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用教材”,讲究要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发挥智慧,基于教材,适当突破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扎实、有效。下面就挖掘、重组、整合、替换、深化教材等几方面谈教学人教版教材的一些做法和体验。
  
  一、挖掘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生活性
  
  《标准》指出:“素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背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尽管新教材的编写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但在学生的眼里,书中的有些素材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课程资源,充实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学四上“条形统计图”时,例题呈现的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这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枯燥。教学时,我们抓住学生都在食堂就餐这个素材,调查学生最爱吃的菜肴,制成统计图。然后根据统计情况,结合营养搭配,向食堂提出合理建议。这样的教学比“教教材”更生动活泼有效。使学生从教材走进生活,真正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重组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
  
   《标准》指出:“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教材的内容,是专家智慧的结晶,是专家精心编写的结果。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性,学生学习的认知起点与教材编写的起点往往不一致,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重新组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学完“因数与倍数”这一内容后,可把第四单元“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提上来教学。因为这两个概念是建立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之上,在第二单元的15页找36和60因数的练习中就渗透公因数的概念,学生已有感知,内容又衔接,可谓水到渠成。教学时,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难度。重组教材教学,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实效。
  
  三、整合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整体性
  
  《标准》提出:要能够借助教材的工具性,整合内容、灵活运用,让教材焕发新的活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教材编排中,有些内容的知识点是相联系的,但教材把它进行简化分课时编写,这样就脱离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不利于知识之间的比较与区别。所以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实际重新整合教材,使教学更有灵活性、整体性和有效性。
  如“植树问题”,教材是把植树问题中的三种基本情况分课时编写的,这样就好像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了分散教学。教学时可把这三种情况整合在一起,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画、数、算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三种情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使课堂教学更有整体性和有效性。
  
  四、替换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性
  
  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大多已体现了现实性和灵活性,但由于地区和城乡的差异,任何教材都不能保证所有题材都适合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题材进行灵活处理,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题材来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如“数字编码”这一节内容,课本以邮政编码的题材引入的。教学时,教师可把此题材替换成身份证的题材引入。学生相对比较熟悉身份证,每个公民都有一个身份证。对于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以及号码中每个数字的编排含义,学生都很想知道。因此用身份证的题材引入新课,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就会很高,学习效果也会很好。接下来学习邮政编码,就简单多了。这样的教学,既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现实性,又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五、深化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探索性
  
  《标准》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原有知识水平,对教材做进一步的深化、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后,可以问学生:“四边形和五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当学生的答案不一时,再进行小组合作,用量、拼、分割等方法来探索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学生有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再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也就轻松自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适当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出发,而不是从教材出发,要时刻注意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更有实效。(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中心校)
  责任编辑杨博
其他文献
介绍了纳滤膜的特征及分离机理。论述了纳滤膜对各种无机和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微生物的处理效果与研究进展。列举了纳滤膜技术在国内外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实例。展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动情的朗读往往能触动孩子的心灵,营造一个感性、灵性与悟性交融的语文课堂。如
制作一部歌剧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别说小公司,大唱片公司对歌剧的投资也相当慎重。EMI是家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唱片公司,早在1901年还是蜡筒唱片的年代就为当时著名的男高
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个以影像为载体的视觉文本,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从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视角解析最新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中国一分钟》中的国家形象构建,发现此宣传片
语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美学,特别是教材改编以来更能体现这一说法,从多年的教学中我体会颇深。在此笔者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教学实践为例,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试作探讨以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发现美    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发现美”。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同时划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学生带着一种兴奋的急于发现美的冲动,
福建籍美华学者罗郁正毕生专于中国古典文学与比较文学的研究与翻译,著译成果丰硕,翻译理念独特,为中国文化的域外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汉诗译本通过对地域语言的截取和
海顿是交响曲之父,也是弦乐四重奏之父,其实海顿对弦乐四重奏发展所作的项献,远远要超出其对交响曲发展所作的贡献。海顿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交响曲,能被后人公认是杰作的并不多,而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合成是将油酸作为原料,利用咪唑啉季铵盐的中间体转化为咪唑啉季铵盐的水溶性液体。一般来说,可以用亚磷酸二甲酯作为中间体,加入催化剂做出水溶性的季
褐煤加压气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酚废水,含酚废水处理难度大。针对含酚废水处理系统的技术改造,利用sK型静态混合器实现了中油碱洗的连续化生产,彻底解决碱洗塔间歇操作的问题
在西方国家,科学素养一词的英文表达是 Science Literacy。Literacy有着两个不同的意思:一是指有学识,有学养,跟学者有关;另一个是指能够阅读,能够书写,对象是一般普通大众。我国专家对科学素养的内涵也进行过探讨,有专家认为,可把科学素养分成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二是科学能力,三是科学观,四是科学品质;还有专家把科学素养的结构划分为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非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