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所有权的公权本质与私法行使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on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国企改革和法制建设的推进,国家所有权的本质属性问题受到了法学界和管理学界的普遍关注并形成了各种观点。从国家所有权的来源、主体与价值来看,国家所有权应当是一种公共权力,但私法行使方式正成为公权的行使方式的发展方向之一,而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家所有权的私权转化是国有所有权行使方式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国家所有权;公权;私权;国有股权;公司治理结构
  
  一、国家所有权定性观
  
  1.法学研究:公权观、私权观、特别私权观。国家所有权是民法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在其发展过程中关于国家所有权性质的讨论,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如下三种:①私权说。该说认为,无论所有权之主体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其所有权的性质均是相同的,都属于民法上的所有权。既使是那些对按所有制为标准将所有权区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持反对立场之学者,同样也认为国家所有权为民法上所有权,只是这一区分并无实益,而且保护的手段也无差异,即各类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权在内)均为私权。②公权说。有学者主张,国有财产权表现为三种所有权:公共财产所有权、处分权受限制的所有权和完全所有权;其中只有处分权受限制的所有权和完全所有权属于民法上的所有权,而公共财产所有权,仅是国家以社会公共管理机构的身份行使管理权的一种称谓而已,并不是民法上的所有权。还有学者认为所有权具有排他性、依存性和扩张性,而国家所有权则不完全具备商品经济条件下财产所有权所固有的排他性、依存性和扩张性,它更多地表现为国家的一种行政权力。③特别私权说。随着市场主体和交易方式的不断丰富,为了公共资产的保值增值,国家和政府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了社会的经济生话当中,国家的角色变成了一个“私人”。国家在市场活动中将公法人和私法人的人格汇聚一体了。在平权型的法律关系中,国家是享有一定权利的主体,既不同于完全的私权,也不是纯粹的公权力。另有学者认为,我国的国家财产所有权是由两种相互冲突的权利—可交易的政府财产所有权和禁止交易的公有权—强行合并而成的,国家所有权的性质暧昧。
  2.管理学研究:状态依存权与国家所有权的特点。管理学对国家所有权性质的研究是在其对国家企业的研究中表现出来的。比较典型的研究是从科斯开创企业的契约理论出发,该研究认为财产所有权(ownership of the asset)与企业所有权(ownership of the firm)不同,前者指的是对给定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后者指的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residual claimancy)和剩余控制权(residual rights of control)。在这种区分下,所谓的企业所有权实际上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state-contingent ownership)
  在其他学者的国有企业研究中,国家所有权的独特之处受到了关注。如董辅礽指出,国有企业归“全体人民”所有,“人民”是一个整体概念,并不是“人民”的每一个分子都有所有权。因此,“在国家所有制下,国有的财产人人有份,而又人人不为其经营的盈亏负责”。肖耿指出,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分属于工人、管理者、行政监督人员,没有人(包括国家)对国有企业拥有“完全产权”,因而,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是一种“残缺产权”。何诚颖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国家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的差别。周其仁认为,“委托—代理”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框架都不适合于分析公有产权的经济性质。公有制企业的特征是“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代理人(agency without principle)”,他们中间谁都没有可以合法拥有的对于生产资料的个人产权。因此,周其仁提出用“法权的和事实的产权不相一致”的框架来分析公有制企业。
  
  二、国家所有权的公权本质
  
  1.国有财产来源上的公法性。依据主流学说 “凡根据公法规定的权利为公权,凡根据私法规定的权利为私权”。其首要的标准就是为权利创设所直接依据的法律的性质。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国家所有权是以区别于私人所有权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而取得的,在宪法上得到了确认。国家作为所有权的主体,在行使中具体化为各个政府机构,而各个具体机构的权利义务,均是依据各单项行政法及经济法设置,而非私法规范。
  2.国有财产权行使上的公共主体性。既然国家所有权来源于公法,公法又以国家与人民、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为调整对象,那么,国家所有权的行使就不可能是一种私权行为。而在实践中,国家所有权的行使也是经由人民的民主程序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进而由权力机关委派行使国家所有权的各级官员这一政治机制来控制和约束国家行使国家所有权的行为的。
  3.国有财产使用上的公益性。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公共利益是国家的唯一价值取向,在进行市场化转型的社会主义中国,公共利益更是国家存在及其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前提,因为市场之中的一般私法主体“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因此,国家所有权作为一种来源于公法、具有公权性质的权利亦不可能脱离公共利益的价值导引。现代社会中的国家“不仅仅是经济人,也是政治人、社会人。国家所有权行使的目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也包括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国家所有权的行使谋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只是一个方面,同时也要考虑政治稳定、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非经济因素”。
  
