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教学”在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huan00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的不断变革,对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模块式教学已经引入到高职教育中,也逐步受到大家重视,但大多运用在高职教育专业技能课程中,在文化基础课与文化素养课程中运用较少,效果也不明显。笔者通过几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实践,初步探索了“模块式教学”在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运用
  一、“模块式教学”的内涵
  “模块”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G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职业教育开始引进“模块”的概念,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模块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具体来说,模块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是:模块教学是一种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应用到初级教学、中级教学以及高级教学当中,模块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外在的环境变化,来确定教学的内容,并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从而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再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
  二、“模块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1、具有灵活性。模块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单元的知识,可以是几个单元的组合,也可以是一本书的整合。从小的方面说,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小的学习点。大的模块由小模块组成,大的模块可以组成更大的模块,一环套一环。这样的设计便于教学,也便于学生反馈。学生由学期末的反馈变成模块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进展,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2、强化针对性。模块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便于教学管理与教学组织,教学组织上,以往设置某一门课程,内容多,针对性不强,而且课时少,讲授内容的选择主要由教师个人进行处理,而由于教师个体本身的局限性,很难处理得恰当,而在模块中,知识点是同类的,它有很好的共性,这样便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构建知识模块和应用模块,突破原有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针对性。
  3、突出主体性。模块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模块教学始终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生的角色发生重大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和控制者,而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引领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自主建构者、积极行动者。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需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境,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要把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也要避免教师撒手不管的错误倾向。
  三、“模块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运用
  (一)“专题研究”模块
  在实际授课中,一些教师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往往受到学时、教材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走马观花,难以深入。就教材而言,大多依据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冯天瑜等所著的《中国文化史》以及阴法鲁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史》等教材。这些教材各有千秋,大多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渊源、经济基础、发展历程等入手,再分章节讨论中国文化之分流如宗法制度、文学艺术、宗教文化、历代官制、天文历法、建筑风格等,内容涉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些教材侧重于分章讨论,但内容显得驳杂浩瀚、难以精专;有些教材则注重对中国古代文化史发展历程的揭示,分各个时段进行论述,脉络虽清晰,但宏观阐释不足。这些教材有助于学生对中国文化基本知识点的学习,但也易流于表面,讲授深度往往受到牵制,更适合本科生和研究生。职业院校的学生本来文化基础就薄弱,教师在授课时如果将这些教材的知识点纯粹讲述一遍,学生不会感兴趣,教学效果很差。
  鉴于此,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实践教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兴趣点,在讲授本门课程时设置“专题研究”模块,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的课时安排来设置教学内容。每个专业每周开设2课时《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人文艺术类专业可每周开设4个课时,一个学期共计36个或者72课时,大约每4个课时讨论一个专题。比如,笔者在给旅游系学生讲授此门课程时,共设置了9个模块:“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中国传统美德”、“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饮食文化”、“中国茶文化”、“中国服饰文化”、“湖湘文化”等。几年教学实践,学生对这种专题的教学方式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认为不仅能增长见识、丰富知识,而且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考试导游证都有帮助。
  (二)“实践活动”模块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要创新教学方式,除了专题设置教学模块外,还要注重实践活动,设置“实践活动”模块,这是以往教学方式中少见的,需要教师用心设计。笔者通过实践教学,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式:“课堂讨论、制作PPT、实地考察”等。第一,课堂讨论。在具体教学中,在上完一个专题后,要求学生对所学专题内容进行讨论,比如,在讲授“中国传统美德”这个专题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课前收集目前中国道德模范、道德缺失的资料,课堂讨论时分组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并提出本组的观点看法,教师再对各组表现情况评分。这就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在搜集资料、课堂讨论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美德的认识。.第二,制作PPT。如,可要求学生用PPT展示自己家乡文化,并上讲台与全班同学一起欣赏讨论。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也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文化,增加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加深对同学的了解,也可以学习制作PPT,锻炼学生独立收集材料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自身讲课水平得到提高。如,在针对旅游系学生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导游身份来介绍自己家乡文化,有学生从自己家乡的历史源流、文化古迹、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讲解,教师和学生仿佛置身在旅游中,真正做到了在“学中做,做中学”。第三,实地考察。古语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典籍记载的传统文化往往不够形象可感,学习中国文化史也要重视实地考察,充分借助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资源,通过实地探访,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笔者在教学同时担任了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时,组织学生参观了湖南省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天心阁等历史遗迹。在博物馆参观时,笔者借助文物侧重讲解了“帛画”、“青铜器”、“简牍”等特色文化,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了湖湘文化的历史源流,对文化古迹也有了深刻认识。这些不仅使得书本知识落实到实处,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为日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三)“课外感知”模块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是一个长期而循序渐进的过程,仅靠课堂远远不够。需要学生课外多看、多阅读,通过阅读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学习文化经典,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及家庭观,实现社会价值及人生价值。首先,阅读优秀书籍。具体可以通过“每月一书”等活动(阅读感悟——分析交流——宣讲交流)来操作。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琳琅满目,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需要教师指导、推荐合适的书籍,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可选择通俗易懂的“名人传记”、“中华上下五千年”、“在北大听讲座”、“易中天读史(全四册)”、“曾仕强讲易经”等等。第二,利用网络媒介。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指引学生学习。现在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教师也可推荐中国传统文化的好的视频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如,探索发现栏目的《中国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百家讲坛的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等。第三,通过课外活动感知。据笔者了解,很多高职院校都有社团节、艺术节,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开展书法展、国画展、道德讲堂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人文素养。
  作者简介:高连凤(1980-),湖南长沙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民间文学、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宋展云.论《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研究性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1.
