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阅”是作文教学的制胜法宝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conf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阅”就是在作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互评互阅,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教评模式。多数教师将“互阅”定位在“互批”这一层面上。其实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单单一个“互批”是远远不能改变学生对于写作的传统观念的。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应该教授的是构成写作过程的每一步的操作方法。笔者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觉得“互阅”模式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创造良好氛围,改变传统观念,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互阅互评
  “互阅互评”是作文互阅的第一个层面。通过互阅互评,学生作文得失的反馈变得及时有效,教师批改作文的强度也减轻了,可以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更多方面的指导。笔者认为很多教师实施“互阅互评”的做法时,对学生的互评要求方向不明,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效果也就不大,因此,学生互批互评前的指导工作尤其重要。
  1.巧用课内教材,一课一得渗透作文技巧
  人教版教材中写作的知识点比较零散,教师首先要能见缝插针,深入挖掘教材中可指点写作技巧的语段,组合成适合指导学生作文的校本教材,在教读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感悟体验,积累批改作文的经验,他们才能明白互批互评的切入点,评者有目标,被评者才有收获。比如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神态描写表达心情的特点特别突出,可用来进行练笔,观察、描绘教师或同学、父母等的神态、动作等,进行生动的片断作文训练;《社戏》《芦花荡》《羚羊木雕》中有很多精彩的景物描写,可用来指导学生学会借景抒情……通过学生各个阶段的片段作文,最后连成一篇完整的作品,让学生在互阅中进行修改,再选出或优或劣的作文进行评价,这样,他们的感受是最直观的,也可以在创作和互阅互评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
  2.善用课外教材,分类积累素材,在作文互阅中点评选材的优劣
  课外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可以潜移默化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众所周知的,它对学生的作文写作的帮助也是勿庸置疑的。我们可以挖出课外教材中更多的元素,为作文服务。利用课外教材训练学生的素材积累便是其中的一项。
  比如《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一文,讲述的是一个已经成家的儿子回去看望年迈的母亲,在一起过马路时,母亲一个习惯性的牵手动作让儿子感动万分。在讲评这篇文章时,我首先让学生感悟的是本文的事件就只是一个牵手的动作,为什么这个动作能够表达出这么深刻的母爱;然后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父母的一些细节性动作,并作笔记积累,学生回答的内容有:点蚊香、盖被子、夹菜……这些生活的细节就在讲评课外阅读材料中被挖掘出来;最后让学生将这些小细节进行片段练习。因为是有感悟地写生活中的片段,这当中自然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学生有了参照物,在互批互改中也会发现作品中存在的缺点并改正。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互批前能有效地指导他们的评改方向,那么学生间的互批互评也就有了头绪,评者言之有物,被评者心服口服,双方也就能在互批中彼此进步。互批互评确实能使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互阅互荐
  学生在互批互评的基础上,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作文技巧,也有了一定的审美观,这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住时机,激起学生最大最高的阅读热情和创作热情。这就必须进入作文互阅的第二个层面——互阅互荐。
  1.课外文章的推荐
  笔者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阅读3篇课外文章,并且必须落实到笔头:⑴简述文章内容;⑵点评三个句子;⑶写阅读感受,至少60个字,超过100个字的就表扬;⑷学生小组交流,选出最好的一篇,全班共选出10篇左右,全班互阅,归纳题材,教师再点评,表扬那些推荐好作品的同学。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动笔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是一种阅读能力的训练了,小组的交流是为了集思广益,通过互阅的功能,扬长避短。钱梦龙老师曾说,“石子只有在碰撞中才会爆出火花”,思想上的许多发现和创见,常常是在相互交流和切磋中获得的。
  选取10篇好作品,才是教师的主要目的。这样既可以推广好作品,拓宽学生的见识面,又能够让那些获选的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他们自觉阅读的热情。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变,才能产生高效的创作质变。
  2.学生作品的推荐
  两周一次的作文,分小组互阅,每个学生都点评,首先每组选出点评写得最好的一份评语,进行适当奖励,这样可以借学生的好胜心理,促进他们认真地去点评,在点评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提高点评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其次每组再选出写得最好的一篇作文,总结推荐理由,附在作文后面,然后全班传阅。这样做,学生们既看到了好作品,又看到了点评,一举两得,被选中作品的作者,成了全班的名人,他们对待下次作文的态度肯定更加认真,创作欲望就更强烈了。没被选中的作品,作者在课后必须自己认真阅读同学的点评,并进行自我修改。
  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取材之巧,语言之妙,形式之新,内涵之广,在享受阅读中体验写作乐趣,在互阅互评过程中提升写作水平,同时也使自己的阅读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不过,这种互推互荐行为,必须要求学生要有健康正确的心态,因此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是不可忽略的。
