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思考

来源 :神州民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探索,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文化中心)社会服务职能作用,挖掘文化资源,实现公共文化共建共享。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创新服务体系探索思考
  
  罗定市是广东省东西两翼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的县级市,全市管辖21个镇(街)、一所高等職业技术学院和一个地区市环保工业园,总人口达125万人。近年来,围绕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建设目标,罗定市探索出一条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路子,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于基层等工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于基层取得一定成效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一是全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和总量走在全省山区县(市)的前列。到2013年底,全市三馆一站(文化中心)建设评估定级已达标以上,其中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文化馆和博物馆为国家二级馆,4个特级文化站,4个一级站,2个二级站,3个一级站,基层文化站(文化中心)建设全部达标;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了政策的支撑扶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发展的时代,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颂布三年多来,我省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强省建设,相应提出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思路,不但在政策上给予高度重视,而且在经济上也给予大力扶持,每年都拨出一定的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资金,其中就给予文化馆每年10万元的补助,针对性地扶持文化馆实行免费开放服务,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免费文化大餐;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罗定市的21个镇(街)已建立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罗定市文化中心的建设已于2013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5880平方米,室外达一万多平方米,于2013年就举办免费开放大型文化活动25场次,群众文化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公共文化服务要实施多样化服务模式。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文化服务软实力,做精做优罗定“文化之乡”品牌,市政府在历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全面提升罗定市公共文化的软实力,结合罗定山区县(市)实际,提出了建设“文化之乡、名人故里、历史名城、广东西关”的发展定位,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唱响主旋律,市政府亦先后制定了《罗定文艺沃土工程》和《关于推进罗定文艺沃土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1、实施文艺沃土工程,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需要。实施文艺沃土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软实力,是结合罗定实际,是创新文艺工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形式的一大探索,是有效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实施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全面开放公共文化服务,繁荣基层文化事业的重要举措。
  2、实施文艺沃土工程,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激发群众创作热情,提升文艺创作水平的需要。文艺沃土工程通过健全遍布城乡的文艺创作,展示交流平台和开展各种文艺创作活动,能够为文艺爱好者、普罗大众提供展示作品、交流心得、培训提高的机会,从而激发基层文艺创作者的创作热情,促进基层文艺创作水平得普遍提高。
  3、实施文艺沃土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解决文艺人才断层危机,培养年青有为接班人的需要。目前,罗定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文艺工作者普遍存在年龄偏大,老、中、青、少衔接不合理,存在人才危机等问题。文艺沃土工程将着力于培养人才,通过各种培训班、讲座,开展文艺创作活动等途径,吸引和鼓励更多年青一代爱好文艺的创作,帮助年青一代文艺爱好者提高创作水平,更好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4、实施文艺沃土工程,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擦亮地方文化品牌,丰富基层文艺生活的需要。文艺创作水平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底蕴的重要指标,罗定市要建设文化之乡、历史名城、文化强市,就要提高基层人员的文艺创新水平,罗定实施文艺沃土工程的出发点是广泛挖掘培养文艺人才,从数量上质量上提升罗定文艺创作水平,从而树立罗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招牌。
  5、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就要培育一帮高素质的文化人才。罗定市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的方式,招聘了一批有文艺特长的文化人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罗定市就从全国招聘文化人才,就文化馆一个单位就招聘了4个专业技术人才。目前这批专业技术人才在配合政府中心工作宣传和服务基层文化建设都起到积极作用。
  (三)基层群众文化服务要有地方特色。罗定市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刚改制建立的文化服务中心和原来的文化馆就已经有一班活跃在基层的文化人,他们通过开办培训班和文艺走进基层等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服务。当夜幕降临时,一帮文化人就主动协助“私伙局”进行自娱自乐的文艺演出,单是城区也有十多个这样的文艺团队。在罗定学宫内每周末就有传统文化讲座班,这些活动就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
  
