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支付网络系统 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满足经济金融发展对资金结算的需求,我国加强了对支付结算体系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票据交换所并存为补充的支付结算体系。与此同时,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支付结算体系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内部支付系统的机制建设和效率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笔者通过对张家界市辖内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支付系统的调查,认为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支付系统必须在体制、效率和服务上加大改革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结算平台作用。
   一、现状:农村内部支付系统得到改善
   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支付系统是农村资金快速运动的重要渠道,是支撑各类支付工具应用、实现资金安全、准确、及时划拨的平台,系统的畅通和便捷在改善农村支付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张家界市担负农村支付结算工作的主要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近年来,在内部支付系统建设方面,各农村金融机构加大了投入力度,支付结算业务也实现了由“手工核算”向“电子支付”的转变,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同时,也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张家界市农村信用社系统于2006年启用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实现了储蓄业务省内的通存通兑;2006年底,发行了农村信用社自己并带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福祥卡;2007年加入了全国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实现了在全国部分省市储蓄业务联网和汇兑业务的直汇。邮政储蓄银行自正式挂牌成立之后也加强了对支付网络的建设,在开通了全国行内汇兑和储蓄业务系统的基础上,于2008年对汇兑系统进行了版本升级,实现了全国版本的一致,提高了清算效率。
   截止2011年6月底,张家界市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系统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市94个乡镇,日均处理各类支付业务920多笔。各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内部支付业务系统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人民银行搭建的支付清算平台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支付系统的联系,辖内4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均加入了现代化支付系统,有力改善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二、问题:机制和效率比较滞后
   虽然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支付系统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总体上看,无论是系统覆盖面、实际结算效率,还是系统管理机制和配套服务措施等方面,距离实现支付系统快速、便捷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管理体系分散,结算渠道不畅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外向型经济明显增强,跨省和跨行结算的需求增加,对支付网络系统汇路的畅通和便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受管理体制和发展现状影响,内部支付系统基本上是以各省为单位分散进行管理的模式,全国联网业务没有完全建立,同时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支付系统连接渠道少,部分支付业务无法办理,增加了资金汇划时间,延缓了到账速度。从覆盖面来看,该市农村信用社的农信银支付系统只与全国部分省市联网,在全国范围内通存通兑仍受到地域限制;邮政储蓄银行虽然开通了全国联网的汇兑系统,但由于乡镇网点数较少,全市94个乡镇只有28个网点,大多数乡镇无法进行跨区域结算。从外部连接情况来看,该市农村信用社内部支付系统在区县一级与大小额支付系统连接,乡镇网点跨区域和跨行汇兑业务必须通过区县联社进行中转,结算环节多,同时票据传输采取人工送票方式,资金在途时间需要2至3天,影响资金结算效率;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支付系统至今没有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只有银行卡业务能够依托银联清算系统进行跨行结算,其他结算业务还处于与外部隔绝的状况。由于结算渠道的不畅通,客户在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后,将资金存入国有商业银行结算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经营理念同国有商业银行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全部采取柜员制。柜员制的基本形式是单人临柜,独立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而一直以来辖内农村金融机构临柜人员都是按业务种类设岗,没有设置综合岗位,因而在设计内部支付系统操作流程时没有考虑柜员制,一项支付业务必须经过多人经手才能办结,造成支付效率较低,农村金融机构乡镇营业网点在赶集日经常出现“赶集日”的业务高峰和涉农补贴兑付高峰叠加,因支付业务工作量成倍增长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造成农户办理业务等候时间长,基层营业网点也不得不将大量人力投入到临柜业务中。另外,在支付系统的外延上,商业银行已经依托内部支付系统推行了电子银行、网络银行以及电话银行,系统的发展理念已远远超越了农村金融机构现有的支付网络服务水平。由于内部支付系统管理理念和技术设备上的差距,在新的支付结算服务领域竞争中,农村金融机构仍处于起步晚、起点低的境地。
   (三)系统功能偏少,运行成本高
