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教研一言堂 别开生面研剪纸

来源 :中国中小学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q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这样的教学理念早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把课堂让给学生的同时,对于老师来说,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同样,我们的教研活动,也不应采取“一言堂”的形式,教研活动的改变,对教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避免个人的知识技能的局限性,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借助了课题组团队的力量,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剪纸教研活动,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开会,研讨培训的内容、进度及根据每个人的所长负责现场解决相关问题(表1)。三次培训中,共800余人次参加,8位专家现场答疑,200余人次发言,400余张作品分享,600余张作品现场展览。培训结束后,我们对此次美术教师剪纸技能培训模式进行了总结,借此与大家一同分享与探究。
  一、“目标驱动,寻求粮草”——为参培教师精心准备剪纸资源包
  所謂目标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目标为核心,在学科学习中自学,通过分析、判断、综合、归纳、概括等多种活动,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学习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自发性学习,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在教师剪纸技能培训中,先让参加培训的老师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本次培训的目标是什么?我要完成什么任务?如何完成这个任务?给老师们一个“任务驱动”,让老师们明白:这次培训是以地方戏曲(川剧)为载体,传承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解地方戏曲文化,创新现代剪纸新形式。在掌握剪纸艺术基本元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趣味又极具个性化的剪纸作品,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同时为了激励大家,培训结束后举办剪纸作品展览及汇编一本优秀剪纸作品集,作为本次培训的成果展示。
  随着目标的驱动,参培的老师们有了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但面对具体的创作环节,往往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川剧和剪纸方面的相关资料和素材成为他们急需的资源。这时,我们就把收集到的关于地方戏曲(川剧)的资料和剪纸资料做成资源包提供给他们。这种资源包的建立和运用既可以作为本次剪纸培训中具体的参考内容,又能为老师后续的剪纸学习和剪纸教学提供补充。
  “川剧·剪纸”资源包主要涵盖内容如下:
  (一)常见的川剧元素的图片展示。
  (二)剪纸的基本工具材料。
  (三)剪纸基本语言符号。
  (四)剪纸基本语言符号的运用:月牙旋转纹、花锯齿纹等都可以表现事物特征(图1、图2)。剪纸语言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产生有秩序、规律之美。比如,传统剪纸花边变化多种多样,有单面不对称的,有多折形的,有“蝴蝶纹”“云纹”“花纹”“梅花纹”等,把这些单独的纹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产生秩序之美。(图3)
  (五)剪纸基本语言的演变、综合、创新。
  1.剪纸语言的演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形式表现中经常使用的纹样主要有“锯齿纹”“月牙纹”“云水纹”“箭簇纹”。剪纸艺术中的许多形象,由于用这些纹样作为形式表现的词汇,使剪纸形成一种语言调式。在这种语言调式中,剪纸产生了一种风格化的韵律。这种韵律使剪纸艺术形象和客观自然物象相对照、相区别,产生极强的装饰意味。
  剪纸图案的装饰因素中,传统纹样的调式韵律是最重要的,它所形成的装饰意味是剪纸艺术的个性化特征。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剪纸的基本语言符号和形式表现的纹样,就如现代装饰画中由点、线、面元素构成的黑、白、灰。(图4至图7)
  2.剪纸语言的创新。
  剪纸语言的创新需要对生活中各种形式的敏锐感悟,通过一种语言的重复变化,多种语言的组合运用,剪纸语言的现代构成等手段,去发现、提取、探索、创造新语言。(图8)
  (六)剪纸作品案例分析。
  1.剪纸的形象以外轮廓线为主,辅以结构分界线。(图9)
  2.剪纸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经营画面黑、白、灰的过程。黑是留下团块,灰是制作花纹装饰,白是画面形象的外空间或大块空白。其间,主要经营灰色与黑色之间的关系。画面最后看起来舒服、不别扭,就基本成功了。(图10)
  3.剪纸多是一种平面的、二维空间的、装饰性的表现手法。有写实的形、意象的花纹、意象的形和纹样;也有写实,刻画立体感、空间感的。在造型的基础上,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营造黑、白、灰的关系,是一种自觉的结果。(图11、图12)
