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人脉之辩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ngah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大家在一块儿闲谈的时候,“谁发了”成为一个有趣的话题。那些“发”了的人们也被称为“财富新贵”。这个词比起更早之前使用的“暴发户”一词,多少带些中性和知性的意味。
  近来,EMBA又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所谓EMBA,翻译成中文就是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的意思。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EMBA是企业家们的新商业语言,是精英们的时尚潮流,好像也是某些“财富新贵”喜欢提及的话题。
  也许具有知性的“财富新贵”们,认定EMBA将是他们国际化的第一个需要跨入的门槛,更是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人际关系网的有效途径,所以,很多企业的高管,为了要掌握住新的市场机会,为了要建立或许有用的人脉关系,纷纷重回校园,攻读EMBA。
  但对我而言,自从90年代初进入中国大陆,开始了解整个大陆的情况。经过这10多年,对中国大陆市场应该说有一定了解,而人脉也在无形中积累。所以,一般人想去读EMBA的初衷对于我是不存在的。
  我的初衷,称之为“时机”刚刚好。2000年初,北大设立第一届EMBA课程。由于我的几位长辈都先后就读于北大,所以,北大对我有股莫名的吸引力,同时,刚好当时心境上一直有给多年的职业生涯“做总结”的想法,就也没多加思索,顺理成章地决定重返校园。
  我去上第一堂课那天,就发现EMBA教学楼前好像在开名车展示会。每台车都像是在张扬主人的身份,显示主人的成功。毕竟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刚开始上课时,同学间也会互不服气。讨论案例时,有时甚至会争个面红耳赤,每个人都想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但就在这种智慧的碰撞和真诚的交流沟通下,彼此间的同学情谊才奠定下来。
  我就读的EMBA,特色是国企、外企和民企高管同学各占1/3,所以班上的同学来自各行各业,让人又一次懂得了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而每个人又都是历经风雨然后走到今天,所以和同学们一块儿聊天,往往会有受益匪浅的感觉。
  当然,同学中也有一小部分人来读EMBA的目的就是为了拉人脉、寻找商业机会。其实,交际本来就是EMBA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抱着建立人脉关系,扩大生意资源的目的而来,也是无可厚非。但是,抱着如此目的的同学,最后在毕业时收获的也未必如人意。纵然不论人脉未来是否派得上用场,但是最直接的——透过学习及交流,让思路可全盘整理——的效益已然失去了。反而抱持着平凡心态读EMBA的人,收获是最大的。
  比如,在每一次讨论中,我发现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像是一本不断更新的武功秘笈,他能告诉你的,都是一些具体有效的方法,甚至是针对大陆一些特殊情况的特殊手段,这些招数不是坊间书籍能够准确记载的。
  当然,学校安排的课程,除了在管理决策上有特别的规划,更好的是,教授能很精辟、深入地告诉我们一些背景、资料和理论,并且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教授通常教给我们的只是一种思路,为我们探询企业的发展、成功、失败这些答案时提供方向,可能他说了一天的话,我都觉得跟我没有太大关系,但也许只有一句话,给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回去后想一想,这有道理,马上就调整自己的思路。
  伦敦商学院教授劳勒认为,人脉组合应该像一家公司的董事会,必须包括四个方面的代表:知识、资讯、权力、机会。人脉组合必须定期视需要加以检查,缺哪一块就补哪一块,让关系资产随时保持正确的组合。要打造人脉,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读名校,就像没有任何一种投资组合适合每一个人,而必须视每个人的个性、目标及风险承受度,建立适合自己的“人脉组合”。
  所以说,读EMBA的确可以增加自己的人脉资产,但是我们有去思考人脉的意义吗?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人脉是无法派上用场的。也就是,如果本身不具备相当的条件,在遇到情况时,人脉是不会提供直接的解决方式的,而且,维持人脉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姑且不论金钱方面的成本,但时间投入总是必要的,总不可能几年没联系的关系,今天一旦有需求,就期望对方张开双臂欢迎吧!
