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haid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的品德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国家新课改中提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在小学生生活中而不是生活以外的。由此可见小学生品德的建立要以生活为重点,从而更好的学习小学生品德,以此来达到情感共鸣,最终起到良好的教学作用。小学品德和社会课课堂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品德和社会课堂在教育上是一个多元化而且复杂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出现了诸多问题,文中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的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措施
  为了加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在教育课改上做出了重要的改革,改革的主体就是要求学生全方位的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品德教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教育方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讨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认清自己,对人和社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就是品德要来源于生活。人是高级动物也要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所以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求教师要在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开展道德学习,还要将小学生的道德融合到社会生活中,让小学生的学习切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快乐的学習。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
  小学生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有自己主动观察的能力,他们都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小学生每天观察到的、看到的、听见的都是影响他们道德品行的直接原因,小学生道德品行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离不开生活,这就体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应该生活化,学习离不开生活,新的教学模式带给小学生的是快乐的学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结合起来就是最好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生更有学习的主动性,对新的教学模式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生活化的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制定出一些社会活动课,有意创造出和生活相似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二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老师多提问学生积极回答,切合实际的互动学习,真正关注小学生的内心变化,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培养。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以理论为基础,没有更多的丰富课堂内容,没有把生活中的品德教育融合到教学方式中去,小学生还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没有灵活的发挥和运用,这就导致教学质量的落后。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那就是小学生每天的课堂知识和实际的生活相违背,既没有体现到生活中的乐趣也没有感受到知识的乐趣,长此以往小学生难免对社会课堂教学产生烦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理念的落后,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实中还是有部分的老师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机械性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知识讲解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而没有深入到实际的生活中,这就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理论性知识,没有真正的记在心里,真正到考试的时候就会以套公式的方法来解答,成绩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方式更大的束缚了孩子的天真和快乐,阻碍孩子兴趣性的提高,降低学习的质量。二是教师对教学不够细致,指导方法不当。作为教师就要有一双慧眼,时时刻刻关注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些生活中的作业或活动,而学生课下也是有搜集和整理的,但是老师没有及时的指导学生该怎么做,没有对学生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这就是老师指导工作的不到位。课堂上的小品或者生活化的教学都是很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定的情景模式都是表面现象,没有更深层的去理解其意义。
  二、改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一)改变教育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课堂切近生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品德教师要重申自己的位置,审视本课改的特点,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走出教师融入社会亲近大自然,回归小学生的真实生活,彻底的让小学生发现自我、创新自我、感受生活,为小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了解学生需求
  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的学习感受,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我控制了差,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不知所措,情绪一落万丈,课堂上小学生会对品德生活产生抵触心理,这样教师的教学还怎么进行下去,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一举一动,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真正呵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结合实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内容与实际的生活练习密不可分,所以教师要以生活为重点,深入生活从中找出教材,用生动的例子或者活泼的情景活动开展教学。例如《合理购物ABC》一文中,教师可以用模拟表演的形式来教学,为学生假造一个购物的情景,以购物活动为真实再现,让学生自由发挥假扮各种角色,来完成快乐购物的过程,完成后由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让其对学生装扮的角色进行谈论,然后对购物过程有一个详细的解说,最后让老师来点评发言,不好的地方有老师讲解示范来完成,这种亲身经历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用心感悟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是一门科学课程,也是一门德育教育课,小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高低直接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建设,所以作为一名品德教育的老师,时刻要提升自身的素质,明确自身的职责,把教材和实际生活完全融入一体,让小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课堂上的生活,这也就是新课改中所要求的,在追求质量的同时也要把课堂生活做的有声有色,以此来打造专业的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模式,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勇.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2):00189-00189.
  [2]步扬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9).
  [3]闵顺子.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18).
其他文献
曾经有位名师说过“一堂优秀的课是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的。”显然,从这句话里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去做。  一、认真有效的备课  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比较枯燥而且抽象,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使学
期刊
观察:  寒寒是一名四岁半的小女孩,从我进入中三班开始,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哭闹。她倒很安静,从不吵闹,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玩着或者看着小朋友玩。她不用我们老师过多的操心,真是一个“乖孩子”。当别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挤到我面前,大声嚷着“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老师,我要玩雪花片”……唯独她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看着我。“你要玩玩具吗?”“要”她轻
期刊
摘要:在对任何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习者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深入思考,即使是遇到问题也能去努力克服,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进行藏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全面分析把握学生的心理及兴趣爱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究了培养初中生学习藏语文兴趣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藏语文;兴趣;培养;策略  引言  兴趣是学生
期刊
摘要:教师优秀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其教育学生之灵魂,而教师的人格、道德、风貌,对学生的意识和性格的形成能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以“实际行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用自己的优秀品质,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关键词:教师;人格;影响  人格,即人的品格,是人的心里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民族教育引起人们重视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维护团结、巩固边防、保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此外还是为了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这样对民族教育价值进行定位,应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单纯的出于这一目的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成员成长的过程,是少数民族人员人权的需求,是少数民族成员发展的需求,是少数民族人性的需求。因此对民族教育的价值定位应当在民族去向与国家去向中间寻找平衡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切入和着力点。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科学内涵及培养策略,已经成为当下的教育工作者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去面对、思考、研究和落实重要内容。  一、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形成背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人在研究学科课程之间的共性、个性与多样性特征时,就提出了“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在2
期刊
摘要:语文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二字,“语”即语言,“文”即文学。语文不仅是字、词、句、音、形、义,更多的是一种感悟,一种情怀,是德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  关键词:语文;立德树人;国家意志  仔细研究201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进入初中阶段,整个课程变得比小学更难,特别是数学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这种变化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教学来讲也有一定的难度,会出现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质效不高的现象。本文就如何突破教学工作中的这一难题,围绕提高课堂质效的有效途径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质效;途径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师方面  就目前初中
期刊
摘要:自学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自学信心,教给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自学习惯.  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理解和运
期刊
摘要:理想状态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关心学生并且帮助学生学会关心。然而,种种实例表明教师所理解和给予学生的爱与学生感受到的爱有时并不一致,甚至会大相径庭,这时就会出现偏差、误会。师爱与生爱难以融合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在于教师不懂爱,不会爱,给予学生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爱;另一方面在于学生对教师的偏颇认识,情感淡漠以至于不能给予教师及时且积极的反馈。要促使师爱与生爱的共融合,就需要教师懂爱、能爱、会爱;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