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工程教育环境下,工程教育认证的意义以及我国专业教育认证的具体情形,重点分析了此过程对环境工程专业教改的影响和意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产学研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最终目的是大幅度提高人才素质。
关键词:工程教育 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a)-0001-02
采用合理的工程教育认证体制,不仅能有效提高我国工学教育质量,而且也能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实施合理规范的教育制度认证,提高职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业内人士的一致观点。同时,工程教育认证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或者改革才能实现。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教育与现实企业界的合作,加强国际化的交流和沟通,强化改革,提高实践过程等措施,来实现工程教育,准确的说是环境工程专业教改,质的飞跃。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于2013年参加并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通过本论认证,学院不仅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的发展有了清醒的认识,而且也拓宽了与国际化教改模式的对比,使其在进一步提高教改和建设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和收获。
1 中国工程教育改革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最早于土建类专业试点,考核体系均根据各自标准体系、程序与方法、相关的指南和规范等具体规定进行操作和实施。首次试点得到了中央部委的高度重视,要求认证要结合国际标准,高水准的进行。截止到2007年,已有50多家高校的土建类专业通过了此认证。
事实上,大范围的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开始于2006年,由教育部和科协牵头进行。通过工业界和教育界专家的联合,成立专门的认证委员会。通过制定相关的标准、程序等来实施具体的认证过程[1]。而我国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在之后的一年成立,通过专家的讨论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逐渐开展教育认证工作,最先完成认证的高校有哈工大、同济、南大、吉大等著名高校。
2 环境工程专业教改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囊括了化学、生物、建筑以及材料等学科门类,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环境和谐发展了社会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2]。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对于环境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从体系外部来说,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标准、制度等,进一步的说,我们需要成立独立于学校外部的非政府行为的权威机构来实施认证,建立一种第三方的、独立的体系制度。就高校本身而言,我们要把专业认证作为提高自身的契机,找到自己学科的不足,吸取认证专家的建议,从内部挖掘缺陷,进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深度改革。
2.1 强化目标建设
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环境工程教育体系建设就是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雄厚知识基础、较强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人才。为了达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引进和自我培养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配备,确定环境工程的具体培养目标,是学生不仅能很好的掌握水、气、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很好的设计和综合规划能力,最终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获得家长和老师期望的毕业生标准。
2.2 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最好途径,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我们环境工程专业需求的期望。
对于研究生而言,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且也要就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师首先要具有雄厚的知识功底,具有较强的传授知识的能力,最关键是要开发研究生学以自用的思路,使其掌握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根据学院关于环境工程教育改革的要求,我们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与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中共性部分融合,进行一体式培养。比如,可以将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基础知识部分与水利工程相关部分进行结合,成立水基础知识教研小组,合理安排师资力量。同时,将当前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沿与水利工程方向的技术前沿相结合,呈现出交叉教学的优势,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我们的课程体系建设。
2.3 强化师资建设
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经历,则能有效的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的质量。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我们需要通过本院教师强化工程实践经历或者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师来校任教。同时,强化人才引進工作,招聘一些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背景和经历的高级人才,同时,也聘用一些在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之类的高级技术人员来校任教。
2.4 强化产学研模式
产学研合作对促进工程教育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产学研合作不仅拓展了社会资源,而且也有效的体现了工程教育的内涵。在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的前提下,通过有效地建立高校或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坚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
其次,强化教学实践,有意识的将科学方法的培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相结合。通过专家、学者的讲学和汇报提高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前景的向往,开启环保之路的大门。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现场实习、科技创新以及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能竞赛进行眼界的拓宽,形成立体的、多维的、课堂内外的教学模式。
2.5 强化体制建设
目前,我院环境工程教育教学已经从原先的重理论,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虽然与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还有差距,但是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和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的达到或超过认证标准。首先,要强化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其次,要增加实践环节的学分制度,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向此方向转移;最后,设置激励机制,开展创新竞赛等,实施奖励制度。工程教育认证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起到积极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环境学科的再认证。
参考文献
[1] 陈文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J].高教论坛,2011(7):29-32.
