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考试作弊入刑的司法适用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刑法修正案(九)》将考试作弊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从案例整合结果来看,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作弊应当是最为主要的一种类型。立足于实践调研以及案例分析,笔者针对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的入罪根据、案例特点、审理特点以及相关司法适用建議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考试作弊入刑;机动车驾驶人考试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4-0194-02
  作者简介:萧怡(1996-),女,汉族,湖北宜昌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与英语专业本科,研究方向:刑法学。
  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开始施行。而从实践来看,考试作弊入刑相关立法及适用仍存在不完善之处,使得全国各地法院难以采取统一且合理的裁判标准。笔者以实地调研和访问为基础,结合上百件考试作弊入刑以来考试作弊犯罪的案例,整合出了考试作弊入刑后的相关司法适用问题。在整理的121个案例中,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共38例,占31.4%,可以被判定为是考试作弊案件中最为主要的一种类型。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相应的司法适用研究。
  一、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作弊入罪根据
  在前、中期调研过程中,笔者试图划定《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中所称“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具体范围。在调研、访谈过程中,有学者认为在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作弊不应当入罪,即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不应纳入《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所称“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在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作弊的行为不应为《刑法》所规范,而应通过行政处罚等方式进行制裁;而绝大部分的学者以及笔者所见案例却支持着另一种观点: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应当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故在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作弊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进行定罪与量刑。深入研究后,笔者认为:对于“法律规定的”,应将此处的“法律”理解为狭义的法律;而“国家考试”是指由国家机关设立的、由国家法定机关组织实施的,为达到特定的国家目的而进行的考试。故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人进行考试,对考试合格的,在5日内核发机动车驾驶证;对考试不合格的,书面说明。”,这两条可以说明机动车驾驶证的发放与使用必须以通过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为前提,且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属于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之一,应当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因此,在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作弊应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进行定罪与量刑。
  二、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作弊案例特点
  第一,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作弊的情况多发于理论考试,即科目一和科目三中的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一般分为三个科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科目(科目一)、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科目二)、道路驾驶技能和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科目(科目三),其中科目一与科目三中的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为理论考试,不需手动操作,而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作弊的情况也多发于其中。其中,科目一、科目三中的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的通常情况为一批次考生同时在考场内进行笔试,更方便作弊行为的实施;而科目二、科目三中的道路驾驶技能考试的通常情况为考生“单独上车”,不便于替考等作弊行为的实施。
  第二,在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单次、偶然替考情况较多。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作弊案例中最经典的模式为“被代替考试人——中间联络人——代替考试人”,被代替考试人找到中间联络人并表达希望找人替考的愿望,或中间联络人主动表示可以帮助被代替考试人寻找“枪手”代替其考试,后中间联络人找到具有相当能力的可参与考试的代替考试人并协定相应的“报酬”,最终代替考试人参与考试并被抓获。而在此过程中,代替考试人多为经中间联络人介绍并说服而参加替考,并非长期以代替他人考试为生。当然,也存在专为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作弊的组织,但总的而言此类组织较其他教育类考试作弊组织更少。
  第三,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作弊较少运用电子科技手段。相比于高科技作案工具运用丰富的教育类考试相比,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的考试内容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性,不限于纯理论层面,故对于高科技电子设备的运用较少,而通常表现为“枪手”直接替考的形式。
  三、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作弊案例审理特点
  第一,被告人认罪态度良好。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被告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些甚至不认为这样的替考行为是违法或犯罪行为,故一旦在考场被发现作弊便出于对刑事责任的畏惧而主动坦白,相应的被代替考试人也会在短时间内前往公安机关自首。故在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作弊案件中,被告人的认罪态度一般都较为良好,主要表现为存在自首、坦白等情节,且这些情节对于最终量刑的考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在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作弊的获刑一般轻于在教育类考试中作弊获刑。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的频次远高于教育类考试;且因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不采取排名制,而是根据能力测试结果来进行筛选,故考试者与其他参与考试人之间基本不存在竞争关系;加之相比于教育类考试,在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作弊对于其他考生利益的危害远小于在教育类考试中作弊的情况。综合而言,在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作弊的获刑一般轻于在教育类考试中作弊的获刑。
  四、对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作弊案件的司法适用建议
  定罪方面,应依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严格进行。量刑方面,应综合考虑在该考试中作弊的社会危害性、被告人的主观恶性、考试作弊手段、认罪态度等,予以量刑。
  除了为首次获取驾驶证而在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任一科目作弊的情况应适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外,对于机动车驾驶证因超过有效期一年以上未换证被注销未超过二年的驾驶人参加科目一考试作弊、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而参加科目一考试作弊、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有两次以上达到12分或者累计记分达到24分以上而参加科目一考试或科目三考试作弊等情况,也应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进行判处。对于上述考试,应当理解为对于驾驶人相关驾驶知识、驾驶能力的再认定,是为再次获得驾照的必经程序,故上述考试应当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而在上述考试中作弊的情况应当依《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进行判处。
  对于机动车驾驶人考试这类具有代表性且考试作弊多发的考试类型而言,针对其的研究和探索是非常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各地法院的司法适用的完善和统一具有重大意义,更是对于“考试作弊入刑”三罪(组织考试作弊罪,代替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的研究有重要影响,值得持续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赵秉志,李希慧.刑法各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72-273.
