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要促进“主体”的发展,其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实现。自我教育则应开发潜在的积极因素,引导其开悟。
绘画创作 主导作用 自我教育
学生在平时的绘画过程中,所绘制的绘画作品有时候具有很丰富的想象和冲击力,这种绘画作品就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虽有精华而不能放光彩。“山隅之石,得利斧,精雕琢,可成玉,光芒四射……”教育艺术具有或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或晴天霹雳开悟撼心灵的魅力和威力。教师利用教学艺术的特点和本身与学生的关系,对学生的绘画作品作出适当的评价和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其作品更具有构图、色彩以及笔触等各方面的提高,真正成为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果说,教师如工匠,把学生的绘画作品当作璞玉按自己的想法来修改、雕琢,那么,学生的绘画也只能修改为一幅无情的画作,而非具有灵气之作品。对学生绘画的雕琢不需要如雷般震耳,适当的方法、无形的手段让学生自己提高。
一、垂范
教師的示范,无言的身教。能带给学生明显的视觉感受,并不断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念,激励学生学好绘画方法。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学生善于模仿,教育者的动作和方法会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示范好,教育学生绘画好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素质,在无形中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对教师的喜好也影响了学生是否能学好教师所教授科目的喜好程度。在课堂中,教师能否在适当的时候,采用“示范”这一教学手段,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将影响到学生绘画作品的成功与否。
因此,我在教学中,会选择适当的时候来进行示范,如示范构图的方法、示范绘画的步骤、示范画面中某一部分的绘画等。我也常常会在给学生示范的时候,极其认真和细致地完成画面或画面中的一部分。当学生看到老师的示范时,不仅仅是学习绘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绘画的态度。
二、倾听
教师虚心、认真听取学生的坦诉,促使对方在述说和教师采用适当的语言引导中获得获取成功的方法。当人产生心理冲突时,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诉说。而当学生在绘画中遇到困难,难以突破的时候,教育者要善听,即对教育对象的任何想法(当然不一定正确)要听得进去,表示理解,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心理学家认为,认真的倾听就完成了心理咨询任务的一半,当我们对学生学习方法中的困惑倾听和理解的同时,就给学生在心理上提供了绝对的支持,那么,学生在学习和绘画中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和所教授的方法就能够同样理解和支持。
课后,我常常跟学生聊天,而这种轻松的聊天气氛,使我跟学生的交流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学生们与我不再存在着教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在课后,我听学生们说出他们的想法。这种亲近的关系,直接带入我的课堂,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我的态度,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美术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绘画的态度。我发现课堂中的学生胆子大了起来,他们跟随着我的教学,展开着他们自由的思维,他们能告诉我画面中的奇异,也同样能告诉他们怎么想的而没有画得出来。而我对他们的要求对他们来说就象是老师给他们指明的道路,是他们让老师告诉他们达到目标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在教师的指导下,画中越来越多的是,让我充满感动的想法、线条和色彩。
三、对比
使学生在绘画中,找到差距,心灵受到震撼而猛醒、开悟。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没有比较就没有教育。反差越大,给人的印象越深。在反差中,发现绘画水平的高低,自然产生羞愧、自责和高兴、自豪。从而获得绘画效果的提高、认识的飞跃、精神的升华。
其实,教师不必对学生作出绝对的评价,把学生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的同时,就是对学生的最好评价。孩子们是懂得欣赏和评价的,对于出自他们自己手中的作品,更是能从中找出很多可能是老师也不会太在意的问题以及优点。学生之间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些学生对构图的感觉特别好,也同样有很多学生可能构图差一点,可是对色彩或者是形象掌握上比较好。何不就在欣赏比较中,让学生自己来看到自己的优点,从其他同伴的绘画中看到自己的缺点呢。
四、宽容
对学生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教师的宽容使学生自我提高,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曾经看到这样的老师:孩子因为画了一幅红色的稻田而受不到老师的肯定,最后的结果则是孩子用老师要求的方法,绘画出了老师眼中的稻田景色。孩子有孩子的眼睛,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如果说,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想象去完成所谓的正确的画,那么,真正孩子创作绘画的意义就不复存在。
有次在孩子们绘画太阳的时候,一个孩子第一笔很自信的落笔,却把自己想画得很圆的太阳画成了长长的椭圆。我很高兴地给他评价:你画的太阳真有特点,是别人想不到的。他在干什么呀?你把他画完好不好?结果,学生绘画的结果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满意:“闻着花香的太阳姑娘”长长的椭圆是太阳微微倾斜而侧过的脸庞,显得娇羞,对花香的陶醉。这样的成功才是真正具有玉之神灵的成玉。
正所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们虽不能为圣人,但学习圣人之教学,是我们教育者的职责。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要促进“主体”的发展,其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实现。自我教育则应开发潜在的积极因素,引导其开悟。而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利用教育的适当手段,不仅自己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中表现为琢玉者,更让学生在无形中也成为绘画作品的琢玉者,让学生在无形中雕琢自己的作品,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琢”,促使受教育者的精彩。
