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导写:树中有人,人中有树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有一些树上爱慕的花开,有一些树上青春的叶凋零;有一些树是针砭,是幻梦,是无言。后皇嘉树眷念故土,守着天命;庭中奇树舒展枝叶,恰如伊人。世人以树摇钱,三毛以树言志……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标题自拟;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指导
  从材料内容看,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把树作为原型、象征、线索等,在行文过程中做到“树中有人,人中有树”。考生有三种写作思路可以参考:
  1.以“树”为原型写一个故事,通过叙述某一棵树的成长,来见证人的变化、生活的变迁、风云的变幻。
  2.以“树”作为象征,象征某种人生境界、生活处境或情怀。古往今来的作品中,病梅是畸形的人才培养制度下的产物,白杨是抗战精神的象征,胡杨是生命力的象征,橡树与木棉是爱情的象征等。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把父母长辈、老师等比作大树,而把自己比作小树。在谚语、俗语、名人名言、诗词歌赋等中,我们有“树高千尺不忘根”“落叶归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以此径寸经,荫此百尺苗”等内涵丰富的句子,都可纳入我们的写作范围。
  3.把“树”作为背景或线索作文。树随处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与树发生联系,家门口的空地、故乡的村口、教学楼的前后、老师办公楼的窗前等,都可能有树,树下的感人故事也一定很多。我们可以以“树”为线索或背景,写身边事,记身边人。
  佳作展示一
  窗外香樟
  陳苏阳
  窗外,那棵香樟树似乎又高大了许多。
  夏天,奶奶出门乘凉,我便坐在窗边,手中玩着小飞机,不时被窗外的欢笑声吸引,好奇地扒着窗沿望窗外。窗外,月亮升得老高,奶奶和老友们坐在三棵香樟树旁,唠着家常,嗑着瓜子,有时兴致高,还会沏几壶茶水。夜空中回荡的,是奶奶的欢声笑语。
  那三棵香樟树,枝繁叶茂,那枝干,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时而像盘龙,时而像游蛇。中间的香樟树最高,两边的略矮,像大哥和小弟,互相依偎着,在这世间生存。我戏称它们“老大”“老二”“老三”。它们从几时便站在那儿,我不得而知。风乍起,它们摇曳着,树叶发出“沙沙”声,如在互相耳语。它们脚边,便坐着奶奶和她的老友们。人与树,似乎有着某种默契。
  那几棵香樟树一直在那儿,冬去春来,一起凋零,又一起生机勃勃……奶奶与她的老友们亦是如此,寒来暑往,一起聊生活疾苦,一起抱怨身体疾病,又一起谈家长里短。可随着一场台风的到来,一切都变了……
  那是一个可怕的夜晚。窗外,风呼呼地咆哮,疯狂地撞击楼墙,孱弱的楼体似乎在飘摇,在求饶。透过模糊不清的窗户,我看到那三棵香樟树也被吹得东倒西歪,最小的那棵几乎贴着地面,我分明听到了它的哀嚎。“大哥”努力伸展臂膀护着“小弟”,可“小弟”依旧站不稳,摇来倒去,“咔嚓”,我听到树枝的断裂声。
  第二天早上,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窗,眼前,是我不想看到的场景。那三棵香樟树,只剩下了一棵,“老三”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老二”也几乎被连根拔起,苟延残喘。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又揉,不希望这是真的。可那折断的枝干却告诉我,一切都变了……小区里,一片狼藉,楼墙外层的油漆也脱落了许多,原本就老旧的小区愈发显得脆弱。
  晚上,奶奶又出去了,可月光下只有她和邻居李奶奶——听奶奶说,小区老了,人也老了,老伙伴准备跟着儿女搬走了,原先的欢声笑语不见了,只剩下了几声长短不一的叹息……
  去年暑假,我回去探望奶奶,楼下,只剩下奶奶一人在那儿乘凉。月光洒在她身上,瘦小,孤单,冷清,我的眼睛湿润了……奶奶身后,是那棵最大的香樟树,和一道长长的影子。风中,人轻轻摇,树轻轻晃,一切的一切,只剩下了蝉噪,只剩下虫鸣……
  思绪拉回,如今窗外那棵香樟树仍然在那儿,只是奶奶不在了……
