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人生的答卷更完美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ard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到我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参加校本教研,和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一起听小学语文课——教师为四年级的学生导读《长袜子皮皮》。学生在教师下发的片段材料中认识到皮皮的可爱、力气大、行为古怪、想法奇特、富有正义感……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幽默、夸张,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提出了“她为什么叫皮皮?她的袜子到底有多长?她为什么一个人住?爸爸妈妈去哪儿了?”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告诉他们:若你真的想知道得更多,就去阅读被称为“童话外婆”的林格伦所写的这本经典之作《长袜子皮皮》吧。
  这节课就在学生满心的期待中结束了,我相信他们之中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去阅读这本书。那位中学语文老师激动之余对我说:“我发现小学老师是在寻找阅读的兴趣点以激发学生自己去读,而中学老师却是在寻找考点告诉学生要‘这样’跟着老师读,我们也不想这样做,但是……没有办法。”
  一语中的。
  从语气和神情中,我能够感受到她的无奈:“阅读不应该是执行命令,而应该是自觉自愿的事情”,“阅读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甚至关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大政方针,在一些考试考题面前就全面垮了塌了。阅读,哪里应该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升学考试呢?阅读是为了让人生更有滋味,更有乐趣,更健康,更有活力,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生这份答卷更完整,更完善,更完美。
  我从小生活在内蒙古一个叫尼尔基的小镇上,北方,天气特别冷,一年之中不下雪的日子只有五个月,除了和小伙伴们玩儿,坐在炕头看书是我最大的享受。《动脑筋爷爷》《365夜》《洋葱头历险记》《三毛流浪记》……只要是家里有的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书的边边角角都卷了起来,有的甚至掉了页再粘上。就那样一遍一遍地沉浸其中,很多段落都可以背下来。
  上了初中以后,家里的书不够看了,我开始到镇上的图书馆借书,到新华书店买书。《三家巷》《子夜》……都是在那个时候看的。说实话,书中的内容和人物我早就记不清了,当时也根本读不大懂,但是读过了就或深或浅地留下了痕迹。前年,我因为要讲《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重新捧起《呼兰河传》的时候,好像一下子有了回忆,那些文字似曾相识,它们让我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了起来,那种感觉无异于见到了一个老朋友,轻声又热切地说着“好久不见”。
  阅读的效果从来都不应该是立竿见影的,它应该是一种滋养,一种熏陶,一种浸润。我常常想:我凭借什么从内蒙古一个小县城出来,可以在北京安身立命,甚至成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呢?这一定和年少时的阅读有关系。因为有了这个“童子功”,我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比较准确,语言表达清晰,遣词造句比较得体。因为阅读,我從不觉得给学生写范文是一件难事,我小的时候就喜欢在作文里用上一些新鲜的语汇,并要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开头、结尾,有与众不同的立意和选材;因为阅读,我比别人更早认识了葛翠林、任溶溶、鲁兵、张天翼……为我当老师后带着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这件事上,语文老师要耐得住寂寞,因为任何急功近利都是对阅读的亵渎。我总想告诉老师们,别着急啊,慢慢来,要相信,所有的阅读都会留下印记,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发出回响。阅读的回响,也如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学生今天的阅读或许要在几年后、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真的,阅读无法速成。它不是汉堡包,两片面包夹上肉和菜两分钟就可以做成;它更像煲汤,需要时间,需要慢火煨,小火炖到了一定的时候才会有味道飘出来,喝一口,味道醇厚,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过程的调节者,还是教学的最终归宿。要使教学过程科学化,教学任务合理化,必须科学地确定与编写教学目标。  一、精准性——切合四个目标  任何一篇课文,其教学目标皆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从大到小依次是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在课标中,总目标共有10条。1~5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上提出要求,6~10条则从汉语拼音识
进入“高原期”  我以前只知道小孩子有“青春期”,中年人有“更年期”,不知道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来说,还有一个“高原期”。  “很难感觉到自己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经常感觉到累,虽然能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但确实有些职业迷茫……”  以上这番话是2017年10月我在上海师大听李海林教授讲课时他罗列的教师进入高原期的标志,当时的我简直有被闪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童年应该有诗的陪伴,这些主张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共鸣,儿童诗成为小学生诵读的重要内容,各地还涌现出不少小诗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一点儿童诗创作的规律,掌握赏析儿童诗的角度与方法。为此,笔者采访了著名儿童诗诗人王立春女士。  “用儿童诗表达对大自然及生命的艺术见解”  周益民:你是怎么爱上写诗的?  王立春:我从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方面,自认字开始,我就开始了文
教学改革走过了长长的历程以后,经历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喧嚣以后,逐渐寻找到了衡量学生成长的标准所在,逐渐回归到了学生的真成长上。那么,怎样的成长才是学习给予学生的“真”成长呢?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也不仅仅是某项或者某些学科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思维力有关,所以,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就成了当下教学最重要的追求。  什么是思维
教学目标:  1.归类识记四组表示职业和工作地方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工、厂”两个生字,并能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职业。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的书写规则,养成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2.拓展积累6组熟字构成的新词。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风》,激发学生朗读积累古诗的兴趣。  3.读通、读顺《春节童谣》,了解春节风俗,体会过年的快乐。参照课本中贺卡的书写格式,尝试写一句
目前,各个学段都将整本书阅读研究作为一个重点领域在不断探索。整本书内容涉猎广泛,其中,以绘本、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样式表现的个人成长类故事受到许多读者尤其是小学生的青睐。为什么喜欢阅读这类故事?原来,个人成长类故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通过曲折的故事,讲述主人公“破茧成蝶”成长的历程,反映积极向上的人文主题。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成长的烦恼,他们通过阅读,在潜意识中希望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基本作用,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写一封信。  2.能运用反串和追问的方法发现习  作中常见的问题,通过添补语句把信写得更温暖,更具体。  3.学写信封,能运用书信与亲友交  流,感受传统书信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信,因生活而写  一、一本书,知晓信的用途  1.出示古体汉字,了解书信。  (链接《“信”字演变》,了解中国信。)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
“今天轮到你发圈啦!”组长把本子递给了小万。小万欢天喜地地接过来,宝贝儿似的把本子收进书包里。  发圈?对!发朋友圈呀,我们三(3)班自创的发朋友圈活动,可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啦,且让我慢慢道来。  “朋友圈”诞生记  微信朋友圈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全民的追捧。上至白发老者,下至时尚青年都热衷于发朋友圈,一日三餐、旅游风景、万千思绪……都可晒出来。由此我想到:班上的学生三年级了,习作已经起步,也许我们
阅读《作文七巧》,源于两点:一是已经读过王鼎钧先生的“作文四书”之《作文十九问》和《文学种子》;二是喜欢王先生的随性与平白。作家谈如何写作,相比大学教授谈写作少了些教条与理性,多了份恬淡与随性。  《作文七巧》一书将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汇成“作文七巧”,谈作文技巧的书,很容易陷入技术主义,但此书却并不程式化。这七种写作技巧,便是七处独特的风景,它们构成幽静的林荫大道;而那些洒脱
贾老师一向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一生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一直重视阅读课中的字词教学。其关于字词教学的很多理念和做法对一线教师正确认识字词教学有很大帮助,对扭转当前轻视字词教学的课堂现状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借贾老师的经典课例《爸爸的老师》一课中的字词教学,来一起重温、学习。  师:课文里的几个字词会念吗?(出示,生读。)  数学家 学问 任溶溶 猜中 新鲜 鞠躬  师:字会念了,意思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