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拍人一样去拍它们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园是摄影人经常涉足之地,但看过摄影师刘竞的阐述,你会发现,了解比拍摄更重要——原来动物园里的拍摄有那么多技巧和讲究,而比技巧和讲究更重要的,是把动物当成与我们平等的生命体去看待。
  ——编者
  很多摄影人都拍过动物园,有些还得过大奖,然而在他们的镜头里,动物园通常只是个牢笼,他们因表现动物的可怜悲情,博得观影者的同情,这样的作品常常带有抵制动物园、解放动物天性的寓意。然而,现代动物园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游客猎奇心理而展示珍禽异兽,它更多的是承载了自然教育和濒危物种繁殖保护的重要责任。在绝大多数动物园展出动物都是人工繁殖很多代的今天,解散动物园、解放动物,只是一句很不负责任的口号罢了。对真正关心动物的人来说,监督动物园做好动物福利和对游客的自然教育工作才是更好的选择。


野生巴西夜猴寿命约在18岁左右,人工条件下可以活到20岁,Barbosa却在北京动物园饲养员的精心护理下活到了27岁才去世。    刘竞 摄

  我在野外拍野生动物,也在动物园拍圈养动物。在动物园拍摄的作品中,我尽可能在前后期的工作中抹去过多的人工痕迹,以纯黑背景肖像的形式展示纯粹的自然之美,希望以正面积极的作品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让他们对动物了解、关心甚至帮助。毕竟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
  我每年会选出一小部分这类作品做高品质输出和装裱并销售,所获得的利润会有一部分捐助到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为野生动物保护出一份力。今年捐助的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坦戎普丁国家公园的红猩猩救助中心。在那里由于森林大面积被砍伐,导致保护区面积大量缩水并碎片化,造成很多幼年猩猩变成孤儿,栖息地缩水造成野生种群数量饱和,它们被救助后也无法全部放归,有一部分猩猩很可能终生只能生活在救助中心。
  我热爱所有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和宠物,不分颜值高低。动物不会说话,作为摄影人,我希望通过影像替它们发声,让更多人去了解、关心所有的动物。希望有一天不再有野生动物无家可归、被伤害,不再有入侵物种、流浪宠物。


雪豹是中国本土野生动物旗舰种之一,国内却很少有动物园展出。我在济南跑马岭野生动物园拍摄这只雪豹时遇到了大暴雨,在风雨中坚守了约3个小时后它终于醒来伸了个懒腰,我按下了快门。    刘竞 摄

  拍摄贴士:
  减少玻璃反光,我用遮光罩
  拍摄野生动物,无论是在野外还是动物园,最重要的是耐心。在动物园,可能比野外更容易拍到动物,但耐心是获得更好的光线和形态的重要条件。现代动物园很多展区是用玻璃将游客和动物隔开,那么拍摄动物就会遇到玻璃反光的情况,这个时候偏振镜是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的,我采用的方法是将镜头尽可能贴近玻璃,利用遮光罩来建立一个简易的暗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玻璃反光。70-200mm1:2.8的遮光罩就很合适,这只镜头的焦段可以应对大部分动物园的拍摄,而机身则推荐对焦和连拍速度较快的。
  拍摄最佳状态,我选一早一晚
  很多人会疑惑,每次去动物园时很多动物都在睡觉,根本拍不出好照片。其实可能只是你选择的拍摄时机有些问题。动物虽然圈养,但饲养管理员会尽可能让它们保留一些自然习惯,这其中生物钟是比较容易保留的。


岩羊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是雪豹最重要的食物之一,下午4点的阳光射进北京动物园室外展区,加上玻璃的反光形成了很漂亮的光效。    刘竞 摄