  4.加减混用、拼接、撕、剪结合。纹样可以镂空再衬色,也可以叠加纹样,进行花纹装饰或构成设计。做减法主要采取镂空法,阴剪或阳剪都可以,还可用不同色块纸张的拼接组合,形成色彩的对比。(图13、图14)
  5.收集和整理剪纸名家资料,如民间剪纸艺术家库淑兰、程建礼、王兰畔、曹佃祥、高英爱、祁秀梅林等。这样可以使老师们站在巨人的肩上俯瞰剪纸世界,感受大师艺术的魅力,学习名家手法,开阔艺术视野。
  二、“自我探究,团队互助”——让参培教师轻松掌握剪纸剪刻法
  (一)在川剧剪纸总目标驱动下,有效地解决每个老师的专业需求和落实具体小目标
  请老师们欣赏民间剪纸,然后亲自动手制作一幅剪纸。用剪纸的语言,剪一张由点、线、面元素构成,呈现黑、白、灰的作品。
  分组讨论:在小组中找3幅作品的亮点进行分析。
  分组要求:两个区市县为一组,每组按1、2号报数:1号为讨论组,2号为观察组。
  讨论组任务:分析作品,其中一位老师做讨论记录;一位做代表发言。
  观察组任务:是否具有聆听的品质?是否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是否有建设性的意见?是否以自我为中心?是否有控制的倾向?
  这样可量化的目标要求,使讨论迅速有效地进行。一对一的观察记录,使所有参会的老师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避免了以前讨论时就乱成一锅粥,人浮于事的现象。这样的讨论形式深受老师们的赞赏,特别是很多老师将这样的讨论方式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使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培训的指导老师对学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任务驱动
  1.如何理解并掌握剪纸艺术中由抽象的元素过渡到意象构成再到具象体现的过程。
  2.老师们进行第二次创作升华。重点是提高审美情趣,并把川剧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3.按照分组模式再次进行分组讨论。
  (三)实践
  1.制作一张川剧剪纸作品。
  2.思考本次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3.剪纸作品展览。
  (四)相互学习交流
  1.分组讨论、分组要求,策划组、观察组任务同上。
  2.上台交流:交流作品一个亮点。
  3.看看培训团队老师们是怎样做的。老师们从语言、题材、路径的角度分析和交流。
  4.我们还有什么需要调整和解决的问题?老师们畅所欲言,批评与自我批评,否定与被否定,动手修改作品,使作品更加完美。
  (五)作业:创作一张有自我特色的川剧剪纸作品
  评选标准:积极参与本次活动,主动发言,能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能创作出优秀的剪纸作品。
  三、“涅槃重生,完美绽放”——展出培教师优秀作品树学习榜样
  通过为期三周,每周半天的交流、反思、修改、创造,课前、课后的继续深入学习探究,参培的老师们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剪纸技法,通过川剧元素进行创作,作品越来越成熟,大大提升了老师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艺术创作能力。优秀的作品达到百分之八十,超过预期,圆满完成了我们预定的培训任务。
  在成都市开展第六届中小学生新春文艺汇演活动的同时,开展了“川韵剪味剪纸作品展览”活动。活动结合培训的内容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引起了领导和师生们的高度赞赏和关注。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我们组织了编委会,将这些作品按剪纸语言的创新、构成形式的创新、材料的创新归类整理,出版了画册,给教师们教学提供了学习借鉴的资料。
  我市师生优秀剪纸作品,也用作美化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环境,同时展示我们的教学成果。此事得到了教育局领导和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导的高度评价,为我们的教学研究增加了动力。
  这样的教研活动模式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它顺应了新时代的呼唤、新课改的要求和一线教师的内需,让培训教师掌握了剪纸的具体操作方法,提升了美術教师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此模式指向性强,结构完整,流程清晰,易于操作。同时它灵活性强,教学内容和步骤可因不同需求而改变。希望能对相关培训机构和广大一线美术老师在如何进行剪纸技能培训或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剪纸艺术:任何一门手艺都是一个舞台》李宝凤著
  [2]《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尹少淳著
  [3]《剪纸创作路径》PPT邛崃南街小学王晓华
  [4]《剪纸传承与创新》课题资料成都市剪纸传承与创新课题组
其他文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古人对纹样精美、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的首饰更是爱不释手。因此在古代,佩戴首饰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时尚的代表,更能体现出古人审美情趣。  《古代配饰》课程内容按照审美意识的萌芽、审美观的丰富、崇尚自然的审美观以及古人的审美观对当今的影响的顺序进行展开,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条,从而感受到古人的审美观以及对当今审美观的影响。
期刊
