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估算能力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算,是指计算、测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测量,为了先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办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的推断。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教学多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进行。教学估算时,应把估算置于“问题解决”的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加法的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0以内的加法笔算教学中安排的估算。要求“学生联系现实情境学会判断一个三位数大约接近几百,会通过把加数看做与其接近的整百数估算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大约是几百,会用学过的估算解决一些简单求和的实际问题”。
  一、 体验估算价值,增强估算意识
  估算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是将估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因为数学与生活越贴近,学生的情感越容易引起共鸣,越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获得和巩固。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的生活实际情境:小朋友们,老师刚搬了新家,要去商场买东西。你们瞧:
  围绕“购物”这一主线展开,先让学生估每个商品的单价接近几百,再到买两种商品大约需要多少元,最后提问:“带1000元能够把所有商品买回来吗?”使学生明白:当问题比较复杂时,运用所学知识不能很快得到问题的确切结果时,可以通过估算,获得接近问题确切结果的一个近似答案;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知道问题的确切结果,只要知道一个大概的范围,例如旅游、超市购物等,使学生体验到估算的价值,从而把感性认识转化成估算意识。
  二、 指导基本方法,倡导多样与优化
  教学估算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是否会做题,而在于是否掌握了估算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估算方法的指导就是教学中要突出的问题,学生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而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一个主要渠道。同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1. 掌握基本方法。估算的方法多样,有取整估算、取平均值估算、口诀估算法、数位估算法和利用标准算法估算等。由于低年级学生接触估算时间较短,教学中主要教会学生“凑整估算”, 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
  2. 倡导方法多样。估算是相对于精算的一个数学术语,它的特点是“大约”“大概”“接近于精确数”,这个“大约”“大概”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答案也不唯一。过去教学估算,策略往往是唯一的、固定的,但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个问题时,常常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何种估算策略,没有一定之规,但有章可循。只要学生有灵活估算的意识,能减少思考的时间,达到迅速简便的目的即可。在教学时请学生估一估:“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水壶大约需要多少元?”学生估算98+248时,出现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①把98看作100,248看作200,100+200≈300。②把98看作100,100+248≈348。③把98看作100,248看作250,100+250≈350。对上面出现的三种估算思路,我没有硬性规定必须选择哪种估算方法,而是一一肯定和鼓励。并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同桌交流,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来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三、 解释估算过程,展示估算的合理性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是《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在估算教学中让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尤其重要,教学在解决“带1000元能够把所有商品买回来吗?”时,学生出现几种了不同的估算方法:
  ①98+192+403+105+248≈1000够②98+192+403+105+
  248≈1000多不够。两种方法的策略运用水平属于同一水平。但在具体情境中,明显方法①是不合理的,这时我追问:“为什么?”抛给学生讨论,使他们在争议中明白,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是,不论是何种方法,都要合理,估算时还要结合具体情境考虑合理性。
  四、 精心设计练习,形成估算技能
  在德国数学教材中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①仔细地读题;②在重要词后面的数下面画线;③画出草图;④写出解题计划;⑤估算;⑥精确计算;⑦比较估算和精确计算的结果;⑧再读一遍题目的问题,做出答案。教材明确把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步骤,突出了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
  由此可见,笔算、估算都是计算方法,以往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少、散,而且是选学内容,新教材却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编排。虽然内容少,但教材中蕴含有估算的题材相当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失时机地渗透估算,教给各种估算方法。教学中我结合购买商品这条主线,在学生通过规定购买两种商品到任意购买两种商品的练习,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后,增加一个单价与整百相差较多的248元水壶,让学生估算“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水壶大约需要多少元?”并又一次提问:“老师带1000买这些商品够不够?”学生始终在“购物”这个现实情境中进行估算,使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体验估算价值,又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拓展练习中学会根据具体情境合理选择估算方法,逐渐形成估算技能。
  五、 渗透整个过程,内化为算法策略