  二、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做法
  1、建好一个中心。罗定市于2008年立项,建设一个文化中心,该中心总投资达3500多万元,总面积12373平方米,是目前粤西地区屈指可数的文化中心之一。集文、音、美、舞、摄和文艺演出专线影院于一体,为本地区文艺爱好者交流创作经验,开展创作活动,展示创作成果,培养文艺人才提供一个平台,为推动文化强市、文化强省建设创造条件。
  2、完善一个网络。要充分利用整合各类宣传文化阵地,为参与群众文化服务的志愿者、爱好者创作作品、展示作品、交流互动、培训学习提供平台,逐步在罗定市建立一个遍布城乡基层的文艺创作、展示、培训网络。首先要利用文化中心,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发挥龙头作用,并设立相应的文艺作品展示室。其次要开辟社区、小区、校园、企业、有条件的酒店、旅店,要利用走廊、大堂等展示文艺作品,为基层大众服务。
  3、健全一套机制。要因地制宜,根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逐步完善相关协会的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保证基层公共群众文化服务能够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推进,从而明确各项实施细则能够落到实处、抓好抓出成效。
  4、壮大一支队伍。要整合已经成立的生态文明协会、各类文艺协会、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使其能够有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阵地,充分整合利用文化资源,为基层群众服务。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动员文艺爱好者、共青团团员加入各类文艺协会,不断壮大服务队伍,为群众文化服务于基层增添新生力量。
  5、推介一批名家。要加大对文化作出过贡献的市内外、文化名人、文艺名家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动员和帮助有条件的文艺名家申请地级市、省、甚至国家级文艺协会会员。要创造条件,组织本地区文艺家、文化名人到文艺鉴赏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地区和省、市举办文艺作品展,以便提高文艺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帮助有较高创作水平的文艺爱好者出版文学专著或个人作品展,增强他们服务于基层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6、打造一批精品。积极推介本地区基层文艺作品,组织和帮助文艺家、文化名人多创作精品及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尤其是全国性的文艺作品竞赛活动,加大对获奖作品的宣传力度和嘉奖鼓励,激发文艺家的创作热情,不断提升文艺作品档次,打造一批精品,更好地为基层文化服务。
  7、创作一批作品。要鼓励和动员文艺创作者文化工作者、积极开展文艺创作活动,多创作一批反映罗定本地特色的文艺作品,组织文艺爱好者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主题鲜明的创作活动,为推动中心工作的开展和基层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文艺支持。
  8、开展一批活动。要组织本地区文艺爱好者、文化志愿者多深入基层、深入山区、老区、社区、企业,深入群众開展文艺演出、文化下乡等活动。要充分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文艺活动,提升各类文艺活动的水平。
  9、培养一批新人。要利用文艺创作网络收集各种信息,广泛挖掘本地区基层文艺奇才,帮助有天赋的文艺奇才、文化爱好者提高水平,动员更多的文化志愿者、文艺爱好者、文艺奇才加入各类文艺协会,充实到各地基层文艺创作队伍中去,同时组织专家开展讲座培训活动,为培养新人服务。
  10、发掘一批奇才。要利用文艺创作网络收集各种信息,广泛发动本地区的文艺奇才,激励文艺奇人、文化名人多开展创作活动,帮助有天赋的文艺奇才提高创作水平,动员更多的文化志愿者、文艺奇才加入到各类文艺协会去,为推动公共群众服务基层提供支撑力量。
  
  三、创新群众文化活动之公共文化体系免费开放的工作思路
  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也是实行公共文化免费开放的场所之一。一是健全免费开放公示制度。我们已在文化馆走廊和门口的宣传栏公示每周实施免费开放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甚至还公示出培训辅导班的专家、老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名单。二是完善安保措施。我们十分注意公共文化场所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的配置,整个文化中心的防火设施都按消防部门的规划要求做足设置配套,还装有监控视频,同时还聘请保安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巡查,并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免费开放后观众的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的安全。三是打造罗定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我们制定实施文艺沃土工程方案,在全市城乡都实行公共文化免费开放服务,首先成立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和党志愿者服务队伍,与团委、生态文明协会、舞蹈家协会、书法养术协会、摄影协会、“私伙局”和老师等开展横向活动,不断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其次是确保公共文化服务队伍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做,做的能做到最好。再有就是将每年四月份的文化活动周,十月份的稻米节和十二月份的农村文艺汇演结合起来,擦亮罗定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形成特色,为宣传罗定唱响罗定出力,同时为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探索出经验。
  
