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贫困助学”案例:点燃心灯 照亮前程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vm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三年前秋季开学接手了新高一(2)班的政治课教学任务,我手拿两只西红柿、借助多媒体课件、凭着“三寸之舌”试图把学生快速引向“经济学殿堂”。三节课下来,政治课我上得风声水起,学生们似感如鱼得水,但不经意间我发现有个李姓男学生存在着“异样”状况:衣服没换过,天天穿校服;你看他时,他的脸只有一种表情,只会冲着你憨笑;课堂上提问他时,未答先紧张,吱吱唔唔忙应付;下课吃饭时,他磨磨蹭蹭而不急于走向食堂……凡此种种,凭着18年的学科教学经验和德育处主任的敏锐眼光,断定该学生一定“不同寻常”。
  第一个周末,我在“爱心石”边的香樟树下约谈了李同学。与我的促膝交流,他没发泄般的哭闹,也没气恼时的悲伤,可能是艰难的日子练就了他内心的坚强,也许是以前流泪过度现在反而显得更加平常。私聊中,他的“生活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妈妈因家庭矛盾在他三岁时便离家“远走他乡”,奶奶与爸爸双双因病已多年卧病在床,爷爷年事已高无法正常打工挣钱,凭着少量的退休金和微薄的低保金艰难支撑着这个家。好多年已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崭新的校服真可谓“爱不释身”,怎么也舍不得脱下,校服费他正期望着学校能够给他“免单”;悲惨的家境从小就不想被别人知晓而受到扯笑,整天小心翼翼,长期的内心压抑使其性格变得有点“痴狂”,一脸憨笑成了他与外界交流的“金字招牌”;迟迟不愿去食堂是故意让质好价高的荤菜先行卖光,自己眼不见而嘴不馋,仅舍得花上那一二元钱求得吃饱肚子以应付了事。我问他平时最喜欢哪首歌曲时,他不假思索地说是台湾歌手郑智化的《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交谈结束在他起身离开时,我真的倍感辛酸、为之动容,视线渐觉模糊,眼眶中分明噙满了泪花。
  我迅速和几个任课老师交换了我与李同学交流中获得的“可靠情报”,我们决定以“尊重”为帆,以“温暖”为桨,以“真诚”为伴,助其左右,使之衣食无忧地顺利完成高中学业。期待他能“如磐石那样坚强、似雪松那样成长”。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给予他的各种扶助不允许“张扬”。计划很快出台,行动悄然落实:
  在校餐费全额提供,不用花他家里一分钱,其实他家也没钱让他吃饭。政府助学金申请、企业助学金发放把他列为“No.1”,再从德育处师生捐款助学金中支取一部分,确保他每月有400元的餐费,作为走读生的他“中餐与晚餐无后顾之忧”。随着季节变换,老师不定期发动“定向捐衣”活动,放学时悄悄地送给他。春天有皮背心,夏天有白衬衫,秋天有夹克,冬天有棉衣。他的要求其实也不高,“能穿就可行”。
  健康心理的培养是个体永续发展的根基,贫穷家庭境况的客观存在短时间内我们老师根本无法替他改变,目前只有让他“心灵强大”,提高“自控力”,将来才有可能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看着自己的穷酸样,常会羡慕人家衣食无忧的宽裕生活,在校园“偶遇”时我就用《孟子》的话激励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精骨,饿其体肤……”他有时感觉前途“黑暗无边”时,我会用哲学教材上的思想火花安慰他,“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的……”在他情绪表现为“灰心丧气”时,一方面强调“正确面对,不应逃避”,另一方面用积极的暗示引导他,“相信自己有很大的潜能,相信自己可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培养‘自我接纳’的良好品质,以争做‘情绪的主人’为荣,挫折会使人生更精彩……”
  改变学科基础薄弱的局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花了老师们很多的心血和时间。从端正书写着手,整洁页面,按时完成作业,面批试卷,及时指导疑难杂症的解决良方。由于长期缺少家庭管教,各种习惯要实现规范有序何谈容易?为他设置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想方设法让他“激发内动力,体验成就感”,使他“日日增知识,周周有进步”。作为政治老师的我做到了,数学王老师、英语姚老师、语文陆老师、历史罗老师……大家都做到了。丝丝喷泉蓄满池、涓涓细流汇江湖,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他学习能力的提升。但现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副“步步拾级而上”的模样。高三上学期成绩的波动着实让他惊出了冷汗甚至手足无措、彻夜难眠,本三院校明摆着读不起,挤进本二大学是必须攻克的“强大堡垒”。“学习其他同学的成功做法”,我们引导他采用“认同”的心理学知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每天编写“错题集”,每周反思“重难点”,脚踏实地“求上进”,在小小的课桌上他留下了汗水“一串串”。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同学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心态调整了,性格开朗了,学习得法了,成绩提高了。他于今年7月如愿以偿考取了本二类高校得以继续深造。手拿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你能发现在他的脸上“写”满了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美好前景的向往。老师们精心培育的“爱心种子”也会在他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而获得“代代相传”。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虽然时常会出现阴霾甚至风雨交加,但终究阻挡不了阳光普照给人类带来的温暖和希望。近期他常轻轻哼唱的那首《阳光总在风雨后》又在我耳畔激情响起,“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到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歌词唱出了过程的艰辛,也道出了成功的喜悦。积聚“精气神”,弘扬“正能量”,作为老师的我们也愿意陪着他在校园里一起哼唱。
  今年的春夏之交不再似从前那样地闷热与彷徨,苏城的金桂枝头到处吐露着沁人心脾的幽香。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时光里,李同学提着老师们送给他的那只装满了“希望的皮箱”登上了远行的长途客车,驶向那“承载着人生梦想”的大学校园。诚然,李同学将来的路仍然会很艰辛,但美好未来的星光正在前方闪耀,于他而言,那是温暖,更是信心与希望。是呀,花苞已开,满城尽是桂花香的日子还会离他久远吗?