  教学中,估算的运用可以提前预防错误,减少计算时间,提高正确率。因此教师应将估算教学渗透到教学生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估算无处不在”,在应用中不断积累、优化估算方法,掌握估算技能,逐渐内化为估算策略。
  在教学中,无论是概念教学还是计算教学或解决问题的教学,都可以请学生先估一估再判断或在计算后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证。如学习“量长度”时要求学生目测估计手指长约几厘米,教室高约几米;学完“时、分、秒”后要求估计现在是几时多一些、接近几时。计算21×3时,先估计结果是60多,竖式计算后再比一比结果是否接近。解决实际问题“图书馆有儿童小说335本,民间故事185本,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时,学生初学退位减,计算时会忘记退位,算出结果是250本,笔者要求学生列式后先估算大约多多少本?学生发现结果在100本左右,结果是250就是有错误而自觉地查找原因,验算时要求学生用加法估算。
  估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给学生创设估算情境,提供估算的机会,开发出学生的创意和智慧,强化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养成估算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作者单位:南京市西善桥小学)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师可能思考不是很多,导致阅读教学内容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要提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益,教学内容的研究是重要的抓手之一。  从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他们将文本内容与教学内容画上了等号,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文本内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也提出教师使用教材,不应是“教教材”,而该是“用教材”。将语文教材与教学内容划等号的做法
期刊
一、 创设提问的情境  1. 在比较分析中提出问题  教学四年级下册《燕子》一课第二自然段时,我这样引导:二三月间,春暖花开,万物都苏醒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文中哪句话直接写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呢?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老师说:这里的“赶来”其实就是——“飞来”的意思。(在“赶”字下加着重号)马上有学生提问:那怎样地飞才叫“赶”呢?小燕子们当时的心情可能是怎
期刊
曾听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介绍他招聘和管理员工的经验。他说他强调“三感”,即感知、感悟、感恩。受他的启发,我觉得我们所从事的教师教育也应该强调和追求这“三感”。它不仅是教师教育的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师教育的三重境界。  “感知”就是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技能。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信息骤增的时代。社会日新月异,学生千差万别,百姓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
期刊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对于这种变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首先是教学重心的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课标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造良好的自主学习
期刊
马云说:“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这句话很有道理。  有人将学校中层干部形象比喻成三明治中间的夹层,要承受上压下顶,是兵头将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是助手,又是主管。中层的作用发挥得好,是校级领导联系教职工的纽带;发挥得不好,是横亘在校级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一堵墙,就会形成“上边想、下边望,中间成了顶梁杠”的局面。所以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教育家梅贻琦这句名言阐述了这样一个真理:学校的发展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打造学校的“大师”,实现学校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校于2007年9月成功举办了“教师发展学校――教师群体专业成长实施计划”启动仪式。在这6年中,老师们的行走方式转变了,思维习惯养成了,业务能力增强了。这些成绩,在于学校
期刊
“学困生”指的是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和别的学生有差异的学生。这类学生普遍比较自闭、自卑,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同学的喜爱,成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培养出了各具千秋的七十二贤人。在平时的教学中
期刊
爱,英文名“love”。拆开每一个字母,得L—listen, O—owe, V—value, E—lenient,即倾听、感恩、尊重、宽容,这四要素是笔者心中对爱的理解。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成人不同的儿童总是在不断地犯错、改正错误中成长的,对于他们如果只是简单地批评、指责,只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他们“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爱”孩子,尤其是爱“出错”的孩子,也要
期刊
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就是字词句篇,就是听说读写。生态的课堂就是呼唤师生角色的真正回归,回归语文的本真,简单轻松,自然和谐,让语文课真正原汁原味。  一、 回归语文课堂的真实  真实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是课堂美丽的极致。《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教学的“真实”就是追求三维目标和谐统一,让“语”和“文”相交相融、相互促进,注重人文性,以人为本,弘
期刊
“数学思想”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生要获得哪些数学思想呢?在杨豫晖主编的《小学数学案例式解读》这本书中是这样阐述的:“数学中基本的数学思想有抽象思想、概括思想、归纳思想、转化(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类比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与模型思想等。”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向小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的理解,提升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