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想做教师,想做一位受人尊敬的光荣的人民教师,这种情结由来已久。在儿时的美好回忆中,老师们的身影一幕幕展现在眼前:历史教师操着一口土得掉碴的方言,为我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将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带回到那悠远的年代;语文教师那苍劲有力的粉笔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仍记忆犹新;美术老师兼音乐老师的范先生,始终一副笑眯眯的样子“来孩子们,跟老师唱‘叨、来、咪……’大家唱的真好……”,他的课总是能将嗑睡虫赶到十万八千里之外;麦收时节,正值毕业班学生加班,年轻漂亮的谢老师骑着自行车从十里之外赶来,车把上时常挂着她自制的午餐(干饽饽),一天下来再骑车回家。记忆中她哀婉稍显凄厉的《雁南飞》使身心疲惫的学生为之一震……
如今,我已成了一名语文教师,已扎根农村教坛十年有余,当语文“遭遇”了“课改”,那情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 十年目睹语文课堂之怪现状
1.1公开课“花”
近几年兴起了一种“公开课”,它先在暗地里“公开”,演练之烂熟。而在正式公开课堂上,老师行云流水,学生配合默契,什么时候鼓掌,什么时候肃静,什么时候作沉默状,什么时候豁然开朗,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明知老师“做秀”,学生也不敢不配合,戏谑之:“你是风(疯)儿,我是沙(傻)”。
1.2作文课“假”
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鲁迅作品)。中学作文也太假:他一上街,街上准有个盲人,他扶盲人过马路;他一上车,车上准有个老大娘,他给大娘让座;他一低头,地上准有个钱包;他一放眼,准发现一个小偷。一写战胜挫折,就说父母早亡;一说科学家,就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文章死气沉沉,没能一丝活气。
1.3写字课“惊”
由于识字量的增加,教师教学常顾此失彼,课堂上对生字的书写要求往往一笔带过,指导不细,时间不足,评价不到位,长期下去就出现写不好字、不会写字、写错别字。如在一次课堂上,抽一位男同学上黑板展示,当他写到“老”字时,我发现此同学的写法真是“别具一格” :“ ”。我诧异:“难道写字犹如盖楼,须先从根基做起?”。类似例子不在少数,有些学生字的结构把握不准,如: (萍)、 (邮)、(数)……,还有的字已错成了习惯,如:(敢)、(游)、(起)……
1.4朗读课“哑”
农村孩子的求学路,说也可怜,有些孩子从一入学就出外求学,而且遇到人口稀少的地方,往往是“复式”教育普遍,“一师多专”(一个老师代多门学科),“一室多级”(一个教室存在有一直五个年级),自然师无暇顾及很多,有些孩子五年义务教育下来,对语文也只是学了个皮毛,读不准、写不对。一次上课,我叫学生读《海燕》一课,“XXX同学,站起来将课文朗读一下”,我说。“老师,我……我……”“怎么回事儿?”“我不会读”学生嗫嚅着。“没关系,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问大家”。在我的鼓励下,男同学似乎有了信心。“在OO的大海下,O风O积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O间,海燕在OO的飞O……”我愕然了。这就是我们的小学教育,这就是令人可叹又可爱的学生。
2 挖掘语文课堂贫乏之原因
2.1语文课的尴尬
语文是一门大学科,一门重要学科,似乎语文教学应该受到重视,特别是家长,应该对语文更加重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只见一般家长请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师做家教,很少见语文教师做家教。因此,平时的语文课既无能力与人见人爱的“小四门”(音、体、美、电脑)争高下,也无缘与“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理化”相抗衡。哀哉!语文。
语文定位不准,说它是文字吧,不培养文字学家;是文学,不培养作家;是政治,不培养革命家;是道德,不培养道德家。语文“四不像”造就了无数教书匠。学生离开了语文老师也可以学语文,真是:兴(语文教学重要),语文教师苦;亡(语文教学无足轻重),语文教师苦。
2.2信息化社会对语文的冲击
作为母语,汉语言承载着几千年文明的绵延之责,更是人们日常生活表情达意的交流工具,其美丽的文字和音韵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陶醉,但在今天,语文却面临着挑战。面对各种多媒体的视觉冲击,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失去了阅读文字图书的兴趣,喜爱电视电脑,厌恶读书的孩子不在少数,导致一些学生上了十几年语文课,却无法写出一篇能够真实反映自己思想情感的文章,有的错别字满篇,句子也不顺,这引起了人们对中小学生的语文课出现的种种问题的高度重视。
3、语文教育资源缺乏
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资源尤其贫乏。首先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校基础设备差,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另外,乡镇级以下中小学教师严重缺乏。
其次,教育资源严重浪费,虽然国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经济较好的家庭,大多放弃免费的公立学校而选择年费用二千左右的私立学校,这样对公立学校的生源造成很大冲击,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早早流失他校。
最后,教师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教师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没有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不能有效扩展学生思维方式。再者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既使有人才,也不久会飞回城里,只能让农村人“干瞪眼”。
2.4教育体制束缚
十年教改轰轰烈烈,走的形式是热热闹闹,到头来将教育这片圣土折腾成了“牛头马面”的怪胎。一方面,素质教育的口号喊的震耳欲聋,而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强弓则步步紧逼。作为一线教师常有这样的感慨:“我们也想把学生教成人,但考试却把学生变成了工具”。
