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中旬以来,天气越来越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进入了更为积极的局面,人们压抑已久的身与心都开始蠢蠢欲动。苏州博物馆、苏州美术馆、苏州图书馆、苏州园林等这些承载着苏州人日常精神寄托的场所,经过了多日“休整”也开始逐步开门纳客。
如今,回忆起那段宅在家中的日子,似乎我们的精神生活也并未受太多影响。云逛展、云学习、云听书……苏州,这座越来越“互联”,越来越“智慧”的城市,用一波波线上操作,用精准、细致、智能的“苏式服务”,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高科技结合,为市民带去了别样的文化生活,陪伴市民度过漫长的“宅时光”。
云逛展,苏州人在家享360度全景展览
美术展有一种特殊的魔力,你没有习惯展览之前,觉得那些放在场馆里平平无奇的书画、装置等艺术品也就那样。但你一旦爱上了,就好像老朋友,如若一段时间不能相见,就会浑身不自在。这一点,艺术爱好者小瑶体会很深。当新冠疫情爆发后,一方面她担心疫情,另一方面,早就习惯周末奔走于苏州、上海、杭州等美术展馆的她,觉得自己的生活,仿佛硬生生被“切”走了一块。
针对喜爱看展的市民,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和苏州博物馆没有“辜负”大家平日里的喜爱,第一时间就拿出了解决办法——线下展馆不能开门,那就线上呗。平面看展不过瘾?那就3D来凑呀。
场景NO.1 那年错过的展览,居然用VR看完了!
1月24日,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发布了闭关公告,10天后,他们就精选推出虚拟展览,让市民们可以“足不出户”欣赏精彩纷呈的展览。
“应该是2月3日那天,我百无聊赖地玩着手机,发现‘公文中心’公众号更新了,内容是推出了‘云上看展’环节,我就顺手点了进去,发现居然有2016年4月份举办的‘丁丁,伴你同行’展,可把我兴奋坏了。”
小瑶告诉记者,她记得当时“丁丁展”展出了大概2个月,但她正好被公司派去欧洲的总公司学习了,“丁丁一直是我很喜欢的漫画人物,错过那次展览,我一直挺惋惜的。没想到,因为疫情居然可以在线VR观展。”
记者从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精神生活需要,他们第一时间发挥了“文化+科技”力量,将自己优质的人文艺术资源整合起来,精选推出了19个各类主题虚拟展览,除了“丁丁,伴你同行”外,还有名家书画展7个、名人文献展10个,以及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特展。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公共文化中心下属苏州美术馆还第一时间推出了《沪苏双城“抗疫”主题网上艺术特展》,集结了沪苏两地近40位老中青优秀艺术家,激情洋溢地创作了一批“抗疫”主题视觉艺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在“抗疫”一线奋战的各色人等的风貌,反映了艺术家对灾难的新思考,也寄寓了他们对未来的期盼。
展览的策展人张立行表示,虽然疫情暂时阻止人们步入物理的实体展厅,但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去欣赏艺术作品。“苏州美术馆此次整合长三角美术创作资源,率先在国内推出‘抗疫’主题网上艺术特展,也是希望借此探索传统美术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不同的介质呈现艺术展览的多种可能性。”
场景NO.2 在“云”上,重新遇上苏博
无论是苏州人还是外地人,对苏州博物馆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她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小女儿”,是苏城最受欢迎的網红打卡地之一,更是所有苏州人的骄傲。因为太受欢迎,几年前苏博就启用了“预约制”。
记者有朋友造访苏州,好几次都因为没有提前预约,导致朋友们与苏博擦肩而过。朋友当时感叹过,如果能够线上游览苏博就好了。虽然,苏博也推出了一系列线上观展项目,但也只是占了苏博精髓的“冰山一角”,所以还是忍不住回了三个字“想得美”。