  在自然状态中,大部分日行性野生动物最活跃的时间段是在凌晨到上午9点左右,那是它们开始觅食、社交的时间段。大约从9:30开始,很多动物都会选择阴凉僻静的地点休息,有些动物则开始昏昏欲睡。大部分动物园的动物也都保留了这个作息习惯。如果你9点才起床,快到中午才到动物园,那恐怕是拍不到几种还醒着的动物了。其次,在下午太阳落山前,多数动物还会有一段相对活跃一点的时间,也可以选择这个时间来拍摄,如果是室外展区的话,这个时间段的光线很可能比较理想。
  后期完善肖像,我用抠图+填充
  在后期中,我通常会挑选光线和角度完美的肖像,将背景抠除填充黑色,前景如有草地或岩石之类较为自然的元素,则保留,但需要降低曝光值,使其不至于抢戏。由于完全自然光拍摄,在抠除背景之后你会发现,动物主體多数情况会显得不太立体,没有层次。这时我们可以使用人像修图中常用的光影重建的方法来将动物身上的层次强化。
其他文献
学者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里的“疑”既是一种思考与质疑的态度,也是一种提问与争辩的能力。学习、提问、置辩、释疑,然后觉悟,最终获得学习的进步。  只是,提出问题似乎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但凡各类摄影讲座、论坛,大多会在结束前留下若干时间用于互动提问。对于主讲人来说,这个过程原本应该是最活跃热烈的时段,但却往往会遇到“没有问题”的尴尬,以致有些主辦方不得不事
期刊
葉婷婷是浙江台州的一名公务员,如今是两个孩子的母亲,2010年起,他开始用相机拍摄自己的家庭,六七年下来,积累了几万张照片。2016年他参加了省内的摄影工作坊,在导师沈珂的指导下,她重新审视这些照片,以新的方式进行选择,选出的照片以“短暂的亲密”、“成人世界的影子”、“走出童年”和“终将离别”等章节构成,以叙事诗的方式表达了年轻母亲面对女儿成长时的复杂情感和心绪。2013年7月23日,家里,刚满十
期刊
雷金纳德·凡·戴·威尔德  的废墟探险摄影  无名与未现的事物总是对我们有不可否认的吸引力。  在这个不停变化的世界上,  有些地方不可避免地从我们的视线与记忆中流失。  作为一名旅行者,  雷金纳德·凡·戴·威尔德(Reginald Van de Velde)  围绕全球的荒废之地旅行,  他的作品展现医院、修道院、电站、城堡等  建筑废弃后的场景,  试图捕捉这些地方超越时空的魅力。  ——编
期刊
无锡太湖畔有一处胶片工厂遗址,企业搬离仅六年,  自然已经重新占领了这片厂区。摄影研究者王海宝曾在胶片厂工作,他找到曾在这家企业任摄影师多年的张争鸣,两人合作完成了对工厂遗址的视觉研究。  几十年前拍摄的老照片,与在同一位置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的现状形成对比,  展览主题落在自然与人的关系。更打动我们的,可能是因为,  这是两个老“胶片人”用摄影进行的一次回望。  ——编者工厂车队的修车房  处无锡太
期刊
王小林  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美在于严谨的技术控制,使结像、构图、影调、色彩等诸方面得以呈现,同时,需要有生动的定格,生命的律动和美轮美奂的凝结。王小林的作品有着严谨的技术把控,有着澎湃的激情,有着涌动的灵感和对生活的熱爱,所以他所拍摄的内容不拘泥于题材,不受限于形式。对美的追求,激励着他的创作热情。日出明月山 王小林 摄/尼康D3,24-70mm镜头,光圈F11,速度1/8秒山村初秋 王小林
期刊
摄影创作难在出新,尤其是当所有的题材都已被拍摄过;摄影创作难在用心,用心之后,你会发现最简单的一枝一叶,也能焕发出不同寻常的灵动之美。  ——编者  在我镜头中的植物,都是那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植物,它们有的生长在路边,有的躲在小区树阴之下,有的被遗忘在公园的角落之中,它们的生长环境非常恶劣,却有一股顽强勃发的生命力。风雅之二 池海波 摄  拍摄这些植物,首先是要具有发现的能力,其次是要用影像的
期刊
张维忠  张维忠的作品既有大气恢弘的气概,又有灵秀清新的柔美,作为一名东北摄影人,他钟情于自然风光的拍摄,他拍摄的卡瓦博格峰犹如金字塔般耸入苍穹,冰雪流痕层层叠叠,仿佛时光的涌动。他拍摄的虎峰岭小瀑布犹如一首小诗,曼妙清美,意蕴悠长。他镜头中更多的是黑龙江的湿地,以驾驭无人机的精练技术,鸟瞰家乡大湿地的柔情与壮美。自2015年入冬开始,张维忠自费,带着沉重的设备,独自一人自驾车,四季游走兴凯湖和龙
期刊
移轴镜头是可以实现偏移与倾角功能的特殊镜头,在建筑摄影、风光摄影,以及广告摄影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非凡的表现,是拍摄这些题材的专业利器。其作用主要是用来修正以普通广角镜拍照时所产生出的透视变形,以及调整焦平面,改变清晰点。下面,笔者就结合近几年拍摄古建筑的具体实践浅谈一下移轴镜头在古建筑摄影中的运用。紫禁城 苏唐诗 摄(使用移轴拍摄的效果)  做到横平竖直  与一般建筑摄影一样,在拍摄古建筑时,
期刊
谢子沣点线面 谢子沣 摄/使用器材iPhone6  人們常说,摄影是光影艺术,但是仅仅用镜头来记录光影,是无法获得优秀摄影作品的。所以对于光影的选择与拍摄,离不开对点线面的理解,离不开独特的构图意识。谢子沣的摄影作品几乎全部是用手机在行进的过程中拍摄的,主题是街头的建筑。既然是建筑就必然存在构成,不同的建筑在不同的光线下所呈现的形式是不同的,每个人在观察建筑构成时所产生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谢子沣在
期刊
这组以柿子树林为素材的作品非常特别。看过之后,第一判断应该是:“这绝不是拍出来的,这是高明的画家画出来的”!然而这组作品确实是拍出来的,而且只用了很少的后期调整。合适的素材、合适的方法、多年的探索,激发出了作者的创作灵感。让我们一起探秘这组作品的由来吧。  天阴沉沉的,夹杂着冰粒的细雨似有似无。我站在北京房山区张坊镇大峪沟村外的公路上,隔沟望着几十米的柿子林寻找拍摄的灵感。  大峪沟村的柿子远近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