   由于张家界市农村金融机构正处于内部支付系统初步建成时期,尤其是农村信用社近几年才实现电子结算,系统功能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一是系统功能少,只能处理普通贷记业务,不支持借记业务,网上银行等新型支付方式还是空白,同时系统不具备统计和分析功能;二是业务种类单一,目前通过内部支付系统主要办理个人存取款和电子汇兑业务,具有融资功能的银行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还没有涉足。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支付系统正常运行,该市农村金融机构需投入大量的成本,如桑植县农村信用联社每年需向电信部门和市清算中心支付92万元的网络租赁费和网络建设费,而该社目前由于财政补贴等代付业务不收取任何费用,其他汇兑结算业务量很小,每年收取的汇兑业务手续费和银行卡业务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不超过60万元,支出成本远远高于收入,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盈利。
   (四)内部支付系统运行风险隐患较大
   近年来,张家界市农村金融机构发生了几起利用内部支付系统挪用资金案件,暴露了内部支付系统运行的风险。一是系统管理存在风险。如该市邮政储蓄乡镇网点,其业务管理由邮政储蓄银行负责,而系统运行和人员则由邮政局负责,业务管理和系统运行相分离,不利于风险防范;农村信用社系省级统一管理模式,其内部综合业务系统由各省自行开发,版本各不相同,业务数据集中在各省,数据库管理系统过于分散,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二是人员管理存在风险。主要是人员不足导致内控制度难以落实到位,按照农村金融机构规定,办理支付业务必须保证3人临柜,但该市农村金融机构乡镇网点普遍人数较少,其中3人网点占比25%,4人网点占比56%,在季末年底收贷高峰时期,无法保证3人临柜,经常出现待岗违规操作现象,给少数不法分子利用支付系统实施犯罪提供可乘之机。三是监控措施存在风险。内部支付业务联网后,资金的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对操作流程进行实时监控非常必要。但受硬件设施制约,该市农村金融机构乡镇网点大部分没有安装电视监控系统,无法实时掌握第一现场情况,信息反馈滞后,对于严格监督制度执行、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和有效地进行事后补救均十分不利。
   (五)配套服务措施滞后,系统运行欠稳定
   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支付网络系统延伸到乡镇网点后,对网络、设备和人员等配套服务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各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网络服务上,由于张家界市属于欠发达地区,电信部门的光纤网络在乡镇建设比较滞后,加上山体滑坡、雷击等地质灾害事故造成网络故障频发,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如桑植县农村信用社2010年就发生了网络故障19次,业务中断最长达到8个小时;在设备服务上,由于硬件设备投入有限,各乡镇网点基本上只保证一套设备用于支付系统运行,没有相关备用设备,如在用设备发生故障,支付系统只能停运,如桑植县农村信用社网点2010年因设备故障发生支付系统停运25次;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上,各农村金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如2010年该市农村信用社只有计算机技术人员10人,并全部集中在市县两级管理机构,而该市农村信用社124个机构遍布城乡各处,计算机设备、网络系统一旦出现故障,难以得到及时处理。
   三、建议:改善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支付系统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系统建设,完善清算网络
   农村金融机构要继续加大金融电子化网络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全国联网的支付清算网络,扩大网络的覆盖面,基层网点必须全部接入内部支付网络系统,实现全国“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建立统一的内部支付网络业务处理系统标准软件,尤其是农村信用社要加快对内部综合业务系统的升级,改变各省业务系统各自为政的现状。加快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支付系统与大小额支付联网,鼓励达到要求的乡镇网点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提高资金清算效率。
   (二)加强机制管理,降低运行风险
   尽快理顺基层邮政储蓄银行和邮政局对乡镇网点的管理关系,解决邮政储蓄银行支付系统业务管理和系统管理相分离的现状。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内部控制,全面落实授权管理体系,做到责任到岗、落实到人、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确实做到实时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风险隐患。同时要建立内部支付网络系统授权、结算管理、技术保障、内部控制等制度,提升基层执行力。借鉴商业银行经验,通过综合柜员制的推行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三)提供政策支持,提高运行效率
   考虑到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着一定的政策性惠农工作,相关部门要为农村金融机构网络运行通过税收减免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降低运行成本。对于财政补贴等代付业务,要依据中间业务规定收取相应的费用。同时要加强支付业务宣传力度,普及银行卡等支付结算工具,提高支付系统运行效率,减少农村地区现金使用量,增加农村金融机构中间业务的盈利点。
   (四)完善配套措施,改善运行环境
   农村金融机构要建立内部支付系统运行应急预案,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与电信部门的协调沟通,着力改善支付系统通讯网络,逐步采取卫星通讯等方式替代光纤通讯,减少自然灾害对网络的影响。加大对系统运转的硬件设备投入,保证易损易耗的硬件设备备用。通过考试吸收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并建立系统的、长期的培训制度,加强柜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高柜员的业务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
  
其他文献