“打脸”来得有点猝不及防,因为疫情影响,2月中旬,苏州博物馆推出线上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云看展”全线上线,VR全景、真人语音导览……在苏州博物馆线上平台,粉丝们可以观看360°的虚拟场馆,了解文物信息。
“苏州博物馆云看展”一共有四个专题板块,包含有5个系列共12个特别展览、部分重要馆内藏品、10场线上讲座及馆内的周边文创产品介绍,其中既有“画屏:传统与未来”“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这样被人津津乐道特展,也有苏博多年来的馆藏精品,细心的市民还发现了,部分馆藏文物在线上还可以查看高清三维模型,甚是欣喜。同时,线上讲座以及文创产品也是深受喜爱。
惊喜不止是“云看展”。2月23日,苏博还在淘宝上线“博物馆云春游”主题直播活动,以“建筑+文物+文创”作为特色内容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直播活动,吸引了25万观众一同“云春游”。
直播中,苏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直播间观众解密了众多文创明星产品背后的情怀与故事,“国宝味道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的味道到底如何?“唐寅泡”茶包的造型对应了唐寅的哪几句诗句?“青瓷莲花杯”为什么和原件秘色瓷莲花碗设计的有所区别?一个个解密让直播间观众热情高涨,大呼精致的同时,也夸赞苏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创意无限。
3月1日,苏博再次在淘宝直播间开播,除了有工作人员担任直播间主播,为观众解读苏州博物馆建设的历程,文物的精彩故事和看点,苏博还邀请了“苏绣”“缂丝”两大非遗技艺匠人,现场展示传统技艺的绝活。此外,直播间编排的“文人雅集”活动,通过花、射、茶、诗、谜、香游戏让观众在互动中了解古代文人“春游”时的赏玩内容,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有数据统计显示,两场直播吸引193万观看流量,共计58万人观看,相当于苏州博物馆近3个月的观众量。不少网友都表示,看腻了网红们毫无感情的直播带货,这样有文化、有见地的直播希望可以多多举办,让大家通过手机就能增长知识,了解历史。
一根网线,让你体验艺术慕课的别样风情
90后的杨珊和妈妈就厨房问题,已经“吵”了大概有10次了。自从疫情来袭“被迫”宅家后,杨珊就放弃了文艺少女的“人设”,走进厨房,开始为了一日三餐而捣腾。只是,这原本是拿画笔的手,实在不适合拿锅铲,前三天爸妈都宠着女儿,想忍一忍就过去了,结果因为厨房天天被折腾得“体无完肤”,妈妈不得不下了最后通牒,让杨珊不要“糟践”粮食了。 让杨珊兴奋的是,偶然一次机会,她发现了苏州公共文化中心推出了艺术慕课。“每一个课时的时间都不算长,胜在知识点突出,导师讲解到位,结束时候有习题,帮助我巩固课堂内容,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初学者。”
疫情期间,苏州公共文化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推出了历时三年精心打造的苏州艺术慕课平台据了解,苏州公共文化中心共推出了“心手相传——苏作手艺慕课”“吴门古琴”等70节慕课内容,特别是针对众多的“90后”和“00后”受众,公文中心还大幅优化人机友好度和使用畅快度,单次课程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每节课重点讲解展示2至3个要点。此外,慕课不仅能在专业性基础上确保一般人可以理解,还能在有限的时长内,精选出人们应该了解的技艺内容,这正是一个优质艺术慕课的重要价值。
课程内容多以江南传统文化为重,比如“心手相传——苏作手艺慕课”就是从“年轻人讲老手艺”的全新视角切入,精选苏绣、苏作家具、核雕等艺术门类进行数字化采集、精微化提炼,旨在构建苏州地方特色艺术数据库的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江南传统文化。