其他文献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三角形外角的概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2.内容解析: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样,三角形的外角也是研究三角形时重点研究的一类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揭示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外角与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为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计算和证明等数学问题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方法和思路.  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的探索与证明
期刊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课程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为优质高效课堂的打造提供了平台,电子白板作为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现代意识非常有利,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难得的工具。多媒体可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近年来我校依据聋生特点及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始初步尝试设置适合聋生认知特点的教材。在加强知识传授的同时,注意培养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了一点尝试。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教育者实行单向传授,即“我讲你听”,其结果必然是“师劳而功半,又人人而怨之也。”学生食之无味而绝食。诚然,英语的基本知识
期刊
设计意图:  让孩子通过看家乡的位置、想家乡的特色和特产,丰富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加深对家乡的进一步了解,更好地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要让孩子了解家乡,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家乡在什么地方,从世界地图开始,再到中国地图,接着一级一级的让幼儿了解家乡的位置,使孩子对家乡的爱更有方向性,也更加清晰。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地图,了解家乡的位置及大概的地形特征。  2、认识家乡的主要特产。  3、引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说;“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做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体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其中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就是中间最重要的一条。如果做得不好,将会造成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隔阂。相反,那就可以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还能很好地调动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说,教师和家
期刊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进行训能达标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倡导由传统的“你教我学、重教轻学”向“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发现性学习。”的转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具体化。近年来,一直是教育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新课题。在这几年的教学特别是高三复习中,本人在借鉴了同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也尝试运用了该模式进行教
期刊
一、说教材:  童话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富有着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使他们能像人一样说话,且富有生命力。并编制有生动的、适宜的情节来映射生活,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极富童趣,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又富有教育意义,易于被幼儿接受。《祝你新年快乐》是一个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品质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对幼儿来说他们的学习品质,都是在游戏和其它非课堂活动中体现的,包括:好奇心、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能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在很多家长眼中,孩子能很好地适应
期刊
一、案例背景与导读:  现代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尤其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个父母,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为社会的主导。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在学校,老师也是以学生为本,注重鼓励与表扬,注重个性的培养与张扬。按理说,在这种关爱与呵护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该懂得父母和老师为他们付出的辛苦和劳动。但是恰恰相反,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
期刊
儿歌是人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文学样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恰如儿童文学研究者王泉根教授说:“儿歌,是文学女神在未经开发的幼者心田播下的第一粒诗之花种,洒下的第一瓢美之甘露,投下的第一束爱之光泽。”一首优秀的儿歌,对于增添幼儿的生活乐趣,陶冶幼儿的性情,开启幼儿的心智,丰富幼儿的语言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所以说,学会为孩子们创作儿歌,并通过儿歌激发孩子情感、思维、语言的发展,是幼师生必备的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