  三、国家所有权的私法行使
  
  1.国家权力的私法行使:行政权与司法权。从法律实践来看,通过采用私法的行使方式来实现公共权力的职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包括政府在管理社会、组织货物生产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私有化,这种私有化可以称为政府公务管理方式方面的私有化或者说是功能的私有化。在行政权的具体行使方面,国家机关也尽量寻求与私人组织的合同,此外,私法中所说的诚实信用原则(或者说信赖保护原则)就可以考虑纳入到公法领域作为行政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私法上的法律行为构成理论、侵权赔偿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在行政法领域得以借鉴等等。
  2.国家权力的私法行使:无偿使用、招标合同等。 国家所有权的客体是国有财产,既包括非经营性财产的公用财产和资源性财产,也包括经营性财产,国家所有权的行使方式就体现在对这些财产的取得方式、使用方式上。但在实践中,财产的取得、使用等并不是采取唯一的强制方式,而是一个包括公法方式与私法方式的权力行使结构。特许使用是一类极为特殊的利用方式,它授予使用人以排他性的使用权,而自由使用和许可使用通常并不认为它们可以构成个人可以在法律上主张的主观权利,但是在遭受来自非国家一方的第三人侵害的情况下可以享有权利的救济。在资源性财产的权利行使上,有无偿使用和有偿使用等方式。
  3.国家权力的私法行使: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转换。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使国家所有权的行使方式发生了三个方面的转型:一是国有企业的独立化。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使国有企业独立于国家和政府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转变为企业法人而不是原有的国有资产。三是国家所有权行使方式的股权化。在国有企业中,法人财产权使原有的国家所有权转变为股权,国家所有权主体只能通过其在公司权力机关上的股份表决权来体现其资本所有人的意志,进而通过企业法人的运作来最终实现权利。当然,国有股权的“权力”性质只能是相对于公司法人及其管理层而言的,而就存在国有股权的公司法人与其他市场主体而言,这种“权力”是不存在的。因为公司法人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它必须遵循一般的市场规则和秩序,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市场交易。存在国有股权的公司法人只能同其他市场主体一样享有一般性的民事权利、承担一般性的民事义务。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12.
  [2]高富平.建立国有资产分类规范的法律体系[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5):3.
  [3]陈旭琴.论国家所有权的法律性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97-103.
  [4]罗世荣,何磊.论国家所有权的特别私权性——兼谈〈物权法〉对国有资产的立法保护完善[J].社会科学战线,2006(5):236-240.
  [5]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6(9):35.
  [6]董辅礽.所有制改革与经济运行机制改革[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 (1):16.
  [7]肖耿.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13-16,167.
  [8]郑玉波.民法总则[M].台湾:三民书局,1979:45.
  [9][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7.
  [10]周林彬,王烨.论我国国家所有权立法及其模式选择——一种法和经济学分析的思路[J].政法论坛,2002(3):11.
其他文献
摘要:旅行社是旅游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旅行社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旅行社小散弱差情况严重,对其进行SCP分析有利于找出旅行社存在的问题,帮助其优化结构,提升产业素质]  关键字:旅行社;市场竞争;SCP分析      旅游社在旅游业中起到一个重要的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作为旅游业中的龙头,旅行社起着把其他各种单项旅游产品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的重要职能,是旅游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期刊
摘要: 近年来,产业升级与转型成为政府部门、经济理论界和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企业是产业的组成单元,宏观上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只有通过微观的、具体的企业的升级和转型才得以实现。本文结合中外知名企业成功转型的经验,提出了三大转型策略。  关键词:企业转型;必要性;策略    企业转型(Transformation)是指企业的重要方面在本质上和模式上的彻底改变。所谓重要方面,就是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兴旺衰败的
期刊
摘要:高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要关注学生课余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某独立学院学生课余生活状况调查,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余生活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贯彻这一决定,团中央、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此意见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针对环青海湖旅游圈旅游发展的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环青海湖旅游圈今后旅游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青海湖;旅游圈;SWOT分析;对策     一、环青海湖旅游圈发展的SWOT分析    1.环青海湖旅游圈发展的优势  (1)资源优势。环青海湖旅游圈是以高原湖泊风光、绮丽的草原、雪山、沙漠景区和浓郁的多民族风俗风情为景观特色的旅游区,是一个旅游资源总量大、类型多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蜂窝IP 技术的协议机制,接着详细分析其路由、切换和寻呼等关键技术,并通过性能分析,证明蜂窝IP 技术能很好地利用Mobile IP的全局移动性支持和蜂窝系统的移动切换等功能,支持频繁切换下的高速分组数据传输,适应下一代无线分组数据通信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蜂窝IP;分组数据传输;数据通信    随着移动通信和Internet 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和Internet 相互融合正
期刊
摘要: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最广泛的公共教育体系。时至今日美国人仍深信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大产业,同时也是获得个人成功、社会发展的有利途径,并且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差异。美国教育的这种飞速发展不是学生需求的结果,而是由于学校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用人单位提高了对员工学历的要求。  关键词:教育体系;个人教育;社会差异    一、二十世纪美国教育的发展    贯穿整个20世纪,美国教育得到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的更新是企业战略转型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建筑企业向房地产开发业转型过程中,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适应房地产开发行业特性的企业文化常常亟待更新。转型企业必须审视原有的企业文化,逐渐消除与开发不符的固有文化的影响,从企业经营、管理和体制建设等方面重塑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战略转型; 企业文化;更新    一、战略转型企业文化更新的必然性    企业文化是由一系列依存关系的价值观念
期刊
摘要:本文研制开发了大学英语1-3级新题型考试题库系统软件,旨在实现大学英语1-3级考试系统智能组卷和自动阅卷,节省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 应用教学实践,效果良好。  关键词:系统软件;试题库;英语考试    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大学英语1-3级考试形式也相应开始调整,逐步采用新题型以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全国完善的新题型考试资料尚缺,1-3级新题型题库甚少, 具备新题型题
期刊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是高校新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教师改变理论的说教形式,采取得当多样的教学方式。  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式;思想政治教育     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思想意
期刊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正在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但在实施中仍存在诸多体制性障碍。文章分析了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的制度障碍,试图探索构建我国农村医保制度,以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在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退出后,旨在为解决占全国近2/3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而设计的新型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期刊