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修改课”成为学生提升能力的舞台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HH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未来教育这一时代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而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呢?大部分教师能从选材、构思、写作、修改等几个环节加以指导,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大都只注重前三个环节,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改自评、互评互改环节,往往把作文修改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花大精力和时间去改,结果收效甚微。所以,课程改革要求还作文的修改权给学生是很值得关注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参与修改,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让作文修改课成为学生提升能力的舞台。为此,我想谈谈具体做法。
  第一,回顾阐述。
  回顾,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作文的关键性材料,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分析材料,领会材料的暗示性含义或言外之意,以便为阐述观点铺好路、搭好桥。阐述,即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寻找并列举出尽可能多的自己能想到的观点、能联系到的材料,并用语言准确地阐述出来,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这样做是想给学生留下尽可能多的思考创造的余地,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作文可能在哪些方面有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
  第二,共改范文。
  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必须教给他们正确的修改方法,使他们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按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和特点进行修改。
  一要教学生修改符号。学生要学会规范地修改作文,教师就要教给学生“增、删、调、换”四种规范常用的修改符号,通过学生的修改实践,掌握修改的方法,改正发现的问题,提高修改的能力。评改中要鼓励学生大胆修改,用符号修改,不能过分强调书写整洁,以防约束学生的修改。
  二要教学生识别文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也带来了许多不足。就作文方面而言,话题作文的出现,一方面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同时也使学生混淆了文体,写出了很多“四不象”作文,给读文章的人增加了许多难度。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识别文体,有针对性地修改不同或相同文体的作文。
  三要教会学生“挑刺”。这是指教师要教学生会看作文,能找到作文中存在的毛病,全面了解所改作文的得失,以便全面修改作文。对“病例文”进行“挑刺”,是一种综合评价的好方法。
  第三,小组互改。
  小组互评时,为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教师可先发放作文给每一位同学,让学生自由读文,读出声来。通过读,作文中疏忽的地方、不通顺的地方,就会被发现,尤其是多字、丢字、错字和句子不通顺的地方等,往往一读就会发现。待学生对例文有了了解后,教师便可让学生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安排布局的?中心有没有突出来?然后,各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批改要求,去独自探索,写出评语,打出等级或分数,并提出修改的合理化建议。这样,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批改的主体,唤起了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激发并保持其强烈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从而取长补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批改效果。
  第四,改完反思。
  每上完一个课时,教案后的“课后反思”一项成为每位老师每课必写的教学日志,互相听课评课已经成为老师们的一种自觉行为。但我认为,作为作文修改主体的学生也要学会总结与反思,“带着思考谈反思”,并要形成习惯。修改完后,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谈论反思内容:
  一谈目标。高效的课堂,其要素有很多,作为教师,我们先要找到落脚点和出发点——学生,即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因材施教。而通过互相修改作文,学生就要思考很多问题,比如:本次作文修改目标是什么?自己的收获有多少?修改时哪些方面对自己的启迪较大?所以,修改完后通过反思学生必定会对修改的目标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二谈互动过程。反思互动过程的内容可以很多,比如:反思自己和小组成员在互改过程中的态度是否严肃、情感是否真挚、求知欲是否强烈、小组学习是否有效,反思修改过程中是否遵循老师的修改要求,运用了正确的修改技巧,反思修改中能否修正和保留意见等等。通过反思修改时的互动过程,来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三谈自我认识。谈自我认识就是根据自我发展的理论,让每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并能养成自主和自我反馈的习惯和能力。
  肖川在《课程改革的意义》中说了一句话:“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要研究教学的内容,作课程的开发者,同时要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索如何创设情境和氛围,如何设计教学的活动,如何搭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如何构筑研究性学习的支撑系统,如何评价学习的效果等等。”所以,希望我们语文教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改革作文教学方式,不仅要关注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自我、发表观点、接受不同意见,变厌写作文为乐写作文,把作文课,尤其是作文修改课,变成学生实战演练的舞台。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着教师不懂教,学生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不爱说的弊端,因此教师要改革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模式,挖掘多姿多彩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开发各种各样的口语交际训练途径,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 口语交际 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什么?数学可以留下什么?数学可以形成怎样的影响力?答案似乎并不唯一。但我认为,数学可以在人的内心深处培植理性的种子,可以让你拥有一颗数学的大脑,可以让你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学会理性、审慎地看待问题、关注周遭、理解世界,这恰恰是数学思维能给予我们的启迪,而数学的文化韵味也恰在于此。  关键词:课改理念 彰显其数学特性 突出人文内涵    有人用做菜来比喻课堂,他说:数学就像骨头,
期刊
摘 要:普及美术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双基任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鉴于它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优化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对美育的要求。   关键词:欣赏 美术 优化 教学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网络信息日新月异,同时,以构建主义为理论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日趋成熟,从而使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新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显得十分的必要和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谈论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期刊
摘 要: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加以整合,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本文旨在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加以整合的新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新课程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才可以构建和维持有效的课堂学习状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导入 主体参与 人本观念 良好习惯    新课程改革势不可当,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
期刊
摘 要: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潜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让师生动起来,重在全员参与,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在感悟中发现、提高,使学生具备敢想、敢说、敢问、敢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  关键词:师生关系 互动教学 教学相长 创新精神    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
期刊
摘 要:案例分析教学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通过典型事例解释教材中的内容,从而启发诱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对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种类和应用。  关键词:初中政治 案例分析 教学模式 尝试    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
期刊
摘 要: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由教师立“疑”设“障”,创设一种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场景,以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以问题为载体创设学习契机,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计,将学生置于似会非会、似懂非懂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趣味盎然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针对性 实效性 创新性     在问题化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