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国画的写意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071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意性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观,是中国画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画的根本性质之所在。中国画始终蕴藏着一种哲学精神,与西方绘画注重物理性不同,中国画很早就崇尚意象造型,这与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和内在精神密不可分。中国画的写意性是区别于西方绘画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
  关键词:中国画 写意性 气韵 笔墨 诗书画印结合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有着辉煌灿烂的成就。中国画艺术长期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感知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体系,有着十分鲜明的民族个性和风格。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简单的描绘客观物象,而是通过“写意”以“参赞造化”。所谓“写意”,是指画家对民族、对社会、对时代、对自然的深邃体察之总和。它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是借助中国独有的笔墨立意为象。这才是中国画“写意”的真正内涵。写意性是中国画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中国画的写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 写意性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观
  中国画的写意性是自中国画形成以来就贯穿于整个中国画领域的。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可以看到由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和庄子的“天人合一”、“阴阳相克相生”的哲学思想影响,中国画家很早就认识到绘画创作是画家的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过程。1000多年前顾恺之就提出了“迁想妙得”的创作主张,到唐代就确立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形成了“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和“以形写神”、“超以象外”、“缘物寄情”等创作理论。中国画家们既承认绘画创作源于客观世界,又十分注重画家的主观感受。在这些艺术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画早在唐宋时期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画家很早就提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创作原则,他们知道“写形”是为了“传神”,“形似”不一定“神似”,为了更好地传神,他们对形的表现更加灵活。谢赫在论卫协时说:“虽不说备形妙,颇得壮气”,并不妨碍它“凌跨群雄”,成为“旷代绝笔”。这方面的言论后来就很多了,如“离象而求”、“得之象外”、“缘物寄情”、“意在笔先”等等。总之,就是画家不注重对具体物象的模拟,而是强调画家主观情感的流露,强调作画是为了“写意”、“写性”、“写心”,状物是为了“寄情”。因此,写意不仅是中国画的表现风格,更是中国画的一种总的艺术观念。
  中国画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写意性都是其基本的艺术观。写意是指画家从事艺术创作所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境、精神及审美情趣;也可以理解为以书写的笔法来描绘胸中的意象。“写”即“画”,“意”即意境,意还包含画家通过目视对所要描绘的形物摄取之后,经过心视,结合自身的审美情趣,相融自我思想之后所产生的意象。比如中国山水画讲究意境,人物画讲究传神,花鸟画讲究意趣,其核心均为写意。中国画的写意性,不但表现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精神的内在美,还表现画家自我的主观意识、精神、审美、情感旨趣。既有抽象的成分,又有具象的成分;既有再现的物象,又有表现的意识;既强调客观的真实,又强调主观的表现,它们形意相融,主客结合,物我同一,构成了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艺术观。在画家的把握下,借助笔墨表现出既反映客观自然的美,又揭示画家主观的内心世界——这才是中国画真正意义的写意性。
  二 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注重写意性才能意境深远
  中国画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都要求做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中国画的写意性与气韵同生,有气韵就有意境,画以意韵生动为最高境界。画之韵是一种感觉,是画之意的流淌与延伸,味之余而无穷,音之余而袅袅。韵与神似,意境、意趣,妙理横生。韵之生命在于理,在于生气、意气、神气之所在。此理乃是妙理,可以超常越规而又不违理;妙理取其意气所到,神气所在,既合于自然又顺乎任意。合于自然则合于理,顺乎人意则顺应情势。人意即人的情感,如果绘画作品既合天造又顺应人的情感而作,就合乎艺术的妙理而气韵就自然在其中。韵的生命在于气,“气韵生动”则画活,韵生于气,韵靠气发,气有韵就生动,气韵生动则充满活力,生命力旺盛,情感才丰富。形有情而生意境,有意境则感人动人。心诚则灵,灵则动,动生情,情入画,才能体现内在的生命力。中国画,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均须如此,画须蕴含生命,灵气往来于生命流动之中。如果一幅画,不注入画家的情感,就没有生命力,没有生命力就谈不上有意境。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
  三 以线为主的写意笔墨观
