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诗词鉴赏能力提升策略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试题的难点。许多考生因为自身文学素养不够。加上不注意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导致做题抓不住要点,答题不规范,得分率不高。考生可以把握如下六个“点”。来提升诗词鉴赏以及解题能力。
  一、题目是切入点。古诗词的题目一般都是作者精心拟定的,它往往能揭示诗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内容、主旨等,是解读诗词最佳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理解诗词的内涵。
  例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题目中“金陵”是六朝的旧都,它明确了一个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地点,“怀古”交待内容,同时也暗示了吊古伤今的情感。
  再如唐代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如果单看内容,只是刻画了一位新妇的形象;结合题目,才知道这是作者以新妇自比,以公婆喻主考官,表达了应考前的期待和不安的心情。
  二、作者是链接点。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总割不断作者所处的特定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文艺潮流等因素的联系,所以“知人论世”是鉴赏古诗词一个重要的方法。只有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成就,才能更好地把握诗词的主旨。
  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为什么作者登上凤凰台,觉得“长安不见使人愁”,全然没有他出蜀时的“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原来是“总为浮云能蔽日”啊。这正是他当时忧愁和苦闷心境的写照:小人当道,君主被蒙蔽。自己有志不能伸。
  三、意象是关键点。诗,“根情,苗言,实义”。而意象是诗歌的情感的载体,它是诗词中具体的人、物、景。不管怎么设题,最终都要回归到“景(物)”与“情”上来,即用什么“景(物)”抒什么“情”,“景(物)”和“情”有什么内在联系等。所以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是理解诗词的关键所在。
  例如杜甫《登高》的前两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联共选取了八个意象,展现了一·幅深远空旷的深秋图景,与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共同营造了沉郁、苍凉、悲壮的意境,抒发了诗人那种忧时伤世,感怀自身飘零的深广无极的情怀。
  四、注释是支撑点。在高考古诗词试题中,往往会出现简短的不为人注意的注释。这些注释看起来是生僻难懂处的无意注解,其实很多是命题人的有意提示,是理解诗意的捷径所在。
  例如顾炎武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结合注释中作者的背景信息,再看“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等诗句的内容,我们不难读出作者虽已年老,但是抗清复明之心未泯,忠心报国的伟大情怀。
  五、题干是辅助点。如果命题人不便在注释中给考生以提示,那么往往会在题干中给出一些隐含的信息。这些信息或表明提问的方向,或指出解题的门径,或提示理解诗词的角度。考生应该重视并认真研读它,从而提高答题的效率。
  例如唐代来鹄的《云》:“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题目(一):有人称来鹄的这首诗是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请你从“人民”的角度,依据诗歌内容,来理解诗歌中作者对云有哪些情感?
  题干的“人民性”,提示了解读此诗的方向:云悠闲自赏,不问“旱苗枯欲尽”的现实,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不问苍生之苦而悠闲自得之人的厌恶痛恨之情。而不少考生忽视了题干的暗示,把诗歌理解成赞美云的千变万化和多姿多彩了。
  六、答题是落脚点。所有的研读和思考,最终要落实到答题上来,所以如何用规范的准确的语言来组织答案,对考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答题规范要注意“三化”,即答案要点化,要点程式化,程式术语化。一是要根据题目的问号数,弄清有几个问题,从而确定分几层来组织答案:二是要根据题目考察的不同能力点。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和答题程式;三是要在答案中尽可能多用古诗词鉴赏常用的名词术语。
  例如上文提到来鹄的《云》,题目(二):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其作用。组织答案如下: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就要枯死的禾苗企盼甘霖的情景,与云高高在上、悠闲自得的情景予以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云不肯行云化雨、解救苍生的痛恨之情。(加下划线的词是此类问题的较为通用的答题样式。)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一122l?):字尧章,号自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2 闽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锄,赤壁隐龙宫。彤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自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囡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1)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2)同意:诗的后两旬写范成大由人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卑劣人品,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2、(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凛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3、(1)这两个字分别是“明”和“退”:“明”字熨帖生动,形象刻画了白羽皎皎、鹭鸟栖息沙滩的情景,耀眼夺目;而一“退”字更是匠心独运,别出机杼,极其巧妙而又形象地道出了刹那间江天辽阔、鸿飞雁举时使人容易产生的一种后退错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亦可分析“拳”——“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和“退”。)(2)作者在尾联“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可知,作者向往一种悠闲淡泊的归隐生活,当然,他虽然向往田园,渴望归隐,但是字里行间仍然流露出希望像三国人物一样建功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绪。
