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学生是校园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这类学生往往头脑聪明、自尊心强、情感丰富,但爱好单一、性格孤僻、敏感、冲动,容易产生破坏行为。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和品德明显落后,属于后进生。如果让这类学生长时间的生活在缺乏温暖的家庭或班集体里,长期处于被歧视、轻视或忽视环境中,必然严重扭曲他们的人格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那么,应该怎么对待这个校园中的特殊群体呢?
“爱”是软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武器。当前,服软不服硬的学生比较多,采用压服或者其他强硬手段只能适得其反。关爱的缺乏是造成问题学生的关键因素,缺亲情、友情,被轻视、忽略,是这类学生出现性格和行为习惯问题重要因素。他们偏激的心理和自卑感交织在一起,一方面他们渴求被爱,一方面又自我封闭;一方面自我膨胀,一方面又自惭形秽。面对这一切,教师要担负起父母、朋友等角色,用真诚走进他的生活。
研究证明,决定教师能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的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是教师的职业情感和人格品质。
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器,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一切心理关系都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的。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从表面现象上认识学生,形成自己的好恶,对那些表露在外面的违反课堂秩序,以及攻击性性格和行为比较容易引起重视,对那些性格孤僻,具有退避、回归性行为特征的学生却往往看不到问题所在。教师对自己所喜欢的学生容易感知他们的优点,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易感知道他们的缺点。学生对老师也是如此。在个别交往层次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建立一般要经过生疏——熟悉——亲近——热爱等不同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从满足交往的的需要转变求知欲和人格完善等的需要出发,建立起他们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既要可敬,又要可亲,这样,去除学生的生疏感、惧怕感,与教师相处才会有安全感。学生在与教师相处中,感到了与教师关系的和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承认,会主动去亲近教师,产生与教师情感上的共鸣,为教师的言行所感动,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最终与教师倾心相交,向教师打开心灵的窗户,在困难矛盾中期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师生之间实现内心世界的高度统一。
教师一方面要做到心胸豁达,在与问题学生交往中,首先要悦纳他们,处理好他们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冲突,宽容他们与一般学生在性格上的某些不同。另一方面,教师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从了解并认可他们的爱好出发,走进他们的生活圈子,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产生一种认同感和真切感,在此基础上,与他们平等交流。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教育的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我们在这个地方所指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环境。在学校中,教师要提供一个能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帮助问题学生减轻焦虑和紧张,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的需要,给学生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持。
营造公平透明的人际交往环境。问题学生一般都是双差生,成绩差,品德差,阳阳属于攻击型性格。常常误认为别人轻视他或对他充满敌意,感到自己在同学中很孤立,而这个孤立的充满愤怒的学生对不公不义的事格外敏感,常认为自己是不公平待遇的牺牲品,对此,创造公平的人际交往环境很重要,尤其在处理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时,要让他们感到公平。
发挥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特殊作用。学生同伴群体一般是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同等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是非观等方面比较接近,他们时常局在一起,批此间有很大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父母和家长的影响。教师要善于找准契机,从群体的某个点入手,逐步施加影响,调控其集体舆论,推动健康发展。
搞好一帮一结对活动。一是从学习、品德、个人兴趣特长三方面实行一帮一,帮助问题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归依感和主人翁感。二是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代表和问题学生建立一帮一活动链。作为共青团员,我的“一帮一”对象就是阳阳。
建设健康的班集体文化,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氛围。一是统一学科教师动作,明确学科教师在软化问题学生这项系统工程中的工作,统一步调,分阶段实施,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科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落实每一阶段软化教育任务。二是抓好班风建设,构建宽容、平等与和谐的班集体氛围。三是抓好班集体文化阵地建设,利用好黑板报,学生个人名言撰写等方式,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四是开展好各种活动,让问题学生有事可做、有事能做,使之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在集体中的位置。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软化问题学生贵在坚持,教师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必须精心确定教育意图,坚持以柔克刚,选择恰当的角度和时间,精心挑选时机,以情感的软化来教育好问题学生。
收稿日期:2011-05-10
“爱”是软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武器。当前,服软不服硬的学生比较多,采用压服或者其他强硬手段只能适得其反。关爱的缺乏是造成问题学生的关键因素,缺亲情、友情,被轻视、忽略,是这类学生出现性格和行为习惯问题重要因素。他们偏激的心理和自卑感交织在一起,一方面他们渴求被爱,一方面又自我封闭;一方面自我膨胀,一方面又自惭形秽。面对这一切,教师要担负起父母、朋友等角色,用真诚走进他的生活。
研究证明,决定教师能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的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是教师的职业情感和人格品质。
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器,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一切心理关系都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的。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从表面现象上认识学生,形成自己的好恶,对那些表露在外面的违反课堂秩序,以及攻击性性格和行为比较容易引起重视,对那些性格孤僻,具有退避、回归性行为特征的学生却往往看不到问题所在。教师对自己所喜欢的学生容易感知他们的优点,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易感知道他们的缺点。学生对老师也是如此。在个别交往层次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建立一般要经过生疏——熟悉——亲近——热爱等不同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从满足交往的的需要转变求知欲和人格完善等的需要出发,建立起他们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既要可敬,又要可亲,这样,去除学生的生疏感、惧怕感,与教师相处才会有安全感。学生在与教师相处中,感到了与教师关系的和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承认,会主动去亲近教师,产生与教师情感上的共鸣,为教师的言行所感动,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最终与教师倾心相交,向教师打开心灵的窗户,在困难矛盾中期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师生之间实现内心世界的高度统一。
教师一方面要做到心胸豁达,在与问题学生交往中,首先要悦纳他们,处理好他们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冲突,宽容他们与一般学生在性格上的某些不同。另一方面,教师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从了解并认可他们的爱好出发,走进他们的生活圈子,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产生一种认同感和真切感,在此基础上,与他们平等交流。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教育的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我们在这个地方所指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环境。在学校中,教师要提供一个能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帮助问题学生减轻焦虑和紧张,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的需要,给学生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持。
营造公平透明的人际交往环境。问题学生一般都是双差生,成绩差,品德差,阳阳属于攻击型性格。常常误认为别人轻视他或对他充满敌意,感到自己在同学中很孤立,而这个孤立的充满愤怒的学生对不公不义的事格外敏感,常认为自己是不公平待遇的牺牲品,对此,创造公平的人际交往环境很重要,尤其在处理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时,要让他们感到公平。
发挥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特殊作用。学生同伴群体一般是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同等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是非观等方面比较接近,他们时常局在一起,批此间有很大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父母和家长的影响。教师要善于找准契机,从群体的某个点入手,逐步施加影响,调控其集体舆论,推动健康发展。
搞好一帮一结对活动。一是从学习、品德、个人兴趣特长三方面实行一帮一,帮助问题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归依感和主人翁感。二是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代表和问题学生建立一帮一活动链。作为共青团员,我的“一帮一”对象就是阳阳。
建设健康的班集体文化,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氛围。一是统一学科教师动作,明确学科教师在软化问题学生这项系统工程中的工作,统一步调,分阶段实施,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科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落实每一阶段软化教育任务。二是抓好班风建设,构建宽容、平等与和谐的班集体氛围。三是抓好班集体文化阵地建设,利用好黑板报,学生个人名言撰写等方式,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四是开展好各种活动,让问题学生有事可做、有事能做,使之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在集体中的位置。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软化问题学生贵在坚持,教师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必须精心确定教育意图,坚持以柔克刚,选择恰当的角度和时间,精心挑选时机,以情感的软化来教育好问题学生。
收稿日期:201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