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产业与农村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405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联系乡村旅游和农村区域经济的功能,从重庆渝西经济走廊发展的特点出发,认真对重庆渝西经济走廊乡村旅游业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乡村旅游业与农村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的意义,提出振兴乡村旅游产业的相关建议,旨在为实现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渝西经济走廊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140-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们,由于城市的喧嚣、交通的拥挤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开始怀旧,追求自然和心绪的宁静。如今,寻求安静祥和、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种向往、需求和趋向。正是在这一需求的推动下,乡村旅游开始发展起来。乡村旅游既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追求,又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不一定能直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同样,农村区域经济建设也不一定能直接带来乡村旅游的发展,亦即乡村旅游不等于农村区域经济建设,两者的互动发展需要一些条件辅助支持,且需要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互动发展模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研究方法,运用旅游学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对两者的互动发展模式展开论述,着重探讨乡村旅游与农村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最佳模式。
   一、乡村旅游和农村区域经济
   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地域内开展的,以乡村独特的生产方式、田园风光、人文古迹、民俗风情以及乡村生活情景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休闲、度假和学习考察的旅游活动。
   农村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商品流向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是特定区域农村经济整体的总称。每个区域都有其特有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特点,因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性。
   二、乡村旅游产业和农村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现实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表现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与第三产业的旅游业相联接,对于农业产业升级、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稳定农村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农户离土不离乡,就地搞接待,对其兼业、转业的技术要求不高;改变农村破败的面貌促进农民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整体提升农村地区的卫生面貌;沟通城乡,引进城市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先进的思想观念,缩小城乡差距。因此,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最终要实现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农业产业的区域化、专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将有限资源实现最佳配置的体现,也是农村从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必由之路。农村经济生产的区域化,有益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标准和指导;有益于“品种、知识、科技”三大更新工程;产品易集中收购和销售;容易实现效益农业致富农民,推进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实现农村经济区域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三、渝西经济走廊乡村旅游业的现状
   (一)宏观管理力度不够,相关政策欠缺
   中国“旅游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在这方面也未能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护和管理。这种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自由发展的状况导致许多乡村旅游地发展处于自发、盲目、无序状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景点分散,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普遍存在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散、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地域上的分散性也给旅游线路在设计上造成很大困难。而且乡村旅游景点在很大程度上和其他旅游景点缺乏有机联系,共生性较差,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活动形式单一,产品深度不够
   渝西经济走廊乡村旅游的主体方式仍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虽然已经注意到产品开发的参与性,但因对其深度挖掘不够,使旅游活动形式过于单调。
   (四)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环境条件较差
   尽管各乡村旅游区开发时对基础设施建设都有较大的投入,但由于乡村旅游地大都位于城市的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
   四、乡村旅游产业与农村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对策
   (一)打造乡村旅游的品牌文化
   在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民在办好家庭旅馆和提供特色餐饮服务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的特有资源,参与设计、开发和销售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提升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的附加值,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制作、生产旅游商品的能工巧匠,并从中得到实惠。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艺”;推动接待、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商品生产的分工,加强自主品牌深加工农产品和纪念品、工艺品的开发和生产,提升产业化水平,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科学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并纳入各级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强化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建立规划实施和监督机制,加强乡村旅游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同时,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建立和实施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启动准入标准、组织管理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服务标准、市场营销与信息管理标准和乡村旅游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地方性标准的制定,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档次。另外,根据乡村旅游地域差异大、类型丰富、方式灵活多样等实际情况,要加强分类指导。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明确各自工作重点,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
   (三)加大对乡村地区的资金投入
   探索推动重点地区农村旅游项目的集中招商,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引导大型旅游企业参与开发和经营。鼓励多渠道和多层次筹措资金,探索建立社会化的旅游就业发展基金。积极鼓励和引导规范各种扶贫基金和社会捐助。建立“政府主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开发建设机制,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业主开发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项目经费打捆使用的模式,多渠道投入。在确保农民利益基础上,鼓励社会资金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兴办各种旅游开发性企业和实体;鼓励农民集资入股或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参与乡村旅游投资开发;有条件的地区要引导大企业参与投资开发,推动乡村旅游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部署和推动,促进各级政府有关公共服务向乡村旅游延伸,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村清洁等支农工程项目要向发展乡村旅游的村镇倾斜,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重点是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加大旅游区及周边环境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有机食品建设;推进旅游村镇街道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指导乡村旅游点房屋外表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改善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
   (五)因势利导起好带动特色经济
   积极探索,用好用活国家和市政府制定的土地流转、土地整治和土地转换等土地政策。在“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前提下,探索按照“城乡挂钩、指标周转”的要求,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保障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补助和奖励等办法,鼓励乡村旅游企业应用小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扶持中,对乡村旅游示范点予以支持。在星火计划、863、服务业支撑计划、新能源发展计划等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科技扶持,纳入国家和各级政府相关科技计划,享受相关政策,用于发展乡村旅游。
   结语
   乡村旅游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展的旅游项目,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旅游方式。但各个国家的乡村旅游各有特色,其地点都在农村,内容则大不相同,因各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而异。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认识到乡村旅游产业与发展好农村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以高度的战略眼光,求真务实,积极奋进,为我国的经济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孝胜.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生态经济,2004,11(12):62-64.
