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诗写作教学 焕发学生创新活力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r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其中第三个任务就是尝试创作。新诗的写作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培养人文精神。但是,如何教学生写新诗,一直以来是教师认为棘手的事情。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悦读”、拓展、乐写三个方面对学生的新诗写作教学进行实践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悦读”——激发写作兴趣


  要培养学生写诗的热情,第一要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和写作的兴趣。在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多媒体手段与诗歌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悦读”诗歌,进而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1.听民谣品诗歌。作为民谣的爱好者,笔者发现民谣的歌词与诗歌有相通之处:不仅语言内在相通,在情感体验上也具有一致性。在课堂实践中,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让学生欣赏罗大佑的《乡愁四韵》;学习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时,让学生倾听蔡琴的《偶然》;学习海子的诗歌时,播放蒋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周云蓬的《九月》。把民谣和新诗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把一些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出来,学生甚至可以非常投入地吟唱自己创作的诗歌。借助民谣的翅膀,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配乐演唱,激发了学生学诗写诗的热情,对现代诗歌的内涵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2.借助网络平台“为你读诗”。笔者在课余推荐学生收听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它是中国首个以诗歌为起点和纽带,连接人与人的诗意生活平台,为中国的大众和青少年提供兼有“知识、审美和情感”的诗意生活内容。每晚10点,都会有一位特别来宾“为你读诗”。在课前演讲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交流听诗心得,潜移默化地丰富学生的诗歌学习,让学生学诗写诗更有动力。
  此外,笔者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创办属于自己的公众号——“诗意语文”,把课内外诗歌学习的感受和自己创作的作品放在公众号上,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做主播,发布自己朗读的诗歌作品。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要学习的新诗反复吟诵,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加深了对诗歌内涵的把握和理解。这种全体合作参与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实践中体验到“悦读”诗歌的乐趣,激发他们对诗歌学习和写作产生的持久热情。

二、拓展——积累创作素材


  1.群诗阅读,奠定基础。在精读精讲教材中的新诗之后,笔者认为有必要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开展群诗阅读,让学生从读懂一篇到读通一类。
  例如,在教学《我爱这土地》一课时,笔者结合课外阅读《艾青诗选》,组织学生分专题进行探究。如,选择“土地”“太阳”意象的诗歌阅读赏析,仔细品味,体会意象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阅读作者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诗歌,分析其写法特点。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扩大阅读视野,还可以加深对此类主题作品的理解,锻炼分析能力。学生读了大量的诗歌之后,对诗歌的节奏、韵律、语言会有更多直观的感悟,也能了解不同题材诗歌的创作规律,为诗歌创作奠定基础。
  2.发现诗意,积累素材。对诗歌写作来说,最重要的是言之有物。诗人能在普通人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其独特之处,对其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诗歌写作训练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身边生活中发现诗意。笔者认为,在学习新诗写作的初期,让学生用散文语言把自己感受到的诗意,尽可能详细而准确地写出来,由句子到段到篇章。写出来之后,可以朗读或是转述给大家听,引导大家在分享的过程中,对比各自的诗意发现,看看互相之间有什么异同,通过对比体会来提高各自诗意发现的水平和能力。

