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一直倡导数学创新教育,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并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评价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摸索了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体会,现作粗浅论述。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1、注重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乐学、善学
例如,有位小学生在没有学习乘法交换律前,进行乘法计算时,突然惊喜地问老师:为什么被乘数和乘数交换位置相乘结果会一样呢?这位教师运用乘法意义解释了一番后,对这位学生大加赞赏,进一步相机引导:a×b=b×a作为等式,你还能看出它具有怎样的美呢?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对称美”。教师归结: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的魅力,今后希望你继续多观察、多发现问题,了解更多的数学美。简单的问题却给数学知识披上了美的面纱,给学生一次难得的启迪。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巨大推动力。
2、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优学
学会学习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学习的基础,这一点决不可忽视。有人说:没有教和学的百宝箱,却有教和学的最优化。学生能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简便计算、灵活运用迁移、善于发现规律、不被表面所惑等等,这就是优学能力的个体表现。例如对“7+7+7+7+7+6”进行计算时,一般的学生能列出7×5+6=41,较好的学生还能列出7×6-1=41的算式。后者具有较好的优学能力。教师要针对优学的涵义,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地进行训练。
3、深入开展“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实验研究,促使学生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开展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实验研究,是为了寻求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策略。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我们理解,就是指导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它表现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独立性、自律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如果缺乏自主性、创造性,教学一定是乏味的、机械的、刻板的。这样教学,教师会厌教,学生也会厌学。反之,如果师生表现出积极性、创造性,教学过程必然充满着活力、欢乐、效率和创新。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1、教师积极创设思维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状态的首要条件,质疑和提问又是督促学生思考的形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脑解决问题。同时要敢于放开学生的手脚,留有充分的余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敢说、敢想、敢做的空间。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甲班有少先队员30名,乙班15名……请根据这两个条件编应用题,要求越多越好、越难越好。”这就是让学生层层深入地去思考、去求新。另外,教学情境的铺设除问题情境外,还有语言再现情境、智力冲突情境、情绪情境、电教再现情境、实物操作情境等多种。这些情境创设得当,能立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2、注重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有关研究表明: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渐进性规律联系着,并把思维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直接思考、联想思考、归纳思考、兴趣思考、创新思维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数学知识的特点,重视双基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一个主要方面是发散思维,一题多解又是发散思维的主要形式。例如在低年级中,让学生说出结果是“1”的算式。有的学生写出了很多:1+0;2-1;3-2;1×1;1÷1;1-0……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时,需要特别突出抓好创新思维的培养。
3、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数学中一些抽象的公式、概念以后,常常不会应用,有时只能解决相同的问题,不能触类旁通。这说明学生没有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具体事例来解释数学概念、原理,多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多让他们“想一想”。如学习了分数乘法以后,可提出这样的问题:“1/2的1/3是多少?”“1/2×1/3=?”“1/2与1/3的积是多少?”这样会开启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新技能的培养
学生创新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必须从小学时期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和科学方法的长期训练。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时,具体着手点主要有:
1、注重观察力的培养
正是因为善于观察,小高斯采用“1+100=101,2+99=101……50+51=101”的奇异方法,很快算出了从1加到100等效于多少的计算题。
2、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联想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迁移规律上。
3、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发展创造力
数学活动课的开设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做些实际事。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旨在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直观化,体现出数学教学的广泛应用性。
4、注重低年级的游戏教学
游戏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形式。在“摆一摆、看一看、猜一猜”等数学游戏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创新的思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思路,增强了学习趣味性。
四、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学习不仅仅表现为完全的智力活动过程,同时它还需要以学生的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基础。没有远大的学习理想,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观念,没有强烈的创新激情,创新性学习只能创新不新。同样,没有学生勇敢、坚强、稳定、一丝不苟的良好个性,数学的创新学习也只能半途而废。教育专家金马教授曾说过:“创造涵容着为推进人类文明进化而选择的崇高性、独特性和创新目标;涵容着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投入创新过程的高尚情操;涵容着为增进利他精神而尽情发挥的开拓风貌;涵容着为优化个体的创新性社会功能而认真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涵容着为追求永恒的价值目标而把自我短暂的人生化为人类文明序列的磊落胸怀。”几句精辟的语言,却有着极为丰富的“育人为本”的内涵。这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必须明确的教学出发点及归宿。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重视加强小学教学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举措。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1、注重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乐学、善学
