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不知四时,失国之基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a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观察太阳运动形成的节气
  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介绍,古代中国的历法是“阴阳合历”。“阴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有初一、十五。而二十四节气是“阳历”,是古人根据太阳的周年运动来制定的。古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的运动、不同的位置,按照太阳的平黄经,每隔15度划一个节气,形成二十四节气。
  每次迎来节气都会精确到几分几秒,张旸介绍,这个推算是紫金山天文台做的。“每年的天文年鉴里,专家会根据太阳黄道运动,推算出新一年的历法。”他表示,这是中国古代天文的特殊历法,由此形成了对气候、民俗、生产、生活、精神信仰等一系列体系,是世界独有的文化遗产。
  也正是因为这,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与农业关系密切,具有广泛适应性
  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因此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把“不违农时”列为农业生产的首要大事。不仅如此,“不知四时,失国之基”,就连国家政治生活、封建帝王执政,也都要依时而动,这样才能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在中华文明早期,黄河流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农业生产的中心。因此,二十四节气也主要是以黄河中下游的气候、物候以及农业生产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上也可看出古人对于农业环境变化的关切,看出节气与农业的关系。
  黄河流域一般多见春旱,因此在春季之中,先后出现了雨水、谷雨的节气,体现了春耕春种时节,人们对于春雨的企盼。而到了初夏,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反过来需要进行防洪防涝的水利工程,于是在立夏之后,安排了一个带有警示性质的小满,意思是此时河湖陂塘开始涨水,出现“小满”了,要注意加固堤坝,防止大满时发生洪涝灾害。因此,农谚说:“小满小满,固堤厚坝忙到晚。”
  夏秋之际,天多暑热,出现三暑(小、大暑和处暑)并连的节气。此时要做好防暑保墒、培肥苗稼的田间工作。进入秋季,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是气温降低,因此节气的命名出现白露、寒露、霜降等反映低温的节气,提醒人们注意秋季作物的管理,防止凍害减产。秋天之后,“冬雪雪冬小大寒”6个节气都与冬寒有关,这时田间的农作物已经收获冬藏,需要注意的是耕牛家畜的防寒保暖,备足饲粮草料,确保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由此可知,二十四节气是名副其实的“农历”,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
  在历史长河中,二十四节气经过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又从黄河流域扩展到广阔的华夏大地,各个地区和各族人民对二十四节气做了地域性的季节安排,制定出符合当地气候和物产需要的“农事历”,从而使二十四节气具有了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具有了放之四海而皆得其宜的广泛适应性。
  “测天占候”:预警灾害或“预报天气”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利用二十四节气的实践中逐漸观察到,当某些节气中出现异常的物候征兆时,常常就会引发后来更大的灾害天气发生。这些早期发现的物候异常就成为预报某种灾害的依据,形成了利用二十四节气进行“测天占候”的方法。
  有的占候谚语,即使在科学发达昌明的今天依然有着参考借鉴的价值。
  例如,“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这是指立春举行“打春牛”民俗仪式时下雨,则这年会发生春旱。有时候,同一个节气的同一种物候出现,在不同的地区会发生相反的灾害预警。例如,在陕西是“夏至加端阳,田里不打粮”,而在山东却变成了“夏至端午近,麦子满仓囤”。
  总之,通过节气农谚作出的预警,可以使人们提前作出相应的防范,或者改变农田的种植方式,从而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有时候,利用二十四节气作出的预报,并不一定是灾害性的,只在作为一种天气物候的“中长期预报”,以便使人们能够提前作出相应的生产生活安排。它的作用类似今天的气象台的预报。例如,“打雷惊蛰前,月半不见天”,这是黄河流域的天气预测农谚,如果惊蛰前出现雷雨,那么此后的一个半月都是阴雨天气。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实现了对天气和气候的中长期预报,二十四节气作为“农业历法”的功能正在逐渐退去,但是这并不影响二十四节气的传统知识、文化价值以及与此相关的民俗活动的传播和使用。
  (《中国文化报》2015.2.4、《现代快报》2016.12.1等)
其他文献