摘要:株洲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2004年被列入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是南方唯一进入此黑名单的城市。近年来,特别是长株潭获批“两型”社会建设以来,株洲银行业大力推行绿色信贷,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株洲已跃升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当前正值“十二五”规划开局之际,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强调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湖南“两型”社会建设跨入新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相对落后。益阳作为中部典型欠发达城市,研究其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1978-2010年货币政策对益阳市经济增长有效性情况。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调整在短期(5年之内)对当地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影响,约为17%,其长期影响虽较小(4%),但可通过影响固定资产投资这一中介间接
期刊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此,赣州市金融机构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全力支持辖内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2011全年累计发放涉农中长期贷款32.1亿元,其中,发放农田水利建设类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贷款9.5亿元,较去年增加6.95亿元。农田水利建设贷款的发放,在提高防洪水平、提高土
期刊
摘要:本文以娄底市经济金融现状为个案,通过考察经济结构与金融之间的数量配比和协同效能,现实审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当前中部地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障碍因素,探讨新形势下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经济结构 信贷结构     一、娄底市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一)娄底市经济结构基本现状及纵向比较  
期刊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战略性系统工程,金融资源的配置要从全局性与前瞻性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助推器、加速器和导向器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向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行业和企业流动,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良性互动。金融资源配置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可简述为:金融体系的发展影响着居民的储蓄、消费倾向及储蓄和投资的转化效率,进而影响全社会的资本形成,并通过增量资
期刊
摘要:金融服务的普及,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对促进居民消费具有重大意义。通过2004年至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江苏省城镇居民股票资产财富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票资产不存在财富效应,对消费具有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从普惠金融视角对其进行原因剖析,并基于普惠金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股票资产 财富效应 普惠金融     一、引言   金融服务普及程度不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武陵山区经济开发与经济转型的现状,提出区域经济转型金融支持的特扶政策建议及思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 转型 金融政策     一、区域经济发展及转型的有利因素   (一)国家及省级政府的政策支持   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为武陵山地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2000年国家将位于中部省份的湖北省恩施州、湖南省湘西州纳入西部大开
期刊
摘要:溢价增资作为一种以超过股本原价的超额资金认购注册资本的特殊并购方式,在本外币正向利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继续强化的背景下,大量被外国投资者采用。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利用外汇数据综合利用平台筛查结果进行核查,发现在溢价增资问题上存在政府部门默许、监管手段不足以及资产评估机构的行业规范性欠缺等主要问题,极易造成国家外汇储备超常规增加及宏观调控效果弱化等负面影响,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当前,农发行加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信贷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基层农发行的经营环境和客户群体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商业性贷款业务出现快速增长和扩张的态势,信贷业务发展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如何准确把握现阶段基层农发行信贷业务持续、稳定、良好、理性发展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永州市农发行系统工作实际,就当前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初浅分析和思考。   一、信贷业务现状及存在
期刊
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信贷投放现状   湖南是一个以丘陵山地为主的省份,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系复杂,洞庭湖接纳四水,吞吐长江,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3018亿立方米,比鄱阳湖、黄河、太湖三者总水量还多,是典型的水利大省。全省5700多万亩耕地,年产粮食600亿斤,“湖广熟,天下足”,保证72%有灌溉条件的农田正常灌溉,是稳粮仓的关键。由于各种原因,多年来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