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已深入教育教学中,面对此轮新课改,对从教多年的教师,如何尽快适应,怎样尽快提高课堂和效益,这是摆在数以万计的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任务。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 提高 效益
一、全面树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尽快步入新课改行列,我一方面积极参与各方面培训;另一方面经常挤时步入新课改走在前面的名师课堂,向他们求取真金,不断树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意识。新课改的意识逐渐占据了我的大脑,取而代之的是自然而然的行动。老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的行动在我班的语文课上越演越烈,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的效益也突显出来了。
二、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改变传统的导入模式,导入体现以生为主体。
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學习《童趣》这篇文章时,我的导入设计是这样:①四人一小组,分别讲一个童年难忘的趣事。②全班集中由同学自主举手,然后抽2——3名同学各讲一件童年趣事。事毕,掌声响起来。③师请一名同学小结。先后对此活动总结,并引导全班同学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最后自然过渡到《童趣》。再例如:我在组织同学们学习《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时,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①师问:天气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外出活动重要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各位讲一下天气与学习、生活、外出活动有关的故事。②全班集中,请2至3名同学给全班同学讲。③师作结:首先掌声响起来,感谢同学的精彩故事,接着师说:“今天我们在家要知道天气情况,非常简单—看天气预报,然而当我们出门在外又不具备条件时,要知道天气情况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与我一起走进《看云识天气》,它会告诉你。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精彩的导入定能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课堂。
2、课堂提问讲求艺术。
成功的提问,能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必须从对实现教学目的意义出发来设计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就要对提问认真准备,精心设计。 ②提问要有趣味性。富有趣味性的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使课堂教学在比较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顺利进行。③提问要抓住矛盾,激活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应抓住矛盾,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④提问要注意总结评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置之不理,或者简单说“行”、“可以”之类,需要在内容、思路、方法、语言等方面作出简要的评述。既要让答问的学生知道自己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又要让全班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怎么回答更符合要求。总结评述是回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知识的系统与综合,认识的明晰与深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提问的质量。
3、引导学生合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逐渐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从何而来?精心设计教法并组织实施至关重要,此环节我是这样做的:①短小优美的文章,还朗朗的读书声于课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就是先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读,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抓住了春的哪些方面进行描绘,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春草,春花,春雨和老少迎春),②一篇课文侧重培养学生一至两个方面的分析能力,一篇文章什么能力都想培养,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此文我就只侧重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中说明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这一能力,教案中我的分析过程和对问题的探究设计都围绕抓特征而展开。③巧妙合理的板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则精美的广告,令人难忘。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我对此非常看重
三、讲究听课技巧,注意听课方法。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举疑解难的过程。听课方法得当,习惯有素,配合默契,能使课堂的每分钟有效地得到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听课的方法与习惯养成上,由于每个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各异,语文教师在刚开始接受新班级授课时,都有一个了解、融通、适应到默契的过程。
适应与默契。首先老师要适应学生,适应学生的基础,适应学生的特点,关键要适应学生以往语文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其次老师要放开架子让学生适应自己。适应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个学生不同的神情,老师能体察出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老师的每一种神情、动作,学生都能体会出所传递的知识信息。
当然,良好默契的语文学习氛围的养成,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难点,也是闪光点,它要求教师:教风民主、知识全面、思维敏捷、驾驭课堂娴熟自如,调控得心应手。特别表现在学生质疑问难题上教师要坚信:态度上只有沉下来,学生的问题才能提上去。
四、渗透德育,巩固迁移,提高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对生进行德育教育都是我每节课堂设计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例如,我组织学生学习完《论语》十则后,作结时,我引导学生先归纳出文中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的名句,然后请生说感想,谈体会,事毕学生受到很大的振动,特别是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想。学生是谈得振振有词,激动万分。后来写作文时,部分学生还引用了此文中的许多名句进行说理,启发读者,教育他人。