人们通常说的剪纸,是用植物纤维造的纸剪成的。现在我们一般把用类似纸的薄质材料剪镂成的图形都归入剪纸范畴。严格地说,用金银箔、皮革、丝帛等材料制作的“剪纸”虽与纸质剪纸在艺术特点上很相近,但终究有所区别:一方面,它产生于纸质剪纸以前,是初级阶段的剪纸,体现了它的原始性;另一方面,它与纸质剪纸并行发展至今,在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为纸质剪纸以外的“剪纸”起了一个专门名称叫“类剪纸”,或按王纯信
期刊
为了进一步做好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初中美术省级工作坊专业指导工作,2018年11月14日至15日,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初中美术省级工作坊线下现场会在青岛市市北区立新小学召开。  本次线下会议以“让美术教学搭上互联网+快车”为主题,通过专家引领、课堂实践,借助现场研讨会的形式,分享经验,引领思考,激發广大美术教师研究与学习的热情,提升美术课堂教学及教研水平。山东省中小学师
期刊
一、一本好书的时代价值  开始这样一个话题,始于一本好书。由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共同所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为近些年来课程教学研究领域难得的一本“非常有價值的书”。该书对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核心素养本位课程改革来说,可谓恰逢其时。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核心素养本位的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教育中的各学
期刊
地方教育资源具有直观、形象、深刻且更为亲近本地学生的特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本土特色。地方教育资源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因此,发掘地方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提出,提供给学生的美术创作材料可以来自“周围生活” “身边物品” “自然材料” “废旧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的自然资源,引导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8课,在“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民间美术”课程的知识主线来讲,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二年级《百变团花》、四年级《刻纸》《刻纸点彩》等课程上,学生已学习了剪纸的方法,本课侧重学习民间美术中纹样及寓意的相关知识,为六年级《吉祥图案》一课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尚未学习阴刻和阳刻的知识,在思维逻辑上无法预见作品剪刻后的
期刊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中国画有了一定的了解,且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能够结合其他人文课程对美术课程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经过调查,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技法表现程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中国画的装裱应用、创作的过程与价值的综合理解比较弱。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本课程将从中国画的形制与观赏方法人手,学生可以结合问题情境更好地理解课程,并服务于后续的创作学习。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为:中国书画装裱的形式
期刊
编者按: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件还提出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将其落实到整
期刊
教案,是课程理论在实践中的缩影。  这是一则参加“教育部首届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大赛”的微课教案,我们期望在课程设计中,能体现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核心素养课程设计和传统课程设计有什么区别?核心素养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针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我们尝试在教案中增加了大概念、基本问题和问题情境等环节。  大概念设计  “大概念”是课程要传达的核心内容,对于本课内容“手卷欣赏”,传统的
期刊
課题:《铝线的工艺制作》  作者:梅成林  学校:四川省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郫县分校  课题:《提线纸偶》  作者:荣功飞  学校: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新城学校  课题:《有趣的文字》  作者:郭英杰  学校: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桦南林业局东风小学  课题:《吹塑纸版画刻印法》  作者:葛修洁  学校:四川省成都市武候区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