  中国画始终是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其目的就是要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从而达到一种主观情感的流露。这并非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我们所感受的中国画,首先是“线”,其次是“点”。而作为记录情感韵律的特定音符“笔墨”,无疑是中国画的核心。中国画的传统笔墨语言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的意识和精神,是中国画传统的表现形式。
  从中国画的基本表现语言线条来看,因为客观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线条,所谓线条是画家从客观世界中提炼出来的,是画家主观精神的外化,是画家主观精神的载体,是画家个性品格的体现。画家勾线并不在于线条本身,体现的是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体悟,一种感觉。画家把这种感觉通过笔下的线条表现出来,所画的是画家的感悟。线条是记录画家情感的特定符号,充分体现了画家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这一特性。其次,中国画不仅用笔用墨注重“写意性”,而且用色也注重“写意性”,如六朝谢赫在“六法”中提出的“随类赋彩”,便说明了中国画在色彩方面的基本出发点。画家所画的色彩不仅随着客观事物的色彩变化而变化,也随着画家主观精神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是画家情感的理想表现。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寻找主观世界的理想载体,然后用主观色彩来表现客观物象的色彩,如中国花鸟画中“朱竹”、“墨荷”的主观艺术表现,就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情趣。如徐渭的“画多写意,而草草者信佳”、倪瓒的“仆之所谓画着,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都充分说明了中国绘画写意的艺术个性。水墨写意画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连工笔重彩画也无法脱离这一原则。《宣和画谱》在讲到工笔重彩画时说:“绘画之妙多寄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高贵;而松、竹、梅、菊,鸥、鹭、燕、鹜,必见之于幽闭;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绘画,有以兴起人之意者,卒能夺造化而移精神”。“寄兴”、“富贵”、“幽闭”以及“风流”、“磊落”都是指兴起人之意的意,都是借此来抒发画家的情感。同时在表现技法上,工笔重彩同样体现着“意象色彩”这一特点。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写实性,不遵循西方绘画理论中的色彩学原理。即没有环境色和条件色的限制,它只能采用同一种颜色的平涂与渲染来表现物象,从而通过一色的深浅变化与色与色的配置、对比,来达到色彩的和谐,表达画家的情感。
  “写意”还体现在中国画的空间表达上。 “中国画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光影的实写,也不是‘几何透视’,而是一种类似音乐、舞蹈所引起的空间类型”(宗白华)。郭熙提出“三远”法,“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原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重,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缈缈”。这些“远”是画家营造的虚拟时空,指的不是符合视觉规律的远近相对应的概念,而是指画者的一种心理空间,画家描绘的不是一个具体景点、景色,而是表达一种境界,抒发一种理想,一种情绪。
  综上,中国画追求人与自然的同一,强调主客观的统一。主张眼到、心到、意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句话,中国画离不开写意。
  四 中国画写意性的自然观
  在中国画艺术中,自然的形象和物体对人的直觉感情和思想具有启示和反响作用。画家不是真实的摹写自然,不是照相式再现自然,而是具有特定审美意蕴的情化自然。画家在自然与自身对自然的感悟、赋予自然生命意境与象征的时候,有着不同的途径与方法。中国画中写意性的自然,在画家笔下呈现出3种不同的形式。
  第一种为抱朴守拙客观写实。画家描写自然之物时,往往介入其中尽心去写,如宋代的工笔画便是。中国画画到最高境界,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恰到好处。就如人品做到极处,和常人无异,只是使自己回归到纯真朴实的本性而已。
  第二种以主观写意独抒性为宗旨,对自然物象进行大胆的改造变形,或不求形似,点到为止。形只作为表达画家情感的载体,传达画家的内心境界。只是轻描淡写地点染形,而十分注重传神和意境的表现,才能生情出致,如文人意笔画是也。
  第三种把写实与写意相融,自然之精神与画家的心境情感合一,形神兼备,工写结合,也就是抽象与具象的结合。
  总之,中国画艺术借景抒情、借物传情,追求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境界。此正是一种浸透着宇宙精神的美学境界。这种境界揭示:人与自然精神沟通,艺术形象与人的心灵息息相连,艺术的精神与宇宙的精神契合为一。一幅画如果没有诗意、没有思想内涵,就不成其为艺术。
  五 中国画的写意性还体现在中国画是一门综合艺术
  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结合。诗与画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前者属于语言艺术,后者属于造型艺术。中国古代画论更多的是论述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中国画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影响,很早就结束了“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的幼稚阶段。唐代诗人王维的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北宋大诗人苏轼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与画都要求通过真实、具体的典型形象,抒发作者的强烈感情,以激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产生艺术魅力。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给中国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诗词从理论上讲求“比兴”,提倡诗情画意,尚含蓄,讲曲藏,以少胜多、以虚求实、计白当黑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语言的表现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它们之间的共同规律。从而把中国画的意境创造提高到一个更加自觉的阶段。
