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较于“上审下”,“同级审计”在领导重视程度、审计资源分配、组织方式、效果性上均存在不少的短板。本文拟从企业内部同级审计的含义出发,剖析企业内部同级审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发电企业审计的特点,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同级审计;审计质量;价值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及国资监管部门,更加重视审计工作。2014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施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这表明国家层面对审计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审计范围越来越广泛。但从企业内部审计落实的情况来看,企业集团总部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的审计,即“上审下”的效果较好,而各企业尤其是基层企业自身同级审计开展的效果不尽人意。
一、同级审计的含义
同级审计的概念最早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审计。财政“同级审”,是指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及其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的审计监督。企业“同级审”,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处于同一层级的部门或单位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的审计。二者紧密联系,又互有区别。实践证明,企业同级审计在规范企业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同级审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观念在企业尚未普及,与政府审计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内部审计中“上审下”的硬性规定相比,企业同级审计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公司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国家在内部审计上的法律法规偏少,大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足。主要体现在:部分企业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员认为,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监督,而监督不像生产、营销等业务,可以直接产生效益,内部审计可有可无,不设置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部分审计岗位待遇偏低,职业晋升通道狭窄。由于企业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审计工作阻力较大,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审计效果。
(二)审计方式方法落后。经统计,笔者所在单位2010-2015年审计类型情况看,以财务为基础的经济责任审计占到全部审计项目的85%。传统以财务账项、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更多立足财务会计报表、会计账薄及会计凭证的稽核,在时间和审计资源有限的的情况下,更多是事后的结果审计,事前、事中审计介入少,可能会忽略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重大风险。
(三)审计能力有欠缺。首先,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与大幅提升的监管要求和业务复杂程度相比,审计人员总体偏少,且大部分审计人员以财务背景为主,专业结构单一,缺乏工程、技术、计算机等方面人才,对电力行业生产流程不精通;其次,审计制度尚不完善。与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业务发展相比,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审计监督、评价、整改、问责机制尚未建立,具体实操指南不健全,审计标准缺失,审计质量不高。
三、提升同级审计成效的对策
(一)树立内部审计权威性。当前,国家关于审计工作的规定较多,但内部审计方面的法规政策偏少。2003年3月,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主要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定义、职责和权限,但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人员配备、内部审计结果的应用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依据不够充分。2014年,审计署正在修改上述“规定”。审计署在修改内审规章制度时,应明确内部审计定位、各单位对内审人员的配备要求以及内部审计结果应用的规定,增强内审的权威性。
(二)争取公司领导层支持。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直接受董事长或总经理等高级管理层领导,其主要目标是服务集团发展战略大局,促进系统单位完善治理、规范管理以增加企业价值,实现目标。因此,公司领导层的支持是企业内部审计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高度重视与领导层的沟通。在制订审计计划方面,充分考虑领导层对发电行业内部控制薄弱点或风险点的关注,年度审计计划应取得最高领导层的审批,并正式印发给被审计对象。在审计资源方面,努力争取领导层的支持,配备充足得力的审计人员,明确内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保障审计人员待遇及培训经费,搭建内审职业通道,使审计人员工作有干劲,无后顾之忧。
(三)加强审计人员能力建设。一是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分析审计人才需求,及时补充审计力量,推动审计队伍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实施分类、分层次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打造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队伍。三是增加与同行间的沟通交流,开拓视野,借鉴学习其他企业先进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四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重点是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标准和审计业务工作指南,规范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四)改进审计方式方法。企业内审人员要结合企业特点,充分发挥熟悉本企业,精通业务的先天优势,立足企业经营薄弱环节,找准审计切入点,认真组织审计项目。以发电企业为例,发电企业主营业务单一,营收业务循环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在安全管理、燃料业务、发电设备维护项目、报废资产处置、主副业关联交易等方面的风险较高。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应重点从高风险领域,以“寓监督与服务中”的理念,大力开展燃料采购、工程管理、节能减排等过程跟踪审计,努力发现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和不足,注重沟通,与被审计部门一起,共同促进本单位规范管理、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50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与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
[2]谭晓伶.制约同级审计监督效益发挥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金融经济,2012(5).