“确实很方便,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可以在线学习、在线赏鉴,而且一堂课能还反复观看、反复揣摩。”杨珊说,不仅如此,通过慕课,她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外,还因为方便观看,接触多了感觉自己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事实上,这样“别出心裁”的方式讲述苏州传统文化的故事,本来就一种创新,同时也为公共文化如何更好地服务市民,探索出了新的方向,为传播优秀的江南文化开拓了新的道路。
享受“宅家云阅读”的乐趣
苏州人爱看书是真的。记者了解到,苏州图书馆、苏州第二图书馆自3月16日恢复开放以来,每天的线上预约入馆名额都会被迅速抢光,还有不少读者会早早到门口等候,进行线下预约。截至3月21日,苏州图书馆6天来累计接待读者7335人次,借出的图书超过了14000册次。看来,大家想看书的心,也是“憋坏了”。
有人会疑问,如今电子书那么方便,为什么还要去图书馆呢?既然都是电子书了,宅在家里也沒什么影响呀?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习惯电子书的阅读,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去购买电子书设备的,我们身边还是有一群人,热爱闻着书香,享受来自文字的快感。对于他们来说,疫情期间图书馆突然闭馆,是有点难以适应。
为了让更多市民“宅”在家中用阅读充实自己,苏州图书馆也推出了全民阅读服务不打烊,启动在线数字资源服务,让市民在网上就能读书看报听音乐查期刊。
“电脑登录图书馆官网,输入读者证号和密码,成功登录后,点击‘数字资源馆外访问系统’,就可以查看免费数字资源了。比起一些繁琐的线上阅读软件,这个要方便多了。”家住双塔街道的陈老伯,平时每周都要去苏州图书馆借书、还书,“虽然女儿一直建议我在网上看书,但我觉得烦,而且网上的书质量千差万别,不如我们自己图书馆的书来得放心。”
说到此次苏州图书馆推出的资源,那也是相当丰富。不仅有万方数据库,可以查论文、查期刊;有读秀数据库,可看图书原文、找中文资料;还有有库客音乐数据库,可以听音乐;有慧科数据库,可以查找新闻;有馆藏图书、老照片、苏州大讲坛讲座资料、地方文献等。
当然,除了官网外,“书香苏州”APP同样可以享受阅读服务。打开App点击菜单栏“在线阅读”,这里不仅有电子书,还有微刊,包含人文期刊4000多种、畅销图书30000余册、全国各地主流报纸200余种,内容涵盖历史文学、相声曲艺、健康养生、经典必读、名人传记等。如果看累了,还可以打开“听书”模式,让眼睛休息一会儿。
“云”游园林,隔着屏幕也能感受传统之精髓
新苏州人琪琪的尴尬在于,春节前夕,把在山东老家的父母接到了苏州,本意是趁着春节,带爸妈游览下自己现在生活的城市,结果却只能待在家中。“爸妈一直很想逛逛园林,看着苏州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相继推出了线上展览活动,我就想着,是不是园林也会有相关内容。”
抱着要让爸妈在家也能开开心心的目的,琪琪开始搜寻各个公众号,没几分钟就发现,其实网上有关苏州各个园林的语音导览、全景游可真不少。
比如,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沧浪亭和小巧精致的可园,就都推出了列表导览和地图导览的线上语音导览活动,只需要手机扫描相关二维码就能轻松进入页面,实测还是非常方便的。
虎丘景区和狮子林则是分别推出了“720°虚拟游”和“720°全景游”,让市民们只需要关注公众号或者登录官网,就可以在家里躺着体验景区美景,还不用被人潮干扰。
不止是园林。
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也依托前期文保单位三维数字化建设项目积累,加紧开发制作了苏州文物网上游系统。该系统发布于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微信公众号,首期上线了虎丘云岩寺塔、开元寺无梁殿、瑞光塔、苏州文庙及石刻、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太平天国忠王府、沧浪亭、天香小筑等8处国保单位的网上三维全景浏览功能,实景再现了8处国保单位空中、地面、建筑内部的360度原貌,游客通过二维码扫描,便可在手机上实现真实场景漫游,获得“只属于你一个人的景区”。同时,该系统支持VR浏览模式,适配了市面主流的VR眼镜,利用VR模式可获得第一人称沉浸式浏览,仿佛置身原处。
