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的别样风采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ti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教师王崧舟课堂所展示的内容犹如一幅画、一首诗、一道风景,就像徜徉在夫子庙街口、秦淮河畔感受那历史文化的浓郁芳香。他的课有时如春风梳柳之温婉;有时如夜雨润花之温润;有时大气而厚重,把人生的哲理娓娓道来。聆听王老师执教的《桃花心木》,让人震撼不已。现撷取几个片段以飨读者。
  【片段】
  师:同学们,联系课文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文中的“不确定”。
  师:刚才有同学建议还可以联系什么理解?
  生:联系生活。
  师:那好,我们联系生活来理解“不确定”。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印象较深的不确定的事。
  生: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不确定的事就是在考试复习的时候不知道复习哪个单元。
  师:为此,你的内心会怎么样?
  生:会很疑惑,担心复习错了,会考得很差。
  师:是,这是很真实的想法。临近考试时,看看这个要复习,翻翻那个又要复习,到头来不知道要复习哪个。也就是目标不确定时,内心会纠结、焦虑。这也是不确定。
  生:我们今天在这里上课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老师会教我们什么知识。我们期待着老师教些什么。
  师:你看这孩子说了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原理——课堂是不确定的。老师怎么教不确定,我们怎么学也不确定,两个不确定遇到一起,我们对课堂充满了什么?
  生:期待。
  师:这样上课才有趣,才有味,是吧?好!谁再来说一件你生活中的不确定。
  生:我们每个明天都是不确定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师:这话说得有点——
  生:深。
  师:有点高深。她不是在说一件事,是在说一个哲理:明天是不确定的。
  生:我觉得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确定当中,比如说早中晚三餐吃什么菜,晚上什么时候睡觉。
  师:我知道,你说的这件事背后是——你很想吃到什么。比如说早饭你很想吃到什么,牛奶、面包,还是冰淇淋?
  生:我想吃遍天下美食。
  师:但是吃早饭的时候偏偏没有吃到那个美食,所以你会感到——
  生:我会感到有点遗憾。
  师:美食是不确定的,食物是不确定的。你再说说。
  生:每次考试的成绩是不确定的,有时候考好,有时候考砸。
  师:你是不是遇到过一次?
  生:遇到好几次。(生笑)
  师:是考砸了还是考得更好了?
  生:考砸了。
  师:所以你印象特别深刻,刻骨铭心啊!以为自己考得很好,结果试卷一发下来,考砸了。(生纷纷举手想发言)同学们,我知道你们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想听听林清玄说的不确定的生活吗?
  生(齐):想。
  师:那一年我听了林清玄的演讲,他说了三个人的不确定的生活。想听吗?一起来看。(课件出示:唐朝的陆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研究茶的专著——《茶经》,被誉为“茶圣”;唐朝的慧能,把佛教的真髓深深打入中国人的心坎上,成为禅宗六祖;唐朝的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西行5万里,历时19年在印度取经,一生翻译佛经45部,1335卷。)
  师:谁来读读第一句?
  (生读 )
  师:听说过陆羽吗?(生摇头)没事,大家可能比较少喝茶。
  师:第二个叫慧能。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听说过慧能吗?
  生:没有。
  师:因为大家都没做和尚。第三句谁来?
  (生读)
  师:玄奘应该听说过吧?
  生:听说过。
  师:因为他是《西游记》中的——
  生:唐僧。
  师:唐僧的原型。(神情庄重)这三个人可了不得,林清玄说那是他一生当中最敬佩的三个人。我知道这三个人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赫赫有名。可是,你们谁也想不到,这三个人曾经有过不确定的生活。我们一起来看第一位。(出示:陆羽出生时相貌丑陋,被父母丢在路边,后来被寺庙的人捡回来收养。生读。)
  师:听到了吗?(生点头)孩子,试问你,当你了解了陆羽这一段不确定生活的时候,你心里的滋味是什么?
