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的品德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国家新课改中提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在小学生生活中而不是生活以外的。由此可见小学生品德的建立要以生活为重点,从而更好的学习小学生品德,以此来达到情感共鸣,最终起到良好的教学作用。小学品德和社会课课堂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品德和社会课堂在教育上是一个多元化而且复杂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出现了诸多问题,文中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的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措施
为了加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在教育课改上做出了重要的改革,改革的主体就是要求学生全方位的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品德教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教育方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讨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认清自己,对人和社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就是品德要来源于生活。人是高级动物也要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所以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求教师要在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开展道德学习,还要将小学生的道德融合到社会生活中,让小学生的学习切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快乐的学習。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
小学生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有自己主动观察的能力,他们都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小学生每天观察到的、看到的、听见的都是影响他们道德品行的直接原因,小学生道德品行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离不开生活,这就体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应该生活化,学习离不开生活,新的教学模式带给小学生的是快乐的学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结合起来就是最好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生更有学习的主动性,对新的教学模式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生活化的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制定出一些社会活动课,有意创造出和生活相似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二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老师多提问学生积极回答,切合实际的互动学习,真正关注小学生的内心变化,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培养。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以理论为基础,没有更多的丰富课堂内容,没有把生活中的品德教育融合到教学方式中去,小学生还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没有灵活的发挥和运用,这就导致教学质量的落后。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那就是小学生每天的课堂知识和实际的生活相违背,既没有体现到生活中的乐趣也没有感受到知识的乐趣,长此以往小学生难免对社会课堂教学产生烦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理念的落后,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实中还是有部分的老师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机械性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知识讲解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而没有深入到实际的生活中,这就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理论性知识,没有真正的记在心里,真正到考试的时候就会以套公式的方法来解答,成绩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方式更大的束缚了孩子的天真和快乐,阻碍孩子兴趣性的提高,降低学习的质量。二是教师对教学不够细致,指导方法不当。作为教师就要有一双慧眼,时时刻刻关注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些生活中的作业或活动,而学生课下也是有搜集和整理的,但是老师没有及时的指导学生该怎么做,没有对学生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这就是老师指导工作的不到位。课堂上的小品或者生活化的教学都是很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定的情景模式都是表面现象,没有更深层的去理解其意义。
二、改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一)改变教育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课堂切近生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品德教师要重申自己的位置,审视本课改的特点,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走出教师融入社会亲近大自然,回归小学生的真实生活,彻底的让小学生发现自我、创新自我、感受生活,为小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了解学生需求
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的学习感受,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我控制了差,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不知所措,情绪一落万丈,课堂上小学生会对品德生活产生抵触心理,这样教师的教学还怎么进行下去,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一举一动,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真正呵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结合实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内容与实际的生活练习密不可分,所以教师要以生活为重点,深入生活从中找出教材,用生动的例子或者活泼的情景活动开展教学。例如《合理购物ABC》一文中,教师可以用模拟表演的形式来教学,为学生假造一个购物的情景,以购物活动为真实再现,让学生自由发挥假扮各种角色,来完成快乐购物的过程,完成后由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让其对学生装扮的角色进行谈论,然后对购物过程有一个详细的解说,最后让老师来点评发言,不好的地方有老师讲解示范来完成,这种亲身经历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用心感悟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是一门科学课程,也是一门德育教育课,小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高低直接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建设,所以作为一名品德教育的老师,时刻要提升自身的素质,明确自身的职责,把教材和实际生活完全融入一体,让小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课堂上的生活,这也就是新课改中所要求的,在追求质量的同时也要把课堂生活做的有声有色,以此来打造专业的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模式,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勇.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2):00189-00189.
[2]步扬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9).
[3]闵顺子.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18).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措施
为了加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在教育课改上做出了重要的改革,改革的主体就是要求学生全方位的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品德教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教育方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讨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认清自己,对人和社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就是品德要来源于生活。人是高级动物也要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所以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求教师要在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开展道德学习,还要将小学生的道德融合到社会生活中,让小学生的学习切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快乐的学習。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
小学生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有自己主动观察的能力,他们都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小学生每天观察到的、看到的、听见的都是影响他们道德品行的直接原因,小学生道德品行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离不开生活,这就体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应该生活化,学习离不开生活,新的教学模式带给小学生的是快乐的学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结合起来就是最好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生更有学习的主动性,对新的教学模式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生活化的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制定出一些社会活动课,有意创造出和生活相似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二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老师多提问学生积极回答,切合实际的互动学习,真正关注小学生的内心变化,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培养。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以理论为基础,没有更多的丰富课堂内容,没有把生活中的品德教育融合到教学方式中去,小学生还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没有灵活的发挥和运用,这就导致教学质量的落后。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那就是小学生每天的课堂知识和实际的生活相违背,既没有体现到生活中的乐趣也没有感受到知识的乐趣,长此以往小学生难免对社会课堂教学产生烦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理念的落后,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实中还是有部分的老师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机械性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知识讲解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而没有深入到实际的生活中,这就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理论性知识,没有真正的记在心里,真正到考试的时候就会以套公式的方法来解答,成绩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方式更大的束缚了孩子的天真和快乐,阻碍孩子兴趣性的提高,降低学习的质量。二是教师对教学不够细致,指导方法不当。作为教师就要有一双慧眼,时时刻刻关注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些生活中的作业或活动,而学生课下也是有搜集和整理的,但是老师没有及时的指导学生该怎么做,没有对学生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这就是老师指导工作的不到位。课堂上的小品或者生活化的教学都是很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定的情景模式都是表面现象,没有更深层的去理解其意义。
二、改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一)改变教育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课堂切近生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品德教师要重申自己的位置,审视本课改的特点,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走出教师融入社会亲近大自然,回归小学生的真实生活,彻底的让小学生发现自我、创新自我、感受生活,为小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了解学生需求
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的学习感受,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我控制了差,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不知所措,情绪一落万丈,课堂上小学生会对品德生活产生抵触心理,这样教师的教学还怎么进行下去,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一举一动,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真正呵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结合实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内容与实际的生活练习密不可分,所以教师要以生活为重点,深入生活从中找出教材,用生动的例子或者活泼的情景活动开展教学。例如《合理购物ABC》一文中,教师可以用模拟表演的形式来教学,为学生假造一个购物的情景,以购物活动为真实再现,让学生自由发挥假扮各种角色,来完成快乐购物的过程,完成后由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让其对学生装扮的角色进行谈论,然后对购物过程有一个详细的解说,最后让老师来点评发言,不好的地方有老师讲解示范来完成,这种亲身经历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用心感悟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是一门科学课程,也是一门德育教育课,小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高低直接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建设,所以作为一名品德教育的老师,时刻要提升自身的素质,明确自身的职责,把教材和实际生活完全融入一体,让小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课堂上的生活,这也就是新课改中所要求的,在追求质量的同时也要把课堂生活做的有声有色,以此来打造专业的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模式,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勇.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2):00189-00189.
[2]步扬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9).
[3]闵顺子.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