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应有的特质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dininik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教育与教育建筑
  以建筑师的身份经营事务所,同时也在学校里任教,这使得Grafton事务所的事业经营有很多便利条件。从职业角度来讲,建筑师会更加关注建筑的可实现性即落地性,这样可以过滤掉设计初期很多天马行空或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建筑实践从项目周期来讲,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国内高周转的大环境下,一栋建筑项目从无到落地,往往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在国外,十年磨一剑的持久战项目更是屡见不鲜。所以,若意在将事务所的作品更上一层楼,就要在专业理论中有所建树。因而,多年的建筑教育者的身份也让Grafton事务所可以在学院派氛围中反复思辨,并将其运用在漫长的建筑实践项目中,进而通过实际项目建立属于自己的空间理论目标。而Grafton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她们涉猎较广的设计领域就是教育类建筑。
  因此发生在Grafton事务所的理论和实践道路就显得比较有趣,首先她们在学校里任教,而她们主要的建筑实践领域就是教育建筑,因而,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和空间,首先她们会根据自身体验和经验来因地制宜;同时她们可以将建成的教育类建筑案例及其理念又传播和推广到世界更多的校园,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在学校执教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不断接触到新鲜的想法,师生之间本来就是通过相互讨论甚至辩论来共同进步。也是因此可以让她们的思想一直保持年轻,保持一种更加年轻和自由的空间观念并再通过建筑空间去感染和影响这些在校的未来之子。
  女性的力量感
  纵观普利兹克奖的历史,女性建筑师少之又少,在她们之前得奖的独立女性建筑师中,仅仅只有扎哈·哈迪德、SANAA的妹岛和世和RCR中的卡莫·皮格姆。而后两者的事务所中,都有男性合伙人,因此今年的普奖对于纯女性建筑师来说意义可想而知。对于女性建筑师来说,可以在大多数男性建筑师所占领的奖项中占领一席之地,自然需要独特的建筑气质才行,比如扎哈以独树一帜的形式取向,将建筑和空间带到另一个奇幻的世界;妹岛和世以其独特的美学气质独步世界;RCR也以其常年对于某种材料的特殊喜好而收到评委的青睐。而今年的普林兹克评委对于Grafton事务所的评价,则是“力量感”。
  这种力量感,是不输给男性建筑师气质的力量感:Grafton喜欢运用混凝土这种材料,因为其更加廉价和朴素,在建筑中将其暴露出来也更接近建筑学的本源,因此也特别适合教育建筑的追求。也有一种可能性是因为事务所1978年成立,成立以来的前几十年,也是混凝土这种材料流行的时期,她们将这种材料沿用至今。在Grafton的建筑中,可以感觉到有着不同于极简主义建筑的丰富感,在保持空间朴素气质的同时,利用秩序的空间序列感,将空间打造得更加丰富和流通。在空间视觉的冲击的同时,触觉中带有混凝土的厚重感,这种朴素而不失精致的张力感令人难忘。
  理性与感性 技术与艺术
  都说建筑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是凝固的音乐。之所以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其原因在于音乐在深层结构来说跟数学序列有关,而建筑也跟数字有关,或者说自然界万物都跟数学和比例相关。如果说建筑师可以充满着理性和智慧的职业,那么女性建筑师在这种职业的基础上向来不会缺乏感性和艺术感,活跃在建筑界的女性建筑师们也大多表现出这方面的优势。而恰恰因为这点,使得Grafton的建筑充满着丰富性和感染力,兼具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柔美,兼具混凝土的粗野暴力和建筑品质的极致精美。
  慷慨,是Grafton事务所所情有独钟的一个词语。她们近期几乎所有的项目,尤其教育类建筑中,都能够体现这个词语的含义。她们还喜欢谈论流动和移动,人、空气、光线和氛围对于空间的影响。而这种慷慨的姿态不仅仅体现在建筑内部,更加体现在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中。
  建筑作为日常最为人们常用的空间载体,从古代最初作为遮风避雨的洞穴,直到现在我们每天的生活所息息相关。也是如此,建筑不可能作为一种纯艺术品般仅存在于大众的目光之中,除去它的外表形象,它内部空间需要被使用、被消费,同时更要满足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甚至有些空间还要满足特殊情况(如战时、天灾)的需要,除此这些还有更多类型的建筑大众无需进入,却给大众的生活提供供给(如各种基础设施建筑)。因此建筑所要承载的职业技术专业性和社会人文性质以及并存的艺术性,使其成为一门及其复杂的学科。
  设计的界限
