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歌曲演绎得富有个性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yji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曲创作出来以后,便成了表演的客体,演唱者则是艺术的主体。歌曲演绎具有个性,这是每个歌者乃至歌唱家所追求的较高演唱境界。个性的体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全面素质的综合反映。本人结合多年的声乐教学对《岩口滴水》这首作品的演绎谈些想法和认识。
  一、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音乐是历史之花。歌曲《岩口滴水》是由罗宗贤作曲,任萍和田川作词的,创作于1958年。在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赢得了抒情歌曲三等奖的荣誉。作曲家罗宗贤笔下的旋律,今日来品味、演唱,仍然觉得朴实而新颖,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脾。1958年是新中国前进历程中惊心动魄的一个年份,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广大劳动群众热爱生活,渴望美好的未来,从而涌动着强烈的劳动热情,那场面是沸腾的,很有感人之处。作曲家把握住了人民这种意愿和感情,创作的热情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罗宗贤的音乐艺术作品无论是他所创作的歌曲还是歌剧,都充满着浓郁鲜明的民族风味,而且总是与时代生活中大众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相结合。时乐蒙前辈在《罗宗贤同志创作道路》一文中说道:“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鲜明性和反映时代的真实性,正是渗透着他的强烈爱憎、崇高理想和审美观点。”这一断语是中肯的,符合实际的。
  歌词从“滴水穿石”这一众所周知的成语中获得启迪,作为起兴,然后引申到对劳动者的赞美,赋以人与自然拼搏的大无畏精神。
  贝多芬说过:“音乐使人类精神爆发出火花。”必须通过对作者精神境界的了解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悟出作品的内涵意义,这是演绎作品,使演唱富有个性的重要一步。
  二、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
  《岩口滴水》是女高音演唱的一首抒情歌曲,洋溢着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它表现了祖国边疆地区的青年男女在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建立起的纯真感情和火热的劳动场面。乐曲的基调是明朗、欢快、纯朴、真挚的。歌曲为三部曲式结构,用羽调式写成。全曲音域宽广,旋律抒情优美、抑扬起伏。
  前奏中就引出了高山、流水及劳动场景,赋予人们以丰富邈远的联想。
  第一段旋律舒缓,装饰音的出现及附点十六分音符的恰当运用,使旋律更具滋润婉转及民族调式的特征,舒缓的旋律中还带有一种内在的动感和信心。就像歌词中的“滴水穿石力量大,打得磐石如花开”表现出人与自然拼搏的壮志豪情和必胜信念。
  第二段的旋律通过间奏的转换,由舒缓转入轻快、明亮、热烈、富有朝气,象征着青年人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中间有几处下滑音的运用,使旋律更具特色,是民族调式的显现,描绘了主人公“阿妹”为使“穷山变成花果山”的意志和激情及她对纯真爱情的向往。
  第三段旋律又转到第一段,速度通过间奏又与第一段相成相应,只是在结尾处出现了高音C3。旋律中始终蕴藏着一种激动和兴奋,对人物的刻画很贴切真实。
  《岩口滴水》不但歌词优美,蕴涵哲理,而且句式整齐匀称,本身很有音乐美。为了使乐句的分句更具文学性,在乐句的分句及换气的处理上,原则上第一段以二小节处作换气口,但有时要有所突破。如第一段的第五至第八小节作为一句,第九至第十二小节转变为四小节换一口气,第二段整体以四小节为换气口。全曲的气息运用应该以连贯为主,跳跃为辅,连中带跳,以这种气息来支撑和运腔,而不是通过口咽腔的动作变化来歌唱。在行腔咬字上要运用“软”“硬”兼施的方法,咬字不宜太重。
  全曲声音的运用要注意柔和、抒情、流畅,不宜重,應时而缠绵,时而欢畅。要用比较高的声音位置,明亮、透彻的音乐轻巧地演唱。但不宜过分缠绵,有的句子应柔中带刚。每句乐句的开始应注意以软起音为主,终结处注意余音的效果。
  乐曲的高潮处在结尾句高音C3处,在唱此音前应调好气息,腔体充分打开,但力度不宜太强。高音高而不炸,留有余地,给人以游刃有余之感。既有高音的辉煌,又与全曲的怀绪风格相吻合,一气呵成,让欣赏者感到音响上的满足。
  三、对“以情带声”的认识
  情乃歌之魂。我们应该把这个“情”理解为歌词和乐曲所激发起来的演唱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这也是声乐审美意识对声音质量的指令性要求。只有声音没有真实情感的表现是机械的,缺乏生命力的,当然也是没有艺术感染力的,违背了声乐艺术的本意。本作品创作于1958年,青年男女在轰轰烈烈的劳动、生产中产生了爱情,这种情感是朴实、真挚的,对这种男女间的质朴情感,我们更多只能从影视小说中去感悟。但声乐艺术不是单纯地指歌曲内容,还具有更广义的对“美”的情感的表现要求。这种广义的对“美”的要求必须符合声乐审美的标准。这个审美的标准是演唱者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应该是符合作品需要和广大欣赏者需要的。只有具备了诸多良好素质,方能把乐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酣畅自然。这样的演唱者才有“个性”可言,才能以由官能到情感再到理性的形式自然引导人们追求精神的完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地理绪论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在这第一堂地理课上下一番功夫,否则,不管你苦口婆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也不会买你的账。上好第一堂课,不仅能够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还让学生轻松下来并一下子记住和喜欢你这位地理老师,并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你的课,也喜欢上你所教授的地理学科,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绪论课的目的主要是:一是让学生认识并且喜欢上老师;二是做好学好初中地理的思
