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与教育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在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这已是无庸置疑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落实新课改理念、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必要保证。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教师应该懂得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应该渗透在与学生日常交往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有时候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动作、表情或者一句话,都有可能伤害到学生,因此应引起重视。比如,在我校的一节九年级化学课上,老师要讲灭火的原理,于是在课前提出一个导入问题:“如果你们家着火了,应该怎么做?”然后叫了一位同学回答。他的目的是想引出“灭火”一词,他便可以顺其自然地带领大家探讨灭火的原理。可是这位同学的回答是“赶紧拨打119。”其实也对,消防嘛,他完全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往下问,如“为什么要拨打119?”“他们是怎么灭火的?”照样可以把学生引导到课题上来,但这个回答也许出乎老师的意料,顿时使他不知所措。学生最终也不知道能不能那么回答,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爱因斯坦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让大家回家后做一件工艺品,结果第二天大家都交的泥鸭子、蜡水果、小木人等精致的作品,而爱因斯坦却交了一只丑陋不堪的小板凳,老师忿忿地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爱因斯坦说:“有!”说着,他从书包里取出两只更不像样的板凳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我第三只是尽最大的努力做的。”顿时,教室里雅雀无声。尽管难看,但毕竟是学生亲手做的啊,实在不应该嘲笑,别人只做简单的蜡水果、泥鸭子,而他小小年纪却做复杂的小板凳,而且是费了好长时间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做成的。实在是难能可贵,难怪人家后来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所以教师应该懂得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理想、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等。否则就有可能把学生的潜力扼杀在摇篮之中。
2 热爱学生,感化学生。
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有些教师往往厌恶学生,排斥学生,经常埋怨学生成绩不理想。理论上,这种结果是正常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决定了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假如师生感情好,老师的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的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欺骗;批评,学生认为是惩戒,表扬和批评就成了教育的障碍。同样,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深深地喜爱教师,进而由爱老师转变为爱他所上的课,爱他所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有一个孩子曾经对我说:“我原来英语水平差,对学英语一点激情都没有,只是英语老师对我太好了,要不然我早都放弃了。”看来,学生学习还真不光看“佛”面,有时候还会看“僧”面的。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爱,这份爱里包括所有的爱心与关怀,牺牲与奉献。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3 师生交流,教学相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經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交流可为有意交流和无意交流。有意交流如上课改作业、谈话、课外活动,它们属于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意交流如日常言谈,举止,印象等,也就是师表。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此教师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做好表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交流的主体作用,开发互相交流的功能,突出师生交流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此外,“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子弟子。”作为教师,应该有“不耻相师”的观念,这样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进步。
要实现教学相长必须建立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关系,而建立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是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为前提的。鲁迅曾经说过:“我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因此,我们应当多剖析自己,多反思自己,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1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教师应该懂得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应该渗透在与学生日常交往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有时候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动作、表情或者一句话,都有可能伤害到学生,因此应引起重视。比如,在我校的一节九年级化学课上,老师要讲灭火的原理,于是在课前提出一个导入问题:“如果你们家着火了,应该怎么做?”然后叫了一位同学回答。他的目的是想引出“灭火”一词,他便可以顺其自然地带领大家探讨灭火的原理。可是这位同学的回答是“赶紧拨打119。”其实也对,消防嘛,他完全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往下问,如“为什么要拨打119?”“他们是怎么灭火的?”照样可以把学生引导到课题上来,但这个回答也许出乎老师的意料,顿时使他不知所措。学生最终也不知道能不能那么回答,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爱因斯坦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让大家回家后做一件工艺品,结果第二天大家都交的泥鸭子、蜡水果、小木人等精致的作品,而爱因斯坦却交了一只丑陋不堪的小板凳,老师忿忿地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爱因斯坦说:“有!”说着,他从书包里取出两只更不像样的板凳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我第三只是尽最大的努力做的。”顿时,教室里雅雀无声。尽管难看,但毕竟是学生亲手做的啊,实在不应该嘲笑,别人只做简单的蜡水果、泥鸭子,而他小小年纪却做复杂的小板凳,而且是费了好长时间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做成的。实在是难能可贵,难怪人家后来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所以教师应该懂得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理想、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等。否则就有可能把学生的潜力扼杀在摇篮之中。
2 热爱学生,感化学生。
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有些教师往往厌恶学生,排斥学生,经常埋怨学生成绩不理想。理论上,这种结果是正常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决定了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假如师生感情好,老师的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的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欺骗;批评,学生认为是惩戒,表扬和批评就成了教育的障碍。同样,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深深地喜爱教师,进而由爱老师转变为爱他所上的课,爱他所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有一个孩子曾经对我说:“我原来英语水平差,对学英语一点激情都没有,只是英语老师对我太好了,要不然我早都放弃了。”看来,学生学习还真不光看“佛”面,有时候还会看“僧”面的。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爱,这份爱里包括所有的爱心与关怀,牺牲与奉献。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3 师生交流,教学相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經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交流可为有意交流和无意交流。有意交流如上课改作业、谈话、课外活动,它们属于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意交流如日常言谈,举止,印象等,也就是师表。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此教师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做好表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交流的主体作用,开发互相交流的功能,突出师生交流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此外,“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子弟子。”作为教师,应该有“不耻相师”的观念,这样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进步。
要实现教学相长必须建立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关系,而建立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是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为前提的。鲁迅曾经说过:“我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因此,我们应当多剖析自己,多反思自己,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