越密集的炮弹,你会怎样做?”有学生认为白求恩应该马上撤退,只有自己的生命得以保证,才能救更多的伤员。有的学生认为每一个伤员都是独一无二的,白求恩这样做没错,他停留的时间长一分就能多抢救一名伤员。有学生说假如自己是白求恩的助手的话,自己会劝白求恩马上离开。有学生说假如自己是白求恩助手的话,自己会和白求恩一样,尽力抢救伤员……在这个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辩论话题的设置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对白求恩的做法持怀疑态度,而是希望通过辩论话题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意识到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白求恩能够这样替伤员着想,其精神是令人敬佩与赞叹的,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国際共产主义战士。
  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身上,而是通过辩论话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辩论中促进学生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在辩论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五、在纠偏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对课文内容错误解读的现象。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武断地否定学生,而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然后教师就学生的想法进行点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如在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武松的印象。有学生认为他鲁莽,有学生认为他斤斤计较。对于学生的错误解读,教师不要直接否定,而是可以抛出话题:“你是从哪里得出的结论?文章中只有这方面是对武松的描写吗?课文中还描写了武松的什么事情?请大家细读描写武松打虎的那段话,画出文章中描写武松的一系列动作的词语,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武松的哪些特点。”在学生对武松的性格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说:“我们品析人物形象不能只看一点,要全面客观地对人物进行评价,关于武松,课文中写的只是他打虎的一件事情,武松作为梁山好汉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发生过许多事情,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水浒传》,读更多的关于武松的故事,并想想从自己读到的故事中看到的是怎样一个武松的形象。”这样教学,在纠偏中可以使学生对武松的认识更加客观,真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在《景阳冈》一课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武松的错误评价,教师从多方面看待人物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获得对人物的正确解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阅读课堂,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教学中,在关注学生知识能力获得的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以思维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处。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常溪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滘口。它始建于1951年,到如今,走过了60年的风雨征程。60年来,该校几易其址,几经变迁,发展跌宕起伏。目前,在校生7500多名,历年就业率在97%以上;近三年来,学生在各项技能竞赛上荣获全国奖项154人次,省级奖项110人次,市级奖项40余人次,取得了技能竞赛的骄人成绩;教职工200多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80%以上;拥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会
在考试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推理判断、评价鉴赏、综合应用等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得分率偏低。由此可以看出,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总在低层次上徘徊,亟待通过培养高阶思维来提升阅读能力。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成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方面,其中识记、理解、运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阶思维。高阶思维主要指问题求解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目标。教学中,笔者以《狐假虎威》为例,尝试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在对比中发现生字新词的新鲜感,从而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感知汉语言文字一字多义的现象,通过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的了解,为今后的活学活用做准备,通过角色表演将词语与意义对应,丰富词语的意
“言”本义是指讲、说,引申为语言学习的言说、言喻、言道等。“用”:功用、使用、采用、运用。“言用”:言为方式,用为目标,是语言学习中“言中用”与“言、学、用合一”的具体化运用,并非仅仅狭义层面的“语言文字”之用,而是广义层面的语言表达学习、实践运用活动。  “言用”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而此能力的提升强调在全语言教学的视域下,把“语言文字的构建和运用”置于儿童语文学习的正中央,把每一位儿童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部分指出:除了教材和相关配套资料这些国家标配的课堂教学资源外,应积极开发生活中蕴藏着的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实践环境,通过多种路径“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对网络平台上丰富的语文资源我们可以积极开发、利用,指导学生高效自学、展示互学、体验建构、广
摘要: 本文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的现状和影响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需要一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各方面基本技术,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应用的全面延伸对
统编本教材的每篇课文后面都编排了练习题,这些课后习题主要围绕积累词语、运用词句、朗读背诵、理解内容、拓展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体现了编者的意图。课后练习的题型简洁明了,由浅入深地嵌入了知识点和能力点,如果教师在备课时能深刻解读课后习题的编排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巧妙使用,把课堂教学与课后习题相结合,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那么不但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以统编本
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的中职教材经过10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声誉,是广东省教育厅推荐使用的教学用书。目前已出版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专业、旅游专业等五个系列,共71种,年销售总量超百万册。各系列教材均由职教专家、专业教授和一线的职校资深教师共同编写,为中职教学量身订做,内容选取深浅适宜,讲述方式生动易懂,并注重实际应用和技能培养,在专业教材中引用大量实际案例,充分体现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学生从写一段话向写整篇习作的过渡阶段。由于学生储备知识有限,面对习作要求的陡然提升,很多学生都产生了畏难情绪,加之传统教材在习作内容和训练点的设置上也较为零散,给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究竟怎样才能突破起步阶段习作教学的瓶颈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真正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奠基。  一、巧妙对接,让习作起步顺势而为  1.明确写话目
说明文有着自身鲜明的文体特色,比如内容的严谨性、表达的有序性和方法的丰富性等。基于语用的视角,聚焦文体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知、品读鉴赏和精读理解,从而让学生把握说明文内容、品味说明文语言、探究说明文方法。  说明文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文体。但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说明文,教师教得机械、呆板,学生学得沉闷、单调。通过说明文的教学,学生知道的就只是一些诸如打比方、列数据、举例子等枯燥的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