许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开始时成绩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后数学成绩却很快落了下来,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一方面,可能是小学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增加,内容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存在差异,要求也不相同,学生长期在小学学习适应了小学的教学方法,到了中学有部分人难以适应。如何解决好中小学数学“过渡” 的问题, 是摆在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程标准的
摘?要:本文叙述了笔者的部分教学实践过程,并归纳得出教学启示: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平等互动,才能彰显课堂教与学互动的灵性。  关键词:因势利导;平等互动;教学启示  正准备上一节关于《说说教室里的物品》的说话训练课。上课铃刚响,教室依然没有安静下来。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用“一、二、三,请坐好”的口令让同学们安静。如果教室里鸦雀无声,那怎能算是说话课呢?有两个同学的交谈吸引了我。生1:“
摘 要: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很多家长苦于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苦于自己不懂知识;苦于和孩子无法沟通。正所谓对症方能下药,本文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一一开出良方。  关键词:心结;教育;沟通;建议    心结一:苦于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  作为一个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每每和家长谈起一些学生的成绩时,便听到有些家长这样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根本就不知道他的情况,有一种无处使力的感觉。为此,
摘要: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创设出好的小组合作情境并不容易。本文从运用游戏、图片、实物、多媒体、体态语言五方面探究创设多元情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力求达到提高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目标。  关键词:多元情境;合作;学习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状况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改变。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各种资源
《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感悟生活,学会生活。语文含听、说、读、写,生活有喜、怒、哀、乐。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按照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加之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套与生活互融相通的教学方法。  一、语文教学要融入生活元素  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
摘?要: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各地惨痛的事故告诉我们,必须紧抓对学生接送车的管理。把握“五定”原则,保障按时上车;探索管理新路,不断拾遗补缺;强化日常管理,力保学生平安。从接送车安全管理实际出发,采用精细化管理,保障学生生命美丽绽放。  关键词:管理;学生;接送车;平安  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而学生接送车的交通安全更是摆在每一位学校安全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各地惨痛的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从小学三年级起就要进行有效的训练。现就我在作文起步教学方面的体会抛砖如下,以期引玉。    一、激发作文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因此,作
摘 要: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入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江苏省常熟市塔前小学针对小学生特点,有计划地逐步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在秋冬季节本校学生跳长绳的热情普遍高涨,跳长绳是冬季最好的运动及游戏之一,可以促进孩子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体力。作者通过多年来对长绳的训练和比赛,形成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长绳;小学体育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详写时浓墨重彩,恣意描摹,略写时却又惜墨如金,意犹未尽。但恰恰是这些略写点更具弹性和张力,给教师教学留下了开拓时空。许多教师都会扣住这些张力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意增补,让学生在文本里外进出自如,实现解读“开疆拓土”式的超越。笔者研磨窦桂梅老师的教学策略,探析增补教学的技巧,发觉她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成绩斐然:    一、从字词中嚼出思维增补点,强化阅读的工具性  字词是构成段篇章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