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的空间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公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时期。但同时我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
  实现森林资源的“双增”面临着哪些挑战?如何进一步拓展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空间?如何守住林地红线?就这些热点话题,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2月2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详细解读。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面临四大挑战
  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人工林快速发展。
  “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实施的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赵树丛说,然而,我国森林覆盖率还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赵树丛指出,森林资源持续增长面临着四大挑战:
  一是森林面积增速开始放缓。清查结果显示,现有宜林地三分之二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见效也越来越慢。
  二是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的压力日益加大。近5年间,各类建设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面积年均超过200万亩。局部地区毁林开垦问题依然突出。
  三是我国林地生产力低,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9%。
  四是森林有效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问题也很突出。
  2020年我国森林资源水平将会上一个新台阶
  赵树丛表示,要持续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的“双增”,则要进一步抓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黄河、珠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工程等,用大工程带动造林绿化的大发展。
  “现在我国的可造林面积、可造林地大多是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大多是质量比较差的林地。”赵树丛说,须加大科技攻关,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要适地适树进行造林绿化,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造则造、宜封则封,造林要适合当地的生态需求和自然生长规律。
  在谈到如何进一步调动全社会造林的积极性时,赵树丛表示,要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对所有的造林主体一视同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改革义务植树工作机制,使更多的人履行植树义务,提高义务植树的增长率。
  赵树丛强调,在拓展森林资源发展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建立自然生态资源的负债表,推行领导干部绿地生态森林资源的离任审计,加大森林防火的力度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力度等。
  “经过不断努力,我们有信心实现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的林业‘双增’目标,到2020年,我国森林资源水平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赵树丛说。
  我国林地保护红线:不少于46.8亿亩
  “林地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它是林业发展的命根。”赵树丛表示,今后,国家林业局将全面加强林地管理,进一步强化林地用途管制,严守林地生态红线。
  赵树丛说,我国现在的森林覆盖率是21.63%,到2020年要达到23%,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6%以上。如果按26%计算,我国的林地保有量不能少于46.8亿亩,这是我国林地保护红线。
  关于如何加强林地保护,赵树丛指出,要严格落实林地规划,对林地的监管、建设、登记方面,严格按规划用地,凭借全国林地管理一张图,形成现代的治理和管理的模式。
  “同时,坚决查处违规违法用地案件,坚决落实依法治林,对于破坏和非法占用林地的案件,不管牵扯到什么人,不管是什么单位,都要坚决查处,绝不手软,为我们的祖国留下生态建设的基业。”赵树丛强调。
其他文献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8月30日8时30分,由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与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三届中原农产品安全与发展高层论坛在河南省人民会堂隆重开幕。  论坛会场简洁朴素,没有高挂彩旗和气球,没有摆放鲜花和绿色植物,甚至没有发放会议手册,但会场的气氛却热烈庄重。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会副会长张同立、梁铁虎、井剑国,河南省农业厅、省畜牧局、省质监局相关部门领导,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等单位专家,与来自
期刊
编者按:社旗县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加大品牌农业的培育,大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方面狠抓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在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品牌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作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吃西瓜大赛正式开始。角逐限时30秒,吃西瓜块数多的选手胜出,请参赛的各位选手上台。”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5男3女冲上舞台。  “五、四、三、二、一……”角逐还没开始,
期刊
“今天的鲜摘菜,明天就能上香港市民餐桌。”炎炎夏日,河南省社旗县李店镇的种德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期占地2000亩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里,上万根灌溉喷头形成的“管林”整齐竖立,菜心、芥蓝等精品蔬菜露地栽培。  在“种德农业”,种什么样的蔬菜,什么时间上市口感最好、最受市场欢迎,都有准确的时间节点;浇多少水,施多少肥,下多少种,包括从后勤物品采购到种植过程再到市场销售,这些环节都是计算出来的,都有详细的生产
期刊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提出,推进城镇化决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提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文化设计,避免出现“万村一面”的问题。  无论是保护农村文化遗产,还是加强城镇文化设计,都是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文化难题,它包括传统农村文化的继承和新型城镇文化的塑造。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的锐减,农村一些非物质文化因无人传承,走向消亡;一些
期刊
春到豫东,兰考县成片连方的泡桐林开花了,如云似霞、香沁心脾。半个世纪前,县委书记焦裕禄为抵御风沙,带领群众栽下的树林,犹如他留在这片土地上的事迹,年年发新枝,岁岁有新芽。  “他教给我们的方法是从沙土里刨出来的,管用”  “就在这里,他一边帮我翻淤泥,一边拉话,走了,俺爹才知道他是县委书记。”在兰考东坝头乡张庄村,年近60岁的村民魏振中讲述着父亲当年和焦裕禄的故事:那年春上,风沙特别大,父亲惦记着
期刊
“圩田元是一平湖,凭伏儿郎筑作圩。万雉长城倩谁守,两堤杨柳当防夫。”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歌咏水渠抗旱除涝以及农民修建渠艰辛的诗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建设,自古有之。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开展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形成了网络化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在抵御水、旱灾害,保障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我国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更是有增无减。2011年、2
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要稳定在5.5亿吨以上。一些媒体解读称,中国将粮食产量目标设定在低于国内消费量的水平,意味着粮食自给自足政策内涵改变,未来中国粮食进口将增加。对此,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张辉2月19日表示,我国长期坚持的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粮食方针没有改变,随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国内粮食供需格局将保持基
期刊
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确权可因地制宜试点  【报告】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高春艳介绍,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
期刊
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深化农村改革、保障粮食安全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韩长赋表示,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了“十连快”,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农业工作的总思路和总目标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稳粮增收。“要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质量安全,更加注重资源环境,更加注重科技和人才。要经过努力,确保
期刊
省道,又称省级干线公路。  有人形象地把不同种类的公路比作人体内大大小小的血管,称高速公路是主骨架,着重解决了效率问题;农村公路是毛细血管,主要解决了通达问题;省道则是承上启下的主动脉,真正解决了效益问题。  省道开始快速在广阔的大地上延伸大约是在30年前。曾几何时,那宽阔平坦的路面令人兴奋不已,那黑色的带着浓重汽油味的沥青也让人记忆犹新。  然而现在,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正在出现。驱车行驶在省道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