事实上,不止是疫情期间,作为一座越来越“互联网”的城市,苏州市正不断利用云技术服务市民文化新生活,特别是苏州传统文化中的精致与细腻,更是融入到了“云”服务中,更彰显了苏州城市的文化底色。
如今,回忆起那段宅在家中的日子,似乎我们的精神生活也并未受太多影响。云逛展、云学习、云听书……苏州,这座越来越“互联”,越来越“智慧”的城市,用一波波线上操作,用精准、细致、智能的“苏式服务”,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高科技结合,为市民带去了别样的文化生活,陪伴市民度过漫长的“宅时光”。
云逛展,苏州人在家享360度全景展览
美术展有一种特殊的魔力,你没有习惯展览之前,觉得那些放在场馆里平平无奇的书画、装置等艺术品也就那样。但你一旦爱上了,就好像老朋友,如若一段时间不能相见,就会浑身不自在。这一点,艺术爱好者小瑶体会很深。当新冠疫情爆发后,一方面她担心疫情,另一方面,早就习惯周末奔走于苏州、上海、杭州等美术展馆的她,觉得自己的生活,仿佛硬生生被“切”走了一块。
针对喜爱看展的市民,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和苏州博物馆没有“辜负”大家平日里的喜爱,第一时间就拿出了解决办法——线下展馆不能开门,那就线上呗。平面看展不过瘾?那就3D来凑呀。
场景NO.1 那年错过的展览,居然用VR看完了!
1月24日,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发布了闭关公告,10天后,他们就精选推出虚拟展览,让市民们可以“足不出户”欣赏精彩纷呈的展览。
“应该是2月3日那天,我百无聊赖地玩着手机,发现‘公文中心’公众号更新了,内容是推出了‘云上看展’环节,我就顺手点了进去,发现居然有2016年4月份举办的‘丁丁,伴你同行’展,可把我兴奋坏了。”
小瑶告诉记者,她记得当时“丁丁展”展出了大概2个月,但她正好被公司派去欧洲的总公司学习了,“丁丁一直是我很喜欢的漫画人物,错过那次展览,我一直挺惋惜的。没想到,因为疫情居然可以在线VR观展。”
记者从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精神生活需要,他们第一时间发挥了“文化+科技”力量,将自己优质的人文艺术资源整合起来,精选推出了19个各类主题虚拟展览,除了“丁丁,伴你同行”外,还有名家书画展7个、名人文献展10个,以及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特展。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公共文化中心下属苏州美术馆还第一时间推出了《沪苏双城“抗疫”主题网上艺术特展》,集结了沪苏两地近40位老中青优秀艺术家,激情洋溢地创作了一批“抗疫”主题视觉艺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在“抗疫”一线奋战的各色人等的风貌,反映了艺术家对灾难的新思考,也寄寓了他们对未来的期盼。
展览的策展人张立行表示,虽然疫情暂时阻止人们步入物理的实体展厅,但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去欣赏艺术作品。“苏州美术馆此次整合长三角美术创作资源,率先在国内推出‘抗疫’主题网上艺术特展,也是希望借此探索传统美术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不同的介质呈现艺术展览的多种可能性。”
场景NO.2 在“云”上,重新遇上苏博
无论是苏州人还是外地人,对苏州博物馆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她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小女儿”,是苏城最受欢迎的網红打卡地之一,更是所有苏州人的骄傲。因为太受欢迎,几年前苏博就启用了“预约制”。
记者有朋友造访苏州,好几次都因为没有提前预约,导致朋友们与苏博擦肩而过。朋友当时感叹过,如果能够线上游览苏博就好了。虽然,苏博也推出了一系列线上观展项目,但也只是占了苏博精髓的“冰山一角”,所以还是忍不住回了三个字“想得美”。
“打脸”来得有点猝不及防,因为疫情影响,2月中旬,苏州博物馆推出线上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云看展”全线上线,VR全景、真人语音导览……在苏州博物馆线上平台,粉丝们可以观看360°的虚拟场馆,了解文物信息。