  [2]朱启国.模块式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2.
  [3]王芳.浅谈模块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大家,2011,11.
  [4]滕文媛.浅谈模块式教学[J]湖南农机,2012,3.
其他文献
【摘 要】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辅导员应通过“找准时机,适时深入;带着话题,打破僵局;身临其境,为其解忧;强调制度,规范教育”的方法,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深入学生宿舍,加强学生管理。  【关键词】辅导员;学生宿舍;管理方法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结合企业需求分析该专业就业行业特征和职业能力要求,以教学实例总结概括出有助于就业能力提升、符合本专业特质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物流专业;企业需求;实践教学;岗位适应能力  因区位优势以及迅速发展的电讯和信息网络工程及较为先进的仓储设施等载体优势,苏州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而现代物流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位置显而易见,作为教师在强化专业特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逐步突出语文学科的教学特性,为学生能力的加强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语文教学;职业教育;着力点  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为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创造了条件,而职业教育体系当中对教学目标有特定的要求,即专业学科教学为重点,文化基础学科为辅助教学。因此,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
期刊
摘 要:教育变革是当代教育史上重大事件,新儒家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负荷者与守望者,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历史感受为教育变革提供了全新动力。在贺麟看来,当代教育性质上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仅在教育目标上焕然一新,而且在时间上更为迅速,“百年树人”转向“十年树人”正成为教育工作的可能趋势。从阶段上看,小学、中学、大学各自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三级教育有分工、有联系、更有发展,对生命的教育考察应始终符合辩证法的内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不断调整城乡关系政策,在新时代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从城乡关系的视角出发,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恩城乡理论的新发展,二是对我国城乡关系认识的新飞跃,三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回应。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关系;意义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672-0539(2019)06-0050-08  一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精湛的、娴熟的专业技能,这是职业教育存在的理由,而技能大赛就可以作为展示成果的舞台。技能大赛它是从职业学校学生中选拔代表参与,定期举行的职业技能大赛较量,这是新时期教育部对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出的要求。这也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功、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推动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办出职业教育特
期刊
摘 要:村霸的存在是对农村民主法治的直接破坏,通过对77个村霸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村霸现象的时代特征和转变趋势,补充、细化村霸类型,揭示农村项目供给制下村霸的利益发生机制,探索村霸以合法或非法的方式与基层政权相结合的过程,对围绕土地资源和民生建设进行的各种谋利活动进行列举,通过农村社会灰色化、农村项目供给制“内卷化”、基础政权建设弱化、维权意识等方面阐述村霸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村霸治理的建议。 
期刊
摘 要:宪法惯例是实现协调国家政治系统与法律系统对接的重要桥梁。宪法惯例经过确认后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制度效果,因此有必要厘清宪法惯例确认制度的内涵和功能。我国多年的宪法实践所呈现的成果与缺憾都表明建立宪法惯例确认制度的必要性。当前,引导宪法惯例确认制度在合理建构中逐步走向完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深入政治制度系统的内部,利用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思路并以微观具体措施的研究为基点。基于政治生态学中的“政治创新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科技的F1益发展,各种信息媒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作为受众面最为广泛、传播速度最为快速的媒介之一的电视,其地位依旧处于首要的位置。而电视新闻作为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容忽视,其语言己经成为社会公共语言的主要引导者,不仅在主流媒体向公众传递电视新闻信息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对现代汉语的发展革新具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与扩大。这就迫切需要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具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以促进双方的沟通,因此,各高校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体验式教学法在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唤起口语教学研究者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关注,从而推动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体验式口语教学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