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是时代的呼唤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就是上一个好学校难。家长不但要子女上学,而且要上好的学校;不但要享受教育的权力,而且要享受优质教育的资源。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使教育均衡发展,达到教育公平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热点 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
  近年来,人们议论最多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是上一个好学校难。究竟难在何处?家长不但要子女上学,而且要上好的学校;不但要享受教育的权力,而且要享受优质教育的资源。"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普遍心理,因为教育给予人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均收入是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人均收入的两倍。人们只有千方百计让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才有希望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那么,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成为家长选择学校的标准。一些教育资源丰厚,升学率高的学校,生源就好,学生纷至沓来。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生源就少,少有人问津,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教育资源好的、升学率高的学校就形成了重点学校、热点学校;那些教育资源缺失、升学率低的学校便成为薄弱学校。在这种情况下,优质学校由于班额有限,不得不采取收取择校费、借读费、赞助费等形式加以限制。诚然,这种限制起到一定约束作用,客观上讲,人们对享受优质教育的渴望是强烈的,这种渴望难以抑制,所以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孕育而生。
  1.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
  2006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201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级差距。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已经写进了国家法律和党的文献。可见,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笔者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1 教育机会不均等。只要有择校、借读现象,就会出现分数面前不平等的现象。有钱的家长可以出钱让子女进入重点、热点学校;有权的家长可以批条子让子女进入重点、热点学校,而那些既无钱又无权的家长就是差一分都进不了这些学校。报载,据近年一项对某市的调查显示,在该市的初中毕业生中,出身于上层家庭者有近70%进入该市"最好的高中"。另一项对北京、重庆等10个城市高中教育公平状况的调查也显示,占人口比例不到10%的党政干部、高中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子女,占去了重点高中的42%的名额,至于在人口迁移中涉及的"留守"少年儿童和"流动"少年儿童,其教育状况则主要不在是否有机会进重点学校,而在于是否有机会进学校读书,是否读得起书。
  1.2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等。城市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分配是不均等的。一是基础设施设备的差异。好的学校,不但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且基础设施设备是锦上添花;薄弱学校校舍陈旧简陋,能够保证有课桌椅、有教室上课就不错了,至于电脑为何物是天方夜谭的事。二是师资力量的不均等。重点学校教师人才济济,薄弱学校教师难以稳定,青黄不接。另外,由于重点学校、热点学校扩招生源,做强做大,出现师资紧缺的现象。校际之间、城乡之间、抢夺师资现象比比皆是,名曰人才流动,实为掠夺人才。有一所薄弱学校的三科教研组长揽入名校囊中,该校校长无可奈何表示,以后不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教学竞赛,以防人才流失。三是生源的不均等。人们智力是有差异的,热点初中揽入优质生,重点高中招入尖子生,有好的师资和生源,个别学生考取清华、北大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我们有些新闻媒体在高考后,还在公然大肆宣传省、市文科、理科状元,这种观念是在为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推波助澜。
  1.3 政策扶持的不均等。近年来,国家要求取消"重点学校",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地方还在继续坚持争创重点学校,重点建设学校和名校,这显然与教育政策相悖。这些"窗口"学校还算不算典型?我们认为真正的典型必须有指导作用,而脱离实际的典型,薄弱学校是学不到的,是望尘莫及的。"窗口"学校只能显现领导的政绩,供人参观而已。这些名目繁多的"窗口"学校的形成,依靠的是政府经济的投入和优质的教师及生源,它们的经验不具有可借鉴性。同时,"窗口"学校规模的扩大并不可能带来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是抽空薄弱学校的优秀师资和优秀生源为代价,是以牺牲薄弱学校的发展为代价,形成校际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薄弱学校由于失去优秀的师生而丧失了发展的希望,学生也失去了平等发展的机会,形成教育的不公平。
  2.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教育公平是人们共同的理想。近年来,教育公平又成为政府、学界和舆论关注的热门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要实现教育公平,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关键。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做到保障办学条件均衡,保障师资均衡和保证生源均衡。
  2.1 保障办学条件均衡。一是政府教育部门要有推进教育公平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要有践行科学发展的政绩观,要有百年树人的教育亮点观,促使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将校长从抓创收的经济压力中解脱出来,将教师从单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的工作压力中解放出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二是要"削峰填谷",共同富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绝不意味着"杀富济贫",不是限制优质教育的发展,不是把高水平的地区、学校拉下来,而要尽可能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政府部门要把有限的资金由投入重点、热点学校转移投入到那些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设备陈旧简陋的薄弱学校中去,实行政策倾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重点学校、热点学校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得益于政府重点扶持。现在,该是扶持薄弱学校、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时候了。三是物资扶贫。所谓物资扶贫就是把重点学校和热点学校闲置的和剩余的及退役的课桌椅等教学设备及时转移到薄弱学校中去。在教育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富有学校不能遗忘那些教学设备匮乏的边远学校。毫不夸张的说,确实有那么一些薄弱学校的学生连羽毛球、单双杠、篮球都未曾摸过,更不用说现代教学的电脑。这是缓解政府经费投入紧缺,缩小教育均衡发展差距而不可忽视极有意义的举措。   2.2 保障师资均衡。重点、热点学校一般来说都有百年办学的历史,校园文化底蕴深厚,学校管理先进,教师队伍精锐,资金来源充足,教职工福利待遇丰厚,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重点、热点学校成为家长、学生渴望理想的选择,尽管要交一笔厚重不等的择校费,也阻挡不了家长和学生上好学校的欲望。因而,重点学校和热点学校不顾班额和招生计划的限制,不得不盲目扩招生源。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另一方面也是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重点、热点学校校长出于无奈只好扩大招生,出现教师紧缺的现象,只好采取"内改外引"的方法,即不顾教师所学实际专业,缺什么专业老师,就由另一学科专业老师改行教这个专业,诸如数学老师改行当语文老师不是什么新鲜事。"外引"就是到薄弱学校挖掘人才引进教师。个别薄弱学校教师经不起优厚待遇诱惑,那些教学稍有本事的人,"身在曹营心在汉"也就不足为奇。有的为了调动学校,托关系找后门当说客的有之,这样,薄弱学校师资就更加薄弱。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政府应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在教育系统中提高老师待遇,即在中小学实行无论重点、热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待遇一样。这样,有利于薄弱学校的师资稳定,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3 保障生源均衡。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的优势,师资力量的优秀、高考升学率的优异,在家长的心目中,他们情愿掏钱为孩子购买好的教育资源,送孩子到重点、热点学校就读,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荣耀和骄傲。很多家长支持学校分快慢班、重点班,特色班、实验班等,也成为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一股暗流,并为其推波助澜。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的高中教育,都存在着这种现象。