  都说设计是富有张力的,在建筑设计中也是一样。建筑师是可以设计小到玻璃器具的小品,同时也可以设计具有国家象征般的史诗建筑,这种功能性和尺度性的巨大相差,所建立起的一种思维张力,一直吸引着各类建筑师,而这种广度也是建筑应该有的一种品质。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和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作为各自隔年举办的设计盛事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主策展人必须为他们自己指导的展览和每个国家在双年展花园国家展馆的展示设置一个主题。201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邀请到Grafton事务所作为主策展人,这也是在她们建筑教育和建筑实践之外的第一次承载策展的工作,这对于设计师来说应当是件多么值得兴奋的事啊。她们带来的主题是“自由空间”(Free Space),她们认为这是“从建筑议程的核心上去体现慷慨精神和人性关怀”。它也可以意味着建筑可以提供的“自由与额外的空间礼物”以及“它能够表达陌生人无声的愿望的能力”。她们同时邀请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建筑师们,以“尺度与质量”的三维装置来表达这一主题。
  为了更好地说明自己的意图,法瑞尔和麦克纳马拉引用了悉尼歌剧院建筑师约翰·伍重在马略卡岛自宅入口处设计的一个瓷砖铺就的混凝土椅子作例子。她们称那个混凝土椅子“被完美地塑造成满足人体舒适度与愉悦度的样子”。同一位建筑师,既可以设计出这个小小的问候语般亲切的作品,也可以設计出象征了整个国家的建筑物,这种广度正是建筑应当具有的重要品质。同一位建筑师,既可以设计出这个小小的问候语般亲切的作品,也可以设计出象征了整个国家的建筑物,这种广度正是建筑应当具有的重要品质。
  启示中国
  每年的普奖都会掀起圈内类似电影奥斯卡颁奖般的风潮,但风潮之后,往往又会像快销品一样渐渐被淡忘,可能这就是国内舆论界的普遍现象吧。不管普林兹克奖项是否具有一定的重量性和权威性(当然也因为欧洲也有更加重量级和富有名望的奖项),但今年的获奖者相比而言还是可以给国内建筑师们一些启示的。
  首先就是坚持:由于中国依旧处在发展时期,国内的项目量及进展速度依旧保持着快节奏,这对设计者本身的素养和对于设计的执着就更加的考验,因为如果没有长期的坚持做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容易被市场的浪潮所吞没,进入到市场快速运转的。这也解释了国内很少有人常年一直低调的在坚持自己的设计,多半沦为聚光灯下过客。建筑师是一种需要经验积累的职业,需要通过项目的设计和建成来累积经验和教训,也就是说学院派的知识只会让我们拥有理论知识,而丰富的实践才会让建筑师更加完整。
  其次是产业系统。建筑的建成不是建筑师一个人或者事务所一个团队的成就,从设计的范围讲,还有结构水暖电各个其他工种的努力和协作,一旦有一个板块或环节没有配合或跟上,都将影响整个项目的最终完成。而从设计以外的领域来讲,从材料采购到现场实施建造,以及后期运营等种种环节,都决定着最终建筑的质量和呈现的效果。由于国内发展中功利前进的当下,在建造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这以高速推进为前提所造成的问题,如为赶工期所带来的偷工减料或者误差加大甚至施工错误,以及各个产业链中因为人的利益关系等问题,种种以上都会影响最终建筑的呈现。而国内的建筑也往往会变成开发商和受众之间的快销品,以至于现在建筑往往更加在意建筑建成时候的那张照片,进而达到照片去在各个媒体平台的宣传效果。而更加不在意这个可以存在50年甚至100年间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营和维护
  最后是建筑的周期。建筑的周期往往是比我们的人生更加长久的,但对待它们的心态,不应该像对待产品的心态,更不应该只关心建筑在新生时候的光鲜靓丽,而忽略了全周期内对于建筑的陪伴和守候。而中国的当下的悲哀就是往往只关注了建筑的新生,忽略了建筑和人在全周期内的使用关系。也许就是这些观念和当下中国所存在的种种问题,造成了我们和奖项的差距吧。
其他文献
看上海京剧院新创排的革命现代京剧《红色特工》,最强烈的一点感受是:如果没有这些隐蔽战线英雄出生入死的杰出贡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要改写。毛泽东曾经说过:“今后革命胜利了,应该给我们这些情报战线的无名英雄们发一个大大的奖章。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上海京剧院成功地以京剧艺术形式褒扬了情报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同样值得赞扬。  由李莉、张裕编剧,卢昂导演的《红色特工》,是上海京剧院继《曹
期刊
上海交响乐团的2020—2021音乐季已经落幕,由于自2020年以来的特殊情况,这无疑也成为非常特别的一个乐季。自从我国的古典音乐演出全面市场化以来,国外演奏家与演奏团体的到来总是乐迷所关注的事,与之相对,国内音乐家们所面对的舞台上的生态环境,有时并不让人感到欣慰。  演奏的水平如何,应当以不同演奏行当的艺术规律为考量。可实际上,我们常说“被忽视的”杰出演绎者不少,这就显明很多实际的艺术成就没有得
期刊
