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路同行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heroad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界可谓是如雷贯耳,享有极高的声望。在教育类的案例或论文中,引用他的言论占了相当一部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在离世近40年后的今天还能够引领着我们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呢?身为教师的我对苏霍姆林斯基产生了巨大的问号。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我购买了闫学老师所著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从班主任的角度窥探这位教育家的伟大之处。
  从整本书来看,提炼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种种做法,并结合我国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了系统的反思。“中西结合”的方法让读者倍感亲切,仿佛就是自己亲身经历般,具有可操作性。
  诚然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如果没有了爱,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就会沦为一种苦难。前些日子网上爆出浙江温岭的幼儿教师颜某种种虐待儿童的照片,让人触目惊心。到底是什么让这位教师做出了这等行为?我想最根本的是她心中没有爱孩子的心,这样任何教育方法都将成为一纸空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不爱学生,无异于歌手没有嗓音,乐师没有听觉,画家没有色彩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经意的表扬或批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前行,但是孩子天生敏感的心使得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可能伤害到他们。所以在与孩子朝夕相处中,教师应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尽量和孩子的步伐保持一致。
  批评,促进反思的良药
  学生犯了错误理应受到批评,这能够给予不断完善自己的机会。但是批评也讲究“适当方法”,对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问题纠缠不清,到头来只能适得其反。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提醒教师:教育过程一个很大的缺点,就在于许多老师花费很多精力去同孩子的淘气、恶作剧作斗争。而我也深陷这个缺点中,难以自拔。
  前些日子天气晴好,阳光照在教室中倍感舒适。正在上课时发现很多学生的目光被墙壁上移动的光点所吸引。于是终止了上课,找出了“罪魁祸首”,正在火头上的我当着全班同学批评了一番。其实当时的想法是“杀鸡儆猴”,希望其他学生能够引以为戒,但这样的做法有效果吗?对于犯错的学生只会认为是在集体面前“丢脸”的行为,并不会认真反思其错误行为。而其他学生也为此受到牵连,既浪费了时间,也因老师的“怒发冲冠”而产生了阴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惩罚、批评的存在是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反思。看来之前的方式不适合学生的成长,必将淘汰。在学生犯错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宽容对待,采取合适的方法促使学生反思后的改正。
  表扬,换种方式看风景
  与之相反的表扬被认为做了好事后理应获得的殊荣,可是苏霍姆林斯基却打破常规,他强调:真正的教育技巧是使人们做好事而不指望表扬,应该教育学生把最美好的事情看作应该的。这样一个颠覆性的理论似乎给我迎头一棒,做了好事为何不能表扬呢?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明白随着表扬的增多,学生就有可能把应该做的事情当成满足虚荣心的手段,将会滋生虚伪与欺骗的温床。这一说法使我醍醐灌顶,当学生为了表扬而去做好事,那就失去了表扬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运用表扬的手段时一定要慎重,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借铅笔、捡地上的垃圾、讲台上整理……这些都不应该大张旗鼓地表扬。
  小许同学,是个乖巧的孩子,在老师改好作业本后主动上前整理本子,遇见了老师主动问好。遇到这样的孩子让我满心欢喜,并经常当着学生的面表扬,而他呢也是乐在其中。但是好景不长,一日他进入“黑网吧”玩游戏,被我发现后批评了一番,接下来这孩子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遇到老师快速走过,为何他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当时的我也是一片迷茫。如今看到此书豁然开朗,对于小许夸夸其谈的表扬,对他来说造成了浮夸虚荣之风。而之后的批评则让他从高处跌落到了深渊,由于孩子心理未成熟造成了他的一蹶不振。
  有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表扬方式,比如看似不经意地拍拍肩膀,一个赞许的眼神等。用另一种眼光看待风景,或许会有独特之处。
  评价,学习中获得快乐
  日常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评价,而在如今的教育大环境下,成绩的优劣成为了评价的主要依据。而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夫雷什学校是这样评价学生的:能进行自我教育,能认真劳动,诚实,尊敬劳动人民、父母、老人和妇女,不容忍坏事,积极参与对低年级儿童的教育活动,能为别人做好事。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些要求根本没有包括“学习成绩”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获得了学习知识的快乐,树立了自尊和自信,这才是最关键的。
  正如我校的小彭,在校级、区级运动会上连续取得了第一名的佳绩,为班级、学校争了光。为此我特意找他谈话,积极鼓励其锻炼身体,以后可以朝着这个方面发展。最近听学生说小彭破了古林镇中学运动会的跳远纪录,看,这孩子真是潜力无限!小彭在运动中寻找到了快乐的源泉,那么学习上的困难也将会逐渐克服。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教师不应看重分数的高低,让学生有喜欢的一方面,为此能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样已足够。
