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阈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地理大发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愈来愈以全球化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而与之相随的是处于全球化浪潮中的个人、组织、国家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如何思考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实践的需要呼唤着科学理论的指导,而马克思在150多年前就对此问题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并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做出了经典论述,其论述即为世界历史理论,对全球化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产生、发展趋势、根本动力、应对措施等方面都有着详尽的论述,为正确认识与高效应对全球化浪潮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及方法,对促进我们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以及个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化;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0-0065-03
  一、引言
  在对康德、黑格尔等对历史甚至世界历史的思想的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把他的世界历史理论置身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变革过程中,运用唯物史观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及动力形成进行研究的深刻认识。基于当代实践的需要,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解读,以期能够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工作贡献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的理论力量。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渊源及时代背景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必然要经历产生、发展、完善到最终形成体系这几个阶段,这是地理大发现后通过工业革命的开展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过程中生产力发展、社会交往变化、世界格局变动所引发的必然趋势,既尤其理论基础,也有其时代背景。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西方古希腊罗马以来特别是近代欧洲思想家有关历史的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对其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属近代德国哲学家们。
  虽然“历史”概念在古希腊罗马时代造就思想家不断对其作出论述,各有其观点,但“世界历史”的概念最早可以在17世纪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的著作《新科学》找到相关的论述,维柯认为,理念是永恒的历史,但是历史不是源于神的赋予,而是来自人自身的创造,而对于历史的发展与进步的问题则归因为人类自身作为动力因素。这是近代早期欧洲思想家关于世界历史问题的论述,而在马克思以前,在关于世界历史问题领域中成就最高的思想家,也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最终形成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黑格尔,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本质是自由意志或绝对精神,自由意志的发展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由意志的发展决定世界历史的发展。
  作为一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自由意志(存在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过程之中),世界历史的最终归宿就是依赖于自由意志发展的民族或国家最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即自由意志为导向的世界历史发展总过程。
  马克思指出了黑格尔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深刻揭示出黑格尔历史理论的与现实、与环境相脱节的缺陷,并以生产力发展为导向、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的普遍交往来阐明世界历史的产生原因,从而抛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并由此发展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即世界历史理论。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产生及发展不是脱离时代的空想,相反是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与之相适应的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概括。15世纪以后,欧洲为摆脱奥斯曼土耳其对其商业贸易的阻碍,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商品市场及原料产地,满足其对个人财富的需求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辟了新航路,世界从此进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通过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大洲之间的天然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不同国家、地区以及民族之间的交往的日益密切,民族的交往开始转变为世界的交往,民族的历史也开始转变为世界的历史。
  与地理大发现伴随而来的商业贸易和殖民掠夺,这打破了新航路未开辟之前的各大洲内部狭小的地区市场状态。各国家、地区的人民开始成为完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世界生产方式的分工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世界分工開始出现。
  在这样的生产整体过程之中,各国家、民族的区别在于为生产的最终过程的贡献不同,隐藏在复杂的世界分工过程之中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隔绝的经济联系和交往联系被打破了。在世界变成一个整体的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也开始用世界的眼光来思考自身,历史从这时候开始,已经不仅仅是民族的历史,民族历史开始转变为世界历史。新的动力使生产进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不同国家、地区的商品超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通过全球化流通及投资、商业贸易的全球化布局,世界不同的经济体日益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工业革命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对世界贸易联系的紧密,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巨大突破极大地推动了交通及通信技术是发展,交通的发展便利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有效地缩短了世界不同地区的相对距离,带来了商业的发展和交往的便捷;而通信技术的突破则改变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的交往方式,人作为世界历史的主体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发生着变化。
  通过技术进步由此带来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作为主体的人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巨大的进步,而在这样的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下的人,资产阶级的规模与实力也得到发展;阶级的扩大、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是资本主义开始有足够的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符合自身利益与需求并由自身主导的世界体系。