新聞照片的拍摄方式事关新闻真实性这一原则性问题,因此历来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和讨论。如果对这一话题进行历时性考察,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有“新闻摄影之父”之称的德国记者艾瑞克·萨洛蒙;而在中国,则可以追溯至革命战争时期以中共晋察冀根据地为代表的摄影群体。  中共新闻摄影实践滥觞于抗战时期的晋察冀和陕甘宁等根据地,尤以晋察冀根据地最为繁荣。到解放战争时期,以摄影展览、画报出版为中心的摄影宣传已
期刊
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发起与成立,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党的先驱们的倡议、领导和身体力行地倡导科学民主的新文化,彻底批判封建落后的旧文化,得到了以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为主力的社会大众的支持和响应,使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晚清、辛亥革命后的所有文化运动相比,不仅更加轰轰烈烈,而且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极大的拓展,从谋求个人和某些群体的利益,拓展为谋求全民和民族整体的利益;从追求个人和某些群体的
期刊
好的艺术作品总有一种夺人眼球、撼人心魄的力量,只要看上一眼便会情不自禁地被吸引。林风眠的组图《乐声仕女图》就属于这类作品。淡雅的画面清纯的淑女,画家没用标新立异的手段去打动观众,也不用浓烈的彩色去营造所谓的视觉冲击,而是发自内心地对人性和生命意义的体悟,创造出了真实而自然的美丽,那种无邪的纯洁之美。他将激情澎湃的生命巧妙地掩藏在一片安详的潺潺细水下面,简约、清丽、灵动,却又洋溢着蓬勃的青春活力,弥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演出行業受到巨大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1月到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演出近2万场,票房直接损失超过20亿元。在此次疫情中,不管是大型演艺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暴露出:经营模式传统、演艺产品单一、衍生线明显过短的缺陷。在当前情势下,在线演艺可能是推进演艺行业多元化经营的一个契机。  此次疫情也让电影业陷入了自2003年非典型肺炎以来从未有过的停滞状态。停拍、停映、停工…
期刊
2021年7月1日至3日,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话剧《浪潮》在上海文化广场连续展演,场场座无虚席。该剧以殷夫、李求实、柔石、冯铿和胡也频的故事为主题,是“左联五烈士”牺牲90周年的纪念之作,又作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献礼作品,“红色”是这部革命题材话剧的底色。与此同时,该剧的编导团队皆为擅长现代题材作品的年轻戏剧工作者。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浪潮》在空间布景、符号运用、舞蹈安排等各种形式层面都有
期刊
乔万尼·薄伽丘《十日谈》的背景是发生于中世纪佛罗伦萨城的一场大瘟疫,10名青年男女躲在郊外的别墅,以“讲故事”度过十日,据说那里与城内的境况反差鲜明,一派恬静、宜人的景象,重要的是和灾难保持着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与所有灾难电影的审美机制相似,我们远隔屏幕见到的山崩海啸、楼宇垮塌,除了用来衬托人道主义抗争的光芒以外,也构成一幕幕引人注目、惊叹的“奇观”。而在“灾难之外”的人既不会看不见灾难又不会被灾
期刊
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凝聚了先人的造物智慧和审美意趣。水与土的融合,泥与火的烧炼,再以釉色加持,最终形成极具灵性的器物。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土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燃烧植物过后的看似无用的灰烬,附着于瓷器之上,再经过烈火的炙烧,摇身一变成为绝妙的釉色,堪称化腐朽为神奇。这种取之自
期刊
这是一片位于北上海、吴淞江码头边上的广袤的老工业区,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它们曾为“四化”贡献了洪荒之力。而如今,在一个已经转型为国际金融大都市,并以文化艺术和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中,它们正逐渐被遗忘,在寂寥之中落入了尘封。但是这一切并不总是会被湮没,它们依旧会有重新激活能量、获得新生的可能。而今,这里有一座运营成熟的博物馆,以及一片人气渐旺的艺术园区—上海玻璃博物馆园区。自2011年成立以来,上海玻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