  生:感觉他很可怜,从小就被父母丢弃了。
  师:是,可怜。孩子们,我们来看黑板,看这个词,读。
  生:不确定。
  师:再读。
  生:不确定。
  师:继续读。
  生:不确定。
  师:不确定有时意味着可怜。
  师:我们接着看第二位——慧能,谁来读一读。
  (出示:慧能幼年失去父亲,随母亲流落他乡,长大后靠砍柴赡养母亲,维持生活。生读。)
  师:这就是慧能曾经有过的不确定的生活,假如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慧能不确定的生活,你会用哪个词?
  生:艰难。
  师:艰难。来看黑板,看这个词,读。
  生:不确定。
  师:再读。
  生:不确定。
  师:接着。
  生:不确定。
  师:不确定有时意味着艰难。再看玄奘。
  (出示:玄奘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料10岁时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只好投身寺庙。生读。)
  师:这是玄奘不确定的生活,谁都想不到啊。那一年他几岁?
  生:10岁。
  师:你们现在几岁?
  生:12岁。
  师:差不多,是不是?孩子,我做一个不恰当的比方,请你不要见怪,不要生气。假如那就是你(有同学笑),不要笑,真遇到了,你们就笑不出来。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悲惨。
  师:看着这个词,读。
  生:不确定。
  师:再读。
  生:不确定。
  师:再读。
  生:不确定。
  师:不确定有时意味着悲惨。刚才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不确定是没有规律、不一定的,是有时可怜,有时艰难,有时悲惨的。对吗?孩子们,这样的理解远远不够。现在你们知道了:不确定常常意味着可怜,意味着艰难,意味着悲惨,也可能是面临着失败、挫折、打击,更有可能是遇上突如其来的灾难,而且谁都可能遇到这样的不确定。孩子们,怎么办?怎么办?
  生:我觉得我们在不确定中要学会坚强,学会不向命运屈服,努力生活着。
  师:好的,说得很感人。
  生:我觉得我们要在不确定中寻找新的生活和新的希望。
  师:说得很有正能量。
  生:我觉得我们在不确定中应昂起头来去面对未来,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师:真好。想知道林清玄是怎么面对不确定的生活的吗?
  ……
  【赏析】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通常,理解词语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查词典理解词意,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三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意。在词典中查出的解释,到了句子中有时不一定适合,甚至还可能弄巧成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也仅限于对课文最基本的理解。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意,却会更具体、更灵活,从而更加深入地感悟词语内在的含意。王崧舟老师这节课正是运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围绕“不确定”先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不确定,通过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印象较深的不确定的事”,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他们对自己生活中诸多的“不确定”有了真切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理解、体会了文中的“不确定”,突破了对文中硬生生的“不确定”的理解。接着王老师出示陆羽、慧能、玄奘三位人物的“不确定”的生活,让学生通过读、悟的方式,在具体的人物形象中感受人生面对的种种不确定的生活,可能意味着可怜,面临着艰难,经历着悲惨,以及人生当中可能遇到的种种不确定的灾难。此设计让学生对“不确定”一词又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适时的资料补充,对人物“不确定”的恰当评价,对生活中诸多“不确定”的思考等,王老师的设计可真谓“高也、妙也”。一句“怎么办”,给学生带来了对人生的思索,让学生有了直面“不确定”的勇气,为这节课注入了新的诠释和新的灵魂。
  整个教学,王崧舟老师抓住“不确定”这个词语,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深入浅出,把一个看似深奥难懂的道理,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润物细无声之势化解了。语文教师到底怎么去处理教材?正如王老师所说:“语文教师要有两只眼睛,一只是肉眼,看到文字本身;还要有一只天眼,看得到文字背后的深层结构,在字里行间,在空白处,在文字的倒影深处。”(作者单位:江西省定南县第三小学)
其他文献
从2008年秋季江西省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到2015年刘玲芳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比赛获得优异成绩,江西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教研工作,经历了七年多时间的不断追求。  2011年,全省教学比赛在景德镇举行,比赛模式与传统的优质课展示完全不同:第一天举行集中学情调查(一节课时间),5到10分钟的班主任介绍班级总体情况,然后是选手、评委进入班级学生当中,了解学生、了解进度、了解学习状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提倡“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方法引领能够让“语文主题学习”阅读教学更高效。笔者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选择了《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展开教学。教学环节简单,直奔重点,在方法引领中,让学生在简简单单的课堂上轻轻松松地悟出了道理,感受寓言小故事的魅力,现撷取两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分享。  片段一:教师引导学生读书  1.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把铁罐奚落陶罐