“苏州博物馆云看展”一共有四个专题板块,包含有5个系列共12个特别展览、部分重要馆内藏品、10场线上讲座及馆内的周边文创产品介绍,其中既有“画屏:传统与未来”“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这样被人津津乐道特展,也有苏博多年来的馆藏精品,细心的市民还发现了,部分馆藏文物在线上还可以查看高清三维模型,甚是欣喜。同时,线上讲座以及文创产品也是深受喜爱。
惊喜不止是“云看展”。2月23日,苏博还在淘宝上线“博物馆云春游”主题直播活动,以“建筑+文物+文创”作为特色内容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直播活动,吸引了25万观众一同“云春游”。
直播中,苏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直播间观众解密了众多文创明星产品背后的情怀与故事,“国宝味道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的味道到底如何?“唐寅泡”茶包的造型对应了唐寅的哪几句诗句?“青瓷莲花杯”为什么和原件秘色瓷莲花碗设计的有所区别?一个个解密让直播间观众热情高涨,大呼精致的同时,也夸赞苏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创意无限。
3月1日,苏博再次在淘宝直播间开播,除了有工作人员担任直播间主播,为观众解读苏州博物馆建设的历程,文物的精彩故事和看点,苏博还邀请了“苏绣”“缂丝”两大非遗技艺匠人,现场展示传统技艺的绝活。此外,直播间编排的“文人雅集”活动,通过花、射、茶、诗、谜、香游戏让观众在互动中了解古代文人“春游”时的赏玩内容,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有数据统计显示,两场直播吸引193万观看流量,共计58万人观看,相当于苏州博物馆近3个月的观众量。不少网友都表示,看腻了网红们毫无感情的直播带货,这样有文化、有见地的直播希望可以多多举办,让大家通过手机就能增长知识,了解历史。
一根网线,让你体验艺术慕课的别样风情
90后的杨珊和妈妈就厨房问题,已经“吵”了大概有10次了。自从疫情来袭“被迫”宅家后,杨珊就放弃了文艺少女的“人设”,走进厨房,开始为了一日三餐而捣腾。只是,这原本是拿画笔的手,实在不适合拿锅铲,前三天爸妈都宠着女儿,想忍一忍就过去了,结果因为厨房天天被折腾得“体无完肤”,妈妈不得不下了最后通牒,让杨珊不要“糟践”粮食了。 让杨珊兴奋的是,偶然一次机会,她发现了苏州公共文化中心推出了艺术慕课。“每一个课时的时间都不算长,胜在知识点突出,导师讲解到位,结束时候有习题,帮助我巩固课堂内容,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初学者。”
疫情期间,苏州公共文化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推出了历时三年精心打造的苏州艺术慕课平台据了解,苏州公共文化中心共推出了“心手相传——苏作手艺慕课”“吴门古琴”等70节慕课内容,特别是针对众多的“90后”和“00后”受众,公文中心还大幅优化人机友好度和使用畅快度,单次课程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每节课重点讲解展示2至3个要点。此外,慕课不仅能在专业性基础上确保一般人可以理解,还能在有限的时长内,精选出人们应该了解的技艺内容,这正是一个优质艺术慕课的重要价值。
课程内容多以江南传统文化为重,比如“心手相传——苏作手艺慕课”就是从“年轻人讲老手艺”的全新视角切入,精选苏绣、苏作家具、核雕等艺术门类进行数字化采集、精微化提炼,旨在构建苏州地方特色艺术数据库的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江南传统文化。
“确实很方便,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可以在线学习、在线赏鉴,而且一堂课能还反复观看、反复揣摩。”杨珊说,不仅如此,通过慕课,她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外,还因为方便观看,接触多了感觉自己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事实上,这样“别出心裁”的方式讲述苏州传统文化的故事,本来就一种创新,同时也为公共文化如何更好地服务市民,探索出了新的方向,为传播优秀的江南文化开拓了新的道路。