在课堂教学后的迁移练习,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合适的消化土壤,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牙里中心校 )
关键词:初中语文 提高 效益
一、全面树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尽快步入新课改行列,我一方面积极参与各方面培训;另一方面经常挤时步入新课改走在前面的名师课堂,向他们求取真金,不断树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意识。新课改的意识逐渐占据了我的大脑,取而代之的是自然而然的行动。老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的行动在我班的语文课上越演越烈,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的效益也突显出来了。
二、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改变传统的导入模式,导入体现以生为主体。
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學习《童趣》这篇文章时,我的导入设计是这样:①四人一小组,分别讲一个童年难忘的趣事。②全班集中由同学自主举手,然后抽2——3名同学各讲一件童年趣事。事毕,掌声响起来。③师请一名同学小结。先后对此活动总结,并引导全班同学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最后自然过渡到《童趣》。再例如:我在组织同学们学习《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时,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①师问:天气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外出活动重要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各位讲一下天气与学习、生活、外出活动有关的故事。②全班集中,请2至3名同学给全班同学讲。③师作结:首先掌声响起来,感谢同学的精彩故事,接着师说:“今天我们在家要知道天气情况,非常简单—看天气预报,然而当我们出门在外又不具备条件时,要知道天气情况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与我一起走进《看云识天气》,它会告诉你。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精彩的导入定能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课堂。
2、课堂提问讲求艺术。
成功的提问,能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必须从对实现教学目的意义出发来设计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就要对提问认真准备,精心设计。 ②提问要有趣味性。富有趣味性的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使课堂教学在比较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顺利进行。③提问要抓住矛盾,激活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应抓住矛盾,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④提问要注意总结评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置之不理,或者简单说“行”、“可以”之类,需要在内容、思路、方法、语言等方面作出简要的评述。既要让答问的学生知道自己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又要让全班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怎么回答更符合要求。总结评述是回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知识的系统与综合,认识的明晰与深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提问的质量。
3、引导学生合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逐渐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从何而来?精心设计教法并组织实施至关重要,此环节我是这样做的:①短小优美的文章,还朗朗的读书声于课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就是先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读,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抓住了春的哪些方面进行描绘,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春草,春花,春雨和老少迎春),②一篇课文侧重培养学生一至两个方面的分析能力,一篇文章什么能力都想培养,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此文我就只侧重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中说明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这一能力,教案中我的分析过程和对问题的探究设计都围绕抓特征而展开。③巧妙合理的板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则精美的广告,令人难忘。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我对此非常看重
三、讲究听课技巧,注意听课方法。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举疑解难的过程。听课方法得当,习惯有素,配合默契,能使课堂的每分钟有效地得到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听课的方法与习惯养成上,由于每个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各异,语文教师在刚开始接受新班级授课时,都有一个了解、融通、适应到默契的过程。
适应与默契。首先老师要适应学生,适应学生的基础,适应学生的特点,关键要适应学生以往语文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其次老师要放开架子让学生适应自己。适应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个学生不同的神情,老师能体察出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老师的每一种神情、动作,学生都能体会出所传递的知识信息。
当然,良好默契的语文学习氛围的养成,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难点,也是闪光点,它要求教师:教风民主、知识全面、思维敏捷、驾驭课堂娴熟自如,调控得心应手。特别表现在学生质疑问难题上教师要坚信:态度上只有沉下来,学生的问题才能提上去。
四、渗透德育,巩固迁移,提高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对生进行德育教育都是我每节课堂设计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例如,我组织学生学习完《论语》十则后,作结时,我引导学生先归纳出文中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的名句,然后请生说感想,谈体会,事毕学生受到很大的振动,特别是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想。学生是谈得振振有词,激动万分。后来写作文时,部分学生还引用了此文中的许多名句进行说理,启发读者,教育他人。
在课堂教学后的迁移练习,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合适的消化土壤,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牙里中心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