期刊
暑假闲来无事,重新翻阅了吴非老师所著的《致青年教师》。在书中,吴非老师谈到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让学生明晰自己的理想且为之努力。我经常想,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班主任来说,虽达不到吴非老师的教育境界,但我能做什么?比如有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克制,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如何才能使学生在高中时期信任老师、敬仰老师,并敞开心扉向老师倾吐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得到
期刊
在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中,读到一则禅宗公案,大意是这样的:日本僧人道元去延寿堂探望生病的朋友明全,见一位老僧在烈日下把香菇一颗颗地铺在地砖上晒。道元不禁问,为什么不让那些小沙弥来做呢?老僧回答“他不是我”。  他不是我,老僧在烈日下的劳作,当然是修行了,修行是“修自己”,别人怎么能够替代呢?  这个故事处处是玄机,是智慧的火花迸发。我本愚笨又无佛性,参悟不透,但在教学《收藏阳光》一文时,却对故
期刊
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是情!”因此,教学不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从培养学生人生价值观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对思想情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片段一】《圆明园的毁灭》(于永正)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这个同学读得非常好,很认真,一字一句地读。读了这篇课文,心里
期刊
特级教师王君所倡导的“青春语文”,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流淌着语文的浪漫。在“青春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她以课堂的质量抵抗轻飘易逝的生命,凭借课堂的高度走向生命的高度。在《湖心亭看雪》一文的教学中,她以咬文嚼字为主要手段,在语文教学的“常式”中求“变式”,在预设中有生成……用教师智慧、开明、通达的因子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处,深入作者内心,品味生命与自然的“天人合一”。  【片段一】读书得间,让学生的生命入
期刊
《金子》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特级教师孙庆博在教学此文时,立足语文和文本的特点,精心设计,扎实训练,指导到位,值得学习和借鉴。  【片段一】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金子》一课。先来听默几个词语。注意每个词语老师只读两遍。(生默写)  师(出示词语):看屏幕,你都默写对了吗?“蜂”左边是虫字部。“蜂”在文中指的是——  生:人。  师:“蜂拥而至”就是说——  生:来的人很多。
期刊
江西省永丰县坐落在美丽的恩江河畔,是闻名遐迩的欧阳修故乡。在大课改的背景下,“语文主题学习”犹如一缕春风,给永丰县的教育带来了生机,语文教师和学生们就如花儿遇到春天,迎着春风和暖阳绽放。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012年3月,永丰县恩江小学的教学副校长带领两位骨干教师到山东潍坊参加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年会。“语文主题学习”就这样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方法,为我们打开
期刊
南昌市松柏小学,自1937年建校以来,薪火相承,犹如学校入门处根深叶茂的雪松般,深深地扎根沃土,吐故纳新。历史的沉淀给它带来了敦厚的姿态,更让其明白求新求变、保持创造力与活力的可贵。  近年来,松柏小学以“收放式”习作教学实践为抓手,从习作教学自身的规律出发,从儿童作文的心理出发,从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出发,重新审视传统习作教学的得与失,“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努力为小学习作教学探索出一条新路。  
期刊
小时候我从来没有放过风筝,每当看到文章中描写放风筝带来的欢乐,我都无法理解:一个人拽着一根长长的线,自己在前面用力奔跑,只为把一个小小的风筝放上天空,最后心满意足地看着那个风筝在天上飘荡。这种喜悦我体会不到,在我看来那无非是一种机械运动。  今天在课堂上,我即将跟学生们一起学习《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身体残疾的老师,面对现实,始终能够保持乐观、坚毅的生活态度,并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