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刺绣被误以为是水墨画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feeling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美了!根本看不出来是刺绣,还以为是江南水墨画!”这几幅刺绣,气质安静恬淡,一如中国水墨画的风格,正是苏州刺绣世家姚惠芬的作品。
  传统的刺绣,审美风格偏向大红大绿,不适合烟雨江南,所以姚慧芬创新了江南水墨绣法。在她手里,针线做了笔墨,织布就是宣纸。
  姚慧芬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自幼学习刺绣,是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从事刺绣行业,我从小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小的时候,姚慧芬的玩具就是针线。但是真正让姚慧芬喜欢上刺绣的,则是一幅《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刺绣图。“16岁的时候,跟父亲去苏州吴县刺绣厂,看到一位师傅正在绣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一刻我就心动了,想着要是哪天,我也能绣出这样的作品多好!”这一心动,成就了姚慧芬的刺绣之路。
  铅笔简笔画刺绣,是姚慧芬的特色之一。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姚慧芬立刻绣了一组简笔画,声援武汉!
  针线这种东西,总感觉很难描绘出自然的曲线,可是你看姚慧芬的针线图,每一根发须,都弯曲得恰到好处。这个绣法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难,这是姚慧芬独创的“简针绣”刺绣技艺,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姚慧芬最出名的,还有中国古典工笔画刺绣。中国工笔画,讲究“有巧密而精细者”,工笔画刺绣,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7年,姚慧芬凭借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技术,接到了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邀请,她带去的34 幅当代苏绣作品,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技艺之美。
  其中的一幅《骷髅幻戏图》,引起了很多国外友人的驻足。姚淑芬绣了多個版本,展出了四种不同的针法,她这样做就是为了从中寻找更合适的针法,同时也是对传统针法的一种创新和升级。这是中国刺绣第一次参加双年展,姚慧芬也因此奠定了自己刺绣领军人的地位。她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伦敦大学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刺绣,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很多苏州地区的老人都不再传承这门技术了,姚慧芬却接过了这个重任。“在苏州的一次展览中,有一个六十多岁的绣娘,一直围着我的两幅作品看,看了半个多小时还不肯走。我问她是做什么的,她说她也是做刺绣的,但是做了几十年这些针法她都不会做。”这让姚慧芬感受到,她对刺绣不只有热爱,还有一种责任心。“用新的针法,唤醒刺绣古老的生命,让它们再一次活过来,我感觉我要做的应该就是这件事。”
  “尽精微而致广大”,这是苏绣的要领,也是姚慧芬想带给世界的一种精神价值。
其他文献
《十万个为什么》:你问故我在  1960年,为了响应“向科学进军”的时代号召,少年儿童出版社决定出一本能够回答孩子们所有问题的百科式科普书。在商量撰写人选时,编辑曹燕芳想起了此前出版的一本科普小品《碳的一家》,文风活泼、说理有趣,作者是北京大学化学系一名叫叶永烈的大二学生。  不久,叶永烈收到一封信,信中曹燕芳罗列了一些化学方面的问题,请他用通俗有趣的语言来回答。叶永烈按照问题单,挨个写了一遍。写
期刊
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写在盛夏的一个傍晚到荷池边纳凉的情景。池边的小草摇头晃脑,向诗人报告“风来了”。诗人急忙敞开衣襟,企图把这阵西风全拦住,不让它溜走一点,好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凉风。虽然已经到了傍晚,那些娇嫩的荷花还是害怕天气的炎热,低着头在碧綠的荷叶下躲躲藏藏,不敢抬起脸来。此诗的重要表现手法是移情,即为了表达得生动逼真,把物人格化,移情于物。写青草“报”讯;荷花“愁”热,“深藏”碧伞,妙趣横生,生
期刊
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
期刊
我以前看见我爸跟我爷爷的通信,经常诧异他们总是从蓉沪两地的天气谈起,仿佛不谈天气就不会开头了。我爷爷是老派文人,跟亲儿子说话都要追求一种公允的口气,好像言论不仅要传家,还要传世似的。我爸更过分,唯恐他父亲不知道他继承得很好,钢笔字都要模拟毛笔的笔触,在天气的描写上更力求翔实,恨不得附上一张水彩画——所以他们的信我从不看第一段,还笑话他们是“气象员父子”。我长大以后,心态忽然发生了变化,不太记得是怎
期刊
林徽因写到过梁思成是多么想去看应县木塔——它的大名其实是“佛宫寺释迦塔”:“我原本对这木塔没有太多的熱心。原因是思成自从知道了有这塔起,对于这塔的关心,几乎超过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早晨洗脸的时候,他会说‘上应县去不应该是太难吧’;吃饭的时候,他会说‘山西都修有顶好的汽车路了’;走路的时候,他会忽然间笑着说‘如果我能够去测绘那应州塔,我想,我一定……’”  梁思成欲言又止。这是一种古老的心理禁忌,他怕
期刊
女儿学校里的书法老师非常严格,规定凡是书法成绩未达七十分者,必须手拿自己的作品,当众展示于胸前,并站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鞠躬复诵:  “我是王大空!我是王大空!”  為什么要自称是王大空,倒没有具体说明。从那以后,每逢星期三写字课回来,她总是垂头丧气,唉声不止。一日,女儿回来,吐舌庆幸地说:  “幸好!今天快轮到我上台时,正好打下课钟,救了我一命。要不然,又要变成王大空。”  既然如此攸关生死,我
期刊
盛滿爱心的午餐盒
期刊
大君子哉,钟南山!  子路曾向孔夫子请教怎样才算君子,夫子面对子路的急切追问,给出了答案:“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志学之年,风华少年钟南山修己以敬。  儿时起,父亲便一直教育他“老实人说老实话,说话一定要有依据”。在成长中,钟家父母也一直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向他传递着“诚实、严谨、敬业”的信念。父母的教育、世世代代的家风,使这位翩翩少年努力提高自我修养,以诚敬之心面对一切
期刊
我与朋友结伴西行,车子在黄河大堤上前行,河水时断时续。在黄河拐弯处好不容易才见到了一个村子,叫“五棵树村”。这个称呼名副其实,早些年全村只有五棵樹。村头有个苗圃,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抚睡梦中的婴儿。  我们迫不及待地迎上去。“小姑娘,能不能给点水。”我边说边用毛巾擦汗,渴望能洗把脸。小姑娘迟疑了一刻,目光投向了椅子上坐着的一位老妇人,
期刊
初次知道艾尔肯,是因为在广告《逐影重庆》中,跑酷世界冠军何意瑜在不适合跑酷的城市重庆,跃出了一道道令人惊叹的动线。在感慨片子精彩之余,大家也留意到了一位极限运动摄影师的名字——帕尔哈提·艾尔肯。  极限运动摄影师,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跟着极限运动员拍摄的摄影师。最初,艾尔肯想做一名极限运动员,他从小喜欢蹦蹦跳跳、翻墙爬树。15岁时,一个关于街头跑酷的纪录片片段让他着迷,他当时就觉得,这就是他一直在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