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中的现代公民价值观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每个人都是在各自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价值观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看,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时期,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可塑性较大,这是实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探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现代公民价值观,对于实施公民教育,推进品德课程改革,促进儿童品德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是大有裨益的。在此,试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对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现代公民价值观作一探讨。
  
  一、 换位观
  
  换位观,即设身处地、转换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的视角或观点观察问题,进行思考,采取行动。对学生进行“换位观”教育,是引导学生用“假如你是我,假如我是你”的思想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而解决矛盾和问题的一种教育方式。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换位观涉及的道德品质主要包括关爱、公正、平等、诚实守信等。
  以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同学之间》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与同学相处中经常会发生愉快或不愉快的事。如果这些事情(教材从正反两个方面设置故事情境——受援助、被接纳、被冤枉、被歧视)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想?《父母的疼爱》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你能不能将你所讲的家里发生的真实的故事编成一个小剧本,由你来扮演父亲或母亲,体验父母亲对你的那份深爱。《现在的我能做什么》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晚上,如果我的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爸爸就能 ;如果我能自己洗衣服,爸爸妈妈就可以 ;如果我能学会梳头,妈妈就可以 ;如果我能自己上学,爸爸上班就能;如果我早点起床,爸爸就可以在家喝碗热粥,就能 。《我想要我能要》请学生替星星的爸爸妈妈向星星说明原因:“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的时候,经常吵着要买这买那,甚至赖在商店不肯走。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并没有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常对他说‘不’!这是为什么?”教材中的这些课例,试图引导学生在换位体验中逐渐形成关爱同学、体谅父母、合理消费等良好品德,形成一种换位价值观。
  
  二、 生态观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生态观不是指自然环境保护中的生态观念,而是指每个人都很重要,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即“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的观念。这种生态观正是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树立的,因为现代社会出现了诸多错误倾向:很多人存在一种“精英意识”,自以为高贵,自己重要,而其他人则可有可无。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存在的必要,都有其地位和作用,离开其他人,任何人都是无法生存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生态观涉及的道德品质主要包括合作、责任、义务等。
  以三年级下册教材“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单元为例,《我的劳动感受》引导学生参加体验活动:为了我们能快乐健康成长,学校有许多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着,他们是校长、门卫、图书管理员……你了解他们吗?请他们来班里介绍介绍,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记下来。《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一课题正是对教材倡导的生态观的一种形象化表达,并不是说别人的劳动主观上一定就是为了我们,而是说无论他们劳动的主观意图是什么,客观上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这一课用“抽刀断水”的方式从反面激发学生思考: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劳动了,会怎样?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会怎样?假如电视台的人都停止工作了,会怎样?……教材通过引发学生对劳动者与自己关系的思考,逐步树立“现代生活中谁也离不开谁,一个都不能少”的现代生态观。课程改革前的思想品德课也有类似的教育,但是立意很低——“尊重工人和农民”、“尊重掏粪工”。品德与社会教材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角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为了我,我离不开每一个人,教材中的很多课例都暗含了这种生态观念。
  
  三、 共赢观
  
  人,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更是社会意义上的人。完全利己与完全利人,都是不健康的价值观。完全利己,则表现为自私,不仅害人也会害己;完全利人,对自己将是不公平的,在现代社会也是做不到的。共赢观倡导“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即遇到问题时,要考虑到自己、考虑到别人、考虑到社会,尽量寻找到多方的共赢点,求同存异,谋求共赢,既维护到个人利益,也维护到公众利益。共赢观是对泛阶级斗争观、过度竞争观的否定,是一种真正的集体主义。
  如《我不耍赖皮》(三年级上册)引导学生组织辩论赛,在辩论中体验共赢:有人说:“遵守规则真麻烦!”有人却说:“自己的一点小麻烦,换来的是大家方便。”你赞同哪种观点?在关于规则的辩论中,学生能体会到规则的“双刃剑”作用,这与共赢观所倡导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是不谋而合的。《我们赢了》(四年级下册)先唤起学生对成功的集体竞赛活动的回忆,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会取胜”:集体准备充分,班长组织协调能力好,老师的功劳,全班同学齐心协力,主力队员发挥出色,许多同学默默奉献……这样的探究有利于学生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明确集体是由许许多多人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教育学生每个人对集体都要有责任,都要热心为集体服务,实现“共赢”。
  
  四、 对话观
  
  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商谈、沟通、理解和认同。对话观,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心扉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价值观念。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对话观涉及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尊重和理解。
  教材本身就是可供对话的文本,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在对话中共同成长。如教材中的留白,使教室里的儿童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向教材中的儿童进行表达。这样,儿童在学习每一课时都是在倾听教科书这位朋友说话,同时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文字或图画等学习方式,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诉这位朋友。教材还引导儿童与生活中的人对话,如《怎样与人相处》(三年级上册)引导学生尝试真心地赞美同学,看看对方的反应:你学习数学的方法真好,对我的启发很大;你今天发言时的声音真好听,我还想再听一次呢;你的球踢得真好啊……学生由此就能感悟到:赞美他人是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一种鞭策;表达了对他人的一种信任和美好情感。学生在现实的对话中,学会了对话,更树立了一种对话的价值观念。
  