  [2] 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经济年鉴[Z].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3] 邵琪伟.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求实,2007,(1):42-44.
  [4] 白洁.发展乡村旅游 推进新农村建设[C].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作品选登,2006.
  [5] 国家旅游局.发展乡村旅游典型案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1.
  [6] 杨振之,周坤.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 胡建英.浅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J].经济师,2006,(2).
  [8] 王洪滨.旅游学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8. [责任编辑 高惠琦]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中的管理、教辅和工勤岗位人员有其相应的工作职责,对他们的业绩考核应采取不同于专业技术岗位的考核方式,绩效工资分配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针对非专业技术岗位的特点,提出设计非专业技术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应注意的原则,并分岗位设计出非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工资分配具体方案。  关键词:高校;管理;工勤;绩效工资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10
期刊
摘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在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和实践中,法院开始尝试引入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诉讼调解,以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日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纠纷。公证机构基于其特定的制度和职能优势,可以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到民事诉讼调解过程中,以推进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和实践的完善与发展。在参与调解的方式上,公证机构可以通过委托调解和协助调解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帮助法院开展诉讼调解工作,并根据不同的参与方式界定其工作的内容和方
期刊
摘要:加强法律信仰教育抑制青少年重新犯罪心理的产生,增强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行为。中国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等问题。加强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要完善法律信仰教育内容、改善法律信仰教育方法、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法律信仰教育和完善家庭法律信仰教育功能。  关键词:预防;重新犯罪;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随着高考录取率的逐渐升高,越来越高比例的学生进入了高等学校接受教育。高等教育也将影响越来越高比例的学生的人生。近年来,中国高等学校“就业教育”的定位,造成了当下大学生在学业和做人方面双重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人的工具性被不断强化和延伸,严重湮没了人的主体性特征。抽样调查的数据也印证了这种倾向。  关键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主体性”;“工具性”;“钱学森之问”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 要: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技术之争发展到标准之争。专利技术是形成技术标准的基础,技术标准则是专利的最高表现形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特点确立自己技术标准战略的定位。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最高目标,是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建立技术标准联盟,然后推而广之,成为影响或控制产业链的法定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者事实标准。   关键词:技术标准;技术专利;技术标准联盟  
期刊
摘 要: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地形极为复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各市州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全球经济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的加速进行,省内各市州的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各市州的综合经济实力,找出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层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是当前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结合SPSS软件,对云南各市州经济现状作出
期刊
摘 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已成为农业、农村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的经济问题。党和政府为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出台了许多重要措施,这是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外在环境。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是内在因素,也就是农民的素质问题。要增加农民收入,仅仅依靠国家经济支持、政策倾斜这些外在方法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内在着手,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改变其落后的思想,从而解决经济的落后。必
期刊
摘 要:针对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中的汽车消费信贷产品的定价问题,建立期权二叉树模型,做了较为具体的数据模型预算,并根据我国消费信贷定价行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金融行业背景,提出了消费信贷定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消费信贷;二叉树理论;利率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096-02  
期刊
摘 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优化产业结构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现行税制的某些规制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企业研发阶段所购设备的进项税因没有销售最终产品而不能抵扣,进口设备缴纳的关税也增加了研发环节的费用,企业所得税扣除制度优惠不足,研发人员的个人所得税负担偏重,等等。因此,应该重新设计激励性税收规制,发挥税收激励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期刊
摘 要:绿色建筑将成为应对生态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发展绿色建筑是当务之急。对乌鲁木齐华源集团博瑞新村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进行经济效应、环境效应、社会效应实证研究。通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绿色建筑评价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把模糊性很强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定量化,为乌鲁木齐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依据。研究对于乌鲁木齐减少资源浪费,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