  4、(1)“网”字运用比喻——“雨丝如网”和拟人手法——“欲网春”,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渲染了落花时节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的情怀,寄寓了诗人对时事维艰的忧虑和壮志难酬的苦闷。(2)作者首先借景抒情,借“小雨网春”和“落花狼藉”寄寓自己对秦桧打击异己,主战派惨遭不幸的愤懑和政治上不得志的愁绪:借“车尘不到”和“自掩门”表达作者知己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情怀以及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作者单位:姜明湖北省蕲春横车中心学校喻景生 湖北省蕲春一中)
其他文献
随着自主命题的省分增多,新题型将会层出不穷地走人我们的视线。那么,新颖题型的走向、新颖题型的设计是怎样的一种形式、一种面貌呢?我根据多年接触高考语文试题,感觉、研究其逐渐变化的方向,更依据中国文化的传承特点,考虑到既要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更考察考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新颖的原则,不揣冒昧地设计出以下13道语文创新式样的高考题,并提供详细解答的参考答案,来供广大考生参考,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兴
期刊
倒装  有一个地主早晨起来散步,撞见一个偷看打鱼的农民。那地主说他是为了早餐而出来开胃的,他质问偷着打鱼的农民出来干什么。那农民极有礼貌地回答:“我是为了开胃而出来找早餐的。”  在这个爱尔兰民间故事中,这个农民的回答下分机智而合度。他的机智表现在十分善于使用倒装的修辞手法,就是把一个句子中两个关键词语的位置来一个颠倒,从而收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这种手法可以把相反的观点表述得格外鲜明。马克思
期刊
类比,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所谓“类比不当”,就是用两种在本质特征上没有相同之处的事物,勉强地进行类比。  举一个例子:  选举班干部有感  最近我们选举班干部,使我联想到古代的一个有名的故事。  相传,战国时代的齐宣王很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听合奏,每次都要三百人组成的乐队为他表演,有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于是混在吹竽的人群中凑数,居然也得到了齐宣王给的丰厚薪俸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泯王即位齐泯
期刊
【试题精选】  1、(2010届华南师大附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次活动的宗旨是展现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以此推动弘扬民族文化运动向前发展。  B、在初中教学中,由于淡化语法知识,使不少学生对于基本的句子成分印象不深,导致在高考备考阶段对这一知识板块需要重新抓牢夯实。  C、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期刊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B. 9.15C. 9.18  答案是
期刊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在全国推广普通话,高考语文特别注重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常用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命题依据。基本题型为:一是字音正选题;二是字音错选题:三是音形整合辨识题;四是音形义的整合辨识题。试题题面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汉语拼音。下面看看近两年高考对字音的考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
期刊
编者语:看似对简单形容词的考查,但是,针对形容词的几种特殊形式,你是否在解题中出现过障碍呢?本文将化解你在解答这类题中的思维障碍,不再为形容词的考查而丢分。    五类特殊的adj.    1. 不能用作定语的adj。 如:(1) afraid, ashamed, asleep, awake, alike, alive, alone等。(2) well, worth, content等。这类adj
期刊
编者语:《考试大纲》中的词汇表固然是掌握词组与短语的基础,但是为了成功解答高考试题,仅有这些词汇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对相关的词组和短语要有更多的了解,杨发润老师依照《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及其相关补充说明为同学们精心辑录了相关的词组和短语,它将是高考英语复习的重要资料。    2008年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广大考生拿到湖北省新公布的高考英语词汇表后感到有些困惑。因为它既没有给出单词的词性、
期刊
我参加过多年的语文高考的监考和阅卷,发现不少考生在解答语文试题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心理现象。下面对此作个简单的分析透视,以便帮助参加2010年高考的考生采取对策,摆脱不良心理,作出优秀答卷,获得优异成绩。    一、急功近利心理    有些同学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特别是在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快速地浏览一下原文后,便匆匆忙忙开始答题了。认为
期刊
咏物言志是抒情散文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者在生活中对某一客观景物有所感触,于是把自己所要抒发的国想感情寄寓在这一景物之中,能过这一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但作者所选择的客观对象与作者所表达的主观感情必须契台交融,在画面中注入激情,在文辞中潜含哲理,才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教育。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说涛的构思要“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心得”来源于生活中物象的启发,通过联想,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