语文教改已有些年头了,但现状仍不尽如人意,盲目性、功利性仍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状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反思,如何去掉表面热闹、花样翻新式的作秀,还语文真正的美丽。当我们看到学生字迹潦草的作业、错字连篇的作文的时候,当我们在课堂上听到学生响亮的鼾声、窃窃私语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学生的不屑、家长的埋怨、领导的批评、社会上“说尽苍生是语文”的指责的时候,当我们苦恼于学生读物低俗、知识贫乏、思路狭窄、能力低下的时候,语文老师,我们是不是该想一想,怎样让语文走出窘境?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是在我的梦中时时萦绕一句话:“语文,爱你,没商量”。我希望这句話在不久的将来能成为每一位师生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如今,我已成了一名语文教师,已扎根农村教坛十年有余,当语文“遭遇”了“课改”,那情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 十年目睹语文课堂之怪现状
1.1公开课“花”
近几年兴起了一种“公开课”,它先在暗地里“公开”,演练之烂熟。而在正式公开课堂上,老师行云流水,学生配合默契,什么时候鼓掌,什么时候肃静,什么时候作沉默状,什么时候豁然开朗,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明知老师“做秀”,学生也不敢不配合,戏谑之:“你是风(疯)儿,我是沙(傻)”。
1.2作文课“假”
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鲁迅作品)。中学作文也太假:他一上街,街上准有个盲人,他扶盲人过马路;他一上车,车上准有个老大娘,他给大娘让座;他一低头,地上准有个钱包;他一放眼,准发现一个小偷。一写战胜挫折,就说父母早亡;一说科学家,就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文章死气沉沉,没能一丝活气。
1.3写字课“惊”
由于识字量的增加,教师教学常顾此失彼,课堂上对生字的书写要求往往一笔带过,指导不细,时间不足,评价不到位,长期下去就出现写不好字、不会写字、写错别字。如在一次课堂上,抽一位男同学上黑板展示,当他写到“老”字时,我发现此同学的写法真是“别具一格” :“ ”。我诧异:“难道写字犹如盖楼,须先从根基做起?”。类似例子不在少数,有些学生字的结构把握不准,如: (萍)、 (邮)、(数)……,还有的字已错成了习惯,如:(敢)、(游)、(起)……
1.4朗读课“哑”
农村孩子的求学路,说也可怜,有些孩子从一入学就出外求学,而且遇到人口稀少的地方,往往是“复式”教育普遍,“一师多专”(一个老师代多门学科),“一室多级”(一个教室存在有一直五个年级),自然师无暇顾及很多,有些孩子五年义务教育下来,对语文也只是学了个皮毛,读不准、写不对。一次上课,我叫学生读《海燕》一课,“XXX同学,站起来将课文朗读一下”,我说。“老师,我……我……”“怎么回事儿?”“我不会读”学生嗫嚅着。“没关系,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问大家”。在我的鼓励下,男同学似乎有了信心。“在OO的大海下,O风O积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O间,海燕在OO的飞O……”我愕然了。这就是我们的小学教育,这就是令人可叹又可爱的学生。
2 挖掘语文课堂贫乏之原因
2.1语文课的尴尬
语文是一门大学科,一门重要学科,似乎语文教学应该受到重视,特别是家长,应该对语文更加重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只见一般家长请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师做家教,很少见语文教师做家教。因此,平时的语文课既无能力与人见人爱的“小四门”(音、体、美、电脑)争高下,也无缘与“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理化”相抗衡。哀哉!语文。
语文定位不准,说它是文字吧,不培养文字学家;是文学,不培养作家;是政治,不培养革命家;是道德,不培养道德家。语文“四不像”造就了无数教书匠。学生离开了语文老师也可以学语文,真是:兴(语文教学重要),语文教师苦;亡(语文教学无足轻重),语文教师苦。
2.2信息化社会对语文的冲击
作为母语,汉语言承载着几千年文明的绵延之责,更是人们日常生活表情达意的交流工具,其美丽的文字和音韵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陶醉,但在今天,语文却面临着挑战。面对各种多媒体的视觉冲击,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失去了阅读文字图书的兴趣,喜爱电视电脑,厌恶读书的孩子不在少数,导致一些学生上了十几年语文课,却无法写出一篇能够真实反映自己思想情感的文章,有的错别字满篇,句子也不顺,这引起了人们对中小学生的语文课出现的种种问题的高度重视。
3、语文教育资源缺乏
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资源尤其贫乏。首先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校基础设备差,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另外,乡镇级以下中小学教师严重缺乏。
其次,教育资源严重浪费,虽然国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经济较好的家庭,大多放弃免费的公立学校而选择年费用二千左右的私立学校,这样对公立学校的生源造成很大冲击,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早早流失他校。
最后,教师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教师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没有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不能有效扩展学生思维方式。再者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既使有人才,也不久会飞回城里,只能让农村人“干瞪眼”。
2.4教育体制束缚
十年教改轰轰烈烈,走的形式是热热闹闹,到头来将教育这片圣土折腾成了“牛头马面”的怪胎。一方面,素质教育的口号喊的震耳欲聋,而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强弓则步步紧逼。作为一线教师常有这样的感慨:“我们也想把学生教成人,但考试却把学生变成了工具”。
语文教改已有些年头了,但现状仍不尽如人意,盲目性、功利性仍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状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反思,如何去掉表面热闹、花样翻新式的作秀,还语文真正的美丽。当我们看到学生字迹潦草的作业、错字连篇的作文的时候,当我们在课堂上听到学生响亮的鼾声、窃窃私语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学生的不屑、家长的埋怨、领导的批评、社会上“说尽苍生是语文”的指责的时候,当我们苦恼于学生读物低俗、知识贫乏、思路狭窄、能力低下的时候,语文老师,我们是不是该想一想,怎样让语文走出窘境?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是在我的梦中时时萦绕一句话:“语文,爱你,没商量”。我希望这句話在不久的将来能成为每一位师生发自内心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