  当前,教育行政部门也认识到了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危害性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每年三申五令强调"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择校政策。同时,一些教育部门已开始尝试均衡招生的制度,将重点高中、重点建设高中计划招生中的一部分指标,按比例配给薄弱学校的学生,这样,使得薄弱学校的初中学生也有了上重点、重点建设高中的可能,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又促进了高中教育的生源均衡。这一决策为教育均衡发展走向教育公平奠定了基础,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
  3.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3.1 无疑,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主体是政府,在教育政策导向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任何个人的努力都不可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使学校得到全面发展。目前,推行的统一津贴补贴,秋季招生实行"三限"和均衡招生的政策以及加快薄弱学校建设的决策,限制了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象,加快了教育均衡发展走向教育公平的步伐,教育公平从理想变为现实成为可能。
  3.2 薄弱学校要借助教育均衡发展走向教育公平的东风,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水平,加强师资培训,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科学的分析学校的实际,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在办学的理念、目标、模式、制度等方面形成自己鲜明特色。要有敢为人先和发愤图强的精神,改变薄弱学校的困境,跻身于教育公平先进行列。
  3.3 推行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的走向教育公平不是削弱重点、热点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更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独有的自创性,实现不以抽空普通学校优秀师资和优秀生源为代价的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从不均衡--均衡--不均衡的循环往复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达到相对的高品位的均衡。重点、热点学校的发展将经历"限制--淡化--走向终结"的过程,最终变为一个历史名词。
  任何一种教育政策,教育思想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在一定的时期内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因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现阶段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要求,时代的呼唤。
  参考文献
  [1] 赖德胜.《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
  [2] 窦贵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3] 高静.《促进教育公平经合组织赠送10条妙计》.
  [4] 程红艳,付俊.《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七个问题辨析》.
其他文献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的起步和入门,是孩子们掌握汉字,掌握语言的工具,拼音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面语文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可见,学好汉语拼音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汉语拼音的学习在语文学习中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单纯的死记硬背是不起多少作用的,所以,我在教学拼音的时候,总是从多种角度来引导孩
期刊
认真回顾这即将结束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总结如下:  要想让七年级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学生也很难做到。但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期刊
①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为必修内容,而且对数函数及其相关知识历来是高考的重点,既有中档题,又能和其它知识相结合、综合性较强、考查也比较深刻。
期刊
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期望与方差有结论:X~H(n,M,N),则:
期刊
面对一年级小学生纯真的小脸,单纯的眼神,还有沉沉的书包,我一次次的想我们怎样才能不把课堂作为快乐的结束,而为成快乐的延续呢?
期刊
本次课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段水平五目标和高一年级男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特征,以目标缠住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现即教与学的全过程,陈言个人肤浅的反思。反思不是“文本”,而是实践经验的写照,是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学的新探索。
期刊
[摘要]利用运动生物力学对“单跳后空翻接蝶步”动作进行研究分析,拽出助跑、起跳蹬伸、腾空后翻、落地四个阶段的运动特点,根据其表现的运动规律,为以后的训练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武术套路;单跳后空翻接堞步;运动生物力学
期刊
【摘要】为了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充分考虑活动方式中的项目、强度、时间、频率等因素,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造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的条件和环境,对学生进行活动指导,改变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方法,使教材内容向多样化、生活化、娱乐化和终身化方向发展,进而培养她们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他们自觉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关键词】体育活动 身心健康 意义 培养 兴趣  心理
期刊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技能大赛比赛项目"中餐宴会摆台"的指导经验为例,提出技能大赛"指导要讲艺术,训练要讲技术"的切身体会,对于技能大赛的学习指导,有现实的启发和实用意义。  【关键词】技能大赛 原点思维 训练指导  1.回归原点思维,指导要讲艺术  原点思维就是从思维的原出发点考虑问题。教育的原点思维方法就是以学生为原出发点去考虑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的原点思维方法与教学策略,
期刊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人际间交流的工具,为使孩子从小学说普通话,养成良好的读、说习惯,搞好小学阶段的普通话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如何搞好小学阶段的普通话教学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点较为适用的方法:①课堂教学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场所;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③加强普通话教学的语言训练;④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关键词】农村学生 小学阶段 普通话  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不但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