  五、 分享观
  
  分享观讲求共同分享,助人为乐,正如一句名言所说:“如果你把一个快乐与别人分享,你将拥有两个快乐。”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分享观涉及的道德品质主要是与人为善。
  《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三年级上册)安排了一个 “小采访”,引导学生发现并交流“学得好”的经验:我的长跑成绩很好,我的经验是每天坚持锻炼;我的英语学得好,我的做法是大胆开口,不怕读错,不怕讲错;我的科学学得好,因为我喜欢大自然,喜欢观察树木花草、飞禽走兽;我在班上劳动好,我拖地特别干净,因为我在家里常做家务……这一课最后引导“大家一起来总结”,进一步培养分享观:学得好的同学有什么共同之处?你自己有什么独特的学习经验?《我的课余生活》(六年级上册)引导学生分享“玩的学问”:你认为怎样才能玩得有度呢?你认为还有哪些游戏是不该玩的?你能创造出新的游戏吗?你会自己制作玩具吗?给大家露一手。自私自利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培养学生分享的价值观,对于独生子女的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六、 多元观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观注重在分清基本是非标准的基础上,在某些领域中,特别是在属于私人生活的领域内,允许有不同的选择。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多元观涉及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宽容。
  《我想要我能要》(三年级上册)让学生将自己的需要整理出来。因为每个儿童最想要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教材通过留白让孩子自己表达。接着教材通过“逛商场”和“准备一顿午餐”两个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养成合理消费的态度、节约资源的意识。由于地区差异、家庭差异和学生自身需要的差异很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持一种开放和宽容的态度,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某种需要。我们不能说买《百科全书》是合理的,买某种玩具就是不合理的,合理与否要视个人情况而定。《父母的难处》(五年级上册)引导学生为父母“送阳光”:妈妈身体不好,我就主动帮着做一些家务事;爸爸有高血压,我每天提醒他不要忘了服药;我家在门口摆了一个小摊,有空时我也过去帮帮忙……教材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考虑,特别要联系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联系父母的切实难处、联系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父母分忧。教材正是在尊重学生的多元需要中,引导学生进行多元选择,逐步树立一种多元的价值观。
  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学会多少条目和规范,而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只有形成了这些现代价值观念,才能称得上有开放的思想和真正的道德。毋庸置疑,为了实施公民教育,推进品德课程改革,提高德育实效,教师的教学应力求抓住教育的根本,着重在培养学生如何形成这些观念上下功夫,而不应在传授道德规范和道德知识这些浅层、表面上打转,以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饲养小区或者正在从小区转型到牧场的中小型奶牛场,始终被乳蛋白低的问题困扰着(乳蛋白小于3.0),乳蛋白低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鲜奶价格低,甚至会导致鲜奶无法
中国是养牛业大国,却不是养牛业强国。我国人民对于奶制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奶制品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泌乳牛的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关乎到奶制品的质量,因此需要提高奶牛
明一国际以前瞻性眼光布局全产业链,在福建建宁县,自建万亩高山生态牧场.建宁地处福建北部,闽江源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高山云雾、气候宜人,原始生态保护良好,海拔在600一800
语文新课程从实验到全面实施,课堂教学走过了激情奔放、理性反思与争论的阶段,已逐步向注重实效迈进。整个过程中教师们经历了新课程理念的洗礼和精神心灵的历练,是一次素养与智慧的挑战。课堂教学走向恬静、深层和人文语言两者兼顾了,一句话语文教学日臻成熟。有人把这种走向成熟趋势归因于研究的深化和改革的成就,这显然也不错。但其本质是教学规律所决定的语文教学规范在起作用,是它在纠正一时的盲动和认识的偏差,是它左右
从11月6日上午召开的河北省农业产业化暨奶业振兴工作会议上获悉,到2022年,河北省奶源基地、乳品加工、乳品品质、乳品品牌将达到世界一流,乳制品产量达到510万吨,生鲜乳产量
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孩子们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应该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课本中不同的口语交际练习,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也有所不同。但笔者以为,每一堂口语交际课都应贯穿一条相通的红线,那就是重视孩子们口语交际精神的发展。口语交际教学,只有着眼于口语交际精神的提升,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一、 口语交际,让礼仪先行    对于一个社会来讲,礼仪是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
针对大冶铁矿井下通风系统存在的新风大量短路、采区污风循环、通风网络复杂难调的问题,深入研究了该系统分区通风、多机站联合运行的特点,对通风系统改造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预
根据永煤集团本部车集煤矿多年来多个综采工作面的生产实践,总结得出一套提高综采工作面单产的经验,包括合理地安排劳动组织和作业形式、以采煤为中心统一安排各工序、搞好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