[2] 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6):37-39.
关键词:工程教育 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a)-0001-02
采用合理的工程教育认证体制,不仅能有效提高我国工学教育质量,而且也能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实施合理规范的教育制度认证,提高职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业内人士的一致观点。同时,工程教育认证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或者改革才能实现。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教育与现实企业界的合作,加强国际化的交流和沟通,强化改革,提高实践过程等措施,来实现工程教育,准确的说是环境工程专业教改,质的飞跃。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于2013年参加并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通过本论认证,学院不仅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的发展有了清醒的认识,而且也拓宽了与国际化教改模式的对比,使其在进一步提高教改和建设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和收获。
1 中国工程教育改革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最早于土建类专业试点,考核体系均根据各自标准体系、程序与方法、相关的指南和规范等具体规定进行操作和实施。首次试点得到了中央部委的高度重视,要求认证要结合国际标准,高水准的进行。截止到2007年,已有50多家高校的土建类专业通过了此认证。
事实上,大范围的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开始于2006年,由教育部和科协牵头进行。通过工业界和教育界专家的联合,成立专门的认证委员会。通过制定相关的标准、程序等来实施具体的认证过程[1]。而我国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在之后的一年成立,通过专家的讨论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逐渐开展教育认证工作,最先完成认证的高校有哈工大、同济、南大、吉大等著名高校。
2 环境工程专业教改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囊括了化学、生物、建筑以及材料等学科门类,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环境和谐发展了社会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2]。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对于环境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从体系外部来说,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标准、制度等,进一步的说,我们需要成立独立于学校外部的非政府行为的权威机构来实施认证,建立一种第三方的、独立的体系制度。就高校本身而言,我们要把专业认证作为提高自身的契机,找到自己学科的不足,吸取认证专家的建议,从内部挖掘缺陷,进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深度改革。
2.1 强化目标建设
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环境工程教育体系建设就是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雄厚知识基础、较强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人才。为了达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引进和自我培养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配备,确定环境工程的具体培养目标,是学生不仅能很好的掌握水、气、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很好的设计和综合规划能力,最终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获得家长和老师期望的毕业生标准。
2.2 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最好途径,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我们环境工程专业需求的期望。
对于研究生而言,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且也要就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师首先要具有雄厚的知识功底,具有较强的传授知识的能力,最关键是要开发研究生学以自用的思路,使其掌握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根据学院关于环境工程教育改革的要求,我们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与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中共性部分融合,进行一体式培养。比如,可以将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基础知识部分与水利工程相关部分进行结合,成立水基础知识教研小组,合理安排师资力量。同时,将当前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沿与水利工程方向的技术前沿相结合,呈现出交叉教学的优势,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我们的课程体系建设。
2.3 强化师资建设
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经历,则能有效的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的质量。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我们需要通过本院教师强化工程实践经历或者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师来校任教。同时,强化人才引進工作,招聘一些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背景和经历的高级人才,同时,也聘用一些在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之类的高级技术人员来校任教。
2.4 强化产学研模式
产学研合作对促进工程教育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产学研合作不仅拓展了社会资源,而且也有效的体现了工程教育的内涵。在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的前提下,通过有效地建立高校或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坚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
其次,强化教学实践,有意识的将科学方法的培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相结合。通过专家、学者的讲学和汇报提高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前景的向往,开启环保之路的大门。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现场实习、科技创新以及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能竞赛进行眼界的拓宽,形成立体的、多维的、课堂内外的教学模式。
2.5 强化体制建设
目前,我院环境工程教育教学已经从原先的重理论,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虽然与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还有差距,但是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和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的达到或超过认证标准。首先,要强化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其次,要增加实践环节的学分制度,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向此方向转移;最后,设置激励机制,开展创新竞赛等,实施奖励制度。工程教育认证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起到积极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环境学科的再认证。
参考文献
[1] 陈文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J].高教论坛,2011(7):29-32.
[2] 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