  【江苏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指导老师:梅张培】
  点评
  本文借物抒情,以“香樟树”作为行文线索,通过倒叙,回忆儿时我和香樟树、奶奶和她的老伙伴们欢快的情景,细腻真切,读来令人心随之而动。接下来写如今奶奶家小区由热闹变得冷清,语言不加藻饰,娓娓道来,淡淡的忧伤渗透到字里行间,其情其境令人感同身受,能充分引起读者的共鸣。
  佳作展示二
  梅树迎春
  徐佳
  街旁有棵梅花树。初春,点点红梅似翩翩红蝶,立于枝头,被遒劲的枯褐色的枝干轻托着,怜爱着。春寒料峭,积雪未消,梅树傲雪凌风,梅香传遍六里街头雨巷。梅花如缨络红穗连缀枝旁,娇俏红艳欲比骄阳。待到花落后,零落成泥迎新春,孤芳不自赏。
  外公同我一道,站在街旁,共同赏芳华。
  前年外公退休,这位桃李满天下的老先生,居家后成了焦躁的“老小孩”,每日要么郁郁寡欢,要么乱发脾气。他沉浸在几十年的教书育人的回忆中,寻找不到新的目标,心中无处排遣的苦闷,让他时常“离家出走”,去看那棵梅树。凛冬已过,春寒料峭,梅树不知道遭了什么劫,本应红缨点点,此时却枯槁不堪。曾经遒劲的梅枝被凌空折断,枝条无力地低垂着,更甚者被砸落雪地,道道凌厉的“疤痕”划在雪地上,刺痛了外公的眼。那刚要绽放的梅花,散落在地上,像是点点血痕。
  “我看我马上要去陪老梅树喽!”外公颓丧地轻叹。“唉!我什么也做不了了!”退休后无事可干的他总这么说。轻踱靠近,我拾起一朵花苞,放在枯槁的枝上,双手合十祈祷:“梅树,不知是谁伤你,但我相信你一定能挺过此劫,来年一定能绽放新生。外公也一定能找到新的人生目标。”我站在雪地里,深深地凝望着红梅……
  又是一年春寒料峭……
  “外公!外公!”妹妹从外面跑进来,“活了!活了!”妹妹手里捏着一朵花苞。外公和我连忙冲了出去,这一年来,梅树半死不活,到了冬天,简直寻不到半丝鲜活气。此时,梅树那被雪压弯的腰,却抽出了新枝,茎上正泛着点点新绿!朝阳熠熠,红梅点点。朵朵细嫩花苞,在春寒中吐蕊,它们或仰,或倾,或倚,或思,或语,或舞,或倚戏东风,或笑傲冰雪,姿态各妍,暗香盈盈。“梅开春灿烂”,朵朵梅花笑春风,向外公吐露出春天的希望。“活了,活了,又是一个新生,真好……”朝霞烂漫,外公喃喃自语,眼里分明有泪光。
  最近,外公的脾气竟然没那么怪了,常常往街角跑。那儿新建了所社区学校,外公又当了老先生,每天乐呵呵的,似焕发了第二春。
  街角,梅树展芳妍,生机无限;家中,夕阳无限好,虽近黄昏亦不愁。
  【江苏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指导老师:苏玉梅】
  点评
  标题中的“梅树迎春”指的是梅树和外公经历寒冬,迎来春天。作文首尾呼应,开阖自如,语言富有诗意,情感诚挚。考生精心选择外公与梅树之间情感相关的细节,描写时要言不烦,点到为止,却直逼人心,令人动容,感人至深。外公和梅树彼此呼应,互相映衬,彰显出“新生”的主题。
其他文献
新闻速递  爆红网络的青海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观,目前已经被国内众多景点复制,分布于浙江、湖南、重庆等地。其中有的“山寨天空之镜”仅在水上、地面铺设玻璃,实景和宣传照片判若云泥。  观点一览  “山寨景點”不断冒出,背后的驱动力就是急功近利。自然旅游资源“靠天吃饭”,人文旅游资源需要知识智力投入和历史积累,对于一些既无天赋资源,又不愿意挖掘创意、投入智力的地方来说,依靠一个知名旅游景点,依葫芦画
期刊
话题引入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是记录,是表达;读是交流,是思考。好的文章百读不厌,往往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使人回味无穷,继而产生新的倾诉欲望。请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发现文章对自身认知与情感的启发,选择一个道理、一位人物或者一种情感,联系自身认知,深入思考,写一篇读后感。  读要深,引要精  片段示例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
期刊
文题亮相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1910年秋,不满17岁的毛泽东准备离开闭塞的韶山去长沙求学。临行前,写成《呈父亲》一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力透纸背的四行短诗,书写了伟人人生启航之际的少年豪情,纵贯了伟人一生的信念追求。  当下的同学们正值人生花季,绚烂无比。正所谓心中有梦,肩上有责,脚下有路。  请以“我的青春寄语”为话题,写一篇不