享受“宅家云阅读”的乐趣
苏州人爱看书是真的。记者了解到,苏州图书馆、苏州第二图书馆自3月16日恢复开放以来,每天的线上预约入馆名额都会被迅速抢光,还有不少读者会早早到门口等候,进行线下预约。截至3月21日,苏州图书馆6天来累计接待读者7335人次,借出的图书超过了14000册次。看来,大家想看书的心,也是“憋坏了”。
有人会疑问,如今电子书那么方便,为什么还要去图书馆呢?既然都是电子书了,宅在家里也沒什么影响呀?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习惯电子书的阅读,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去购买电子书设备的,我们身边还是有一群人,热爱闻着书香,享受来自文字的快感。对于他们来说,疫情期间图书馆突然闭馆,是有点难以适应。
为了让更多市民“宅”在家中用阅读充实自己,苏州图书馆也推出了全民阅读服务不打烊,启动在线数字资源服务,让市民在网上就能读书看报听音乐查期刊。
“电脑登录图书馆官网,输入读者证号和密码,成功登录后,点击‘数字资源馆外访问系统’,就可以查看免费数字资源了。比起一些繁琐的线上阅读软件,这个要方便多了。”家住双塔街道的陈老伯,平时每周都要去苏州图书馆借书、还书,“虽然女儿一直建议我在网上看书,但我觉得烦,而且网上的书质量千差万别,不如我们自己图书馆的书来得放心。”
说到此次苏州图书馆推出的资源,那也是相当丰富。不仅有万方数据库,可以查论文、查期刊;有读秀数据库,可看图书原文、找中文资料;还有有库客音乐数据库,可以听音乐;有慧科数据库,可以查找新闻;有馆藏图书、老照片、苏州大讲坛讲座资料、地方文献等。
当然,除了官网外,“书香苏州”APP同样可以享受阅读服务。打开App点击菜单栏“在线阅读”,这里不仅有电子书,还有微刊,包含人文期刊4000多种、畅销图书30000余册、全国各地主流报纸200余种,内容涵盖历史文学、相声曲艺、健康养生、经典必读、名人传记等。如果看累了,还可以打开“听书”模式,让眼睛休息一会儿。
“云”游园林,隔着屏幕也能感受传统之精髓
新苏州人琪琪的尴尬在于,春节前夕,把在山东老家的父母接到了苏州,本意是趁着春节,带爸妈游览下自己现在生活的城市,结果却只能待在家中。“爸妈一直很想逛逛园林,看着苏州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相继推出了线上展览活动,我就想着,是不是园林也会有相关内容。”
抱着要让爸妈在家也能开开心心的目的,琪琪开始搜寻各个公众号,没几分钟就发现,其实网上有关苏州各个园林的语音导览、全景游可真不少。
比如,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沧浪亭和小巧精致的可园,就都推出了列表导览和地图导览的线上语音导览活动,只需要手机扫描相关二维码就能轻松进入页面,实测还是非常方便的。
虎丘景区和狮子林则是分别推出了“720°虚拟游”和“720°全景游”,让市民们只需要关注公众号或者登录官网,就可以在家里躺着体验景区美景,还不用被人潮干扰。
不止是园林。
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也依托前期文保单位三维数字化建设项目积累,加紧开发制作了苏州文物网上游系统。该系统发布于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微信公众号,首期上线了虎丘云岩寺塔、开元寺无梁殿、瑞光塔、苏州文庙及石刻、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太平天国忠王府、沧浪亭、天香小筑等8处国保单位的网上三维全景浏览功能,实景再现了8处国保单位空中、地面、建筑内部的360度原貌,游客通过二维码扫描,便可在手机上实现真实场景漫游,获得“只属于你一个人的景区”。同时,该系统支持VR浏览模式,适配了市面主流的VR眼镜,利用VR模式可获得第一人称沉浸式浏览,仿佛置身原处。
事实上,不止是疫情期间,作为一座越来越“互联网”的城市,苏州市正不断利用云技术服务市民文化新生活,特别是苏州传统文化中的精致与细腻,更是融入到了“云”服务中,更彰显了苏州城市的文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