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新”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体现:理念新,课堂设计新,方法手段新。本文阐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评估机制;困惑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2.3文献标识码: A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我们中学历史老师共同的使命。
一、更新备课方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新课程的设置的重大变化。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益,让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課堂教学的目标。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见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教参、收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等,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我校高一历史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高一全体历史老师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学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应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
二、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育结构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在习题训练和讲评课时,尤其管用。如(一)学生限时完成适量练习。(二)学生讨论答案,教师参与,了解学生讨论的重点集中问题。(三)集体讲评,教师答题。(四)学生给老师布置作业等等。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遇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证明,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依据教学评价机制,重视现实教学要求
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可以展开课堂讨论,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如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也统计成绩。历史书面考试也从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考查、重能力考查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完善历史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课外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读课外书、研究历史人物、讲历史故事,写历史文章,编演历史剧,学绘历史地图,收藏古钱币,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名胜古迹等课外活动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多种素质,增长更多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尤其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困惑与思考
(一)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方式,对年轻教师来说是个机遇,相对较容易实现角色的转变,对长年从教的中老年教师,如何快速实现角色转变,是个挑战。
(二)按照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我们的老师既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要切实使学生掌握住这些基础知识,这在有限的45钟内,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我们的学生在享受这种模式教育的同时,对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到底能掌握多少,与会的专家和老师都有困惑。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困惑。传统教学与新课程下的教学相比,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对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进入课堂这是趋势,我们教师必须掌握这种技术手段,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某些学校基础教学设备都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引来许多老师的争议。
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评估机制;困惑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2.3文献标识码: A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我们中学历史老师共同的使命。
一、更新备课方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新课程的设置的重大变化。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益,让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課堂教学的目标。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见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教参、收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等,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我校高一历史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高一全体历史老师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学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应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
二、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育结构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在习题训练和讲评课时,尤其管用。如(一)学生限时完成适量练习。(二)学生讨论答案,教师参与,了解学生讨论的重点集中问题。(三)集体讲评,教师答题。(四)学生给老师布置作业等等。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遇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证明,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依据教学评价机制,重视现实教学要求
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可以展开课堂讨论,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如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也统计成绩。历史书面考试也从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考查、重能力考查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完善历史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课外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读课外书、研究历史人物、讲历史故事,写历史文章,编演历史剧,学绘历史地图,收藏古钱币,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名胜古迹等课外活动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多种素质,增长更多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尤其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困惑与思考
(一)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方式,对年轻教师来说是个机遇,相对较容易实现角色的转变,对长年从教的中老年教师,如何快速实现角色转变,是个挑战。
(二)按照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我们的老师既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要切实使学生掌握住这些基础知识,这在有限的45钟内,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我们的学生在享受这种模式教育的同时,对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到底能掌握多少,与会的专家和老师都有困惑。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困惑。传统教学与新课程下的教学相比,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对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进入课堂这是趋势,我们教师必须掌握这种技术手段,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某些学校基础教学设备都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引来许多老师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