  参考文献:
  [1]秦立蓉.群众文化从“体验”开始.神州民俗,2013年6期;
  [2]辜雯.群众文化活动策略管见.神州民俗,2013年6期。
  
  作者简介:陈前文,云浮罗定市文化馆助理馆员。
其他文献
低调、不动声色,用来形容我们在岳麓山遇到的居民真是再合适不过,他们喝山泉水,吹自然风,在老房子和更古老的树木下思考人生,然后把结论隐藏。这样普通的日常你万般求之而不得。这座山,也因为还有他们,显得人情味十足。  岳麓山是座什么样的山?  岳麓山为西南一东北走向,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5,25平方公里。东有天马山、凤凰山、玉屏山,西有桃花岭、绿蛾岭、金牛岭,南至靳江边,北抵圭峰云丹
期刊
[摘要]本文以对地方特色文化艺术节的思考与启示为出发点,针对大朗“毛织风情文化节”与大朗文化强镇建设之间的重要关系,对其功能作用和发展的策略调整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对“毛织风情文化节”如何在大朗文化强镇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  [关键词]大朗毛织风情文化节文化强镇建设作用方法    随着东莞市推进现代制造业名城转型升级进程的加速和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东莞市创建文化名城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期刊
倘若你问一位阿拉伯朋友,他最不能缺少的饮食是什么,对方十有八九会伸出两根手指——“椰枣和咖啡”。阿拉伯地区是椰枣主要种植区,那里的人们喜爱椰枣众所周知,而咖啡一般和欧美时尚与商务氛围紧密相关,怎么会是中东风情不可或缺的元素呢?事实上,世界上第一杯咖啡,正是由阿拉伯人熬制的。阿拉伯国家大街小巷最为常见的是三种店铺,金店、甜点店和咖啡店。纯正的阿拉伯咖啡是一种需要用小杯慢慢品啜的饮品。阿拉伯的“咖啡道
期刊
[摘要]“城市针灸”理论是西方学者提出的城市更新理论,它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范例。它是一种以小尺度改造的城市更新模式,通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以”点式切入“的方式进行小规模的改造,最终起到激发其周边环境的变化、激发城市活力、改变城市面貌、更新城市的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寻找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实践与“城市针灸”理论之间的契合点,让“城市针灸”这一理论为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提供镜鉴。  [关键词]城市针灸社
期刊
苏州吴地乡村,地处水乡泽国。建房地基的选择自然是“第一要务”,在这水网密布的田野上,一般的乡村人家建房大多选择沿河傍水而建,座北朝南。建成如此贴近着大自然的住房后,人们生活在其中,既能得到取水的方便,又享受着充足的阳光,加上空气畅通,自然还能得到新鲜的空气。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农人的心情哪有不舒畅的?  讲究一点的人家,还会请来“风水”先生看“风水”后才最终确定建房之地,尤其是要搬离原来的老宅
期刊
[摘要]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核心,而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制度还存在一些亟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本文结合学习国外其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几点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的浅见,使之更有利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    非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英德市作为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域,在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过程中的探索实践,梳理了实践活动的体会,总结了活动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成效存在问题思路对策    作为英德市文化惠民工程重要载体和重头戏的“送戏下乡”活动,成为了英德市乃至清远市的一个文化品牌。“送戏下乡”是英德市委市政府文化惠民活动的民生实
期刊
[摘要]太平清醮是一种保平安的“平安醮”。深圳及香港在鸦片战争前同属新安县,风俗及习惯相差无几。鸦片战争后,两地分属不同制度管辖,慢慢地,在人情风俗等方面出现了差异,打醮习俗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非遗打醮习俗大鹏长洲    一、深圳打醮习俗  解放前打醮习俗在新安县(包括深港地區)相当流行,分为两种,一为解除瘟疫的“瘟醮”或“傩”;二为酬神庇佑、祈求平安的“太平清醮”。以平安醮(也称祈
期刊
[摘要]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政策出台已有三年。国家的拨款、政策的扶持、社会的关注,让文化馆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与此同时,不少文化馆也面临类似的难题: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意识不强、活动形式老旧等,而这些问题往往与文化馆的人才支撑不足有密切关系。论文试图讨论在免费开放环境下,文化馆的人才需求、误区与队伍建设等话题,为文化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文化馆免费开放人才建设
期刊
邯郸,曾经是战国七雄赵国的的首都,其建城史3100多年。邯郸的酿酒历史更久,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磁山文化时期,是中华酒文化的源头之一。远在战国之初,邯郸城西十里酒务楼泉水酿酒已初具规模,酒质甘冽清醇,名扬列国。司马迁的《史记》、《列传》,诸子百家的《庄子》、《淮南子》等古籍名典都记有邯郸酿酒与诸侯争霸、歃血为盟的历史故事,著名的“鲁酒薄而邯郸围”的典故,则是邯郸美酒千古流传的一段佳话。品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