  班主任工作烦琐复杂,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品读才能发现苏霍姆林斯基的班主任工作方方面面的特色,使我们能够及时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
其他文献
在四川省郫县有一所远近闻名的幼儿园——唐昌镇幼儿园,园内环境清幽,古木成林,高高翘起的飞檐掩藏在绿荫中,满目望去,会觉得时光也变得宁静从容。博雅阁的书香,稚美阁的墨香,清甜的梨香,浓郁的桂花香,闻起来就洋溢着慢慢的幸福感。  进入校园,大片的美景引入眼帘:一丛清雅的竹林,一方宽阔的沙池,充满野趣的小山坡,一眼望去,看到的是孩子们欢快的身影,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听到的是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园内有蒙正
期刊
大西北的暮春,依然是乍暖还寒。大风、沙尘隔三差五光顾一次,然后是几天的雾霾,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呛人的尘土味,但所不同的是,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清源第二小学的校园干净整洁,洋溢着一种节日的喜庆气氛——“全县小学高效课堂推进会”的红色横幅格外耀眼,多媒体教室坐满了来自全县各学区、各中心小学的校长……  “清源二小是一所好学校。”这是甘肃教育人及学生、家长的共识,因为它有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有一个非常优
期刊
日前,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在给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生讲课时,有一部分学生却在现场趴着睡觉,引发了舆论的批评:不少人认为现在校园里学生上课睡觉很普遍,但却是对站立授课老师极大的不尊重;也有人觉得现在的学生想法独立、重沟通,老师的授课方式也应做出适当的改善……本期我们与教师、学者一同探寻学生“睡倒”的是什么?
期刊
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在给近6000名高校新生讲课时,有一部分学生却在现场趴着睡觉。当这则新闻被媒体曝光以后,引来了嘘声一片。有的指责高校学生的素质缺失,有的质疑老师的授课方式。其实,在笔者看来,问题并不只是这些表象,问题的症结应属来自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强迫。  试想,面对一位著名院士且如此高龄的老人家,如果到场的学生只是寥寥无几,冷冷清清,学校领导不但脸面无光,甚至还会被质疑学校教
期刊
成都泡桐树中学实行全校走班制教学,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力图提供给孩子们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为了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径,我和30多名优秀教师便提前进入学习筹备阶段。我们先后来到上海和北京就学校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范式等诸多方面深入学习,汲取了诸多可供借鉴的好经验。学习归来,我们结合成都的实际情况,就初中阶段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实施个别化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期刊
当我们来到成都市泡桐树中学,无数的不一样的场景映入眼帘。我们可以看到,走廊边原本光溜溜的墙壁上,贴上了一张张整齐的海报,形象生动简明地介绍了安全知识、心理学知识等,这里成了社团的工作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书柜整齐地放在走廊上,下课期间,一个个学生站着或蹲着在柜子里取书、放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学生将作业先后放入作业柜,也有学生到此拿老师批改后的作业本;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正在走廊边的电脑上查阅上
期刊
从小,我的辫子就是父亲帮我编的。父亲虽然干农活,但他那双手却很灵巧,总是把我的两根麻花辫编得错落有致,没有一根发丝旁逸斜出,辫梢扎起两只蝴蝶结,走起路来,随着辫子的摆动,两只蝴蝶结就像两只蝴蝶要飞起来,充满了灵动和俏皮。  老师常常抚摸着我的两根麻花辫,问道,你的辫子编得真好看,是谁帮你编的呀?  我头一歪,骄傲地回答道,是我爸爸!老师听了,惊讶地赞叹道,你爸爸真聪明,竟然能将小姑娘的辫子编得这么
期刊
今年4月,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在庆阳市召开。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以及来自全国16个实验区300多名教育局局长、教师会聚庆阳感知新教育,庆阳新教育人以一场近乎完美的特色展示、多所实验学校的实地参观震撼了新教育的同行。庆阳新教育走过了三个多年头,有过初期的迷茫,更多的是在践行路上的收获喜悦。  探索中结缘新教育  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是一次触及灵魂与利益的艰难博弈,这一点对于
期刊
今年4月,乡村教师吴再柱的力作《乡村教师突围》新鲜出炉了。在此之前,吴老师曾就书稿事宜,和我有过沟通,因此我应该算得上是此书的第一读者。享有此“殊荣”的我,对该书似乎更有发言权,也应该有更多的话可说。  我早在2010年《致柱子老师》的博文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柱子老师,是很早就认识的。只不过都是远远地,仰视他:我是选手,他是评委,审视着我;他是楷模,我是微尘,指引着我。偶进他的博客,他的勤耕
期刊
几年前就疯狂迷上了激情四射的窦桂梅老师,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观看她的讲课视频,下载她的演讲资料,品读她撰写的书籍,就像歌星、影星的众多粉丝一样为之痴迷,我成了名副其实的“梅粉”。这个假期我又认真拜读了她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这本书从母语、学生、读书、教材、研究课、素养、修炼这七个方面加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