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评价与管理机制构建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d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评价与管理机制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评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98-03
  
  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评价与管理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由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因素影响,大多数没有形成一套针对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很多是借鉴本科院校的评价标准,一般是采用奖惩性教师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评价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评价的结果是终结性的、横向的、面向过去的,无法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师评价的研究中,不同于奖惩性评价理论的另一种是发展性评价理论体系,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目的,以教师的自我激励为动机,不仅重视教学结果而且重视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旨在创造一种新机制,在没有物质奖励的情况下,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个人与学校的结合,从而实现教师个人未来发展和教学未来发展融合的一种“双赢式”评价体系。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对教师能力要求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本科院校的教师评价标准未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不符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在要求,不能有效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尚未形成全国统一标准和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教育资源分散,加上办学经费投入不足、人事配套制度改革滞后、继续教育保障制度不健全,以至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结构不够合理、职业能力不够强、制度不够完善、培养不够重视、兼职教师管理不够规范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例,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双师”素质教师评价与管理体系。
  二、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评价与管理机制的具体构建
  (一)“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创新
  1.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根据学院发展目标制定《中长期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了《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遴选及管理办法》《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规定》《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规定》等制度并有效地组织实施,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已经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和学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结合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采取公开招聘和引进等方式,从行业企业引进一批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新聘任的专业教师具备硕士以上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并一般要求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加强兼职教师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和完善,积极创建适合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环境,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进一步优化双师结构,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2.实行人事分配制度和院系二级管理改革。根据上级关于岗位设置与管理、绩效工资改革改革的部署,学院结合实际出台了《院系二级管理方案》《学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学院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制度和办法并组织实施。学院绩效考核遵循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客观公正、规范有序和激励先进、促进发展的原则,把教职工道德品质、政治素质的考核放在首位,着重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以教职工实际完成岗位职责所规定的任务为主要依据,对被考核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大家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努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促进学院的整体发展。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完善全员聘任制、岗位管理制度、绩效管理体系、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等,进一步深化院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行校系二级管理,强化教师岗位聘任,调动了系部办学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有效激发全院教职工活力,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3.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与管理制度。结合岗位设置调整的实施,研究制定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基本职责,具体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育人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高职院校教师的岗位职责、主要工作任务及量化指标、工作质量标准。专任教师的基本职责,自觉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爱护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爱岗敬业,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服从工作安排,履行岗位职责,优质优量完成工作任务。学院制定《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科研工作考核办法》《教学建设与社会工作考核办法》《育人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专任教师的岗位职责包括教学工作、育人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建设与社会工作四个方面,均实行量化考核指标。教学工作是指教师面向学生讲授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等的工作。主要包括理论课程讲授、实验指导、实习实训指导、课程设计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指导、一体化教学、技能大赛指导、培训等;科研工作是指学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教学建设是指为保证教学正常运行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等;社会工作指教师在完成主要工作之外,兼任校内外其他技术服务等工作;育人工作是指学校的教师、干部、职工为了实现育人的目标,在从事自己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以一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教育过程,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
  (二)培养机制构建
  1.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聘任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制定可行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和考核机制,明确专业带头人的年度培养目标,签订培养目标合同,健全激励机制,进行年度考核,任期考评,实行淘汰制度;创建双专业带头人运行机制,建立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流动工作站,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工程技术员或技术能手等到学校担任骨干教师,选派学院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企业参与科研项目、技术攻关,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咨询;利用学院校企合作平台,创建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和应用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的保障机制,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应用性研究;组织参与境内外培训和学术交流,制定详细可行的年度培训计划;提供配套的科研启动资金,资助教师主持课题研究、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以及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制订相应的措施引导骨干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方案的制订和课程建设,鼓励骨干教师考取相关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证,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技术大赛,不定期在校内进行专兼职骨干教师的交流;学院设立专项的教师培养基金,完善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计划,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或顶岗锻炼,提高其科研和技术应用能力。
  2.健全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科技研发能力。以任务为驱动,实施教师教育培训工程,激励教师提高专业技术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专业课教师到有关高校、工厂、企业参加学科学历进修、短期技能培训、岗位实践培训学习。同时通过院内培训学习、聘请专家到校培训学习、国内培训学习、出国出境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倡教师一专多能,鼓励教师申请评定第二职称和多种职业资格及技能证书。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基于校企合作工作站和校企共建的“校中厂”和“厂中校”,以项目为依托,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实现校企双赢。基于校企共同的利益,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一支专业技能团队,在校企双方共同的财力和激励支持下,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和技术服务工作。
  (三)评价与管理机制构建
  1.健全“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落实“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措施,形成“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认定、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在校内开展“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工作,健全“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制度,建设“双师”素质教师的资源库,进行常态化、动态化管理;实施“双师”素质培养工程,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制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及任务并分解到各个专业团队,合理安排青年教师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双师”素质教师培训班。
  2.健全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制度。制定《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暂行规定》,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相关制度,制订计划,统筹安排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顶岗实践时间不少于1个月;依托学院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在企业建立的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流动站,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项目为平台,组织企业参与制定师资培养标准,共同参与教师培训、管理及考核,实施校企讲师工程师互聘互认,实现教学团队校企互聘共建机制;完善学院分配制度,建立良性激励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科研项目、技术推广、技术服务以及积极参与或指导学生参与各级技术技能大赛,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取得参加第二职称的评审或考取职业资格证;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
  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完善《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实施企业职称特聘制,通过聘请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能工巧匠作为学院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采取“1+1”即“1名兼职教师+院内1名专业教师”的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共同完成该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达到一半以上。
  三、实践成效
  (一)“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以任务为驱动,鼓励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服务,骨干院校建设期间,双师素质教师数增加102人,总数达到336人,专任专业教师数增加41人,总数达到372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90.32%。学院通过建立完善兼职教师的聘用、培训与管理制度,加大兼职教师建设力度,兼职教师人数增加512人,总数达到702人,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课时比例达到一半以上,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明显改善,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成效显著
  骨干院校建设期间,每个专业培养2名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新增12人,总数达到70人,骨干教师数新增32人,总数达到116人。学院以科研与教研为载体,发挥专业教师团队优势,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锻炼培养专业团队的科技开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有效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教师承担各类上级科研立项达110项,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教师主动融入行业企业,在广西焊接学会等行业协(学)会中担任各类职务,充分发挥了沟通企业、促进合作、扩大影响、引领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教师培训与进修工作成效明显
  骨干院校建设期间,先后选派教师到德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院校或企业进行培训和进修100多人次,通过培训和进修,使学院的教师学到了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了学院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建设期内中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不少于1个月,中青年教师参加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不少于1次。
  (四)有效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
  通过以横向项目为纽带,深化校企合作,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强校企合作,实施任务驱动,以科研项目为纽带,通过科研项目和工程任务的实施,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并带动和辐射专业群和其他相关专业,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实现校企人才互流互通,共赢共利。
  
