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山区学校语文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的探讨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24224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一项惠民工程,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偏远山区学校里,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挖掘素材,巧妙地融法制教育于语文教学与活动中,这对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务川县泥高乡地势高寒、偏远,经济落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造成留守儿童思想教育成为棘手问题。我是这个乡的—名村级小学语文教师,现把我校语文教研组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些做法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解决语文教师在法制教育层面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研组要求语文教师认真检查对照,克服下列不足:
   1、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以《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关内容在备课时写入教案,只是为应付检查,在教学环节不作法制教育渗透,流于形式。
   2、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有的语文课教师法律知识不够,导致语文教学在渗透法律知识时照抄照搬、本本主义,缺乏精当教学案例,课堂没有灵活性,法制知识成了纯粹的理论讲授,空洞无物,学生收效甚微。
   3、对于法制教育的理解有错误认识。一是把法制教育归属于德育范畴。“道德”与“法律”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是相互独立的,道德不涵盖法制内容。
   二是只重视素质教育。仅仅承认“法律意识”或“法制观念”的存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忽视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三是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只关注法律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四是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教师应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为基础,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有机地融入主课堂的教学内容中,使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融为一体,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效果,不能反客为主,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五是忽视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的重要性。学生父母自身行为状况、教育方式如何、社会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为教师,对班上的每一名学生应当了解得清清楚楚,以便因地制宜实施法制教育。
  二、充分利用课堂向学生渗透法制知识
   课堂是教师利用课文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利用课文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教研组要求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以《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为蓝本,选择其有关内容认真备课,挖掘课文中的法制因素,同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补充身边事例,效果很好。
   (一)从课文中挖掘隐藏的法制素材进行教育。小学课文都是编者精心筛选出来的优质作品,有大量的法制教育好素材,教师要认真挖掘,将课文教学与法制教育挂钩。
   1、抓关键词语。如三年级上册《掌声》中的“残疾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内容,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教育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国家对残疾人有多种特殊照顾,要求残疾学生不要自卑,其他学生不能歧视、挖苦残疾学生,要帮助他们,与他们做朋友。
   2、抓住重要句子。如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就要抓住“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水里……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攥着面包纸。”一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让学生知道“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利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我们都要保护淡水资源,如建工厂就首先要进行环境污染评估,有些工厂对水资源污染太严重了,再如今年北京、武汉等大城市因为空气受到污染造成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使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品赏名篇佳作。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如二年级下册《泉水》,是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优秀文章,要以此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激发课堂教学气氛更好地渗透法制教育。在备课时,结合课文有针对性地选择法律法规内容,通过师生对事例的互动讨论,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互动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时,老师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把喜鹊抓回来养?”师生召开讨论。教师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告诉学生:这是国家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规则,要求大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不得捕猎、伤害野生动物,当然就不能随意抓养鸟类了等。
  三、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融入法制意识
   1、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要求在作文教学时做到“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的自身特点,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认识事物,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法制教育。
   2、写日记。小学生日记多是对感觉器官感觉到的感性认识的记录,是真话,有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的记录,通过老师批阅,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法制地教育。
  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身感受法制教育
   教师为学生设置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1、利用班队会活动进行法制教育。如交通安全主题班会,用红、绿、黄纸制作指示灯灯具,假设十字路口做游戏,让学生切实理解交通规则: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比对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目的是对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进行教育。
   2、在学校开展的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如每年3月12日进行的“植树节”活动,讲解“植树节”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规定不得纵火毁林、森林被破坏后的严重性等开展法制教育。
  五、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目标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争论达到从认识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飞跃。生活中、报刊上、电视上获得的如惨交通肇事、携带管制刀具、偷窃等事例,通过老师引导一下,学生就会把思维转向法制的认知,就能在课堂之外学到很多的法律知识。
   综上所述,即使学校地处偏远山区,缺乏法制教育渗透的良好条件,但只要我们语文老师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勤于动脑,用心地从课本、教学活动、社会生活中去挖掘法制教育素材,一样能够把山区学校的小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和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与导读:  现代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尤其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个父母,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为社会的主导。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在学校,老师也是以学生为本,注重鼓励与表扬,注重个性的培养与张扬。按理说,在这种关爱与呵护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该懂得父母和老师为他们付出的辛苦和劳动。但是恰恰相反,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
期刊
儿歌是人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文学样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恰如儿童文学研究者王泉根教授说:“儿歌,是文学女神在未经开发的幼者心田播下的第一粒诗之花种,洒下的第一瓢美之甘露,投下的第一束爱之光泽。”一首优秀的儿歌,对于增添幼儿的生活乐趣,陶冶幼儿的性情,开启幼儿的心智,丰富幼儿的语言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所以说,学会为孩子们创作儿歌,并通过儿歌激发孩子情感、思维、语言的发展,是幼师生必备的专
期刊
记得三年前秋季开学接手了新高一(2)班的政治课教学任务,我手拿两只西红柿、借助多媒体课件、凭着“三寸之舌”试图把学生快速引向“经济学殿堂”。三节课下来,政治课我上得风声水起,学生们似感如鱼得水,但不经意间我发现有个李姓男学生存在着“异样”状况:衣服没换过,天天穿校服;你看他时,他的脸只有一种表情,只会冲着你憨笑;课堂上提问他时,未答先紧张,吱吱唔唔忙应付;下课吃饭时,他磨磨蹭蹭而不急于走向食堂……
期刊
国学大师钱穆说:“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文化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那么一所学校独有的文化就是学校全体成员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在学校教育教学的互动交往中其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的生成的过程,是学校大多数成员生成方式的体现。作为校长,塑造积极的学校文化是追求,是使命。我和团队把“花儿朵朵开 朵朵放光彩”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建设成“花园、学园、家园、乐园”的办学目标、把“合作、
期刊
一、教师自我教育方式的涵义   (一)自我教育方式。自我教育方式是指主体根据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对自我提出任务,把自己作为认识、评价、强化、否定的对象,通过自觉的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和培养能力,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教师自我教育方式。教师的自我教育方式是指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者,根据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
期刊
〔摘 要〕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及管理是发展山区农村教育事业和提高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因此,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及管理好山区农村小学实验室,以满足师生教学活动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技能,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山区农村小学 实验室建
期刊
人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是很多人思考过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这种思索一直伴随着我。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创造幸福的能力,最终达到“教师享受教育幸福,学生体验幸福教育的”的终极目的。   幸福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求,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对自己所
期刊
〔摘 要〕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大致是讲学生喜欢老师,愿意和老师亲近,就会主动接受老师的教育。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可见作为教师,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由于各方面条件,没有什么建树,作为教师,对研究如何处理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倒是从未间断,在本文中,我愿意和广大教育同行们共同展开探讨,将自己的一些见解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期刊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创建一所一流的学校,关键是要有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科学、公正、全面、客观、准确地量化考核,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聘用、职务晋升、培养提高的重要依据。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对教师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至关重要。   根据我园32个教学班,1200余名在园幼儿、90余名教职工的实际,根据我园在教育、教学、安全、卫生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班主任”
期刊
2014年7月——炎热的夏天,我们怀着对教育的梦想,对德育工作的探索,和新区的同仁们齐聚京师,开始了为期十天拉链式的培训。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我们的思想浸润在“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崇高信仰中;迈入北京小学翡翠城校区,学校的每一寸空间都承载着教育的责任,他们“不抛弃每一个孩子”的“拼图理念”深深触动我的心灵;于伟利老师用生命走进教育的丛林,去捕捉心灵风景,用爱去静听花开的声音;张利平老师让课堂变成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