  由此,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开始主动或被动的进入到以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普遍交往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历史发展时期。与以往的任何世界历史发展时期所具有的显著的不同是,世界工业、世界经济、世界交往开始作为动力来推动人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样在生产力、人的生活交往方式以及民族历史演变趋势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直接结果,即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正是顺应了这样的时代的发展潮流的唯物主义的历史理论。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世界历史”的概念界定
  在历史学上,“世界历史”的概念是指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整体发展变化的过程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的“世界历史”概念有三层特定的意义。
  首先,从哲学意义上说,世界历史是物质性的历史,其生产与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的具有物质基础的历史,这是与黑格尔等欧洲哲学家所认为的“自我意识”或“绝对精神”的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历史完全不同的历史。
  其次,世界历史指在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后,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呈现出的一体化倾向的历史,是民族交往转变为世界交往、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的世界的发展趋势。
  最后,与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概念所不同的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中的时间界定专指16世界地理大发现后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开始在全世界建立的世界一体化的状态,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人类进入到近代社会以后的历史,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交往的扩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民族被纳入整体的世界体系中去,民族的历史天然就带有世界历史的特征,世界历史也就最终形成。
  (二)世界历史产生的动力
  世界历史的产生及发展都有其动力,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源自生产力的发展与世界交往的扩大,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动力的更新换代使得原有的落后的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得到改造升级,开始建立起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由此也真正的产生了世界意义上的分工和协作。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为作为一个统一商品的生产环节而存在,通过世界生产让世界不同国家、地区成为一个统一整体,打破了以往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相互隔绝的狭隘的民族史时代,而工业革命之中科学技术的突破,特别是交通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的相互交往也开始转变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交往,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分工日益密切和世界交往日益普遍的过程中,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三)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1]。
  16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开始了其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扩张的步伐,通过商品贸易、原料掠夺、殖民扩张的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种新的、具有掠夺本质的世界性的生产方式,并打破了不同国家或民族的闭关自守的状态,有效的冲击了保守封建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在这样的体制下生活的人的生活方式。
  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在资产阶级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其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而资本主义则通过这样巨大发展的生产力,推动世界历史的最终形成,而在形成过程中,资本主义及资产阶级发挥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四)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针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形态问题,马克思进行了有效的区分,通过其辩证运动的观点将人类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及共产主义社会五个发展阶段。
  而站在世界历史的视角,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就是世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消除其片面性、单一性、孤立性,在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历史的跃迁,最终由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力取得更大程度的发展后,世界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成为可能,在这样的发展下,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也就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四、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在这样的世界发展趋势下,单个的民族再不能作为单一的独立个体而存在,而是越来越作为一个统一的世界整体的组成部分,向内外两个维度释放着自己的声音,而处于这样的世界整体中的个体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实现怎样的发展也越来越成为我们不可忽视且必须回答的问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当今时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依旧焕发着巨大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应对全球化的价值
  在全球化趋势显著增强的今天,国家的发展不是偏安一隅能够实现的,单一孤立的国家生存状态已经不是国际生态的有效环节,单个国家的发展必须在国际发展的统一整体中去实现,全球化不是一个单薄的静态理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动态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单个的国家、组织和个人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導来正确地选择应该用何种姿态去面对这样联系日渐紧密的国际形势,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视、对我们的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主等为我们应对全球化浪潮提供了正确且有效的视角和方法。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