  【参考文献】
  [1]徐静,罗尧成.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评价及培养对策[J].职业教育,2013(11)
  [2]黄政艳.关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7)
  [3]魏海明.再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科学经济社会,2011(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立项项目 (2011B0033);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度立项重点项目 (2012JGZ176)
  
  
其他文献
【摘要】分析英语专业发展瓶颈的成因,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17-02    根据《2013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本科英语专业已连续4年被列入红牌专业,高职商务英语被列为黄牌专业,专业发展遭遇瓶颈。由于受毕业生就业对
期刊
【摘要】以药理学理论课程以及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为例,医药高职课程教学中改良PBL与改良TBL教学模式的结合运用,可以有效解决改良PBL教学模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素质以及较好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医药高职PBL教学模式TBL教学模式药理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
期刊
【摘要】分析当前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中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为例,提出通过以知识结构图为创新的知识基础、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实施手段的项目教学模式,以及体现学生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考核评价机制,使“教、学、做”有机地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专业技能课教学体系市场营销策划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
期刊
【摘 要】针对高职中草药栽培类专业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功能定位、资源配置、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中草药栽培 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79-02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草药栽培类专业在2007年设立并招生,起步较晚,实训基地建设基础薄弱,存
期刊
【摘要】梳理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以及社工教育的发展进程,阐释双重认同对社工专业本科生从业意愿的影响,提出改进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社工专业本科学生的从业意愿。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认同职业认同从业意愿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48-04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6 年中共中央提出“构建
期刊
【摘要】漫画设计与制作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后现代课程观提出“4R”课程评价标准,将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在漫画设计与制作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观信息化技术应用漫画设计与制作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3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教育改革观念受后现代思
期刊
【摘要】高校班主任育人工作,应充分认识和发挥班主任的育人优势,提高班主任的育人能力,以促进培养优秀大学生。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育人工作发挥优势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080-02    班主任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当前
期刊
【摘要】分析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立足专业,紧密联系企业和市场需求,打造与专业结合的“三位一体”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与专业结合“三位一体”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090-03    班级是高职院校相对集中的团体,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组织和单位,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起着重要
期刊
【摘要】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团队、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探讨职业技能竞赛与高素质导游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导游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28-02    近年来,职业技能竞赛已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比赛机制,成为培养和检验高职院
期刊
【摘要】农产品冷链物流课程设计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产品的冷链加工、冷链运输、冷链储藏、冷链销售为主线,对冷链物流企业的典型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其技能与能力需求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归纳;同时,从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角度确立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力要求、学习项目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产品冷链物流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