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白金三品”身上的迷雾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fl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金三品”是一个古老的话題。
  两千多年前的《史记•平准书》中已有明确记载,武帝时期曾铸造高额虚值货币——龙、马、龟三品。但是,在它的身上,又围绕着太多太多的谜团。比如它的铭文为什么不用汉字,而用古希腊文?而古希腊文字又错误频出,且拼不出明确的含意,而被人们用臆测作出各种解释。
  再如明明是“白金”,其出土实物却多为铅、陶、铜等材质。既然是“三品”,为什么龙币出土早,龟币、马币近些年才出现,且形制不一?以面值而论,龙币最高,而龟、马币低,后者应当量大,但是出土实物数量却正相反!还有,为什么只有龙币上有环形的古希腊文,而马、龟币上没有?
  诸多的问題,也有诸多模糊的解释,然而比起与“白金三品”同时期或更早的中国古代刀布环钱以及“半两”“五铢”成熟规范的体制,这种离奇古怪的货币很难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而完整无误的概念。
  记得最早对希腊铅饼(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白金三品”中的龙币)撰文的人是我的老同学,即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张柏龄女士,登在上世纪70年代的《文博》杂志上。该文与其稍后的相关文章中,主要内容都是谈及希腊铅饼的用途、功能和出土环境及在墓葬中整体布局中的位置。总体来说,此物实用功能并不清楚,但作为殉葬用品,其作用是明确的。
  近些年来,对“白金三品”的探讨逐渐增多,认知亦逐渐深入,特别是泉界不少人,对此逐渐认同,在我主持的钱币栏目中已发表数篇相关的文章。《史记•平准书》上对“白金三品”的叙述也逐渐和出土实物对上了号,当前,虽有一些学术上的争议,但是比起清末民初以及上世纪40年代的泉家,应当说对“白金三品”的认识已大大推进了一步,可以说已脱离了纸上谈兵的模糊阶段。如龙币(即希腊铅饼)上的希腊文,是汉王朝为了打通丝绸之路,为了与欧亚诸国通商的方便;再如龙马龟币三种都有“少”字印记,表示官方“少府”监制等等。但距离彻底解决这一学术问題,还有不少的细节需要澄清,其中一个重要问題,就是三品的材质问題。西汉王朝,特别是武帝时期,国力相当强大,要发行大额货币,特别是丝路通商的国际性货币,却要用贱金属铅来铸造,恐怕是大笑话,况且史书明确记载,三品材质为银锡,从来中国历史书上说的白金均是指银,那么,如此众多的铅饼怎样和龙币对上号呢?况且既是西汉的大额珍贵货币,为何出土量这样大?据我所知所见的已不下百枚,“白金三品”发行时间很短,数量肯定很少,此种现象何以解释?本期发表的刘存忠先生的文章《真正的“白金三品”》对此课題的研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物证据,将此问題的解决推进了一大步,原来“白金三品”的真正材质,就是白银,正因为如此,真正的“白金三品”出土量不过是凤毛麟角,极为稀少。刘先生所藏的一套可说是其中之一,而大量的铅质、陶质(龙币)都不过是民间仿造的殉葬品,只有如此理解我们才能对解决西汉的“白金三品”之谜跨进一大步。
  刘先生的龙币,曾经我目测上手,其背部锈迹虽经人为破坏,但其面部锈色入骨,无疑为两千年以上的真品。出现这一实物佐证,是非常可喜的。(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十月的榆林,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蔚蓝的天空漂浮着朵朵白云。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笔者和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处的三位专家,搭乘飞机前往榆林验收即将建成的陕西榆林上郡博物馆。  榆林史称为上郡。秦汉时期,榆林是边关重镇,著名的古战场,秦始皇的儿子扶苏、著名将领蒙恬,汉朝的飞将军李广,都曾戍守在这里,秦汉以降,历代王朝与多个少数民族的征战厮杀也发生在这里。榆林也是历史上农牧业生产和商贾重地,隋唐时期的丝绸之
期刊
承蒙一位未曾谋面的已古稀之年的汤老先生厚爱,笔者收藏到两枚上面刻满诗文的竹臂搁。该臂搁长约36.8厘米、宽约7厘米、厚约0.8厘米。  臂搁,也称“秘阁”,是古代文人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过去,人们用的是毛笔,书写格式自右向左,稍不留意衣袖就会沾到字迹。除了能够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外,垫着臂搁书写的时候,也会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别是抄写小字体时。因此,臂搁也称腕枕。臂搁的材质很多,如竹子、黄杨木