  [2]张娇.当前我国对考试作弊系列行为的刑法规制[J].中国考试,2017(01).
  [3]李化德,李亦成.关于国家考试执法的几个问题[J].中国考试,2012(06).
  [4]邓爱清.考试作弊现象成因分析与法律思考[N].江苏经济报,2016-08-10(B03).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最高院九号案例明确指示了有限公司的股东为清算义务人,符合实践并且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学者对该指导案例进行评论,提出仅仅将董事作为清算义务人①,未考虑到董事无清偿能力的情形,未能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也有学者提出借鉴英美国家经验,将重新划分公司类型,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和董事均为清算义务人②。而《民法总则》第70条的实施不会阻碍该指导案例的效力,厘清有限公司股东的清算义务,对实践和理论
[内容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网络犯罪也随之演变,表现为传统犯罪之间的危害类型、线上线下的危害评价、自然异化。在大数据时代,刑法没有对网络犯罪进行有效规制,缺乏应对新的网络犯罪的风险机制,网络安全的法律利益保护存在不平衡问题。基于此,本文以网络犯罪为研究出发点,探索在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犯罪的刑法应对,并提出有效的网络刑法完善路径与法律技术运用,本文研究为网络犯罪的刑法相关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摘 要:本文主要以民事执行中返还原物之车辆这一小问题谈起,通过高某某诉李某某返还原物纠纷一案的执行中的细节,结合案例、法条分析执行返还车辆中的难点。  关键词:民事执行;返还原物;车辆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5-0121-01  作者简介:王星辰(1990-),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顾红顺(1968
摘 要:轰动世界的“英国沉船吃人案”中的三名被告“杀掉帕克并以其为食”的行为是否应被定性为“谋杀罪”,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当下,都纷争不止,其蕴涵的合法性与正当性等问题引发法律人激烈而深刻的讨论。笔者认为:“英国沉船吃人案”中被告的行为不能被定为“谋杀罪”,并从“本案被告的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立足于‘规范性来源理论及普遍模仿的道德评价模式’,认定无罪更切合‘故意杀人罪’的立法目的”、“
摘 要:公众人物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决定这类群体在社会上往往会获得较高的社会关注和社会讨论,并且其行为大多关乎到社会的公共利益。在涉及公众人物名誉权与公民言论自由冲突问题上,出于对平衡二者利益的考虑,对于涉及公共利益的范畴,对公众人物名誉权采取限制性的保护,但涉及到公众人物纯粹私人领域部分的名誉权侵害,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保护。  关键词:公众人物;名誉权;言论自由  中图分类号:D921;D923 文
【内容摘要】基于现有几起司法案例与司法解释,从“校闹”的特征梳理与概念界定出发,论述“校闹”的产生原因及依法综合治理对策。“校闹”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家长法律观念淡薄、缺乏法律维权途径与学校纠纷处理机制;深层原因则在于校园安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并从顶层设计、机制建立、推动落实三个层面出发,提出推进校园安全立法进程,建立完善协同共治、责任明确的治理机制,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具体举措的“校闹”问题依法综合治
摘要:国际公法中应用双语教学是双语教学的较高层次,它体现了双语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因此可以成为双语教学的一种典型示范科目。法学专业作为中国加入WTO后需要重点先行的专业,双语教学更显得尤为重要。法学专业的双语教学还应当与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模拟法庭教学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双语教学的最好效果。  关键词:国际公法;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教学  中图分
在温棚栽培条件下,往往会出现三大类型的异型黄瓜(即畸形瓜、虫孔瓜、苦味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影响商品价值。    一、异型黄瓜发生的症状与原因    1.畸型黄瓜。①弯瓜。出现弯瓜的主要原因是在生长过程中不能伸直,最后形成弯瓜(见图1)。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导致弯瓜的发生:一是管水不当。主要是在定植时,未浇透定植水,缓苗水又未跟上导致异型黄瓜的发生;二是机械损伤。即在定植时伤根较多,
【内容摘要】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矿区遭受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矿区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本文以榆林为例,从生态补偿理论出发,分析了矿区的现状及生态补偿制度的现状和不足,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矿产资源补偿制度的建议。  【关 键 词】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榆林  中图分类号:D9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 要:绩效管理是国企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职工的职责范围及绩效目标、量化考核办法,绩效量化考核除与薪酬挂钩,还要与职工个人发展、能力提升、职位升迁等激励体系结合,实现绩效量化精准管理,释放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活力,是本文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绩效管理;量化精准;国有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92;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9-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