  中国画与书法之间更是关系密切,它们不仅在工具材料上完全相同,而且在技法方面也相融相通。中国画论有“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书画用笔同法”之说。元代大画家赵孟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充分证明了书画用笔同法,体现了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客观规律。再就是中国画讲究画上题款,题款是画面的组成部分,题款的作用在于抒发情感,在于增强中国画的形式美感,使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从而使中国画章法丰富多彩,出神入化,形成了中国画十分重要的特色。中国画上面的印章和题款一样,也是中国画的组成部分,在画上铃印不仅增强了中国画的艺术感染力,还能运用篆刻的语言阐发画面的意境和画家的真切感受。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于一炉,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画艺术的深度和广度,使中国画成为一门综合艺术。
  总之,崇尚写意是中国画的传统。中国画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因而有着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中国画始终蕴藏着一种民族精神。与西方绘画注重物理性不同,中国画很早就崇尚意象造型,这与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和内在精神密不可分。因此,写意性必然是中国画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画根本性质之所在,更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最为明显的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清)方熏:《山静居画论》,《画论丛刊》,1989年版。
   [3]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4]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中国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作者简介:商守善,男,1962—,湖北恩施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工作单位: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交通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企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交通安全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物业管理二公司在交
会议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多元文化的文学文本融入英语教学课程中,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需求。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阅读策n略,其不能鼓励学生接受各种文化的挑战,因此,教师通过运用
职业教学体系的教育目标,是面向社会培养各个领域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职业院校的班主任教师,是帮助学生奠定社会能力基n础的关键角色,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化学生产中,从原料、中间体到成品,大都具有易燃、易爆、毒性等化学危险性;化工工艺过程复杂多样化,高温、高压、深冷等不安全的因素很多。事故的多发性和严重性是化学工业独
会议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英语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愈发凸显。口语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学生更好地就业和n进行岗位工作提供良好助力。在此形势下,如何创新教学设计
油罐是油田、石化企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主要储存原油、组分油、成品油及添加剂。八十年前后建造的油罐,多数为立式罐,已运行几十年。由于受当时历史、技术条件所限以及资金方面等
会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天然气这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越来越依赖,城镇化建设、开发区建设,首先都要铺设天然气管道,而随着天然气业务的发展,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的管道成
会议
装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早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如原始洞窟壁画、岩画,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黑陶和印纹陶上的人物造型,奴隶社会的器皿上的纹样等,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装饰
输油站是由储存、输送、消防等子系统构成的一个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场所。在输油站内,分布于各处的工艺装置彼此由各种阀门与管道相通,构成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会议
网络设计者们再次受到新技术的冲击——而有些新技术只有在将来才可能实现。然而用户现在就要求更多的功能和增强的服务。今天在园区网核心里的决策,今后几年会波及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