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工夫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要真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不容易的。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如何教给学生乐于思维,善于思维,自觉思维,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下一番工夫的。
  一、加强概念教学,培训思维的联想性和概括性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正确理解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各种数学概念的联系和运动产生了数学的各种基本规律,而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透过事物现象揭示本质研究事物内在联系和区别的过程。教师如何加强概念教学,对学生思维的联想性和概括性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要恰当地引入新概念。客观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概念也是互相联系的,新概念可从旧概念延伸发展。介绍新概念时,应充分揭露概念的本质,使学生思维得以联想,确切地理解概念。如讲解概念时,考虑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举以大量实例,让学生观察共性,增加感性知识,让学生明确新概念同其他概念一样,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有些概念是在学生已掌握的概念、法则基础上经分析、综合、比较进行逻辑推理概括出来的。
  其次,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尽量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讲清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活动。
  最后,在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概念。人们对概念的认识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巩固与深化的过程,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从易到难,抓住本质。循序渐进,从发展的角度逐步加以巩固,才能比较完整、深刻地认识概念。在讲述概念后,可配一定数量的习题,要求学生用概念进行判断,在练习中得以反复巩固,加深理解。还可运用概念推导公式和法则,或指导解题,也可以分门别类、系统整理,建立概念系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能动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这一过程有着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系列矛盾,而教师则是起着学生与教材这对矛盾的桥梁作用。所以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式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它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则依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出发,循循善诱,步步引导,激发和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
  掌握教材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首要条件。教师对教材必须理解得深刻、透彻,广泛阅读有关资料,分析教材章节的教学目的,前后联系,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选好例题、习题,从大量复杂的数学材料中抽取其中最重要的本质属性或特点,才能向学生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学习数学,获取知识。
  启发式教学应当从学生现有认知结构水平、发展水平和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出发,围绕学习活动,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在不同时间采取不同方式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回答问题,使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问题,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经常对概念、定理、公示等实质处提问。
  每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如何继续保持学生的这种积极心理状态,又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启发不但要由已知到未知,还要有联系、有对比、有目的、有层次、有发展地进行,才能使学生思维得以持续发展。数学学习是通过学习思考进行的,首先在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教师不断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不断回答,逐步把问题引向深入。让学生感到自己前头总有新的命题在等待,确定学生合理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思维不间断地顺利进行,使学生感到有适当的紧张感,又感到压力不是很大,总是可以通过思考得以解决。让学生经常处于“跳一跳,摘果实”的状态。当学生思维受阻,某些问题解决不了时,老师可按学生思维的途径和规律因势利导,步步释疑,使启发与学生思维同步。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
  三、巧设例题、习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集中性
  有疑才能产生认识需要,才能产生积极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视具体情况向学生设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后适时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以多问思维为基础,培养正反思考、正逆思维、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思考一个问题的习惯。它能改变学生思维的单向性、定势性,以达到灵活性和变通性。
  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认识冲突来促进思维扩散,给学生的问题以几种可能性几乎相等的答案供选择,让学生进行讨论,互相质疑答题,学生可从他人的思维中得以启发,会进一步发现自己思维的不完美之处,选择题的备选答案往往具有迷惑性,并且都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不知如何是好的状态,利用这种认识冲突来使学生思维活动发散。
  另外引导学生探索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对例题、习题形式不断变化,进行思维广泛转移,求活求异,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当学生的思维在议论、思考、探索中得到发散后,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在必要的时候继续设疑质疑,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而释疑排难,解除疑团,把学习引向深入。对学生带有共性的难点问题加以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不同解法判断正误,对错误的想法加以分析,弄清原因。对正确的解法加以比较,可找出最优解法,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最佳路线上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化思考,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把知识串成一体,将新旧知识,新老方法有机结合,分析比较,则符合“发散”到“集中”的思维规律。
其他文献
结合现代物流技术发展趋势,以安徽省安庆市CF物流中心物流系统开发为案例,分析探讨了面向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内容、功能体系结构设计及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增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意识。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笔者所在学校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推行课堂的多元教学,力求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
与传统教育观念不同的是,新课程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面对新的课程理念,语文教师首先要构建适应教育改革的教学体系,引领学生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中共同成长。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方位参与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可见,课堂舞台上的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自觉排除困扰、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而且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存的特征,也决定了语文学科本身蕴涵着取之不尽的激发兴趣的资源。笔者发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能有效化解语文学习投资成本大、见效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一、要了解学生兴趣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兴趣发展大致经历三
会议
电视精品生产障碍分析及对策王贵平丁关根同志指出:“精品就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近年来电视宣传在弘扬主旋
就许多工业对象而论,人们对其过程的详细动态特性是知道不多的,所以为这类对象设计一个能保证具有满意性能的控制器,是有很大意义的。该文推导了仅利用对象输入、输出测量值的模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听录音合理想象,引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合情合理大胆的想象;看画面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看视频有感而发,创建真实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使学生的说写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 远程教育技术 说写能力 语文素养  远程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其动静结合,可以播放悦耳、
该文用一种新的方法,遗传算法,对μ综合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μ综合的遗传算法,该算法同以往的μ综合算法相比能搜索到最优控制器并减少了计算量,不存在控制器的阶次问题,具有较大
摘 要: 小学生如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身上肩负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期盼,不但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针对小学生天生好动爱玩和想象力丰富又敢于尝试的特点,引领他们营造快乐的氛围,使他们在玩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在玩中实践创新,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