  中国人一向懂得关系,所谓有来有往,即成关系。我现在也常会跟EMBA时的同学联系,有时也会提出些问题彼此切磋一下,我也会接到同学电话询问一些事务,或是一起聚一聚聊一聊。或许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合作机会。我认为,EMBA是搭建一个增进人际关系的平台,但不是说读了EMBA,就可以寻求到商机或机会。
  对很多外资企业管理者而言,读当地的EMBA是了解当地市场的一个方式,除了教授们课堂上的讲解外,跟其他尤其是国企的管理者讨论的过程中,受益更是良多。对国际企业的管理者而言,一方面要将国外的经营理念及规则带入国内,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本地的风土人情,以融入当地市场。如果靠一般调研方法,除了费时费力外,还可能因资料不足导致偏误,或是抓不到重点。
  这时,当地企业的管理者经验就是一个非常助力的工具了。而对于一些国企而言,他也必须接受些国际化的管理观念,才能确认自己的企业是否真的做到本土化。
  所以,EMBA给了不同企业的管理者对比和互相学习国际化或者本土化运作的机会,使得这两种趋向在对比之下特点更加鲜明。
其他文献
近年,“东学西渐”之风盛行,西方也出版了大量研究中国的书籍。以2006、2007年而论,光是探讨中非关系的书在欧美每年至少保持了3本的发行率,而介绍历史风土,分析宏观政策的书籍更是难以胜数,但其中大部分仍旧沿袭了乔治·肯南的冷战思维模式。例如,美国学者约书亚·科兰兹克(Joshua Kurlantzick)在去年出版的《魅力攻势:中国的软实力如何改变世界》(Charm Offensive:How
我们需要的是推进中美之间的战略对话和战略合作,通过对话澄清战略方面存在的模糊区域,提高战略能见度,避免因误解引起的对抗,而不是去追求什么共管世界,更不是追求重建国际体系。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随后的1月29日至2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美国。虽然中美关系的突破始于1971~1972年,但是,1978年围绕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谈判、建交和邓小平访美,与中国的
一个朋友,苦于儿子临睡前要听故事:不讲孩子不上床,讲了孩子又不叫停。“现在,我只好每晚给他读一段《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会很欣慰的,他的著作竟有如此实际而温馨的功效。而一个成年读者,将发现来自伯罗奔尼撒的消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可以这么近。这种“近”让人恍然醒悟,在将近2500年的漫长历史中,人类其实并没有走出很远。  关于修昔底德,仅约略可知,他曾在色雷斯经营自家的金矿曾被选为雅典的将军
概括起来,民营企业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不好干”和“不想干”,民营企业发展正进入新的瓶颈期。    浙商研究会前不久举行过一次沙龙对话,主持人以一则年初以来在浙江商界流传的故事作为对话的引子:差不多在2008年初,宏观调控和金融危机已经让不少民营企业感觉压力与日俱增。一家有着数亿元净资产的出口型制造业公司经营开始出现亏损,力不从心的老父亲召集3个儿子商议。但3兄弟意见分歧很大,无奈的老父亲最后决定:分
“共克时艰”与“薪酬狂欢”  (2009年第5期《“限薪令”的背后》)    春寒料峭之中,国企高管主动降薪的消息刚刚给公众带来一丝暖意和抚慰,不期却被国泰君安的逆市狂欢戳痛了伤口。在经济困难期,空气里弥漫的都是裁员、降薪、财富蒸发的气息,此情此景,叫公众如何承受极少数人薪酬狂欢之重?如何唤起和提升整个社会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责任感和信心?  在我国国企治理机制不健全、内部人员控制严重的情况下,个别
在原有路径难以深入的局面下,改革者转而以保持稳定为重,透过财政手段为司法制度提供最低限度的独立性保障,维护最基本的司法公正要求,并引入“人民感觉”这一变量,力争在道义正当与政治正确之间维持微妙平衡。    人们对于司法改革寄予莫大希望,一方面出于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另一方面,亦希望以司法改革为切入点,带动政治体制改革。然而,事实正如台湾著名民法学家苏永钦所言:“透过司法改革成功达到体制改革的例子,情
“孙东东就是一根导火索,被危机转嫁了。他替官方堵了个枪眼儿。”    北京大学及其教员孙东东终于可以松上一口气了。愤怒的访民看样子已经鸣金收兵,舆论硝烟也已经散去,人们正进入习惯性淡忘——这证明他们的冷处理手法取得了成功。  祸从口出。主讲卫生法学的孙东东在此前一次采访中毫不掩饰地表示,至少有99%的老上访专业户属于偏执型精神障碍。这导致一轮“倒孙”行动迅速拉开。社会人士呼吁卫生部和北京大学分别对
充斥着美国人邮箱的募捐信大多数都被扔进了垃圾箱,但仍然是募捐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常情况下,寄出的信件只要有3%~5%的回信率就有盈利。共和党在我的选区内搜集了将近4000人的名单,我给每家都寄去了一封信。通过这批信件得到的捐款超过了1万美元。    美国的选举越来越贵,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2008年总统选举,民主党的奥巴马募到了7.45亿美元,共和党的麦凯恩只募到3.68亿,加上两党初选中其他候
在短暂的20世纪里,“20年休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爆发的教训和德日意三个前法西斯国家成功改造的经验,使美国的当权者深信:祛除威胁的和平,不仅需要军事胜利,更需要政治转型。  于是,在2001年驱逐塔利班后,美国政府在阿富汗的目标逐渐成形:在喀布尔建立合法、有效、民主的政府,为对政治幻灭的人民提供正义、安全和基本服务,以打败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并防止它们卷土重来。然而,知易行难
有政治关切的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如何处置?知识分子要获得其立言的独立性、批判性与超越性,似乎必须与政治权力保持一种疏离甚至对抗的关系,但知识分子立言的根本意图又在于改造政治和社会,并非仅仅停留于生产一堆“批判性的话语文化”,那么知识分子似乎应该要寻求与政治权力的合作,以让自由、民主与宪政言论转换成政治核心认可的理念,并付诸政治实践,知识分子若与政治权力合作,又如何避免自身的“异化”或者说被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