  中国道路是打破强国必霸规律的和平发展的符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某种意义而言,中国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仅对我们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指导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还指出中国的道路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道路——也就是说,是和平的开放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事实验证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也推动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自身的发展。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重视人类社会的发展,认为作为历史主体的人自身的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有着相同的最终归宿。在利益相互交织、共生共存的社会关系中,各国能够天然成为一个经济上的共同体,而经济进步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则能够让不同国家在国际政治上发挥着自身的话语权,能够构建一个全球共同治理国际事务的政治共同体,最终通过构建经济与政治两个维度的共同体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立足于生产力的发展及世界交往的普遍扩大,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不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及思路,并且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吴美玲,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在乾隆皇帝御制诗中,有十二首题写静明园书画舫。通过题咏一座水中船舫,表现出乾隆皇帝对书画艺术的喜爱,反映出他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理想,同时展现出身为一国之君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严格的自律性。十二首书画舫御制诗,诗句朴素、情真意切,字里行间凸显出乾隆皇帝的文化素养与艺术追求。  【关键词】 静明园;书画舫;御制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 卡通形象作为新的象征性标志,在校园文化的传播中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卡通形象设计实践过程为例来探讨通过校园卡通形象设计提升文化育人的途径和效果。  【关键词】 卡通形象设计;文化育人;品牌建设;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0-007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
期刊
【摘要】 刘基,字伯温,是明朝的著名历史人物,关于他的传说被称为刘伯温传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拟从刘基生平事迹、刘伯温传说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刘伯温传说的现代价值等方面,来探究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寻找保护刘伯温传说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 刘伯温;传说;历史传承;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 “原型”是荣格精神分析学中指反复出现在各时期文学作品中能够引起读者情感反应的形象、物象。以原型和母题,特别是神话中的原型和母题进行写作,称为神话思维叙事。《踏蛇》通过模糊叙述时间营造仿佛“入梦”的环境,还有赋予蛇民俗学、文学的多重解读意蕴,昭示着蛇成为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原型,即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确证。  【关键词】 《踏蛇》;神话思维;叙事学;原型;集体无意识  【中图分类号】I313
期刊
【摘要】 进入20世纪以后,东西方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产生了不同的有益于自身的发展和表现。马克思主义的形象在东西方呈现出不一样的两种状态,在东方是以一种政治手段、政治家的身份站在舞台中央,而在西方则犹如一把钢刀毫不留情地刺破资本主义的伪善面具。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以霍克海默为首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下,开始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也在遇到问题的同时进行自我的修正和调和,使得马克思
期刊
【摘要】 “移情”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情感的转移与传递的过程。将“移情”这一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有助于把握作者倾注到作品中的思想感情。通过将其引入到日语古典诗歌的汉译之中,可在准确进行语言间的转换以外,最大可能性地传达原作所蕴含的心绪和情感。  【关键词】 “移情”;日本古典诗歌;汉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0-0
期刊
【摘要】 归化与异化之争由来已久。本文以《非自然死亡》日语字幕的汉译为例,分析在文化差异影响下,译者是如何进行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选择的,以及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研究再次证明,归化和异化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各有所长。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能孤立地看待二者关系。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合适的翻译策略选择,才能减少字幕翻译中文化因素的流失,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  【关键
期刊
【摘要】 在关于人类社会活动的研究中,西方时尚传播理论从时尚传播的角度出发,对考察人类社会的阶级分野以及不同阶级间人的流动有着重要意义。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看,阶级分野论、滴流理论和有闲阶级论是时尚传播理论中最为经典、最为重要的理论,也是构成时尚传播理论框架的关键部分。以人的社会特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的当代意义为出发点,对上述理论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批判与评价,能够发现其对于分析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作用
期刊
【摘要】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对国家形象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家形象在媒体层面进行多模态话语研究,分析图片、文字等多模态符号如何塑造国家形象,阐释它们的社会文化语义和功能,提出多模态视角下我国国家形象媒体语篇建构策略,以期为媒体话语使用多模态符号进行国家形象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国家形象;媒体语篇;多模态话语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现阶段,我国经济领域在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等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在这种形式下建立新颖的媒体以及传播形式,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并且,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逐步提升,也令网络传播为新闻传媒带来较大的影响,相关工作者要积极探索网络传播为新闻媒体带来的影响,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传媒行业的发展。对此,本文首先分析网络传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网络传播为新闻媒体带来的影响,最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