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你去醫院检查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为这很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造成的。  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你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从西医理论看,你的免疫力多半也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
期刊
饭桌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不论是朋友聚会还是工作谈事都首选吃饭,一顿饭可以交到一个新朋友,可以新朋友变好朋友……在中国,好似没有什么不能在饭桌上解决,那么亲情是否也能通过吃饭来增进呢?专家丁嵬表示,饭桌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场所,一家人聚一起吃饭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感情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哪怕是住在一起的一家人,可以聚在一起的時间也很少,孩子忙着上学,子女忙着工作,回到家也是看电视、玩手机。而吃饭能把所
期刊
赵先生去参加同事母亲的八十大寿生日宴。与他同桌的苗某和另外几个同事喝了一瓶白酒和3瓶啤酒。  苗某当时已经喝得面红耳赤,连路都走不稳了,赵先生与其他人劝苗某休息一下吃过晚饭再回家,但苗某不顾劝阻還直说没事。  结果,苗某出了酒楼没走多远,就一脚踩滑,从路边一处约1米高的堡坎摔了下去。  隔了两天,苗某的儿子打电话找上了赵先生,要他为苗某的受伤承担赔偿。  “就算是同桌喝酒劝酒有责任,可我這个从来不
期刊
眼下又到了年底,马上就要开始准备过节了,说到过节,自然少不了亲戚之间的聚会和走动,不过,充满亲情和温暖的大家族聚会上,总有一些看破不说破的小心机。比谁家的日子过得好,比谁家的孩子有出息,话里话外无意间增添了点醋意。  远房亲戚比谁日子好 网友:我最讨厌的就是家族大聚会,奶奶的表哥、表弟,其实就是我的表爷爷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孙子、外孙女们整个大家族聚在一起。本来这二三十口人在一起很热闹,一年见不到几
期刊
毛泽东:唯一解决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何存在”的人  边缘性的力量,从中国政治舞台的边缘走到东方政治舞台的中心,靠的是领袖人物的历史自觉,其中毛泽东居功至伟。  毛泽东长期处于中国共产党的边缘,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1935年遵义会议选择毛泽东,经历了多少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而1935年遵义会议对毛泽东的选择,不是山头妥协的结果,不是利益集团平衡的结果,是中国
期刊
有次我在国内机场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群人在我前面排队等待登机,有个妈妈带着个三四岁的孩子,那孩子在吃一根棒棒糖,同行的一位中年妇女逗孩子说:“给我吃好不好啊?”孩子就把糖给她了,她接过来说:“我拿走了不给你了……”说着假装要往远处走,孩子一边追一边哭喊了起来,引得周围人都看过来,那个女人不得不把糖还给了孩子。  过一会儿她又开始逗孩子了,又跟孩子要糖,这次孩子就扭着身子摇着头不给她,她就点着孩子的
期刊
《黄帝内经》认为,女性28 岁生理状况到达顶峰,35 岁逐渐衰老。女性“一七”,即7 岁,牙齿頭发开始茂密生长,肾气,也就是生长之气旺盛;“二七”即14 岁,开始有月经;“三七”即21 岁,属于成长平稳期,肾气平衡,发育基本完成,心理也较为平和;“四七”即28 岁,这时候女性生理状况达到顶峰,最适合生宝宝。  “五七”即为35 岁,女性从此开始衰老,主要是肾气的衰退,人体最明显的表现是面容开始憔悴
期刊
一千多年前的车祸:牛车失控轧人  车祸猛于虎也,而古代也有交通事故,当然古代绝对没有汽车,但人仰马翻的交通事故却是时有发生,先来看看唐代的车祸。  公元762 年的6月,天气已经很热。有个百姓叫史拂,他的儿子金儿和曹没冒的女儿想子都只有八岁。两个孩子坐在商人张游鹤的店铺前路旁一边乘凉,一边高兴地玩耍。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场大祸正在慢慢降临。  康失芬是一名来自处蜜部落(粟特人)的雇工,工作是驾牛车
期刊
虽然订阅《新传奇》杂志仅有3年,但该杂志却已深深嵌入在我的精神生活之中,成为我每日醉心赏阅的必读报刊之一。缘由如下:  封面新颖袭眼球。封面是期刊的颜容。《新传奇》杂志社的编辑们真可谓是特级“美容师”,他们不仅殚精竭虑,每期都从浩瀚影海中采撷来富有特色、个性张扬的艺术佳作,而且配有言简意骇的文字说明,给人以精美的艺术享受,令人一见钟情,过目不忘。与此同时,从2016年第41期开始,编辑们又在整个杂
期刊
“这个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  1943年冬天,宋美龄陪同蒋介石赴埃及开罗,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尼罗河畔首次晤面,会议结束时三国共同发表了《开罗宣言》。  丘吉尔就此次会议在回忆录中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蒋介石,我对他的冷静、含蓄和敏捷的性格颇有印象,此刻他的权力与名望臻至顶峰之际。在美国人的眼中,他是世界最显赫的角色之一。他是‘新亚洲’龙头。”  按道理蒋介石是代表中方的首脑,可对喜好排场和情绪容易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