期刊
华夏文明,大美青铜。吉金珍品,举世推崇。  五千年前,石破天惊。黄河流域,肇始制铜。  仰韶刀具,最早器形。禹制九鼎,自古传颂。②  青铜时代,夏晚始兴。商代繁盛,西周顶峰。  春秋末期,壮丽转型。千几百载,青史称雄。     国之重宝,王权象征。势力财富,鼎食钟鸣。  礼乐兵器,制不厌精。饮食杂具,各司其能。  彝壶簋爵,子孙宝用。鬲尊鉴缶,彰显峥嵘。  觚斛觯觥,钺铙镜。盘盨,甗瓿甑瓶。
期刊
前一段时间,有关故宫及其文物鉴定专家的负面报道接二连三,让人们对权威部门和权威专家顿生信任危机,事实上并非尽然。  今年5月20日至23日,著名书画鉴定家单国强先生应南通博古邀请,来南通鉴定字画,笔者有幸陪伴左右,不但从中获益匪浅,而且深切感受到其治学严谨的认真精神。  5月20日上午,一位从淮阴远道而来的藏家,带来一幅刘继卣的巨幅人物画,画作约50平尺,实为少见。单先生先是对全画浏览一遍,然后对
期刊
当冯毅老师以3500万元的高价从日本青铜大家千石唯司手中购回其最好的铜镜—海兽葡萄镜时,就立即引来了国内收藏界一片哗然。因为在此之前,铜镜在国内最高交易价格是由金懋国拍2010年秋季“景星麟凤铜镜专场”创造出的728万元的纪录。当大家都在猜铜镜的交易价格什么时候可以突破千万时,没想到仅几个月的时间,在2011年元月的中国香港,就被冯毅老师给打破了,在其之后没多久,另一面黑漆古海兽铜镜被台湾的曹先生
期刊
山川灵秀的雅安是西蜀早期人类聚居地之一,居住在此的先民们以他们的辛勤和才智创造了灿烂的西蜀文化,留存至今的古代文化遗产,尤以汉代居多,其文化积淀之丰厚,令人惊叹。雅安汉代雕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雕刻之精美,是汉代石刻艺术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馆的雅安东汉石雕棺础座与帷帐座,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棺座础与帷帐座是1956年3月出土于雅安市雨城区河北沙溪
期刊
本篇仅谈收藏类珍贵玉质玉器的鉴赏和评价。  玉雕行业所使用的雕刻材料,实际上不仅仅只有无机盐类矿物集合体(如软玉类、翡翠、绿松石、青金石等)、少数非晶质体(如黑耀岩),以及晶体矿物(如水晶、刚玉、碧玺等),还有有机质宝石材料(如珊瑚、琥珀、砗磲、煤晶等)。因此我们对玉雕材料的认识就不能仅局限于无机盐矿物类的玉材上,珍贵的有机材料类是我国传统玉雕行业用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上一篇我曾讲过玉器的三大价
期刊
赶集    黄胄(1925—1997年),原名梁淦堂,字映斋,少年时改名黄胄,取意于“炎黄之胄”,曾用名梁叶子、苗迪。“文革”中作品曾题名梁蓬、梁泉。1925年3月生于河北蠡县,后迁居西安。黄胄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中国画家之一,擅长人物画和动物画,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人物画善于运用速写的表现手法来抓住人物特征,线条流畅有力,风格奔放,生活气息浓郁。动物画除驴外,还常画牛、马、骆驼、狗、鸡、猫
期刊
五月的枝头,拥挤着绿,绿成一束流韵的心声,春已远去,远成一把唐诗里的油纸伞;雨漫不经心地飘着,滴碎了初夏的宁静,滴进我今夜的文字里,在这样的夜晚,我喜欢泡一壶清茶提提神。  其实,喝茶常常不只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生活情趣,同理,收藏也往往不只是为了收集东西,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生活品位,一种人生格调……   近来民间博物馆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三月份广州举办的“中国私立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开幕
期刊
早期辽钱,出土及传世均极为稀少,历来为古钱币收藏界所珍视。如“通行泉货”、“天赞通宝”、“天显通宝”、“会同通宝”、“天禄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等。其中,“会同通宝”为孤品,成交价55万元。  笔者经十余年苦苦寻求,现已集得其中的四枚,即:“天显通宝”、“天禄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今借《收藏界》宝地予以展示,与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共赏。    一、天显通宝    “天显通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