例如,有位小学生在没有学习乘法交换律前,进行乘法计算时,突然惊喜地问老师:为什么被乘数和乘数交换位置相乘结果会一样呢?这位教师运用乘法意义解释了一番后,对这位学生大加赞赏,进一步相机引导:a×b=b×a作为等式,你还能看出它具有怎样的美呢?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对称美”。教师归结: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的魅力,今后希望你继续多观察、多发现问题,了解更多的数学美。简单的问题却给数学知识披上了美的面纱,给学生一次难得的启迪。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巨大推动力。
2、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优学
学会学习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学习的基础,这一点决不可忽视。有人说:没有教和学的百宝箱,却有教和学的最优化。学生能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简便计算、灵活运用迁移、善于发现规律、不被表面所惑等等,这就是优学能力的个体表现。例如对“7+7+7+7+7+6”进行计算时,一般的学生能列出7×5+6=41,较好的学生还能列出7×6-1=41的算式。后者具有较好的优学能力。教师要针对优学的涵义,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地进行训练。
3、深入开展“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实验研究,促使学生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开展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实验研究,是为了寻求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策略。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我们理解,就是指导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它表现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独立性、自律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如果缺乏自主性、创造性,教学一定是乏味的、机械的、刻板的。这样教学,教师会厌教,学生也会厌学。反之,如果师生表现出积极性、创造性,教学过程必然充满着活力、欢乐、效率和创新。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1、教师积极创设思维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状态的首要条件,质疑和提问又是督促学生思考的形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脑解决问题。同时要敢于放开学生的手脚,留有充分的余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敢说、敢想、敢做的空间。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甲班有少先队员30名,乙班15名……请根据这两个条件编应用题,要求越多越好、越难越好。”这就是让学生层层深入地去思考、去求新。另外,教学情境的铺设除问题情境外,还有语言再现情境、智力冲突情境、情绪情境、电教再现情境、实物操作情境等多种。这些情境创设得当,能立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2、注重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有关研究表明: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渐进性规律联系着,并把思维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直接思考、联想思考、归纳思考、兴趣思考、创新思维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数学知识的特点,重视双基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一个主要方面是发散思维,一题多解又是发散思维的主要形式。例如在低年级中,让学生说出结果是“1”的算式。有的学生写出了很多:1+0;2-1;3-2;1×1;1÷1;1-0……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时,需要特别突出抓好创新思维的培养。
3、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数学中一些抽象的公式、概念以后,常常不会应用,有时只能解决相同的问题,不能触类旁通。这说明学生没有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具体事例来解释数学概念、原理,多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多让他们“想一想”。如学习了分数乘法以后,可提出这样的问题:“1/2的1/3是多少?”“1/2×1/3=?”“1/2与1/3的积是多少?”这样会开启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新技能的培养
学生创新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必须从小学时期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和科学方法的长期训练。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时,具体着手点主要有:
1、注重观察力的培养
正是因为善于观察,小高斯采用“1+100=101,2+99=101……50+51=101”的奇异方法,很快算出了从1加到100等效于多少的计算题。
2、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联想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迁移规律上。
3、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发展创造力
数学活动课的开设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做些实际事。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旨在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直观化,体现出数学教学的广泛应用性。
4、注重低年级的游戏教学
游戏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形式。在“摆一摆、看一看、猜一猜”等数学游戏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创新的思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思路,增强了学习趣味性。
四、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学习不仅仅表现为完全的智力活动过程,同时它还需要以学生的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基础。没有远大的学习理想,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观念,没有强烈的创新激情,创新性学习只能创新不新。同样,没有学生勇敢、坚强、稳定、一丝不苟的良好个性,数学的创新学习也只能半途而废。教育专家金马教授曾说过:“创造涵容着为推进人类文明进化而选择的崇高性、独特性和创新目标;涵容着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投入创新过程的高尚情操;涵容着为增进利他精神而尽情发挥的开拓风貌;涵容着为优化个体的创新性社会功能而认真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涵容着为追求永恒的价值目标而把自我短暂的人生化为人类文明序列的磊落胸怀。”几句精辟的语言,却有着极为丰富的“育人为本”的内涵。这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必须明确的教学出发点及归宿。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重视加强小学教学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