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6月,中美两国互派教育访问团考察初级教育,得出一致的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相比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20年以后,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今天,二十多年已经过去了,回首看来,在1979——1999这二十年中,美国“病入膏肓”的基础教育培育出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197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2003年的11位诺贝尔奖得主中,美国就占了5位,而中国直到今天仍没有一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和诺贝尔奖得主……
读了以上材料,难道我们的心灵还受不到震撼吗?难道这还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一、教育的整齐划一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传统的教育只能依靠学校的规章制度维系师生关系、规范学生行为,教师借助于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他们的安排。学生们听从教师的指导与教育,端坐教室、专心致志、循规蹈矩、课堂肃静。学生只能回答教师适时提出的问题,而且,问题的答案几乎都是教师课堂上讲的或者就是课上所写的,复述一遍就行了。
这种统一模式教学下的教育过分注重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而忽视了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可是对于那些有独到见解和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却受到了严重的抑制,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但头脑灵活聪明的学生,这种统一模式的教学压制了他们的好奇心,埋没了他们的潜能,扼杀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这种“统一”氛围中成长的学生,不是越来越健康、活泼,而是越来越颓废、无生气、缺乏创造性,结果是成就了一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死气沉沉、因循守旧、缺乏主见的书呆子。有位教育家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没有个性就没有了创新。因此走出标准化的教学模式、走向多样化的个性教学就成为当代社会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改变评价体系,寓教于乐
教学模式的改变、新课程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行,关键因素还是在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做到“寓教于乐”呢?笔者认为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各科教师只关注自己的学科,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在教学中只以反复操练和题海战术为主要方法,使得学生负担过重,不仅是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心理负担。每位学生都是从小就开始瞄准高考,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流行的题型教学法就是根据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制定的,教师揣摩、学校研究、学生大量练习,更有甚者,连作文都是教师找来让学生背诵的经典范文。考试结束,平均分特别高,优秀率特别高,升学率也特别高。于是校方很满意,因为得到了名誉和生源保障;教师很满意,因为得到了奖金;家长和学生也很满意,因为升上了好学校。可是这种“高分数人才”怎能满足讲求素质教育、综合能力的现代社会的需要呢?而把这一切都只归咎于教师的责任,未免也有失偏颇。
这种评价体系不可能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而只可能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其危害是相当大的,它不仅造成学生行动力不足,更导致他们整体能力和思考力的下降,还会导致整体竞争力的下降。所以必须要改变这种评价体系,让教师寓教于乐,学生才能得到发展。
三、更新模式,放开学生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学生成为了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知识容器”、“两脚书橱”。教师更是“满堂灌”、“一言堂”,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遏制。所以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模式。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机械地传递知识,也不再是简单地提供资料,而是学生求知与发展过程的向导。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做人、如何去与人合作。在课堂上,教师应热情耐心地鼓励,循循善诱、恰到好处地点拨,这些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样才会使学生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有很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很强的自学能力,积极探究、动手实践,学生才会更主动、更深入、更扎实地学好基础知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从课堂教学入手,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从“厌学”变为“乐学”;减少简单重复、死记硬背;注重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探究式学习;充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活跃课堂、还天性给学生,我们的教育才会有灿烂明媚的明天!
读了以上材料,难道我们的心灵还受不到震撼吗?难道这还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一、教育的整齐划一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传统的教育只能依靠学校的规章制度维系师生关系、规范学生行为,教师借助于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他们的安排。学生们听从教师的指导与教育,端坐教室、专心致志、循规蹈矩、课堂肃静。学生只能回答教师适时提出的问题,而且,问题的答案几乎都是教师课堂上讲的或者就是课上所写的,复述一遍就行了。
这种统一模式教学下的教育过分注重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而忽视了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可是对于那些有独到见解和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却受到了严重的抑制,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但头脑灵活聪明的学生,这种统一模式的教学压制了他们的好奇心,埋没了他们的潜能,扼杀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这种“统一”氛围中成长的学生,不是越来越健康、活泼,而是越来越颓废、无生气、缺乏创造性,结果是成就了一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死气沉沉、因循守旧、缺乏主见的书呆子。有位教育家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没有个性就没有了创新。因此走出标准化的教学模式、走向多样化的个性教学就成为当代社会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改变评价体系,寓教于乐
教学模式的改变、新课程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行,关键因素还是在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做到“寓教于乐”呢?笔者认为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各科教师只关注自己的学科,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在教学中只以反复操练和题海战术为主要方法,使得学生负担过重,不仅是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心理负担。每位学生都是从小就开始瞄准高考,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流行的题型教学法就是根据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制定的,教师揣摩、学校研究、学生大量练习,更有甚者,连作文都是教师找来让学生背诵的经典范文。考试结束,平均分特别高,优秀率特别高,升学率也特别高。于是校方很满意,因为得到了名誉和生源保障;教师很满意,因为得到了奖金;家长和学生也很满意,因为升上了好学校。可是这种“高分数人才”怎能满足讲求素质教育、综合能力的现代社会的需要呢?而把这一切都只归咎于教师的责任,未免也有失偏颇。
这种评价体系不可能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而只可能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其危害是相当大的,它不仅造成学生行动力不足,更导致他们整体能力和思考力的下降,还会导致整体竞争力的下降。所以必须要改变这种评价体系,让教师寓教于乐,学生才能得到发展。
三、更新模式,放开学生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学生成为了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知识容器”、“两脚书橱”。教师更是“满堂灌”、“一言堂”,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遏制。所以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模式。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机械地传递知识,也不再是简单地提供资料,而是学生求知与发展过程的向导。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做人、如何去与人合作。在课堂上,教师应热情耐心地鼓励,循循善诱、恰到好处地点拨,这些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样才会使学生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有很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很强的自学能力,积极探究、动手实践,学生才会更主动、更深入、更扎实地学好基础知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从课堂教学入手,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从“厌学”变为“乐学”;减少简单重复、死记硬背;注重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探究式学习;充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活跃课堂、还天性给学生,我们的教育才会有灿烂明媚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