  三、互阅互竞
  学生在互阅互荐过程中体验感悟到的是一种满足,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成就。有了这种心理基础,他们很容易就能进入互阅的第三个层面——互阅互竞。在这个层面的指导上,笔者主要是培养学生建立“读者意识”,以此进行引导。
  1.何谓“读者意识”
  所谓“读者意识”是读者的欣赏愿望、阅读趣味和评价对写作主体表达和发表的影响和制约因素。这里的“读者”有其特定的含义:读者,即学生写作时心目中要倾诉的对象和阅读学生作文的人。据此,我们可以界定,教师、学生以及假想的倾诉对象都是读者。
  所有写作的人在写作时须时时将“读者”放在首位,以“读者”来制约创作,才能写出让人有兴趣的或者愉悦的作品。
  2.“读者意识”的激励作用及运用方式
  学生有了“读者意识”后,就会以假想读者来制约自己,在写作时必然会严格要求自己。而此时教师一定要创造并提供学生说出、发表的条件,并在写作过程中指导、锻炼学生。当学生有了“说出”或者“发表”的机会,并得到教师的认可赞许,会激起他们创作的外在动机,而这种外在动机又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他们创作的内在动机。比如我们将学生的作品当作范文在班级朗读,将学生的作品发表在学校的墙报上或推荐到报刊发表等,这些无疑是对学生的创作水平的认可,那么得到赞许的学生其创作激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可见,在作文互阅中,墙报、手抄报、课堂、学生优秀作品展以及各种报刊的投稿等,就是一些有激励作用的方法,那么在作文教学中都应该物尽其用,才能刺激初中生的好胜心理,引导他们进行良性竞争,创作更好的作品。
  读写不分家,作文互阅就是通过课外教材和学生作品间的互阅互评互荐,使学生提高阅读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创作能力,再以创作水平去促进阅读鉴赏水平。可以说,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也是语文教学中要好好思索的一个问题。
  (作者单位:545709广西金秀县头排中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的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它是班主任创造性劳动的产物。班主任工作的艺术美是班主任的本质力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性显现。是指存在于一切班级工作中的美,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班级工作的综合美。笔者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一、率先垂范,潜移默化  好的班主任要求“正人先正己”,处处以身作则,不做任何有损
期刊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青少年的主导活动,是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青少年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影响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效。有调查显示,有的学校从
期刊
师德是教师之魂,加强师德教育建设,塑造师表风范,是一场灵魂深处的大革命,修养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所谓“修”是有整洁、锻炼、提高、完善的意思,所谓“养”有养成、培养、涵养、的意思。新时期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在当前实施学校集中教育的过程中,首要的是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者、教育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建设的成败。
期刊
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
期刊
一、重朗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
期刊
【摘要】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中,教师似乎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并在有意无意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灵施暴,特别是对于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学生的长期发展极为不益。我们应尽早摒弃这种教育弊端,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形成师生情感交融的新风尚。6Dx  【关键词】情感教育 学困生 心灵施暴  在人类的心理结构中,包括两种因素,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
期刊
我所在的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仪陇,这里经济社会落后,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下老弱病残和读书的青少年,这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我在乡上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一直教初中数学,从七年级一接手开始,我就发现这个班级的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比较差,我翻看了学生参加小学毕业考试的数学成绩,优生数占五分之一,中等生占三分之一,不及格的学生将近一半,看到这个情况我心里非常着急,我就一直在思考接下来我
期刊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干扰下,许多教师感慨:语文越来越不会教了,许多学生也哀叹:语文越学越没味了。语文就真的如此难教、难学吗?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醉,在当今语文的教与学中再也踪影难觅了吗?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不断的探索反思,认为语文课堂应是最生动丰富的,语文教学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陶冶情操的,学生完全可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快乐而深情的学习语文。  一、快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期刊
穿插链接是让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或在课始、课中插入,加进与课文相关的其他内容;或暂时中断教学主线,或靠近教学主线有机地“切”进一些知识内容及活动片段;或配合教学内容有机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