三、乐写——设置写作抓手


  笔者在指导学生创作新诗的实践中,为学生设置一些写作抓手,降低学生写作现代诗的难度,让学生逐渐找到新诗创作的门径。
  1.仿写。对于刚接触新诗的学生而言,创作诗歌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让学生从单句模仿开始,把自己的心情用诗句的形式记录下来,逐步上升到对一段诗、一首诗的模仿,最后到自主创作,逐渐培养学生诗歌创作的能力与兴趣,让学生从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写诗的乐趣。
  笔者在指导学生仿写一首优秀的新诗作品时,先让学生品味其中的内涵与技巧,知道这首诗的主题、表现手法、结构安排、层次递进等,引导学生细细地体会其中的意境、场景、故事,然后着手模仿。可以进行诗句模仿、诗意模仿、诗歌结构模仿、表现手法模仿。
  2.改写。改写可以是把一些非常具有诗意的文章改写成诗,也可以是在尊重原有诗歌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诗歌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改变、创新,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改写诗歌,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也会深入些。
  例如,在教学《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一课时,笔者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诗歌改写的环节。先是让学生通过海子在诗中反复提到的“幸福”,從字里行间感受“幸福”掩盖下的难以名状的忧伤和绝望。然后让学生通过改写诗歌,扫除这首诗歌中的忧伤、孤独和绝望,让诗歌只留下幸福和美好。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在充分领会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通过不同形式的改写创作出佳句,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3.翻译。外国诗歌和中国诗歌的内在结构有其共性,都是为抒发感情而采用某种节奏和韵律。
  例如,在教学《未选择的路》一课时,笔者尝试让学生用新诗的语言将英文原著比照课文的译本重译一遍。诗歌翻译要再现原作的艺术美,要把原诗创造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通过翻译,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4.创作。有了前面的读诗、品诗、仿写、改写、翻译等学诗写诗环节,对学生来说,创作诗歌并不是一件难事。笔者引导学生用诗歌来记录生活,以诗歌形式表达自己所思所感。从新诗写作中的动词运用、拟人修辞、意象描述等练习入手,结合自己的情感变化,把自己对生活的点滴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自己写的诗歌后面写诗评,小组或全班分享。意见分享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很好的启发,使学生更好体会诗歌作品的丰富意蕴。
  5.活动。新诗写作教学同样离不开情境创设,在情境中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创作诗歌,体会诗歌创作的乐趣。
  笔者曾在班级开展以“花”为主题的诗歌吟诵创作课。其教学流程如下:(1)辨识校园中的各种花,阅读与花相关的现代诗歌,建构对校园各色花朵的诗性认识;(2)分组研习作品,包括主题的探讨和写作手法的探讨等;(3)校园诗歌漫步。利用语文阅读课,组织全班学生在学校花园开展诗歌吟咏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对“花”这一复杂意象进行深入、细腻的心理体验。角色扮演“我是一朵花”的活动使学生能站在花的立场来想象,从花的功能性联想赋予花不同的角色和性格。
  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都必须强调训练在技艺形成和学习者生命成长中的作用。新诗写作教学也不例外,必须通过师生之间的长期互动来完成。笔者相信,通过教师平时在诗歌写作教学上的努力,学生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诗作,会有更多的学生通过写诗训练焕发出创新的活力和生命的激情。
  (作者单位: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吴 磊)
其他文献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以及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发现,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有限,往往存在着“高耗低能”的情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整合阅读教学内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一、朗读课文,夯实基础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学科,学生经过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语文基
期刊
曾经,一些学校或一些教师过多依赖或者相信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认为遵循“成功模式”,课堂教学肯定会少走许多弯路,教学效果肯定事半功倍。的确,“成功模式”对于初踏教坛的新手而言,是路标,是明灯,是必要的“入格”训练。然而,过分地依赖“模式”,过分地“严丝合缝”,过分地“循规蹈矩”,反而会遮蔽生命的灵性,阻碍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能力的发展。  在新的课改理念背景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一定不能把“
期刊
故事教学法,就是以故事为主要模式融入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中,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满足语文教材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一、运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入故事教學法,能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单一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期刊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过程及拓展素材的结构化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应用微课努力创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保持40分钟集中注意力去听讲。根据小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微课一般为10分钟左右,时间短而且生动形象;微课资源容量小,教学内容少而集中。相对于传
期刊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及想象,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一个学生心灵和思想的成长、人生视野的拓展都与阅读密切相关。  在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时,笔者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其阅读品味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大主要任务。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大语文观,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由课内延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中,互动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引入多元化互动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互动学习条件,才能使学生在不断互动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只有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一、情境互动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基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互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参与学习互动交流,获得相应的学习体验,进
期刊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当前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首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热情。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一、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
期刊
在数学学习中,抽象思维主要表现为数学逻辑思维,即利用数学知识以及方法对题目进行逻辑分析,进而解答题目的学习思维。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的大脑思维以及能力养成可塑性较强。如果教师在这个时期内能够采取适当措施,那么学生思维的形成效率以及质量都会呈现一种较好的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紧紧抓住黄金阶段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采取能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教学措施,逐渐培
期刊
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一门科学,它是人们探索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思维构建、数学能力培养、数学精神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培养,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层面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核心素养是教育创新发展的产物,也是对小学生全面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针对此,笔者结合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小学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新的时代背景和课改视角下,学生的发展具有更多的可能性、独特性和多元性。既然强调这一点,那么,单一的、单薄的评价就是不全面的,仅仅从技能技法的掌握,仅仅从作业完成的数量和准确率,仅仅从考试分数的提高去评价学生,显然就是不合适的。特别是“智慧校园”背景下,当云计算、物联网及虚拟化等新的信息技术介入到教育教学中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应重过程、重多元、重整體。的确,承认生命个体的学习过程,才能促使每一个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