关键词:同级审计;审计质量;价值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及国资监管部门,更加重视审计工作。2014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施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这表明国家层面对审计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审计范围越来越广泛。但从企业内部审计落实的情况来看,企业集团总部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的审计,即“上审下”的效果较好,而各企业尤其是基层企业自身同级审计开展的效果不尽人意。
一、同级审计的含义
同级审计的概念最早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审计。财政“同级审”,是指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及其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的审计监督。企业“同级审”,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处于同一层级的部门或单位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的审计。二者紧密联系,又互有区别。实践证明,企业同级审计在规范企业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同级审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观念在企业尚未普及,与政府审计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内部审计中“上审下”的硬性规定相比,企业同级审计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公司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国家在内部审计上的法律法规偏少,大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足。主要体现在:部分企业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员认为,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监督,而监督不像生产、营销等业务,可以直接产生效益,内部审计可有可无,不设置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部分审计岗位待遇偏低,职业晋升通道狭窄。由于企业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审计工作阻力较大,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审计效果。
(二)审计方式方法落后。经统计,笔者所在单位2010-2015年审计类型情况看,以财务为基础的经济责任审计占到全部审计项目的85%。传统以财务账项、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更多立足财务会计报表、会计账薄及会计凭证的稽核,在时间和审计资源有限的的情况下,更多是事后的结果审计,事前、事中审计介入少,可能会忽略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重大风险。
(三)审计能力有欠缺。首先,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与大幅提升的监管要求和业务复杂程度相比,审计人员总体偏少,且大部分审计人员以财务背景为主,专业结构单一,缺乏工程、技术、计算机等方面人才,对电力行业生产流程不精通;其次,审计制度尚不完善。与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业务发展相比,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审计监督、评价、整改、问责机制尚未建立,具体实操指南不健全,审计标准缺失,审计质量不高。
三、提升同级审计成效的对策
(一)树立内部审计权威性。当前,国家关于审计工作的规定较多,但内部审计方面的法规政策偏少。2003年3月,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主要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定义、职责和权限,但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人员配备、内部审计结果的应用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依据不够充分。2014年,审计署正在修改上述“规定”。审计署在修改内审规章制度时,应明确内部审计定位、各单位对内审人员的配备要求以及内部审计结果应用的规定,增强内审的权威性。
(二)争取公司领导层支持。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直接受董事长或总经理等高级管理层领导,其主要目标是服务集团发展战略大局,促进系统单位完善治理、规范管理以增加企业价值,实现目标。因此,公司领导层的支持是企业内部审计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高度重视与领导层的沟通。在制订审计计划方面,充分考虑领导层对发电行业内部控制薄弱点或风险点的关注,年度审计计划应取得最高领导层的审批,并正式印发给被审计对象。在审计资源方面,努力争取领导层的支持,配备充足得力的审计人员,明确内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保障审计人员待遇及培训经费,搭建内审职业通道,使审计人员工作有干劲,无后顾之忧。
(三)加强审计人员能力建设。一是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分析审计人才需求,及时补充审计力量,推动审计队伍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实施分类、分层次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打造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队伍。三是增加与同行间的沟通交流,开拓视野,借鉴学习其他企业先进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四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重点是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标准和审计业务工作指南,规范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四)改进审计方式方法。企业内审人员要结合企业特点,充分发挥熟悉本企业,精通业务的先天优势,立足企业经营薄弱环节,找准审计切入点,认真组织审计项目。以发电企业为例,发电企业主营业务单一,营收业务循环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在安全管理、燃料业务、发电设备维护项目、报废资产处置、主副业关联交易等方面的风险较高。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应重点从高风险领域,以“寓监督与服务中”的理念,大力开展燃料采购、工程管理、节能减排等过程跟踪审计,努力发现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和不足,注重沟通,与被审计部门一起,共同促进本单位规范管理、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50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与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
[2]谭晓伶.制约同级审计监督效益发挥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金融经济,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