期刊
最近,陕西神木一位80后农民工朗诵的视频刷了屏。从小喜欢文字的他,虽早早告别校园,却依然保持着对写作和朗诵的热爱。工作之余,他坚持在工地上朗诵经典作品;为练就一口播音腔调,日复一日地自学练习,又为了能把詩词全部背诵下来而狠下了一番功夫……对于这一切,他说自己从未感觉累,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这是自己的爱好。  农民工和诗歌、工地和朗诵,这两对看似不搭的词语,其实背后的连接词是“梦想”。这位农民工
期刊
我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之中,季节交替、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和名山大川等自然风光,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接触、观察、了解和感受它,再加以描绘,把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于字里行间,就是景物描写。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景物描写呢?  1.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对于写景作文,考生要对描写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确立好观察的立足点。可以按空间方位描写,也可移步换景,比如从前到后、
期刊
1.明确中考考试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1)复习整理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  (2)多读课本,抓住基础,认真吃透课本中的每一道例题,例题最具代表性、典型性,以往中考也曾出现过课本原题。  2.善于利用总结的笔记、错题。  复习知识点时翻一翻自己的笔记,看哪部分知识是自己遗漏和忘记的,查漏补缺;再回顾一下错题本,留心经常出错的地方,考试时多加注意。总之,要多花点时间在自己的思考上,针对自身情况有侧重
期刊
近几年来,中考越来越钟情于对家乡文化的考查,强调考生要把书本学活,从书本中走出来,向社会生活延伸,熟悉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体会家乡文化对自己的作用和影响。  时光的往事  ◎鲍尔吉·原野①  ①这里是阳光小区,我和父母住在这里。我们仨经常聊天,他们说六七十年前的事,我说这些年的事。这场景像话剧,我们轮流上场,讲述时光的往事。  ②那天,雪下得很大,我爸看着窗外,说:“这时候我们到塔湾了。”他说的“
期刊
范本呈现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
期刊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考生如果连文题都审不清楚,写出来的作文再文采飞扬,也会因偏离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而得不到满意的分数。那么,我们要如何练就自己的火眼金睛,做到准确审题呢?  准确审题,首先需要熟悉各种文题的命题特点。中考作文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最近几年,命题作文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人的欢迎,相对于其他命题形式,命题作文的审题难度最大,考生出现审题偏差
期刊
文题亮相  请以“阳光总在风雨后”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原作雏形  阳光总在风雨后  无数风雨过后,也许下一刻一轮朝阳已挂在空中。  ——题记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诗人顾城的名句。如果站在挫折与阳光的立场来诠释这句诗是再恰当不过了:①“黑夜”是挫折,“黑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