绘画创作 主导作用 自我教育
学生在平时的绘画过程中,所绘制的绘画作品有时候具有很丰富的想象和冲击力,这种绘画作品就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虽有精华而不能放光彩。“山隅之石,得利斧,精雕琢,可成玉,光芒四射……”教育艺术具有或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或晴天霹雳开悟撼心灵的魅力和威力。教师利用教学艺术的特点和本身与学生的关系,对学生的绘画作品作出适当的评价和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其作品更具有构图、色彩以及笔触等各方面的提高,真正成为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果说,教师如工匠,把学生的绘画作品当作璞玉按自己的想法来修改、雕琢,那么,学生的绘画也只能修改为一幅无情的画作,而非具有灵气之作品。对学生绘画的雕琢不需要如雷般震耳,适当的方法、无形的手段让学生自己提高。
一、垂范
教師的示范,无言的身教。能带给学生明显的视觉感受,并不断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念,激励学生学好绘画方法。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学生善于模仿,教育者的动作和方法会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示范好,教育学生绘画好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素质,在无形中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对教师的喜好也影响了学生是否能学好教师所教授科目的喜好程度。在课堂中,教师能否在适当的时候,采用“示范”这一教学手段,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将影响到学生绘画作品的成功与否。
因此,我在教学中,会选择适当的时候来进行示范,如示范构图的方法、示范绘画的步骤、示范画面中某一部分的绘画等。我也常常会在给学生示范的时候,极其认真和细致地完成画面或画面中的一部分。当学生看到老师的示范时,不仅仅是学习绘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绘画的态度。
二、倾听
教师虚心、认真听取学生的坦诉,促使对方在述说和教师采用适当的语言引导中获得获取成功的方法。当人产生心理冲突时,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诉说。而当学生在绘画中遇到困难,难以突破的时候,教育者要善听,即对教育对象的任何想法(当然不一定正确)要听得进去,表示理解,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心理学家认为,认真的倾听就完成了心理咨询任务的一半,当我们对学生学习方法中的困惑倾听和理解的同时,就给学生在心理上提供了绝对的支持,那么,学生在学习和绘画中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和所教授的方法就能够同样理解和支持。
课后,我常常跟学生聊天,而这种轻松的聊天气氛,使我跟学生的交流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学生们与我不再存在着教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在课后,我听学生们说出他们的想法。这种亲近的关系,直接带入我的课堂,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我的态度,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美术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绘画的态度。我发现课堂中的学生胆子大了起来,他们跟随着我的教学,展开着他们自由的思维,他们能告诉我画面中的奇异,也同样能告诉他们怎么想的而没有画得出来。而我对他们的要求对他们来说就象是老师给他们指明的道路,是他们让老师告诉他们达到目标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在教师的指导下,画中越来越多的是,让我充满感动的想法、线条和色彩。
三、对比
使学生在绘画中,找到差距,心灵受到震撼而猛醒、开悟。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没有比较就没有教育。反差越大,给人的印象越深。在反差中,发现绘画水平的高低,自然产生羞愧、自责和高兴、自豪。从而获得绘画效果的提高、认识的飞跃、精神的升华。
其实,教师不必对学生作出绝对的评价,把学生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的同时,就是对学生的最好评价。孩子们是懂得欣赏和评价的,对于出自他们自己手中的作品,更是能从中找出很多可能是老师也不会太在意的问题以及优点。学生之间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些学生对构图的感觉特别好,也同样有很多学生可能构图差一点,可是对色彩或者是形象掌握上比较好。何不就在欣赏比较中,让学生自己来看到自己的优点,从其他同伴的绘画中看到自己的缺点呢。
四、宽容
对学生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教师的宽容使学生自我提高,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曾经看到这样的老师:孩子因为画了一幅红色的稻田而受不到老师的肯定,最后的结果则是孩子用老师要求的方法,绘画出了老师眼中的稻田景色。孩子有孩子的眼睛,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如果说,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想象去完成所谓的正确的画,那么,真正孩子创作绘画的意义就不复存在。
有次在孩子们绘画太阳的时候,一个孩子第一笔很自信的落笔,却把自己想画得很圆的太阳画成了长长的椭圆。我很高兴地给他评价:你画的太阳真有特点,是别人想不到的。他在干什么呀?你把他画完好不好?结果,学生绘画的结果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满意:“闻着花香的太阳姑娘”长长的椭圆是太阳微微倾斜而侧过的脸庞,显得娇羞,对花香的陶醉。这样的成功才是真正具有玉之神灵的成玉。
正所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们虽不能为圣人,但学习圣人之教学,是我们教育者的职责。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要促进“主体”的发展,其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实现。自我教育则应开发潜在的积极因素,引导其开悟。而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利用教育的适当手段,不仅自己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中表现为琢玉者,更让学生在无形中也成为绘画作品的琢玉者,让学生在无形中雕琢自己的作品,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琢”,促使受教育者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